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2-11-23张春雨
张春雨
(1.吉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130118;2.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汽车营销学院,长春130000)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将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高等职业教育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 738 所,其中,本科院校1 270 所(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1所),高职(专科)院校1 468所。[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高职学生、高职院校和国家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就业难是高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方面,很多高职学生反映就业压力大,难以找到心仪工作;另一方面,高端制造业存在招工难,很多企业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用工对象。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缺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劳动者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改善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供需矛盾,真正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提升高职院校教育影响力
长期以来,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高职院校培养质量较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较低。高职院校普遍招生难,教育影响力小。受此影响,很多高职院校盲目追求办学层次升格,背离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初衷。事实上,消除偏见的最直接方法是高职院校正视自身问题,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高职院校在注重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等硬实力的同时,也必须提升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的软实力。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社会上“唯学历论”的不良风气,培养出真正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影响力。
(三)提升全社会生产服务水平
在现代社会,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与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在服务产业、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3]高职学生是物质财富和社会服务的主要生产者和提供者,高职院校是新时代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职业道德充分体现劳动者对待生产服务的态度,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将极大改善劳动者素质结构,助推全社会生产服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二、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内涵
在全国政协2021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同志勉励全国各族人民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4]高职学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力军,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深入学习和切实践行“三牛精神”。
(一)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
为民服务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高职学生在新时代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根据所学专业知识不同,高职学生分布在社会生产服务的各个领域,但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什么职务,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核心使命都是为人民服务。高职学生将为民服务作为职业发展最高追求,就会萌生无与伦比的职业使命感,迸发出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
(二)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升级换代,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新一轮产业革命以人工智能、生物工程、量子信息为核心,既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造成挑战,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时代,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将持续加快,高职学生必须转变“一招鲜,吃遍天”的旧理念,树立创新发展的职业道德观念。只有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适应社会转型期的风云变幻。
(三)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竞争激烈的新时代,美好生活只会垂青辛勤耕耘的奋斗者。高职学生大多分布在生产服务的一线,很多工作条件艰苦,强度和压力很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避免他们在遇到困难时畏缩不前。
三、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对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这既是严峻挑战,也是查缺补漏的发展机会。长期以来,职业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两个层面。
(一)高职院校层面
1.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技能领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由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成果主要以隐形方式呈现,因此,高职院校为保障显性的就业效果,将师资力量、资金投入重点向专业知识技能领域倾斜。职业道德教育面临师资薄弱、资金保障不足等困难,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固定教授职业道德教育的老师或是直接由辅导员、行政人员临时充当。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很多职业院校教师常年使用相同的教案,直接采取照本宣科的模式,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缺乏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由于底子薄、起步晚,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在近几年匆匆搭建了临时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这种短期拼凑的教学体系缺乏专业性,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指出的是,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具有特定的行业属性。近代职业教育创始人黄炎培指出:“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5]高职学生的就业涉及各行各业,每个行业的职业道德既有共性,也具有特殊性。很多高职院校简单地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进行无差别的职业道德教育,没能充分体现职业道德教育的专业性。在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成果考核上,高职院校基本采用书面答辩的单一模式,这种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选择以考前背书的方式应付考试。职业道德教育很难实现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3.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脱节
职业道德具有历史发展性,随着生产方式的变迁而持续演变,职业道德教育亦然。[6]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形势,而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影响下,很多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以外卖行业为例,该行业近些年吸纳了大量社会人员就业,其从业人员不仅有高职学生,还包括很多本科学生。但时至今日,外卖行业的职业道德标准还处于缺位状态,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没有及时进行补充。为了更好地把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很多高职院校也采用了校企合作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上,学校不考虑学生具体专业盲目安置实习定岗,学校将学生送往生产岗位后缺乏后期监督等现象屡见不鲜。职业道德教育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二)高职院校学生层面
1.对职业道德教育存在抵触心理
高职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存在抵触心理既有教学内容枯燥、考核模式单一的客观因素,也有自身轻视职业道德教育,学习消极懈怠的主观因素。相对于本科生,高职学生就业选择少,遇到社会不公正待遇的概率更大,因此,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更容易产生消极、自卑、焦虑等情绪。加之高职院校的管理较为松散,高职学生经常在学习中产生懈怠情绪。此外,很多高职学生自我认识存在偏差。他们大多经历了高考的失败,无奈下选择了去高职院校就读。当理想与现实出现明显差距后,高职学生对未来就业出路迷茫,觉得自己始终低人一等。如果一名高职学生不热爱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那么又何谈认真接受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
2.受网络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严重
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双刃剑的属性更加突出。如果合理运用网络,那么就可以极大地拓展学习方式,获取更多知识和社会正能量,但如果运用不当,那么就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对个人发展造成极大危害。特别是随着多元化时代到来,年轻人更加追求个性化发展。网络世界里部分网红播主便以标新立异为卖点,伺机传播纸醉金迷、奢靡腐朽的错误价值观念。高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自我辨别意识较差,在网络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下,他们会产生轻视劳动、眼高手低、投机取巧的错误观念,这给职业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造成巨大困难。
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层面
1.坚持道德教育与技能教育并举
社会文明程度与职业道德要求呈正比例关系,单方面注重技能教育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还会对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危害。早在21世纪初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就曾在《教育展望》中指出,“我们教育出的产品极有可能是一个具备知识技能的专业人员,但是缺乏成熟与稳定的情绪;我们培养出的睿智精英、商业奇才,可能只是一个贪婪腐化、冷酷无情的家伙;我们可以培养出一个能干的技师,却不能保证他就是一个诚实、负责任的员工。”[7]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育人模式,大力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和资源配置。事实上,在德国、日本等职业教育强国,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完全不逊色于专业技能教育。例如,德国职业教育以双元制闻名世界,双元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结合,侧重于职业技能、道德、素养、生产等的系统性契合培养。[8]日本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强调工匠精神,近乎苛刻的职业道德水准助力日本在高端制造行业大放异彩。在新时代,坚持道德教育与技能教育并举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
2.构建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依赖于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高职院校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考核评估体系,构建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与专业技能教育相比,职业道德教育更强调情景带入,感同身受,刻板的教学内容显然无法实现春风化雨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各类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编写适用于本学科、本专业的教材。此外,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范围也不能只拘泥于课堂,高职院校应该适当增加隐性课程,在课余时间开展有助于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实践活动。在考核方式上,可以增加学生互评、第三方机构测评等形式,充分利用榜样示范、奖惩结合等方法。
3.为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时代精神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各行各业更新洗牌的速度很快。一方面,很多传统行业受到人工智能冲击,不再大规模招收产业工人和服务人员。另一方面,以物流、外卖、家政为代表的新兴行业迅速崛起,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因此,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必须融入时代精神,避免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脱节。在选择校企合作对象时,高职院校要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反应,合理安置学生在企业实习,帮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接受优质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高职院校学生层面
1.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学习观念
作为受教育者,高职学生的主观学习态度直接影响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高职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学习理念。相比于初高中生,高职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不沉重,学习压力有所减轻,加之学生大都已经成年,学校的管理也会比较宽松。因此,高职学生有大量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高职学生应该合理支配自由时间。如果高职学生将沉迷网络游戏和观看网红主播的时间用于参加社会兼职和接受职业道德教育,那么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将得到极大改观。在正式就业前,高职学生应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有充分了解,树立一切职业都是为民服务的正确观念,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2.提高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能力
目前,对高职学生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社会不良风气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唯学历论”风气,其二是好逸恶劳风气。高职学生应从自身做起,加强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能力。唯学历风气以学历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片面地认为职业教育在各方面都不如本科教育。面对唯学历风气,高职学生不应自怨自艾、妄自菲薄,放弃对未来职业发展的美好向往,应该积极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用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专业能力改变社会的刻板印象。好逸恶劳风气认为,高职学生从事的一线工作不够体面,与其辛苦工作,不如贪图享乐。面对好逸恶劳风气,高职学生不应人云亦云,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时投机取巧,应该发扬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在每一份平凡工作中做出伟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