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驱学历案,引领山区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2022-11-22肖格英
肖格英
摘要:“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更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文章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分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及教学应对策略,探讨引领山区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的方法,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驱学历案;山区小学;深度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目标下的小学数学双驱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YQJK00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肖格英(1974—),女,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银河小学。
“双减”政策落地,广州市天河区作为教改的领头兵,率先进行了学历案的学习。结合“目标下的小学数学双驱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在天河区多所小学进行了一系列双驱学历案的实践研究,效果良好。双驱指任务驱动和问题驱动,学历案是学生学习经历的方案。双驱学历案是以学历案为载体,以双驱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方案。其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围绕任务展开一系列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衍生与任务相关的问题。探究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要注重知识的关联和实际应用,以引导学生从低阶认知走向高阶认知[1],实现深度学习,从而达到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要能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笔者在团队的支持下,来到梅州市兴宁市罗浮镇支教。在此,笔者将真实反馈山区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一线的实践情况,调整、改进教学策略以契合山区小学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今后陆续到山区小学支教的同行提供借鉴。
笔者支教的班级是罗浮镇中和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各一个班,这里的一个班只有十几名学生,在大城市,这可算是“超级迷你”小班教学。在经历一个月的教学后,笔者感到深深的挫败,因为笔者低估了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以来的学习困境,这比想象中的问题要多得多。与此同时,经过一个月的接触,笔者也深深感受到山区儿童的质朴、纯真,他们具有巨大的潜力。
下面,笔者就以北师大版小學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练习课为例,具体说一说山区学生的学习困境以及笔者在实施双驱学历案教学时的一些应对策略。
一、以任务和问题双驱动,提高理解能力,引领理解之深度
(一)山区小学学生语言表达现状
不少山区小学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唱读现象严重,欠缺数学语言表达训练,表达较困难。儿童唱读,即莫名其妙地拖长声音朗读,这是部分农村教师不科学的教学方式与指导以及普通话水平不足等因素造成的[2]。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利用课程刚开始的几分钟设置了“阅读教学目标”任务,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然后结合课堂表达,为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奠定基础。
(二)应对策略
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在读第一个目标时又不自觉地开始唱读。对此,笔者及时指出并示范朗读第二个教学目标:“再次经历发现规律、解释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因为目标含有好几个数学用语,所以笔者适当进行解释:“看来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个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结合学历案上的具体例子“60÷3=20,63÷3=21,66÷3=22……”提出问题:先观察这些例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再根据你的发现接着写下去。利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发现:例子的除数都是3,被除数每增加3,商就增加1。这就是此题的规律,根据此规律学生能写出后面的算式。当学生有了这样的探究经历和体验后,对“规律”这一抽象的概念便有了以实例为背景的具象理解。在此基础上,加强表达与激活运用,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经过三个多月的训练,学生已经能明白一些数学用语的含义,如“算理”“算法”“规律”等。
数学课无法像语文课那样较系统地训练阅读,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刚上课的几分钟,通过设置阅读学习目标的方式,将数学学科词语与实例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这样,通过长期的积累与训练,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提高阅读能力和对数学用语的理解能力,能为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奠定基础。经过三个多月的训练,学生数学用词贫乏的情况已经得到明显改善。
二、以任务和问题双驱动,提高计算能力,引领学习之深度
(一)山区小学学生的计算能力现状
不少山区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达不到课标要求,导致其在交流互动时缺乏自信。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中,计算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因此,笔者的教学都围绕算理、算法展开。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一课的教学中,当课程进行约十分钟的时候,笔者开展了“开火车”的口算游戏活动。这可是城市学生最喜爱的数学游戏之一,很多城市学生都会自信地指着自己喊:“火车火车这里开!”然而山区的学生却犹豫地指着别人说:“从他(她)开始吧。”最后,小手指都指向了授课教师。笔者爽快地答应下来:“好的,那就由肖老师开始!”笔者先进行示范:“46÷2=23,我是这样算的……接着,到你了!”“火车”开得比较慢,还不时因为学生表达不流畅而卡住。在城市学生看起来很简单且很快就能完成的口算题,山区的学生要用更多的时间。
(二)应对策略
针对山区小学学生的这一情况,教师应立足于教材,运用任务驱动与问题驱动,结合具体内容与情境理解,运用一些数学用语,通过示范点拨,提升学生的表达意愿;同时拓展运用,实现赋能,多加鼓励,善抓优点,提高学生自信。笔者制定了课堂公约,要求每个孩子回答正确后全班都用掌声鼓励,这是对孩子勇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回应,更是课堂文化中集体语言的共建。
例如,计算教学中的“算法”与“算理”并不是容易理解的词,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计算方法”和“计算道理”两个词表述,降低难度,并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去理解这两个词的区别。在学习本课第二部分“解决实际问题”时,班上12位孩子围绕算理和算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师:100里面有几个2?怎么算?(主问题)
生1:算式是100÷2,我是这样算的,先把1个0放一边,10÷2=50。(由主问题引发的新问题1)
全班:啊?
生1纠正:哦!是10除以2等于5,然后再把0放回来就是50。(由主问题引发的新问题2)
其他孩子纷纷举手:我有疑问!我有疑问!
生2:她好像在说计算道理,又好像在说计算方法。
生3:她说的时候一会儿是算理,一会儿是算法,到底是算理还是算法?
其他孩子都点头认同。(学生自发质疑辨析)
师(由衷地):真会思考!请这位同学选一种,要么就说计算道理,要么就说计算方法。(及时引导)
生1:我还是说计算方法吧!100÷2,先把1个0放一边,10÷2=5,把5写在十位上,再把0放回来就是50。(同学们鼓掌赞同)
生4:我会说算理!100÷2,就是计算10个10除以2得5个10,所以100÷2=50。
全班热烈鼓掌鼓励。(解決问题)
这时课堂大约进行了30分钟,学生从“开小火车”时的犹豫与不自信到辨析算理、算法时的畅所欲言、气氛热烈,都是因为任务驱动与问题驱动的运用。在以上环节,教师引导得当、鼓励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懂得适时留白,把辩论的舞台交给学生;而学生通过前面的练习熟悉了算理和算法,表达就变得自信起来。
任务是基于目标制订的,而问题是由任务引发的。双驱学历案的教学通常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展开,根据每个学习群体的情况,由学习任务衍生主问题,再由主问题引发一连串不一样的分支问题,推动学生在这个问题交织的网络中不断深入探索,由被动学习知识到主动学习知识,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任务和问题双驱动,促进运用与创新,引领思维之深度
(一)山区小学学生思维发展现状
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山区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较弱,创造力不足,应用意识较薄弱。结合学生的情况,笔者采取对教材进行加工、调整或整合的方法,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应对策略
在本次练习课例中,笔者选择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7页“练一练”原题,调整了顺序,对其中一道半开放的解决问题的题目数据进行了修改,把原来的“12”调整为“58”,如图1。
这道题的答案不唯一,很适合作为发散思维训练的题目,笔者虽然只是改动了一个数字,但这个小小的改动,为解题方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以下是两种解法的对比。
按原题这道题的解题方案有两种:
100-12=88(元)
如果全买圆珠笔:88÷2=44(支)
如果全买日记本:88÷4=22(本)
答:她可能买44支圆珠笔或22本日记本。
更改后这道题的解题方案有四种:
100-58=42(元)
如果全买三角尺:42÷3=14(副)
如果全买圆珠笔:42÷2=21(支)
如果全买彩笔:42÷7=6(盒)
如果全买铅笔盒:42÷6=7(个)
答:她可能买14副三角尺或21支铅笔或6盒彩笔或7个铅笔盒。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学习口算除法,如果按原题计算,买东西的钱数是88元,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88这个数据有点大,计算起来有难度;将数据换成58后,购物的钱数是42元,用42元买一些相同的文具,可行方案比原题多了两种,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果要进一步拓展本题,可以把题目中的“一些相同的文具”改为“一些文具”,然后把所花的钱数再减少一些(方便三年级学生计算),例如可以改成花了20元,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方案,能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半开放性的题目特别适合分层教学,对于该题,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可能只想到其中的两种方案,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大部分或全部的方案,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则会按一定顺序找到全部方案,并且可能有不止一种解法。
本课结束前3分钟,笔者设置了学后反思环节。双驱学历案的学后反思不同于传统课堂的课堂小结,其不只是知识的回顾和总结,还是学习方法的回顾和总结,例如自己用什么方法学习什么知识,或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通过什么策略解决,自己做错了哪些题目,又是怎么发现、怎么修正的,等等。在学后反思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选择性提问。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很喜欢学后反思这个环节,能做到畅所欲言。
引入学历案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各种能力,其关注学生差异,着力改善班级授课制下“一刀切”的模式;而双驱教学则强调让学生找到学会知识的路径。双驱与学历案的有效结合,为全面解决学生如何学会、如何学好、怎样学活的问题提供了思路。数学是小学重要的学科之一,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任务与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有的放矢,打造深度学习课堂,从而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综上所述,教师开展双驱学历案教学,要立足课本,深耕教材,因材施教。不论是城市的学生还是偏远山区的学生,都值得我们用心对待。每一个学习群体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研究的路上……
[参考文献]
叶文福. 促进学生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方法[J].教师博览,2020,10(36):64-65.
卢朝忠.农村小学生唱读现象的成因及矫正对策探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S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