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舞身韵中“气息”的训练在剧目排练中的作用与运用实践

2022-11-23李艳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身韵神韵古典舞

李艳芳

(桂林市艺术学校 广西桂林 541004)

引言

身韵是优秀的古典舞不可缺少的内涵所在,古典舞能够得以完美无瑕的展现,其身韵必然是完美的。在完成古典舞时,中职学生要讲究最基础的三个方面的运用,也就是“精”“气”“神”。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之中,气息就是其中的“气”的含义。跳舞中最讲究一气呵成,气息连贯,动作就会更加的流畅。在古典舞之中,想要更好地完成舞蹈动作,就要运用气息的辅助作用[1]。本文将围绕上述背景,简要谈谈身韵中的“气息”训练在剧目排练中的作用与运用实践。

一、古典舞身韵中“气息”的训练在剧目排练中的作用与运用实践概述分析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迅速提升,国家愈加注重对文化自信的培养。在这个背景之下,古典舞开始走到了人民大众的视野之中,为人民大众所重视。所谓的身韵,是指身法和韵律。在古典舞之中,讲究身段的优美性和乐律。两者的融合,能够切实的反映出古典舞的内涵所在。所谓的“气息”,也就是舞蹈中必要的“精”“气”“神”三要素中的“气”所在,也就是气息的运用。不同的气息有着不同的功效,缓慢的气息能够使动作变得更加的沉稳,而急促的气息则可以带动脚步的起伏[2]。古典舞剧目的学习与训练,就是通过舞蹈语汇、肢体语言及情感体现形成一个整体来表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供人民群众的观看欣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民大众对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舞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与热爱。

二、古典舞身韵中的“气息”的训练在剧目排练中的作用与运用实践特点分析

1.“刚劲”

不同的气息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感情,运用于不同的古典舞段落。“刚劲”的特点所表达的情绪在于给人民群众以振奋。因此,其一般出现在开头的位置。这样以来,可以充分地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热情,使观众可以真正设身处地的投入其中。一般而言,这种呼吸的力度,幅度较大,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2.“脆劲”

所谓的“脆劲”,对舞蹈动作的要求显而易见就是洒脱。在这种特点的指导之下,舞蹈的呼吸以快呼快吸为主。这种情况下,一般表达的情绪就是比较的欢快和洒脱。

3.“寸劲”

所谓的“寸劲”,其表现的特征为时间较短,且力量较轻。寸劲所表现的感情色彩比较的灵活和生动。一般以跳舞时的缓慢的吸气和瞬间的呼出为表现特征,力量较弱。

4.“韧劲”

所谓的“韧劲”,其表现特征为张力明显。在古典舞之中,很多时候需要对动作进行控制。这种“韧劲”所呈现的就是中职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收放自如。所要呈现的感情色彩是温柔中带着刚强的。

5.“柔劲”

所谓的“柔劲”,其表现特征在于收放自如,这种气息所要呈现出的感情色彩是轻盈,给观众以轻快感。

三、身韵中的“气息”的训练在剧目排练中的作用与运用实践意义分析

1.“气息”有助于与动作形态相配合

中国古典舞讲究动作形态和韵律的配合。在身韵教学之中,如果不能巧妙地运用“气息”,就会在动作之中缺乏美感,呈现出的效果与广场舞大同小异。一般而言,“气息”的形态要同古典舞的动作相配合,正确地使用“气息”可以使舞蹈动作变得合事宜。也就是说,动作会显得更加饱满。特别是在剧目之中,古典舞就是要让观众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为观众所喜爱。因此,“气息”就会使动作充满感情色彩,更加具有生命力,从而深刻地表达出舞蹈所要呈现的中心思想。

2.“气息”是情感的表达

舞蹈是流动的艺术。艺术不论是在呈现的过程之中还是在呈现后,所要显现的无疑是某种情感。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对情感的深刻的表达。中职学生通过古典舞来呈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对战争的愤恨、对爱情的向往等基本的感情色彩。“气息”是因为感情存在的,其通过气息的调节来向观众传递情感的认知和表达,通过气息实现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从而使观众真正地为舞蹈内容所动容。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如果仅仅只是表现动作的形式,而不传达情感,这个古典舞是空洞的,是没有内涵和生命力的,从而导致观众不能理解古典舞所内涵的意义。

3.“气息”控制舞蹈的力。

古典舞的动作讲究抑扬顿挫。也就是说,根据音乐以及感情的变化等,在该柔缓的部分柔缓,在该利落的时候利落。而对动作的控制就在于“气息”。“气息”可以通过调节对古典舞的动作形成张力,控制力、凝聚力以及寸劲等在古典舞的动作中是十分常见的。也正是这些力形成了古典舞动作的干净利落。而最终控制这些力的就是“气息”的作用。“气息”通过长短、强弱等的调节,使动作的力量根据不同的感情色彩而发生变化,深刻地贯穿了舞蹈动作的之间衔接的流畅度,从而可以保证舞蹈动作能够行云流水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四、身韵中的“气息”的训练在剧目排练中的作用与运用实践问题分析

1.中职学生对“气息”运用的意识仍有待加强

有一些学生认为舞蹈只是身体的运动现象,而没有对舞蹈的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因此,这部分学生在跳舞时是被动地进行呼吸,而不是运用“气息”来调整舞蹈的动作。归根结底,是学生运用“气息”的意识尚有所欠缺。特别是在进行排练之前,古典舞就要求调整好呼吸的状态,但很多学生在跳舞之前并没有重视到呼吸的调节作用,从而导致在正式的跳舞时,身体处于疲惫的状态,不利于动作的发挥和完美的完成。

2.运用“气息”控制肢体展示能力有待加强

古典舞是通过身体的肢体控制、表情等内容,来向观众传达出其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和中心思想,而这些归根结底需要肢体展示来完成。肢体展示实则是由“气息”来控制的,其力度、伸展度等基本的舞蹈肢体动作都需要通过“气息”的短吸长吐以及长吸短吐等呼吸的方式来调节。但是现在的很多学生没有运用好气息控制肢体展示的能力。或者在实际的剧目排练之中,其具备相应的意识,但是在实际的舞蹈过程之中,运用气息尚不成熟。

3.没有运用“气息”,跳出的舞蹈无美感

舞蹈讲究美感度,特别是古典舞,其自中国古代流传而来,对其美感的要求更是严格。而美感就是在跳舞时,柔刚得当,充分地利用“气息”来表达亦或柔美,亦或刚强的感情,承载着观众和中职学生的情感寄托。而现如今,大部分学生在古典舞当中并不善于利用“气息”,导致其所呈现的舞蹈是为了模仿而模仿。如果部分学生继续不重视“气息”在舞蹈之中的重要作用,那跳出的古典舞,排练的古典舞剧目将无美感可言。

五、身韵中的“气息”的训练在剧目排练中的作用与运用实践对策分析

1.身韵训练中形体动作与气息的结合

如今,随着人民大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渐提升,古典舞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但机遇同挑战并存,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选择投身到古典舞的事业之中,观众欣赏水平越来越高,这对于中职学生在古典舞中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韵训练中的形体动作是古典舞中的基本功,想要舞蹈跳得好,其基本功必然要扎实。因此,对“气息”的训练,首先就要同形体动作相结合。古典舞的形体动作是非常繁杂的,每个古典舞的形体动作所对应的气息调整方式也是有所差异的。古典舞的形体动作总结起来主要可以分为“轻、重、缓、急”这四个最基本的形态。所谓“轻”,在古典舞中主要表现为短且快的舞蹈动作,所呈现的感情色彩也是比较轻松的,动作是非常轻盈的。所谓的“重”,在古典舞中表现为平稳和相对标准的动作,所呈现的感情色彩是稳定的、安心的,动作也表现为稳定。所谓的“缓”,在古典舞中表现为延伸的舞蹈动作,所呈现出的感情色彩应该为比较有韧性,能够突出舞蹈感情上的坚毅,动作表现为连贯性和平稳性。所谓的“急”,在古典舞中表现为急促的动作,所呈现舞蹈感情色彩为振奋人心的,动作表现为抑扬顿挫。因此,在进行“气息”的练习时,也主要针对这四个最基本的形体动作,来进行调整。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气息”的方式来调整对应如上四个形体动作形态。第一,对于形体形态中的“轻”,由于其强调舞蹈的轻盈,所表达的感情也是轻松的,因此,“气息”应该是轻巧的,通过“气息”的调节,来突出舞步的轻盈。第二,对于形体形态中的“重”,很显然,其与“轻”是相对的,因此,中职学生的呼吸应该由短时间的停止,从而帮助控制动作的稳定性,突出舞步的重点。第三,对于形体形态中的“缓”,因为其对应的主要是连贯的动作,目的是保障舞蹈动作的行云流水。因而,其呼吸应该是平稳而悠长的,既不会因为过快而导致之后的舞蹈动作气息不足,也不会因为过慢而影响气息的表达。第四,对于形体形态中的“急”,讲究的是动作的抑扬顿挫,但是气息并不能是急促的,想要完整地将舞蹈表达,就必须在气息有紧迫感的同时又要有从容不迫的气息来调整舞蹈动作。

2.身韵训练中神韵与气息的结合

古典舞不仅仅需要通过肢体更需要神韵来表达情感,神韵也是古典舞的灵魂所在,学生只有让神韵孕育着感情色彩,才能使观众身临其境。古典舞中神韵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表情、眼神等的变化来与观众交流的。古人所说的眉目传情,就是古典舞中所讲的神韵。因此,学生通过调节气息的变化,来改变跳舞时的神韵,从而将情感色彩通过眼神的交流传达给观众。

如果说古典舞是一种训练手段,身韵则是衡量的尺度,动作是肌体,韵律就是血液,这充分阐明了动作与韵律的关系。在古典舞训练中始终贯穿着身韵中的各元素,呼吸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与舞姿相融在一起。“提沉”作为训练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对呼吸与身体的关系有了体验和认识,并掌握呼吸与外部形态相结合,赋予动作生命力,形成古典舞特有的神韵[3]。学生通过学习,使自己的身形、体态、舞姿、技巧、审美情趣都具有民族的风格特点,这样才能适应舞台需要。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神韵,来运用不同的“气息”的变化。首先,在古典舞的亮相时,其给观众的是第一印象,因此,这时一般要求学生在跳舞时处于振奋的状态,给观众以“精气神”。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需要要求学生跳舞时屏气凝神,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学生跳舞时的精神。其次,在古典舞的表演过程之中,一些观众已融于舞蹈表演之中,因此,更便于学生在跳舞过程中同观众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舞蹈的步伐一般会相对较平稳和缓和,更便于与观众之间的眼神交流。通过舞蹈动作的变换,来表达舞蹈剧目要呈现的感情色彩。最后,在收尾的阶段,一般而言,这时候观众比较疲乏,对于舞蹈的兴趣也有所减少,因此,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抑扬顿挫,将观众的情绪重新带动起来,实现精彩的收尾。

3.神韵训练中节奏与气息的结合

于任何舞蹈而言,节奏都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节奏,舞蹈就等于鱼儿没有了水,其舞蹈动作是不完美的。特别是古典舞中,其对节奏的要求就显得更为重要。气息会直接影响着舞蹈的节奏感,如果气息不能得到有效的调节,所呈现的效果必然会事倍功半,不能真正为大众所喜爱。因此,舞者需要将节奏与气息相配合。身韵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身韵而韵,它的目的是要将身韵溶化在古典舞每个环节和训练的内容中,这一点集中表现在节奏处理和动作的连接上,以及点线的处理、动势的渲染和内在感觉等方面。例如,就以古典舞动作之中的“风火轮”动作为例,风火轮的动作也是有快有慢的,需要跟着节奏的步伐来调整快慢。在快的节奏之中,气息就要急促一些,在慢的节奏中,气息就要相对平缓,来保证舞蹈的层次起伏。

在古典舞神韵训练中,我国著名的宗白华先生曾说过:“神韵可以说是‘物中之物’是不受外界实际物质束缚的一种自由主义的精神,这是对舞者精神的升华,或者说是一种哲学上的美好,超越自然万物一切的力量。”神韵训练中加强舞者节奏和气息的结合对他们外在形体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眼睛、呼吸和神情上。第一种方式是引导学生集中精力专注在某一点,实现“凝聚视觉”的训练目标;第二种方式是教导学生运用交错式的快、慢节奏加强对“收放自如”控制的练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考虑到学生的神韵训练会受到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实际的训练结果或许并不是理想的。在此情形下,指导人员需要加强学生“心性”的塑造,也就是鼓励他们积极阅读相关的文献、观看具有代表性的剧目节目,充实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古典舞者的神韵训练中的节奏与气息结合的强化必须在外在和内在双重的修养下,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其附着在舞蹈层面上的独特魅力,形成一种身与心、形与意充分融合的演出效果。

结语

古典舞发展至今,其从来不是只在乎外在动作的优美,其更为重视的是舞蹈的神韵、神态等内在部分的表达。没有身韵的古典舞就像是花架子,没有了灵魂的支撑。而气息在身韵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当将二者结合,相辅相成。

猜你喜欢

身韵神韵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研究
近十年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综述
清远冲淡 神韵天然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有关古典舞“身韵”思想的研究综述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
墨舞神韵
石榴:秀美东方神韵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