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意义与设计思路
2022-11-22宋孝艳
摘 要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顺应了化学课程的改革趋势,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转变当代教师教学价值观。教师在进行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时,一方面应挖掘化学课标与教材,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根据学情合理设计学科教学单元。
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设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2)10-0061-03
一、研究背景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是一门强调实验和推理的学科,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如表1所示。这五个维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彼此渗透,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运用化学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作为课程与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核心素养具体阐明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将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从性质上实现了对以往教学目标的超越。这映射出学生所需知识系统由实体性知识向建构性知识的转型,以及学习样态从浅层走向深度的转型,倒逼教学设计将单元作为课程的最小组织方式,走向结构化的单元设计。[2]
单元是自为一体或自成系统的一组学科内容。教师一般会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梳理、整合与归纳,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阶段性、连续性地围绕单元内容开展单元教学活动。而大单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强化单元意识,从单元整体视角审视、处理不同板块的教学。这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体系建构的学科教学单位,其表现为学科教学单元内容要进行二次开发与整体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大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结构化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具有关联性、阶层性、连续性等特点。大单元教学设计将关联性知识“串”在一个单元结构内,某一个课时内容承接前一课时内容,对后续课程产生连续性影响。大单元教学设计从内容整体性角度出发,动态地将各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展现各个知识点的连贯性,以此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研究如何将核心素养真正意义上“落地”,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学生课堂学习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已是必然发展趋势。但目前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尚处于起步阶段,一线教师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核心素养。
二、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一)顺应化学课程的改革趋势
核心素养教育时代的教育应是灵活的、开放的,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自主学习与深度学习。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更擅长在题海中寻找自信,在分数中找到读书的意义,这导致学生虽然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思考能力、实践能力、逻辑推理等能力普遍较弱。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了化学这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任务,即化学课堂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化学学科知识,而且要向学生渗透科学探究、理论推理、实验实践、科学创新、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化学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践与应用,是由浅入深为化学爱好者提供学习的平台,是为中国医药、生物、科技等行业培养综合型人才,促进全社会的进步。基于核心素养对化学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和探索。
(二)充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化学科学体系是人们在长期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总结和积累而成的,是对现实世界各种规律的系统化认知,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科学、航天航空等领域,是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化学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自然学科,被学生称为高中学科中难啃的硬骨头,其复杂的化学结构、实验项目、元素符号让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应摒弃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做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够将不同章节中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使知识“片状化”,既能概括和归纳重点知识,便于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有效渗透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和蜕变[3]。大单元教学设计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准和驾驭教材能力的重要依据。教师通过结构化的单元设计可以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既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是提升课堂效果的重要途徑。
(三)转变当代教师的教学价值观
教师的价值观对学生有重大影响,如果教师唯分数论,那么学生的心中也只有分数。但如果教师从人才的长期发展出发,就应该知道如今的国际竞争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死读书的学生只会陷入“高分低能”窘境,到社会上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拓展书本知识,通过对特定的、相关联的单元进行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够优化整体的教学过程,在课堂上不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一)挖掘化学课标与教材,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每个学科都有特定的课程标准,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挑出难点、重点、易考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难点、重点、易考点反复总结和练习,这是传统的知识本位的教学方法。但核心素养背景下,课程标准的纲领性地位凸显,其对教材知识点的整理、分析、归纳,将具有相关性的知识点用文字、图片、表格形式展现出来,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的性质、内容体系和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化学教材每个单元每个章节都有重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细分知识点,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若想明确每个知识点所指向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是非常困难的。实践证明这种过度细分的方式并不能提升教学效果。以大单元为单位,深刻挖掘教材内容,将具有关联性的知识整理和归纳起来,提高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培养学生探索化学的能力,从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转移,针对某一单元提升某项核心素养,这样专业化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金属及其化合物”时,教师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并引导学生在课前多观察现实生活,了解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作用,做好课前预习,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途径。当学生对金屬及其化合物有了初步认识后,在接受正式课堂教学时心情会更放松,无形之中会减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恐惧心理。教师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可采用以下方式向学生呈现常见金属的属性:一是鼓励学生课下观察家里的金属物品,如黄金、白银、铁锅、黄铜等,思考这些金属主要运用到哪些产品生产中,为什么生活中常用铁锅而不是铜锅?这种知识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让学生根据身边的物质理解书本知识。二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将金属运用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制成短片,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对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作用。三是通过对物质结构和溶液的学习,使学生既能从宏观角度看化学学科的发展,又能从微观角度思考化学元素的应用场景。通过以上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并引导学生将养成的良好习惯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在实践中理解知识。
(二)根据学情合理设计学科教学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对特定的、相关联的单元进行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够考验教师教学水准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住教学内容设计的“度”。通常情况下,教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宜在某个课时过分增加教学难度,讲解知识内容不宜过多,应该根据本班级同学对化学的理解水平、课堂氛围、配合程度评估教学设计的内容。如果这个“度”把握得好,教师的教学就更有成效,学生学习起来也相对轻松。但如果单元教学设计结构不合理,就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不仅消耗了教师的精力,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合理的、科学的、系统的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单元教学设计不只追求知识连接性、关联性、阶层性教与学的效果,更侧重于在化学课堂上挖掘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
例如,对于“化学物质及其反应”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进行单元设计时主要选择了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而未将教材中设置的热反应的相关知识点纳入其中,这是对教材难易程度的设计,这种设计基于学情,既能突出重点知识,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学习的重点,有时一个单元学完后学生会抓不住本单元的重点,这时教师可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另一单元向学生呈现。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要做到难度适中,并与下一单元保持着紧密联系,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扩展。又如: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在实验过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想一想在生活其他场合有没有类似氧化还原反应,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自觉思考和探索。对于学生而言,每一次思考都是知识的积累,都是在攀登知识的阶梯,每一次小进步终将汇成大进步。
综上所述,化学是一门自然基础科学,它由人们在长时期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总结和积累而成,是对现实世界各种规律的系统化认知,在今天具有极其广泛的实用价值,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正确认识大单元教学设计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大单元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合理设计学科教学单元,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业水平。
(宋孝艳,安徽省利辛县第一中学,安徽 亳州 236707)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
[2] 雷浩,李雪.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J].全球教育展望,2022(5):49-59.
[3] 朱鹏飞.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J].化学教学,2017(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