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中俄合作办学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2022-11-23张存钊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中俄新工科办学

刘 松 张存钊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圣理工学院—中俄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0)

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活动也越发趋向于复杂化和多元化。教育按照学科和对象的不同被划分得越来越细致,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对外开放事业重启后出现的新型教育活动,在其30 多年的发展历史进程中,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出现过多种多样的问题。与其他普通高校教育不同,中外合作办学具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规律,因此针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必须有独特的解决办法。中俄合作办学是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因此研究其办学现状和问题,进而提高其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现状

中俄中外合作办学相对于其他合作办学而言,具有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办学区域集中等显著特征。

2018 年6 月,教育部批准终止234 个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截至2020 年9月1日,经教育部审批通过的中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105 个,其中机构9个、项目96 个。96 个项目中,本科及以上层次项目数量为81 个,占比78%,是中俄合作办学的主体部分;高职层次项目15 个,占比14%;9个机构,占比8%。

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涉及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目前,设置和举办的本科及以上层次中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占中俄合作办学总数的82.9%,其中:江苏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联合工程学院和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美术学院涉及硕士层次办学;具备法人设置机构的是北理莫斯科大学,涉及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办学。高职(专科)层次项目和机构共计18 个,占中俄合作办学总数的17.1%,其中项目15 个、机构3 个。

通过统计结果可知,当前设置或举办的中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主要是以本科层次为主,占比接近八成;研究生层次的办学数量相对较少;博士研究生层次办学数量所占比例仅为1%。

二、中俄合作办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师资问题

师资问题是中俄合作办学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引进外教方面,在中俄合作学校实施的外教人数最多的项目中,外教比例仅为43.8%,虽然许多其他高校或机构不符合引进外教的基本要求,有些项目甚至根本不引进外教,这导致目前中俄合作办学过程中外教资源严重不足。在教学能力方面,中俄合作办学的中国高校博士生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教师职称也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一方面,现有中俄合作教育机构和项目的教师主要由中国高校派出,没有很好地引进俄罗斯教师资源,也没有很好地体现俄罗斯教育办学特色;另一方面,现有中俄合作学校和项目借调的教师在学历和职称方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师的专业技能也缺乏,这导致中俄合作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较低。

(二)办学层次、学科专业布局问题

首先,学校层次的布局不合理。中俄合作学校的现有设施和项目主要在学士学位水平上开展,在高等职业教育和研究生办公室水平上运营的学校数量相对较少。二是学科专业态度需要调整,部分学科专业过于集中。从目前学校中俄合作的学科和专业布局来看,人文社会科学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前期项目以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为主,办学成本较低;高等职业培训机构和项目设立的专业似乎侧重于铁路运输和机械工程专业,而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等第三产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尚未找到。

(三)课程设置问题

一是部分院校和项目在引进国外核心课程方面没有达到规定的比例,其中两个项目的国外核心课程数量为零。第二,在联合开发课程方面,近一半的中俄合作学校没有联合开发课程;在实行联合课程开发的机构和项目中,有两所学校联合开发的课程超过一半。在联合课程开发方面,当前中俄学校管理合作缺乏深度合作,尚未进入“创新”发展阶段。第三,现有学校中俄合作实践课程数量普遍较少。实践课程主要由中国的大学单独开设。中俄联合开发的实践课程和俄罗斯合作大学开设的实践课程开发相对薄弱。

(四)运行机制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项目、机构和举办并设立中俄合作学校的机构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访谈,了解到机构和项目在运营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后续运营和发展。例如,许多接受调查的教师报告称,学校没有向俄罗斯合作大学派遣足够的教师进行交流,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术交流频率不高,合作办学的质量效应没有得到提高;学校使用的专业教材没有全面回应中俄两国产业发展现状,教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引进的教育资源和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尚未充分整合,双方教材交流平台有待进一步开发;这是中国首次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对办学方针和相关规定的细节缺乏了解。教师和管理者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合作学校运营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

(五)举办高校、学费收取问题

首先,在高校招生方面,目前正在建设和托管中国合作学校设施和项目的中国高校主要是地方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高校“985 工程”和“211 工程”没有积极参与中俄合作学校的运营,这无助于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从地域分布来看,参与中俄合作办学的中国高校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主要是黑龙江省。地域限制也会限制学生的扩张。其次,由于资金来源单一,学费相对较低,目前的情况可能会加剧现有学校的盈利趋势,并对现有学校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一些“低投入、短而快”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学费超过了“高成本、长周期”的自然科学和工程专业的学费,这是不合理的。

三、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为使中俄合作办学更好服务“新工科”教育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突破自身发展瓶颈,鉴于中俄两国政治、经济合作的重点和俄罗斯高等教育资源特色,本研究对优化中俄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可做参考之资。

(一)多举措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现有学校的中外合作往往非常重视普通课程,而学校的中俄合作则致力于培养协作型人才,实践性课程不容忽视,因此要合理分配公共课、专业课和普通课的比例。为保证中俄合作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俄合作学校和项目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一些科学家指出,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而且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全面建设校园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中俄合作办学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途径之一。目前,新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日新月异,年轻学生是使用这些社交媒体最活跃的群体。中俄学校合作要充分利用这些社交媒体平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2.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加强政治宣传

党团组织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中俄合作学校,一些学生通过非统一招生途径进入学校。由于“入学”面广,这类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是不可避免的;在正在进行的学校中,独特的中外合作“双校园”模式也很容易让学生放松思想警惕。因此,我们要在中俄合作办学活动中培养一批优秀的党团干部,在工作和学习中树立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党团组织要对学生进行跟踪监督,支持“双校区”学生,解决留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二)加大审查力度,谨防西方思想意识形态渗透

现有中俄合作教育机构和项目中的外籍教师不仅来自外国大学,还有一些受雇于中国大学的外籍教师,从俄罗斯大学派遣的教师并不完全是俄罗斯教师。这些教师,他们的教学理念、宗教信仰、介绍的课程和教材可以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提供机会。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但进出的人和物必须受到严格审查;中俄在学校管理方面的合作还必须严格审查其引进的教育资源。聘用的教师应受到严格的政治审查。组织相关专家定期听取和拍摄外教的教学情况,组织顾问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变化及其原因,及时发现和制止外教思想渗透课堂。

(三)保证师资质量,提高俄方师资效率

首先,中俄合作学校的教师队伍必须改变高学历、高职称教师队伍薄弱的现状,建立适当的职称结构和学制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中俄学校管理合作必须建立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减少兼职教师或退休教师的雇佣。只有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合作办学的教学科研任务,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避免教师流失。中俄合作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还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关注师资队伍福祉等实际问题。

(四)加大研究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

中俄学校管理合作水平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研究型大学和职业学院的参与有限。首先,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遵循“门到门”的原则。从现有院校和俄罗斯合作大学在2018QS 世界大学排名中的表现来看,只有7 所拥有院校或项目的外国合作大学被列入名单。然而,基于“门到门”原则,可以说,就中国大学的实力而言,中国有效地引进了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但是,如果更多的“211 工程”和“985 工程”高校参与中俄学校管理合作的建立或实施,中国在引进俄罗斯高等教育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将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二是现有学校中俄合作高等教育(专科)和院校18 个,仅占现有学校中俄合作总数的17.1%,其中15 个项目和3 所院校。其中,在当前学校中俄合作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间,成立并举办了17 个机构和项目,即集中在2014—2018 年,特别是2017 年,其间共批准了7 个中俄合作学校和项目。中俄两国高职院校和项目的密集建设一方面会导致密集型学校问题,另一方面也容易干扰学科和专业的多元化。

(五)构建中俄学分互换体系,促进学生国际流动

中俄合作高等教育将发展“新工科”和“俄语+专业”。俄语领域人才的培养需要中国和俄罗斯高等教育的联合培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适应俄罗斯文化、了解俄罗斯情况的能力,促进两所大学之间的学生流入是提高这一能力的必要手段。对于没有法人实体的机构和项目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它们使用的是没有“4-0”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目前中俄两国尚未建立学分交换、学位互授和高等教育联合教学的制度,这给学生的涌入造成了障碍。为了优化中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必要解决这一障碍。

与此同时,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的重点也是发展学分交换、学位互授和共同的教学体系。关于新时期教育开放的几项声明表明,中国的开放应改善制度和机制建设,促进亚太地区双边和多边学位的相互承认。支持教科文组织建立相互承认学历的全球机制,并建立成功交流经验的机制。有必要在博洛尼亚探索双方的学分制,以吸取经验教训,为高等教育资源的整合做出贡献。扩大人才培养范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推广和传播成功经验,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建立双边和多边学位互认制度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中俄合作办学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课程设置和部分高校或机构的中俄合作办学运行机制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对中俄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中俄合作办学应该积极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中国高校应该积极发展中俄合作办学,引进专业外方教师资源,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响应“新工科”的号召,大力培养俄语专业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与计算等新兴产业的专业人才,进而推动中国和俄国的深入合作,促进我国的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中俄新工科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