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
2022-11-23李木子
□李木子
我国的民族艺术文化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传统戏曲就是其中之一,且在我国艺术文化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民族声乐从20 世纪40 年代开始蓬勃发展,一大批文艺工作者不仅熟练地应用了本土素材,丰富了声乐作品的内容,还将传统戏曲唱法与西方美声唱法融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戏歌唱法”。这种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本土作品的亲切感,还有戏曲的韵腔韵味,实属独特,这就是最原始的带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声乐。在此基础上,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者们继续创新,在吸收国外声乐艺术经验的同时,借鉴了传统戏曲元素的精华,创作出了一批批脍炙人口的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如《白毛女》《红珊瑚》《贵妃醉酒》《梅兰芳》等。这些作品兼具戏曲和声乐的特征,是两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由此可见,戏曲元素在声乐作品中的应用,能够让声乐作品更独特。
一、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现状
谈到民族声乐,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些文献中记载的与民族声乐相关的信息,但受保存载体的限制,民族声乐没有被保存下来。从当前的文献记载来看,最古老的声乐作品就是传统的表演歌唱,隋唐之前我国的民族声乐主要出现在宫廷中,供给宫廷娱乐。宋代之后,市井民间也出现了一些有特色的声乐艺术形式。在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中,其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我国当前的民族声乐艺术具有独特的内涵,尤其是现代民族声乐,其与传统声乐艺术和西方的声乐艺术有一定区别。民族声乐发展初期,对表演者的能力要求不高,作品的演唱难度也比较低。当时西方的声乐艺术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并不高,传统声乐吸收了一部分西方声乐理论技巧,加上本土声乐文化特点,使中国的现代民族声乐更具审美性。近年来,民族声乐艺术对表演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非常考验表演者的技术功底。
二、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的关系
(一)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的特点
传统戏曲,顾名思义,带有一定的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戏曲的表演形式具有一定的标准,正是在这个标准之下,其将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体现各种艺术形式的个性。与此同时,传统戏曲结合了音乐和舞蹈这两种最常见的艺术形式,延伸出“唱念做打”等艺术形式。传统的戏曲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取其意而弃其形”,通过各种方式取材于生活,表现现实生活,但又超越了现实生活,创造出了很多经典角色,如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关羽等。
民族声乐的关键词是“民族”二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从整体上来讲,我国的民族声乐反映的就是几千年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华民族特色。民族声乐和戏曲、民歌等艺术形式的表演不同,前者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扬,在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还吸收、借鉴了西方艺术的优点,形成了具有艺术性和时代性的新型艺术形式。
(二)戏曲和民族声乐的发展关系
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是相辅相成、相互借鉴的关系。论时间,戏曲存在的时间更久,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在艺术传承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戏曲艺术形成的时间较早,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不断变革的过程中依旧经久不衰,并且保持着活力。随着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艺术百花齐放成为常态。传统的戏曲也开始注重结合生活,不断加工与升华。但由于人们在世界开放化发展的背景下所接触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对西方的音乐形式、声乐作品也更加了解,民族声乐随之产生。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在表演形式上受到很多约束,其影响力不如简单、轻松活泼的民族声乐。但随着全民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戏曲也开始为人们所重视。大众对戏曲和民族声乐的喜爱程度都有所增加。民族声乐虽然融合了一些西方音乐艺术元素,但其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土壤。结合传统文化,民族声乐得到了长时间的完善与扩展,拥有了比较独特的表演风格。
可以说,戏曲和民族声乐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的戏曲和民族声乐虽然有所区别,但也有很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吸收了彼此的精华部分,用来丰富各自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传统戏曲中的板式变换、丰富的演唱技法等,就和民族声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民族声乐的发展,同时完善了传统戏曲的艺术形式。
(三)民族声乐在戏曲传承中不断发展
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不仅有联系,也有区别。在发展过程中,戏曲一直都坚持并且尊重传统文化,也吸收了其他文化艺术形式。传统戏曲在乐队编排上就采用了中西联合的方式,增强了戏曲的听觉效果,消除了传统戏曲中低音区的演奏缺陷。虽然吸收了这些新的艺术元素,但是戏曲本身的唱腔和板式等方面的传统风格依旧得以保存。民族声乐,尤其是现代民族声乐,可以说是中西方声乐艺术合并的产物。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演唱者的风格更加具有个性。不同的表演者自然有不同的表演个性。这种个体特性在民族声乐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我国传统的戏曲和民族声乐具有相同的文化根基,其审美标准相同,文化教育价值和功能也一样。同时,由于受到不同语言特点、风俗特色的影响,各个地区的艺术形式有所差异。比如,陕北地区的民歌与本地的文化特色相承一脉,具有高亢嘹亮的特点,很好地展现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凄凉之美。追根溯源可以发现,传统戏曲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有着十分长远和深刻的影响。一些歌唱功底较强的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大多也具有戏曲功底,在表演的过程中,既传递了戏曲元素的精髓,也展现了民族声乐作品的独特之处。
三、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
(一)传统戏曲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熏陶
戏曲和声乐,看似是两种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但都是传统文化艺术的一份子。戏曲元素的铺垫,让民族声乐多了一点传统文化艺术的韵味。发展至今,现代民族声乐延续了传统民族声乐的艺术形式,还结合了西方美声艺术和声乐表达技巧;而戏曲则为民族声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乐坛中出现了很多风格清新、曲风比较独特的声乐作品,有的人将其称为“中国风”。这些作品之所以受人们喜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曲中有传统音乐基础。比如,演奏乐器上,融入传统的民族乐器,如古筝、古琴、琵琶等。这些乐器的音色很有辨识度。在乐器伴奏下,演唱者的演唱方式也加入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和技巧,甚至一些作品的歌词也为古诗词,这就让作品变得更加多元化。传统的戏曲元素也为民族声乐的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比如,中国传统戏曲分类很多,根据声腔来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昆山腔、梆子腔、皮黄腔、弋阳腔四大类。不同的声腔具有特定的剧种和板式,但传统戏曲本身少了一点对人物个性的表达。这和西方戏剧中善于表达人物情绪和个性是有一定差别的。在这种背景下,戏曲元素开始融入声乐艺术中。声乐艺术本身表达了歌曲及演唱者的个性、情感等要素。戏曲元素与声乐艺术的融合,即以音乐为工具,对戏曲元素加以利用,能够使音乐形象广为流传。
(二)运用戏曲表演形式使声乐表演情感更浓厚
无论声乐艺术还是戏曲文化,都具有独特的艺术底蕴。现代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对戏曲元素的借鉴,让声乐表演过程中的情感更加浓厚与深刻。对于戏曲表演来讲,其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在表演技艺上,表演者要秉持“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表演手法。戏曲基本来自民间,民间的艺术形式又是不受限制的,人们可以自由发挥,所以有很多不同的表演形式,如京剧、豫剧、黄梅戏等。演唱者在表演时引用诗词歌赋,用说唱的形式表达出情感。将戏曲元素融入民族声乐中,演唱者可以有效借助传统戏曲的表演方式,通过声调的变换及抑扬顿挫的表达方式,将歌曲蕴含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另外,戏曲的一些表演方式也可以被借鉴和应用到声乐表演中。无论哪一种艺术形式,最关键的就是要让作品与受众之间产生共鸣。以音乐为例,表演者是一个很重要的情感载体和情绪传递者。表演者在表演时,要传递出声乐作品的内涵与情感,带动观众。演唱者在演唱时,不仅要注意面部表情的运用,精确地控制面部表情,生动地打动观众,还要注意通过其他的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如肢体语言、与演唱过程相互配合等。传统的戏曲表演中少不了一些动作元素。表演者恰当地运用肢体动作,可以升华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与表演内容。
(三)戏曲表演技巧对声乐表演的影响
声调和气息的运用也是声乐演唱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气息是表演中整体的呼吸的外在体现。正确运用气息可以使歌唱过程更加完美。表演者要在该停顿时停顿,该连续时连续,完整地演绎声乐作品。传统的戏曲表演对气息和声调的应用很到位,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表演中表演者主要通过丹田运用气息,调整整个戏曲表演过程中的声调,让声调和气息保持匀和。表演者可以通过气息的支持表达情感,如表达悲愤的情绪时,气息相对会加重,而且要体现出断断续续的气息感觉,让人更能体会出悲愤的情绪。声乐表演中亦是如此,演唱者通过合理运用气息和声调,加上自身的情感表演,可以大大增强演唱效果,带动观众,达到更好的听觉效果。
通过对传统戏曲中的咬字技巧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戏曲表演中的咬字也很关键,体现在声乐演唱中,主要有声母、韵母、声调、润腔几个方面。汉字表达中,一个字的声母发音决定了整个字的发音是否正确。如果声母发音不够准确,那么读出来的字就不准确,就可能让听众产生误解。与声母相比较而言,韵母的发音比较靠后。如果韵母的发音和表演中的口型不一致,也会出现词义表达错误的现象。所以,发音在声乐演唱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戏曲中很注重汉字的发音。汉字有四个不同的声调,声调不同,汉字的旋律和含义也不同。戏曲表演对四声的要求非常严格,如《卜算子·咏梅》中的“漫”,它属于四声,如果在演唱过程中使用戏曲的表演方式,加入前倚音,可以使表达更为准确。
另外,润腔的技巧对声乐演唱也很有帮助。润腔的目的就是加花音,采用各种形式的装饰音,以丰富曲调的内容。我国传统的戏曲流派各不相同,润腔的方式也不相同,如京剧旦行的梅派,其声音整体上是十分柔美的,就是通过装饰音达到这种柔美婉约的效果。演唱者如果能够在声乐演唱中对润腔加以应用,就可以极大地丰富现代声乐作品的内涵,让现代声乐达到更高的境界。
以《恨似高山仇似海》为例,演唱者运用润腔方法可以使曲调的跳跃性加大,感染力更强。比如,在这首曲子中,哭腔、嗽音都采用了润腔法,通过音色的变化来表达感情的变化。演唱时,演唱者借鉴了梆子腔的悲痛唱法,将说、哭、唱几种声音表达方式糅合在一起,达到了撼动人心、催人泪下的效果。例如,“我受苦受罪白了头”中的“头”字,“我要报仇”的“仇”字,都可以运用哭腔润腔法,以哭腔开始,以嗽音结束。这样,其旋律就会出现很大的跨度,音色的变化也更加丰富,能将人物内心的绝望心情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戏曲元素精彩纷呈。经过多年发展,戏曲元素依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闪耀的明星。随着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我国的声乐艺术得到创新发展,也符合更多人的审美追求。传统戏曲表演中的很多精髓与元素,都可以被声乐艺术所借鉴,从而丰富声乐艺术的表达形式。戏曲独特的技巧能够让声乐表演更加多元化、层次化,在表达人物情感的同时,增强演唱效果,带动观众,体现出声乐的韵律美。未来音乐艺术还将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戏曲元素在声乐艺术中的应用也会呈现出全新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