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探索
2022-11-22李宽军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落实,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面对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新要求以及教育改革的发展大趋势,高中数学教师要想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就应该从自身出发,优化自己的教学理念。文章基于新课标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李宽军(1976—),男,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落实,各个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从知识掌握向综合能力转移,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技能。在新课标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结合起来,积极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推动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
新课标在修订过程中坚持反映时代要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1]。根据社会发展新变化和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话语表达体系。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被广泛应用到教学当中。其中,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使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数学是一门拥有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的科学,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仅仅通过教师这一主体向学生传达数学理论知识,而且教师往往仅凭教材来备课、上课,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将抽象的知识内容直观地表达出来,学生要具备很强的想象力,才能准确地掌握教师所讲的数学知识点。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进行直观展示,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学习,能够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针对重难点知识教师还可以进行反复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对知识的深刻印象,促进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使学生保持思維活跃。因此,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相结合,能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几何问题一直是数学学科中的重点问题,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了解两个平面的两种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让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且能灵活运用。几何知识比较抽象,很多学生无法单纯依靠想象来理解有关知识点,这个时候多媒体技术就能发挥其作用,将数学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公共点、符号表示等数学概念,极大地发挥了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优点。数学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常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GeoGebra等,不但能降低学生的想象难度,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从而实现教学难点的软着陆。如例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B,C为圆x2+y2=4上两点,点A(1,1),且AB⊥AC,求线段BC的长的取值范围。这道题对学生的作图能力要求较高,不少学生在作图时感到十分困难。而教师通过几何画板的作图演示,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关圆中弦的问题有哪些常用的处理方法?学生就会想到取弦BC的中点M,并连接OM,将题目所求的BC转化为2MA,即BC=2MA。接着进一步研究点M的轨迹,因为MA2+MO2=MC2+MO2=OC2,所以MA2+MO2=4。有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即坐标法(偏“数”)和几何法(偏“形”)。经过推理、计算,最终得出点的轨迹是一个圆(如图1),问题转化为求圆外一点和圆上一点之间的距离。
下面给出坐标法的主要解题过程:
解:设BC的中点为M.
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便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发现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应从多个角度考虑,引导学生大胆思考,用具有创造性的思考方式去学习知识,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对数学理论提出看法或质疑,让学生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这对于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着显著作用[2]。高中数学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学好高中数学有着重要意义。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利用合作讨论这一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共同讨论问题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各方面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在小组内就自己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一旦学生拥有了灵活的思维和奠定知识基础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会不断发展。小组合作讨论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保证每个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的学习目标,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实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加强学生的合作理念和集体观念,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小组讨论,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面对自信心不足的同学,教师应该及时地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问题讨论中。
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中的“幂函数”一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幂函数的概念,能绘制简单的幂函数图象,并能根据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以及了解幂函数随幂指数改变的性质变化情况;除此之外,还要求教师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就感。教师可以下达学习任务,如列出常见的幂函数及其图象和性质,说明指数函数与幂函数的联系与区别,等等。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探讨,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得到加强,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达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这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三、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学科的发展史源远流长,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了欧几里得、伽利略、祖冲之、华罗庚、高斯等一大批优秀的数学家,形成了独特的数学文化。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运算能力,更要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树立良好的数学理念,从整体上提升自己的数学文化修养[4]。例如,在学习统计与抽样时,学生要理解概率的概念,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数学典故来加深学生的认识。如第一个提出概率思想的人是16世纪的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卡尔达诺,他写出了概率论著作Liber de Ludo Aleae,这本书最初是为了分析在赌博中出现的“投掷骰子和奖金分配”问题,而后形成了统计学中的概率论。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数学概念通过故事教授给学生,能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历史背景,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卡尔达诺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开创了概率论,这说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鼓励学生养成数学探索精神,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探索数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达到将数学文化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目的。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知,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同时也要如“润物细无声”一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为学生科普中国古代数学家研究勾股定理的过程,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贡献,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的贡献,杨辉三角、中国剩余定理等概念。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其爱国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四、利用情境教学法辅助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致力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自主完成知识摄取。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中思考问题,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能够被有效激发,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5]。
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中“棱柱、棱锥、棱台”一课为例,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几何的概念以及认识以上几种几何体。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形状类似于棱柱、棱锥、棱台的物品,并举例回答,进一步思考这些实例与数学中抽象的几何体有什么区别,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教师将生活与数学相结合,更容易让學生对所学知识感同身受,从而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又如,在教学单利与复利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当今社会中的借贷现象,让学生了解贷款的计息形式,使其深刻体会单利与复利的区别。
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教育,致力于从多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合格人才,这才是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的目标。
[参考文献]
宋瑶.基于新课标构建的高中数学教学思路探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9):2.
万林.新课标视域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研究[J].科普童话,2016(31):7.
樊晓春.基于新课标构建的高中数学教学思路探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3):35.
胡巧云.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2):234.
刘明.新课标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再审视:从2019年全国Ⅰ卷“维纳斯女神像”考题说起[J].江苏教育,2020(35):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