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批评学”的发展现状、内容框架及建设路径

2022-11-22刘立士郭天天

大学书法 2022年2期
关键词:书法学科理论

⊙ 刘立士 郭天天

近年来,随着艺术学脱离“文学”升格成独立的门类,艺术学的学科建设成为其门下诸专业的头等大事。尽管“书法学”属于年轻学科,学科升级及学科建设也成为其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书法家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协会、郑州大学等单位多次召开高等书法教育论坛,研讨书法学科建设中存在的诸问题以及升级一级学科的可能性,为高等书法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了诸多思路。目前,按照国务院颁发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任何专业的发展其实质都是围绕学科建设而展开,学科建设既是其基础又是其核心。这样一来,二级学科发展空间或弱化的趋势似乎已不可逆转,对作为特设二级学科的书法学发展极为不利。建设书法学一级学科是其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其专业发展是否成熟、是否具有升格潜质,需要依据学科理论分析其学科定位、发展现状并提出合理的建设路径。“书法批评学”是书法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及成熟度对书法学科建设至关重要。然而,就目前书法研究现状来看,书法批评学尚未得到重视,书法学科建设急需科学的书法批评理论。

一、“书法批评学”发展现状及建设意义

(一)“书法批评学”的发展现状

“书法批评学”是按照目前艺术学科构成对书法批评理论的指称。按照艺术学科体系构成,书法研究领域通常可以分为书法史、书法原理、书法批评三大核心板块。其中,书法史研究历代的书法家、书法作品、书法现象、书法著录等;书法原理的研究对象为书法的艺术特征、创作规律、鉴赏原理等;书法批评是对书法作品的艺术解读、优劣品第、价值评判等,也包括对书法现象的理性思考和判断。史、论、评三者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在传统书法理论中并未截然而分,过去书法史著述中往往会阐述一些理论或对书法作品品评一二,一些理论著作也往往带有历史的叙述和作品点评,而对书法的品评也需要书法理论的支撑。现代学科体系力求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内容趋向分化,这就要求对书法批评理论做更为具体的思索与科学建构。

在整个艺术学学科中,史、论、评三者的发展并不平衡。总体而言,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研究走在了批评理论前面。即便在全球艺术研究领域,艺术理论和艺术史著作已蔚为大观,而高质量的艺术批评著述仍乏善可陈。文杜里的《艺术批评史》为少数批评史中的经典,罗尔的《论批评》则是少有的对艺术批评的反思。在我国书法学科和研究领域中,呈现出了重技法而轻理论的现状。在书法理论研究领域,书法史研究则一家独大,书法批评研究最为薄弱。书法批评又可分为批评理论、批评史等几个分支,书法批评学主要是指书法批评理论的科学体系。目前,在书法批评研究中,尤以书法批评理论研究成果最少。其中,杨吉平的《书法批评学》(2010年)是目前所见唯一一本较为系统的批评学专著,全书包括书法批评的本质、书法批评的发展历史、书法批评的价值、书法批评的主体与客体、书法批评的标准等几个方面。陈振濂主编的《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2019年)是一部系统研究书法评价的专著,提出了“评判”“评估”“评审”“评论”四位一体的评价理论,首次为当代书法评奖、入展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评价标准。这两部著作前者侧重书法学科理论建构,后者侧重当代书法批评实践操作,尤其是展、赛背景下如何建立客观的评判机制。

在古代书法批评范畴与方法方面,丛文俊对一些重要的书法批评范畴做了考释。他将书法批评术语分为不同的词群谱系,包括核心词、原生词、衍生词。批评方法上,他还对传统书法批评的“形象喻知法”“经验描述法”“比较分析法”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甘中流《中国古代书法批评标准研究》梳理了古代书法批评标准的嬗变过程和内在动因。杨疾超《古代书法批评模式研究》将古代书法批评总结为比拟式、品次式、意象式、理趣式、伦理式五种模式,侧重书法批评文化和思想阐释。王海军《中国古代书法品评理论》对古代书法品评模式,品评主体与语言,品评机制与观念,品评的思想文化根源、现实依据、实践意义等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对于古代书法批评史,陈代星、姜寿田、甘中流各自出版了《中国书法批评史》,这三部著作都以历史为序,对不同时期书法批评观念做了梳理,为当代书法批评理论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史料。但其共性是没有将书法批评史和书法理论史严格区分,虽名为书法批评史,实则以理论史为主兼及批评观念。此外,李一《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中一些章节对较有影响的批评理论做了探讨。梅墨生在《书法报》开设“现代书法家批评”专栏(1992年),是对现代书家的集中批评活动。凌继尧主编的《中国艺术批评史》、叶朗主编的《中国艺术批评通史》中涉及不同时期的书法批评观念。

总之,近年来,古代书法批评理论和书法批评通史已有少量成果,但符合当代学科标准的书法批评学理论成果还很少,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应成为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急需补齐的短板。

(二)“书法批评学”的学科建设意义

从学科建设来看,经过近年的建设,书法学科体系及研究已由此前较为粗略的简史、品鉴和技法研究逐步转向现代学术的纵深研究,学科分支趋向精细化,发展态势趋向科学化。书法批评学是对书法批评实践的理论提升,是对其本质、原理及一般规律的抽象和概括,是书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抽绎书法批评原理,构筑书法批评理论体系是书法批评学构建的核心。

书法批评的功能和意义是多方面的,书法批评具有指向作品解读这一目的。尽管汉字具有广泛的受众,但以汉字书写为基础的书法艺术并非能为广大高校学生所理解。作为一种较为抽象的艺术形式,书法的意义和优劣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艺术批评的作用首先在于其阐释功能,由此方可发掘书法作品蕴藏的艺术特性、阐释其价值意义、发现有价值的书法创作。这几方面对书法专业学生树立良好的判断力和审美观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曾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书法艺术价值更高”“如何看待所谓的‘丑书’”等问题。面对这类问题,大多数同学仅能从技法角度做简单描述,而不能做更具学理和更深层次的阐释与价值判断。在弗莱看来,“批评家的任务就是在那些观念已过时的公众和具有新的批评性要求的新艺术之间建立起文化桥梁”[1]。书法批评关涉到对新形式的感受力和艺术判断力,这是艺术家的核心能力之一,是靠艺术实践和旧思想观念所不能获取的。

书法批评理论可以揭示书法发展规律及基本特征,为书法批评实践及创作提供参照。书法批评理论是探讨书法评判的系列标准,是为书法明确规范和标准,探讨发展的可持续性,建构发展秩序。科学的批评体系既能够为专业书法创作界定出一个相对清晰的目标,避免随意性批评所带来的不足,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原则及发展策略,同时又能提升和引领大众的书法鉴赏经验和水平,科学地指导当代书法教育,是极有时代意义和责任感的学术课题。例如,2020年《书法报》多次讨论书法“展览体”这一话题。“展览体”可谓近年来伴随书法展览产生的一个新概念或新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持积极态度者有,持中立态度者也有,但这一概念的提出更多地意味着对这一现象的否定。然而,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迅速壮大必然有其适宜的生存环境,“展览体”也是如此,不管其弊病何其多,一味谴责和批评并不是最佳的处理方式,只有弄清其存在的合理性,了解其产生的根源,才能正确引导,使书法健康发展。而阐释与评判任务自然就需要批评家来承担。批评家需要全面客观地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既要看到其弊端,又要看到其合理性,还要预见其发展趋势。

书法批评理论研究对建构中国文艺批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11月,国内高校专家、学者及教育家齐聚山东,共商新时代文科教育发展大计和新时代文科人才培养,共同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宣言中明确提出了新文科对“提升综合国力”“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方面的意义,文化软实力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学术文化的不断引介,西方的艺术批评理论、范畴及方法大量被介绍到中国批评领域。这些理论对了解西方文化与文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等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但对我国文艺实践和批评实际并不完全适用。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中国书法批评观念、批评范畴,还是批评方法和模式都是独特的、精深的,与西方理论迥然有别,对其进行系统探讨和研究,既是对中国优良批评传统的总结和发扬,也是对文艺批评理论这一学科构成的拓展和深化。

二、“书法批评学”的学科框架及主要内容

(一)“书法批评学”的学科框架

作为书法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批评学的理论框架如何建构,应该涵盖哪些研究内容?丛文俊认为书法批评理论应包括如下方面:“传统书法批评方法;传统书法批评的术语研究;批评家与著述的个案研究;中国书法批评史;传统书法批评的理论基础与文化特征;传统书法批评的批评;现代书法批评,包括理论、方法、术语等各个方面。”[2]这七方面的内容既包括了古代书法批评理论,又囊括了现代书法批评理论;既有批评方法又有批评术语;既有个案研究又有批评史。其内容涵盖了批评原理又不止于批评理论,是更为庞大的体系。传统书法批评理论与现代书法批评理论究竟如何细化呢?

由于本学科处于初建阶段,并无太多成果可供借鉴,而“艺术批评学”相对成熟,其学科框架和内容无疑为书法批评学建构的参照系。王美艳《艺术批评学》分为九大部分:艺术批评的概念与意义、艺术批评的职能、艺术批评的思维与意识、艺术批评的视野与类型、艺术批评的标准与原则、艺术批评方法论、艺术批评的主体构成与媒介、艺术各主要分支领域的专业批评、开展独立的艺术批评。[3]田川流主编的《艺术批评学》分为七大部分:中西艺术批评概观、艺术批评本体阐释、艺术批评主体、艺术批评客体、艺术批评标准、艺术批评方法、艺术批评文体与写作。[4]王洪义《艺术批评原理与写作》框架包含:什么是艺术批评、艺术批评的社会作用、描述——艺术批评的基础、解释——艺术批评的核心、评价——艺术批评的目的、艺术批评的常见方法、艺术批评的问题类别、艺术批评写作、传统艺术批评思想、当代艺术批评思潮。[5]通过对比上述三部“艺术批评学”,可以确定其共同研究内容和各自特设内容,从而构成一个最小框架和最大框架。这一框架虽非专门针对书法学科,却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只是该框架需要依据书法学科做相应论述,增补和调整书法独有内容。

书法批评理论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涉及内容繁多,其本身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书法批评学应以狭义的批评理论研究为主,对以书法作品为中心的批评标准、批评范畴、批评过程等问题做重点探索。书法批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当代中国书法批评原理,是阐释书法作品的美和不足的科学。它以充分理解艺术家在作品中所遵循的规则,深刻研究经典名作和积极观察、思考当代突出的现象为基础。书法批评学立足当代学科发展现状,以当代艺术批评理论为框架,对书法批评理论的主要问题做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上述总结与归纳,书法批评学科框架至少应包括如下几部分:

(1)书法批评的概念与意义

(2)书法批评标准与原则

(3)书法批评方法

(4)书法批评过程

(5)书法批评模式

(6)书法批评范畴

(7)书法批评主体

(8)当代书法批评问题

这些问题和一般艺术批评理论既有共同性,也有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的特殊内容。例如,在具体的批评标准方面,必然和书法特有的形式技巧密切相关,而与西方美术迥然有别。对这些特有内容的探索成为书法批评学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

(二)书法批评学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书法批评主体性和指向性。在书法批评活动中,批评家、艺术家和欣赏者具有三维对等的关系,批评活动具有独立品格。批评家既要以艺术家及艺术作品等批评对象为依据,又要具有超越性。书法批评具有指向批评对象的性质,批评对象是以书法作品为中心的多元结构系统,包括书法作品、书法家、受众及书法活动等。书法批评的对象是以“书法作品”为核心,艺术家、受众、活动等都可以由艺术作品来体现,而艺术家的身份则相对多样,不利于客观和集中讨论。

书法批评的特征。书法批评不同于书法原理,艺术原理可以具有超越时代性和普遍适用性,而书法批评则具有时代局限性。书法批评具有指向具体作品的特点,必然会受到时代语境的局限而不具普遍性。书法批评还具有即时性、工具性和沟通性。

书法批评过程。书法批评活动应有相对固定的环节,存在不同的逻辑层次。一般包括形式描述、技法分析、意义阐释、价值评判。形式描述,是对书法作品中各种细节的感知与观察,可以包括笔法、墨法、行次、章法等艺术特性,也可以是雄放、温婉等审美特性,是批评家对感觉经验的组织。技法分析,是批评家根据书法形式美规律对书法作品做的解读。意义阐释,是借助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或语境,对艺术作品的意义的揭示。价值评判,是对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或审美价值的评判。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一方面与书法史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书法创作有关,也是在艺术界中的定位。针对书法作品的批评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以艺术感悟、理解、阐释为基础;二是以某种艺术价值标准为尺度,以理性形式表达批评的价值取向和态度。当然,很多当代批评家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的价值判断应当让位于理解或阐释。

书法批评标准。所谓标准,一般都具有普遍性,同时又具有适用性。书法批评的实质是书法的价值判断,而艺术价值是一种综合价值,包括审美价值、艺术价值,还包括社会价值、政治价值、道德价值等。书法批评标准的一元与多元、主观与客观、永恒性与历史性等方面的考虑都基于此。但是,在技法、形式和审美上存在一些客观的批评标准,体现为相应的批评范畴。

书法批评的方法与原则。书法批评的方法包括形象喻知、比较分析、形式解剖等,多样统一等原则仍是当今书法批评的有效方法和原则。科学的书法批评需要有针对性的批评方法,研究方法的时序现象,不能拿问题适应方法,只能让方法适应问题,做到批评方法与批评对象的统一。

书法批评的模式。传统书法批评是一种以人与天地自然为基础的,在形式、意蕴、道统等层面逐层升华而又融通合一的多层次批评,形成了不同的批评模式和批评立场,模式和立场的不同,评判结果亦定然不同。当代书法批评的科学性要求超越传统批评中的不同观念,建立更具普适性的批评模式。

批评家。书法批评家应具备全面的书法史视野、敏锐的艺术感受力、较强的理性能力、客观的评价尺度和态度。批评家应具有职业操守,“评论家应当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独立品格,评论家要敢讲真话,至少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不讲假话,不讲违心的话。这是评论家应有的操守 ”[6]。

三、“书法批评学”的建设路径

成熟的学科是由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构成的,这个体系是一个立体结构,它包括一个明晰的学科对象,一个适用于本学科的独特研究方法,一套相关的学科概念,一个逻辑严密、内在凝聚性强、高度统一的成熟理论体系。当代书法批评学的建设首先要将书法批评理论从书法理论中分离出来,明确书法批评的研究范围和研究问题,探索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书法批评范畴进行分类,理清次第关系,形成书法批评自身的一套范畴术语,建立书法批评自身的理论体系。

科学的批评标准、批评模式、评价体系的建构是困难的,这源于艺术之本性。目前,艺术的价值是否受规则支配,是否存在跨时代的、统一的、科学的批评标准和批评规则等问题,很多理论家都不以为然。批评理论的建设不仅涉及古今理论的差异,还涉及中外批评理论的差异。所以,建立一个既符合当代学科精神,又适用于传统书法的批评理论体系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当代书法批评理论研究和体系建构应当既兼容传统书法批评方法和现代学科标准,又能体现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自身特点。“‘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学术依托,是‘书法学学科研究’。这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是书法评价体系的构建行为,必须依靠‘学科’即整体的书法大学科背景的主导才能有希望成功;第二,是书法评价体系的自身构成本身,就应该是一个自足的‘学科’形态。”[7]所以,书法大学科是书法批评学建设的依托,书法批评学的建设有赖于书法史及书法理论等其他学科的支持。另外,书法批评本身又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体系,要依赖书法专业自身的特点实现内容与体系的科学性建构。

科学的书法批评学建构,有两方面可留意或借鉴。首先,书法批评学的建设首先要对书法文献做相应梳理。由于中国文化的自身特点,传统书法品评理论甚为发达,古代书法文献是书法发展和书法批评的历史记录,也是当代书法批评的研究基础。通过文献梳理,归纳古今书法批评的相关问题,总结历代书法理论中的批评模式和范畴,择其合理部分构成当代书法批评理论,确保书法批评的历史连续性。其次,书法批评学的建构需要学科借鉴。当代书法批评研究滞后于文学批评、音乐批评及美术批评等学科。尽管不同艺术门类批评理论研究内容和方法存在一些差异,但仍然存在很多共同的话题,这些话题也是书法批评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较为成熟的文艺批评理论可以为当代书法批评研究提供相对固定的研究框架、批评视角和批评方法。例如,社会批判与历史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心理批评与形式批评、图像学批评与现象学批评等都已在批评领域大显身手。相对而言,书法批评领域没有方法论意识,批评多从形式入手,手法单一,迫切需要借鉴其他学科视角与方法来丰富自身建设。

在学科建设的外部思路上,应以学科的外部建制推动其内部体系建制。成熟的概念、学科体系、研究方向以及学科范式的建构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待其发展成熟再考虑学科升级必然会拉大学科差距,错失发展良机。而书法学科的外在建制更为成熟,这就给书法学科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通过书法学科的外在建制来推动其内在建制,从而来加速书法学科的成熟步伐。以学科外在建制推动内在建制,其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组织优势,为学科发展赢得社会资源和发展空间,高效地促进学科的内在建设。对于书法批评学而言,由于其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可以通过高等院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等统筹规划研究方向,对研究薄弱环节或空白领域进行项目认领或招标,避免无序、无效和重复研究,以此提高书法批评知识体系、研究方向和学科范式的建构效率。基于外在组织,还可以通过集中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快速补齐批评领域的短板。所以,在书法学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学院系部、学术期刊、各级协会、展览活动等现状下,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学科的外部建设,并以之推动学科的范畴、理论体系等内在水平的提升,为书法学科的完善与升级赢得时间。

注释:

[1][美]布洛克,著·滕守尧,译.美学新解[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89.

[2]丛文俊.书法研究与学科建设[C]//艺术与学术——丛文俊书法研究题跋文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201.

[3]王美艳.艺术批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田川流.艺术批评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5]王洪义.艺术批评原理与写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6]张海.坚持健康的书法批评 为繁荣书法艺术鼓与呼[J].中国书法,2011(5),41.

[7]陈振濂.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25.

猜你喜欢

书法学科理论
书法
【学科新书导览】
书法欣赏
坚持理论创新
书法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书法欣赏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