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岗位需求到个人需求:乡村教师支持政策的演进逻辑

2022-11-22闫莉蕙黄奇豪吴宏超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育政策岗位需求乡村教师

闫莉蕙 黄奇豪 吴宏超

摘 要 本文对乡村教师的政策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出乡村教师支持政策发展的三个阶段:满足乡村教师岗位需求的探索阶段、提高岗位吸引力为导向的提升阶段、满足乡村教师个人需求为导向的深化阶段。乡村教师支持政策的内在演进逻辑在于致力于平衡融合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既凸显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又彰显了公平正义与人文关怀精神。

关键词 乡村教师;岗位需求;个人需求;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2)10-0077-03

一、问题提出

从人性假設理论出发,乡村教师具有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等多重人性。[1]有学者认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既有较为浓重的经济人色彩,内在需求中的经济追求占比较大,又有着深厚的乡土情怀,具备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与身份认同心理需求。[2]因此,乡村教师支持政策需要在瞄准乡村教师诉求的基础上精确施策,既满足岗位需求,又满足教师个人需求。

在乡村教师政策中,满足岗位需求是指从基于乡村教师岗位长期“没人去”的现状,加大师资供给改革,大力补充乡村教师队伍数量,以政策推动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的系列行为。满足乡村教师个人需求是基于发展导向的需求,回归乡村教师作为最基本的“人”的本体,满足乡村教师在乡村学校工作场域中的各种个体发展需求。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从“下不去”逐渐转变为“留不住”和“教不好”,其中乡村教师个人需求的满足程度不足,正是影响乡村教师“留不住”深层次原因。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教师支持政策的演进逻辑,能够加深对政策的认识,夯实政策改进的研究基础。

二、乡村教师支持政策的发展历程

(一)满足乡村教师岗位需求的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的政策重心在于扩大乡村教师队伍规模,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任教。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3],实施“西部计划”。从2003年高校毕业生中招募志愿者,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单位服务2年。2004年,教育部发布“硕师计划”,该计划目的是强化农村师资力量,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该政策通过推荐免试读研而吸引优秀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农村任教,采取“3+1+1”的培养方式,鼓励大学毕业生边工作边学习。2006年教育部发布“三支一扶”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偏远地区学校任教[4]。同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安排城市教师定期前往乡村学校支教,提出在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先上,城镇教师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这一硬性规定[5]。2006年教育部发布“特岗计划”[6],招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农村学校任教,计划所需资金以中央财政为主,按人均1.5万元的标准拨款。特岗教师聘期为三年,三年期满后,若选择留任原岗位,则自动入编,享受正式编制教师的待遇,也可自由选择其他职业。2007年教育部出台“免费师范生计划”[7],在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通过免除学费、住宿费,发放补贴等措施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并长期从教。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一般安排回到生源地中小学从教。

(二)提高岗位吸引力为导向的提升阶段

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为确保乡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提出分年度、分地区逐步实施,完善乡村教师工资保障机制[8]。为保障乡村教师的合法权益,规范教育管理体制,2006年国务院开始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核批乡村教师编制,确保其编制不被占用,将乡村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提出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平均水平这一指导性意见[9]。为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经济待遇,200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绩效工资政策,建立教师绩效考核制度[10]。这对于激发乡村教师工作热情,吸引鼓励优秀人才积极从教具有重大意义。

(三)满足乡村教师个人需求的深化阶段

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乡村教师的个人生活待遇出台了更明确的政策,鼓励乡村教师长期扎根乡村[11]。为纳入首次颁发范围的400万名在岗和离退休教师颁发“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到了乡村青年教师,指出要重点关注乡村青年教师,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等困难,优化发展环境,配备精神文化设施,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青年教师倾斜,促进乡村青年教师成长[12]。2020年《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差别化补助,鼓励提高补助标准[13]。文件从教师周转房、医疗保障、青年教师婚恋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措施。

在此阶段,关注乡村教师个体需求的政策内容越发全面,实施主体不再局限于教育部门,还有党政各职能部门协同发力。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稳步提高,岗位幸福感、事业成就感和社会荣誉感大幅增强。

三、乡村教师支持政策的演进逻辑

(一)从紧缺性“输血”到本土化“造血”

由紧缺性“输血”到本土化“造血”,表现为建立乡村教师队伍补充长效机制。如“特岗计划”虽然有期满入编的吸引,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乡村教师将特岗服务三年当作跳板,继续从事乡村教师工作也并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由此可见,虽然“特岗计划”极大缓解了乡村教师不足问题,但留人效果有待提高。而2021年颁布实施的“优师计划”,可看作是“免费师范生”计划的加强版,但目标更为明确,即从优秀毕业生中筛选真正热爱乡村教育的教育者,经过师范院校培养,精准输送到乡村学校任教,从源头上改善乡村教师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虽实施周期较长,却是深谋远虑之举。

(二)从整体经费保障到全方位提高待遇

乡村教师待遇问题虽然从属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大范畴,但其重要性不断凸显,政策保障力度也逐步得到了增强。首先表现为乡村教师的待遇倾斜政策。近年来国家的政策设计逐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并突出对乡村教师的补偿和倾斜。

其次表现为关心乡村教师生存境遇。国家政策日益重视乡村教师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住房、医保、社保和津补贴等方面,政策多次强调加快乡村教师周转住房建设,按照标准足额缴纳医保社保,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结合实际情况发放津补贴等等,致力于全方位提高乡村教师的生活质量。

最后表现为关心乡村教师个人问题。国家政策注意到了乡村教师在乡村的家庭婚恋难题,提出发挥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帮助乡村教师解决个人问题。此外,政策还指出要优化乡村人文環境,激发青年教师长期在乡村建功立业的热情,从外部环境入手为乡村教师自我实现创造条件。由此可见,国家政策层层深入,逐渐重视乡村教师的个人需求,全方位创造条件满足乡村教师的合理需求,让其乐于扎根乡村并长期从教。

(三)从开展专业培训到促进个体持续发展

促进个体持续发展,首先表现为持续跟进乡村教师培养培训。乡村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升一直是国家政策发力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培养培训上,既有“硕师计划”,为乡村教师提供进修学习和提升学历的机遇,又有“国培计划”,为乡村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保驾护航。尤其是“支持计划”,提出了如校本研修、城乡交流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持续跟进乡村教师培养提升。

其次表现为职称评聘倾斜制度。为满足乡村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激励乡村教师自我实现,国家在多个政策中指出职称评聘名额要适当向乡村教师倾斜,在乡村教师的职称评聘过程中,适当降低教学成绩权重,结合实际情况实行弹性评价机制。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乡村教师持续发展的重视、鼓励和激励。

最后表现为建立灵活进出机制。对于服务期满的特岗教师,满足其自由选择的需要,可根据个人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从教。对于从教意愿较弱的免费师范生教师,也有相应的退出机制,按照规定缴纳违约金和赔偿金,办理好相应程序也可以重新就业。

(四)从鼓励奉献到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的提出对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在2016年提出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并为在乡村从教三十年以上的教师颁奖,将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用实际行动引领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这种制度安排满足了乡村教师文化尊严的需要。另外,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有利于唤醒乡村教师的自主意识。师风师德建设是由于外界的变化而被动采取适应的对策。而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是对长期坚守在乡村教育工作岗位,持续多年为乡村教育做贡献的一线农村教师崇高教育精神的赞扬,有利于乡村教师自主意识的觉醒,激发乡村教师内心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呼唤乡村教师释放其个人生命魅力,达到一个高度自主的状态。这样最终能够唤醒全社会对乡村教育的重视。

综上所述,就乡村教师政策实质而言,其由早期立足于岗位需求的逻辑,到加入乡村教师个人需求的考量,致力于平衡融合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既凸显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又彰显了公平正义与人文关怀精神。

当前,新时期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亟待出台,政策发力点仅关注乡村教师的工资收入不足以留住乡村教师,还要关注非经济性激励要素,增强人文关怀,满足乡村教师人际关系与情感需要、专业发展与自我实现需要以及文化尊严与社会认同需要等多种个人需求,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乡村教师的生活质量,多管齐下增强乡村教师的幸福感,激发乡村教师长期从教意愿。

(闫莉蕙,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发展中心,广州 510631; 黄奇豪 吴宏超,华南师范大学港澳青少年研究中心,广州 510631)

参考文献:

[1] 黄俊官. 从人性假设理论反思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5):28-32.

[2] 梁结玲. 人性假设理论视域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身份认同的调查分析——基于广西五县的调查[J]. 当代教师教育, 2020(1):72-77.

[3] 国务院.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6722.html,2008-03-28.

[4] 教育部.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1133/moe_1237/tnull_17009.html,2006-02-25.

[5]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58/200602/t200 60226_81598.html,2006-02-26.

[6] 国务院.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06-05/18/content_284 197.html,2006-05-18.

[7] 国务院.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EB/OL].http://www.gov.cn/zwgk/2007-05/14/content_6140 39.html,2007-05-14.

[8] 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5545.html,2005-12-24.

[9] 国务院.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475.html, 200 2-04-14.

[10] 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4/s7051/2008 12/t20081231_180682.html,2008-12-31.

[11] 国务院. 关于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7/11/content_5090298.html, 2016-07-11.

[12] 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91366.html, 2018-04-25.

[13] 教育部. 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3735/202009/t20200903_484941.html, 2020-09-03.

猜你喜欢

教育政策岗位需求乡村教师
我国教育公平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装备实践课程几种教学方法探析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基于岗位需求的青年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岗位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与分析
基于岗位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与分析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