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门石窟北魏安定王元燮石刻题记研究

2022-11-22王瑞蕾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孝文帝龙门石窟题记

王瑞蕾,穆 伟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监狱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龙门石窟是闻名世界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其最大特点即是保存有数量众多的石刻题记。龙门石窟开凿最早的是古阳洞,约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后。古阳洞是北魏中晚期龙门最重要的造像中心,保存有大量的北魏石刻题记。

一、安定王元燮石刻题记开凿之环境背景

古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南段山崖上,与伊水相邻。古阳洞平面呈马蹄形,洞窟门开向东面,南壁、北壁、西壁和洞窟顶各布满大大小小的窟龛和题记。

古阳洞题记最重要的是刊刻于南、北两壁上部三到四层(从上到下)的窟龛和题记,其次是洞窟顶的窟龛和题记,再次是西壁上层窟龛和题记。

古阳洞是北魏皇室有计划、大规模就着自然山洞加以改造开凿的第一个石窟,大致可分为三期。

古阳洞第一期开始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太和十七年(493)九月,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同年十月,令“司空穆亮、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爵经始洛京”[1]218,同时开始了皇室有规划地对古阳洞的开凿,此时当地官员及第一批迁洛的中央官员占据了南北壁最有利位置,刊刻出了南北壁最上一层的八大龛及题记,如北壁第一层的陆浑县功曹魏灵藏题记,洛州刺史始平公之子比丘慧成造像题记,杨大眼题记。南壁第一层北海王元详题记,孙秋生、刘起祖题记等。至太和十九年(495)九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1]218,上至贵族官僚、下至平民百姓,争相在古阳洞造像题记。至景明末年(503),古阳洞正壁,即西壁三大像完工。此时正壁三大像、南壁最高一层四大龛、北两壁最高一层四大龛均开凿完成。

由于此时龙门石窟还未出现第二个大洞窟,所以许多宗室贵戚,如北海王元祥、安定王元燮、高太妃、侯太妃等争相在古阳洞南北两壁第一层往上至窟顶占据一席之地。

古阳洞第二期工程为扩展期,从正始四年(507)到延昌四年(515),此时南北两壁壁面被整体向外扩展凿平,从上到下第二层窟龛及题记被开凿出来,如北壁第二层安定王元燮造像题记,常保、张贵兴的邑社造像题记等。南北两壁第二层除了非常明显的八大龛以外,在其中还夹挤着其他小的窟龛题记。南北两壁第二层各龛造像记时间均为正始、永平、延昌、熙平各纪年,与宣武帝(肃宗)元恪、孝明帝元诩二十余年相吻合。

古阳洞第三期工程为南北两壁最下层大龛,约在神龟、正光年间,但该计划未完成。

古阳洞共有石刻题记685品,其中有纪年的题记109品,占整个龙门石窟有纪年题记的七分之一。古阳洞109品有纪年的题记中,北魏时期的有99品。这些题记时间确切、内容丰富,对于补充北魏中晚期史料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龙门石窟古阳洞北魏石刻题记供养人涉及元魏宗室贵族、西北少数民族、中原汉族官员、北魏社邑等群体,内容涉及政治史、民族史、社会史等各个领域。

古阳洞有石刻题记的元魏贵族共四位,按照辈分排列分别是:安定王元燮,相关石刻题记三品;广川王元略(贺兰汗),相关石刻题记六品;齐郡王元祐,相关石刻题记两品;北海王元详,相关石刻题记四品。

古阳洞元魏宗室题记中,安定王元燮是辈分最高者,且是龙门石窟所有题记中唯一为女夫造像者。其三品题记分属于古阳洞第一期工程及第二期工程:正始四年安定王元燮造释迦像记位于古阳洞南壁到窟顶,是古阳洞第一期工程晚期开凿的;安定王元燮永平四年(511)十月十六日造像记位于古阳洞南壁下层,此时古阳洞第二期工程已经开启,安定王元燮占据了第二期工程最有利位置,即北壁第二层的四大龛之一;安定王为女夫闾散骑造观世音像记位于古阳洞北壁第二层四大龛之间的夹缝,虽然没有刊刻时间,但根据其位置,推测应该在安定王元燮永平四年十月十六日造像记之后不久,刊刻时间下限不晚于515年,当年安定王元燮薨。

二、安定王元燮题记学术史回顾

安定王元燮,生年不详,卒于北魏延昌四年[1]518。元燮的爵位是继承其父亲元休而来。安定靖王元休,是景穆皇帝拓跋晃与孟椒房之子,文成皇帝拓跋之弟。元休在文成皇帝拓跋、献文皇帝拓跋弘①文成皇帝拓跋为安定王元休的长兄,献文皇帝拓跋弘为安定王元休的侄子。期间因年龄尚小,并无太大作为,在孝文皇帝拓跋宏即位后,日益崭露头角,深得孝文帝信任,随孝文帝南征北战,积极支持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元休于孝文帝迁都后不久即去世。爵位被其次子元燮继承,第二任安定王元燮在宣武帝元恪时期日益得到重用,正始年间势力较盛。

学术界对安定王元燮的研究非常之少且不够系统、深入。以往学界关于安定王元燮的研究成果如下:温玉成的《龙门古阳洞研究》对元燮世系有简要介绍[2]。阎文儒等人著《龙门石窟研究》[3]31中的“古阳洞及慈香窟中二十品考释”对元燮世系简要介绍,对题记录文简要翻译。张乃翥的《从龙门石窟造像遗迹看北魏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4]34对安定王元燮女夫闾散骑之族属作了简要考证。

以往研究成果偏重于考古、艺术等,而对题记本身内容和历史价值研究较少。关于安定王元燮题记,仍然有多处细节值得深入探讨研究,故本文选定龙门石窟古阳洞安定王元燮相关造像题记进行专门的历史学研究,深入挖掘题记的史料价值,以期补充传统史籍记载之缺。

三、安定王元燮题记整理

龙门石窟古阳洞有三品安定王元燮相关题记,分别是正始年间、永平年间为其父母造像题记以及为其女婿造像题记,现分别移录如下:

(一)《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

该题记高27厘米,宽50厘米,位于古阳洞南壁往上到窟顶。

魏圣朝太中大夫安定王元燮仰为亡祖、亲太妣、亡考太傅静王、亡妣蒋妃及见存眷属,敬就静窟造释迦之容并其立侍。众彩缘饰、云仙焕然。愿亡存居眷,永离秽趣,升超遐迹,常值诸佛,龙华为会。又愿一切众生,咸同斯福。正始四年二月中讫。

魏圣朝太中大夫:太和中,高祖孝文帝针对前代“晋令亡失无所依据”的情况,“诏群僚议定百官,著于令”,太中大夫为右第三品下[1]1132。《魏书》安定王本传记载安定王元休的次子元燮“除下大夫,世宗初,袭拜太中大夫”[1]618。可见元燮的太中大夫是承袭其父元休官品而来。

安定王元燮:题记供养人为第二任安定王元燮。

仰为:仰表示尊重,可知安定王元燮是为其长辈造像题记。

亡祖:指第一任安定王元休的父亲景穆王。

亲太妣:指第一任安定王元休的母亲,景穆王之孟椒房。

亡考太傅静王:“亡考”指先父,如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题记中安定王元燮的亡考为其父安定靖王元休。“太傅”为北魏孝文帝为其叔爷辈的元休加封的荣誉衔。《魏书》载: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十有二月癸巳,“班赐刺史已下衣冠,以安定王休为太傅”[1]218。太和十六年(492)冬十月己亥,“以太傅安定王休为大司马、特进”。

静王:古阳洞安定王题记中均为“静”王,而史籍中均为“靖”王。

亡妣蒋妃:安定王元休的王妃蒋氏。

见存眷属:“见”通“现”,现存眷属指安定王元燮的王妃等家眷。

敬就静窟:“敬”表示虔诚尊敬,“就”为倚就着古阳洞窟原本形制在静窟开凿洞窟。“静窟”,指古阳洞窟。

众彩缘饰、云仙焕然:是对洞窟形制及装饰的描述,北魏亲王宗室对佛教的虔诚及其不惜重金修饰洞窟,此处得以体现。

愿亡存居眷:亡存指景穆王、孟椒房;安定靖王元休、安定靖王王妃蒋氏;居眷指安定王元燮及王妃高氏,安定王元燮的儿子们和弟弟们。

(二)《安定王永平四年造像》

该题记位于古阳洞北壁第二排四大龛之一,已于民国初年被盗凿,古阳洞现仅存其被盗后的残坑石壁。

皇魏永平四年岁次辛卯十月十六日,假节、督华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华州刺史、安定王仰为亡祖、亲太妃、亡考太傅静王、亡妣蒋妃敬造石窟一躯。依岩褒岸,刊崇冲室、妙镌灵像,外相显发、工绘严仪,凝华□极。敬恃此福,上资先尊。愿使舍此尘躯,即彼真境。□趣六通,明嘱无碍,值迂弥勒,早登十地。又愿居眷吉祥照看,永祚山河。□□□世一切含生,普同斯愿。

假节、督华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华州刺史:假节、督华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华州刺史均可以和安定王本传相对应,即安定王本传“次子燮除下大夫。世宗初,袭拜太中大夫、除征虏将军、华州刺史”。

安定王:为造像者,即第二任安定王元燮。

仰为:因为是为其长辈造像题记,所以用敬词“仰”。

亡祖、亲太妃、亡考太傅静王、亡妣蒋妃敬造石窟一躯:此处与第一则题记含义相同。

(三)《安定王为女夫闾散骑造观世音像记》

该题记位于古阳洞北壁,安定王元燮造像题记旁边夹缝。

安定王为女夫闾散骑□考入法敬造观世音像二躯,圣教日聿,真相景发,妙极天华,含生仰化,愿使闾散骑缘此入法之功,当令永离尘躯,即真无疑,开明玄门,常为龙华唱首。又愿缘眷万善归祐,吉利征集,一切群生咸同兹愿。

安定王:为安定王元燮。

为女夫:意为安定王元燮为其女婿造像题记。

闾散骑□考:安定王元燮的女婿姓为闾氏,官职至散骑,名为□考。

入法敬造观世音像二躯:入法指闾散骑皈依佛教。安定王元燮为其造观世音像二躯。

圣教日聿,真相景发,妙极天华,含生仰化:“圣教”表示对佛教的虔诚尊敬。

愿使闾散骑缘此入法之功,当令永离尘躯:希望闾散骑借此皈依佛教之际,脱离尘躯。

即真无疑,开明玄门,常为龙华唱首:龙华唱首表示在北魏朝廷做官。从此发愿词我们可以看出,北魏的佛教信仰并不影响其出仕。

四、安定王元燮题记的价值

古阳洞有关安定王元燮的题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题记反映了安定王家族世系等重要信息

第一任安定王元休,是景穆皇帝拓跋晃与孟椒房之子,文成皇帝拓跋之弟。《魏书》“景穆十二王”载:“景穆皇帝十四男。恭皇后生文成皇帝。……孟椒房生安定靖王休。”关于椒房,《魏书》载:“魏旧太子后庭未有位号,高宗即位,恭宗宫人有子者,并号为椒房。”可见安定靖王元休的母亲孟椒房为宫人怀孕生子,其地位在后宫并不高,所以其子元休在众多皇子中地位亦不高[1]517。

献文皇帝拓跋弘皇兴二年(468)秋九月辛亥,“封皇叔休为安定王”[1]129。元休“拜征南大将军、外都大官”[1]518。因献文帝在位时间较短,安定王元休并无太大机会建功立业。

孝文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元休正值年富力强之时①第一任安定王元休的生辰在史料中并无记载,根据《魏书》,景穆皇帝儿子们的分封时间分别为:阳平王新成太安三年(457)封;京兆王太安五年(459)封;济阴王和平二年(461)封;汝阴王和平三年(462)封;乐浪王和平三年封;广平王和平二年封;任城王和平五年(464)封;南安王皇兴二年封;城阳王皇兴二年封;定安王皇兴二年封。景穆帝几个出生较早的儿子们均是在景穆帝时期封王,或者是在拓跋和平年间(460—465)封王,而南安王、城阳王、定安王年龄较小,均是在孝文帝皇兴二年封王。根据“任城王雲,年五岁,恭宗崩”,即恭宗景穆皇帝驾崩时,任城王5岁。据《魏书》景穆皇帝本纪可知,景穆皇帝451年七月崩,此时任城王5岁。可推知,451年,安定王肯定不到5岁。。元休积极向孝文帝靠拢,极力支持孝文帝各项改革措施,与孝文帝关系日益密切,成为孝文帝的心腹之臣。根据《魏书》记载,元休在高祖在位期间,出任使持节、侍中、都督诸军事、征东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仪同三司②《魏书》“高祖纪”:太和元年(477)十有二月,北魏孝文帝“以安定王休为仪同三司”。、和龙镇将、中都大官、征北大将军、抚冥镇大将、内都大官、太傅。及开建五等,食邑二千户[1]518。尤其是在孝文帝太和年间,安定王元休的政治地位达到了顶峰。孝文帝各项重要举措,元休均有执掌。如元休跟随孝文帝南伐,之后在太和十六年冬十月“己亥,以太傅、安定王休为大司马”。孝文帝太和十七年迁都洛邑,元休“从驾幸邺”。冬十月乙巳,孝文帝“命休率从驾文武,迎家于平城。高祖亲饯休于漳水之北”[1]518。迁都洛阳是孝文帝汉化政策中的重中之重,元休不仅跟随孝文帝做迁都洛阳之前的考察工作,还亲自护送孝文帝家眷迁都洛阳,可见孝文帝对元休的重视与信任。

第一任安定王元休于高祖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薨,谥号“靖王”。我们注意到《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安定王永平四年造像》题记中均记载为“亡考太傅静王”,因造像题记为元燮为其父母长辈所作,且古阳洞中所有安定王题记均刊刻为“静”,可见,北魏时“静”和“靖”或可通用。

据安定王石刻题记载,安定王元休的王妃为蒋氏。因史籍中未见对安定靖王妃之记载,所以此处题记所载可补充史籍之缺。

世宗时,已经是第二任安定王元燮。元燮为元休的次子。元休的长子元安,幼年早卒,次子元燮袭安定王爵位。《魏书》安定王本传载:“元燮,除下大夫。世宗初,袭拜太中大夫,除征虏将军、华州刺史。……后除征虏将军、豳州刺史。延昌四年薨,赠本将军,朔州刺史。”根据本传,安定王元燮在世宗初年,袭拜太中大夫,可能景明年间(500—503),也可能正始初年(504—506)。

根据第一品题记“魏圣朝太中大夫安定王元燮……正始四年二月中讫”可知,在题记完成之时,即正始四年二月,安定王元燮为太中大夫,无其他职任。

再根据507年安定王元燮造像题记位于古阳洞南壁往上到窟顶,当此时,古阳洞第一期工程最初完工之时(此时南北两壁最佳一层位置八大龛已经被占据并开凿完成),即景明末年(503),龙门石窟还未出现第二个大洞窟,所以许多宗室贵戚,如北海王元祥、安定王元燮、高太妃、侯太妃等争相在古阳洞南北两壁第一层往上至窟顶争一席之地。可以推断507年安定王元燮造像题记最早也是在正始初年开始开凿,也可以推断最早在正始初年安定王元燮袭拜太中大夫。根据题记及史料,我们推知安定王元燮在袭拜太中大夫之后,才有资格和北海王、高太妃、侯太妃等在古阳洞南北两壁第一层往上至窟顶争一席之地。所以安定王元燮袭拜太中大夫的时间和此题记开凿的时间应在同时,即约在正始元年或之后一两年。正始四年二月所造《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虽然位于古阳洞第一期工程南壁,但位置并不特别显赫。又根据此题记元燮官职为“太中大夫”,官品并不是很高。可见到宣武帝正始四年,第二任安定王元燮还未进入世宗宣武帝的核心统治集团。

题记完成时,安定王元燮还没有征虏将军、华州刺史等任命。可见,安定王元燮本传中的“征虏将军、华州刺史”为正始四年以后封的(507—511)。

第二品题记《安定王永平四年造像》为古阳洞第二期工程最显赫的北壁四大龛之一。且题记载安定王元燮官职为“皇魏永平四年岁次辛卯十月十六日,假节、督华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华州刺史安定王”。即从上一品题记507年2月完成之后,到这一品题记511年10月完成之时,安定王元燮从太中大夫,后任华州刺史,豳州刺史[1]518,并任假节、督华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可知在宣武帝永平四年(511)左右,安定王元燮已经进入宣武帝核心统治集团。

元燮“延昌四年薨。赠本将军、朔州刺史”。

安定王元燮的王妃为高氏,《魏书》安定王元燮本传并无记载,而据北海王元详本传记载:元详“蒸于安定王燮妃高氏,高氏即茹皓妻姊”[1]559。可知安定王元燮的王妃高氏是权臣茹皓妻子的姐姐。高氏在世宗初期与北海王元详私通。北海王元详是孝文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因为安定王元燮与献文皇帝为同辈,比北海王元祥高一个辈分,所以用“蒸”。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品题记有“见存眷属”,指安定王元燮的王妃等。而第二品题记则没有这一句,从此处变化可知,第二品题记建造完成之时,元燮应当已经知道高氏通奸之事,故在当时认为非常重要的造像题记中不再提及“见存眷属”安定王王妃高氏。

元燮的儿子元超,字化生。肃宗初袭封安定公。元超的儿子元孝景,袭封安定侯。至此,安定王家族势力衰落。

(二)题记反映了北魏复杂的民族关系

安定王元燮是唯一一位为其女夫造像题记的北魏皇室贵族,在古阳洞造像题记的背后有其深层次的政治目的。

安定王元燮的女夫闾散骑,其姓为闾氏,官职至散骑。据《魏书》《北史》载,闾氏为蠕蠕郁久闾氏的皇族姓氏,在蠕蠕归附北魏鲜卑,与鲜卑联姻通婚后改为闾氏。《魏书》载“蠕蠕,东胡之苗裔也,姓郁久闾氏”[1]2289。“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河东王毗妹也。少以选入东宫,有宠。真君元年,生高宗。世祖末年薨”[1]327。郁久闾氏是蠕蠕,即柔然的皇族姓氏。景穆皇帝拓跋晃的皇后为恭皇后郁久闾氏,是河东王郁久闾毗的妹妹。

《北史》载:“闾毗,代人,蠕蠕主大檀之亲属,太武时自其国来降。毗即恭皇后之兄也。后生文成。”[5]1509也可印证此处的闾毗即《魏书》所载的郁久闾毗,此时郁久闾氏已经改为闾氏。

由以上材料可知,郁久闾氏是蠕蠕的皇族姓氏,在蠕蠕归附北魏之后,与北魏皇室政治联姻的蠕蠕郁久闾氏改为闾氏。

那么,安定王女夫闾散骑很可能为柔然郁久闾氏后裔,安定王元燮作为北魏鲜卑皇族,其女儿与柔然皇族后裔联姻,在当时应为皇帝为了巩固北魏统治政治联姻的需要。而安定王元燮也借迎合皇帝,以巩固安定王家族地位。

不仅安定王元燮的女儿、女夫闾散骑是政治联姻的需要,安定王元燮与其妃子也是出于政治目的联姻,安定王元燮的妃子是高丽族属。在元燮本传中并未有对其王妃的记载,在《魏书》元详本传记载:元详“蒸于安定王燮妃高氏,高氏即茹皓妻姊”[1]559。北海王元详将私通之事告诉母亲后,元详的母亲高太妃大怒,曰:“汝自有妻妾侍婢,少盛入花。何忽共许高丽婢奸通,令致此罪?我得高丽,当啖其肉。”[1]559可知安定王元燮的王妃为高氏,高氏当为高丽族属,是权臣茹皓妻子的姐姐。

由于在宣武帝统治初年,安定王元燮的政治地位远远不及北海王元详,所以元燮对自己王妃此种行为首先选择了隐忍。而在宣武帝初年,北海王作为孝文帝钦定的辅政大臣之一,气焰嚣张,连皇帝也对元详如此肆无忌惮的行为无法处置,只能听之任之。

综上,我们可知安定王元燮本人及其女儿,都与外族联姻,通过此政治联姻,最终达到巩固安定王家族政治地位的作用。

这品题记位于古阳洞第二期北壁第二层四大龛夹缝处,位置相对较为优越,元燮此举正是借着此时与皇帝密切的关系,为女夫造像题记,以拉近外族关系,达到对安定王家族政治地位双重巩固的目的。

安定王元燮为其女婿在古阳洞造像题记的时间,是其女婿皈依佛教之际,题记载:“安定王为女夫闾散骑□考入法敬造观世音像二躯……缘此入法之功”,可知当其造像题记之时,闾散骑皈依佛门,由前文知,闾散骑为柔然皇族后裔,可知北魏统治者利用佛教保持周边民族的统治和稳定。安定王此举也是迎合宣武帝宣扬佛教的举措,同样也是为了巩固安定王家族。

(三)题记提供了龙门石窟古阳洞早期造像史的珍贵资料

古阳洞最初可能在民间有一种称呼为“静窟”,根据题记“敬就静窟造释迦之容并其立侍”,“敬”表示虔诚尊敬,“就”为倚就着古阳洞窟原本形制在静窟开凿洞窟。“静窟”,指古阳洞窟。且这品题记是在古阳洞第一期工程末期南壁上层刊刻的。所以可知,古阳洞在最初开凿之时,很可能民间俗称为静窟。龙门石窟其他题记以及史籍中没有任何一处古阳洞又被称作静窟的记载,可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此处题记可补证龙门石窟造像史。

第一品题记完成时间为世宗正始四年二月中,那么我们根据题记位置可以推断开始的时间。此题记位于古阳洞南壁往上到窟顶,这个位置刊刻的时间为古阳洞第一期工程初期的南北壁八大龛均已完工之后,即正始元年或之后一两年。

第二品题记完成于皇魏永平四年岁次辛卯十月十六日,那么我们根据此题记位置推断其开始开凿时间。此题记位于古阳洞北壁第二排四大龛之一,为古阳洞第二期最好位置之一,所以其开凿时间应在古阳洞第二期工程规划之初,即正始末年,此时就已经规划预留出此造像题记位置。这也说明安定王元燮此时和世宗关系密切,已经进入到世宗的核心统治集团。

第三品题记安定王为女夫闾散骑造观世音像记位于第二品题记旁边夹缝,即古阳洞北壁第二层四大龛之间的夹缝位置,可以推断此题记应该为第二品题记开凿后不久,安定王元燮趁着与皇帝关系密切,在旁边为其女婿题记造像。那么这则题记刊刻时间应该是在511年安定王元燮题记之后,下限不晚于515年。

结语

以往学界对于龙门石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考古、艺术等领域,对于古阳洞的研究尤其重视佛教艺术、书法艺术、文物保护等方面,而对于古阳洞造像题记的史料价值挖掘并不深入。古阳洞三品安定王造像题记,以往学界对其史学内涵挖掘少之又少,而根据其位置和题记内容,结合史籍记载,可以梳理出重要的北魏历史相关信息:如安定王家族在北魏中晚期的发展兴衰线索,北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联姻仕宦等关系,再如古阳洞造像史等。对龙门石窟古阳洞三品安定王相关题记的研究可以补充中古史、造像史记载之缺。

猜你喜欢

孝文帝龙门石窟题记
让题记道出文章的灵魂
从平城到洛阳,北魏迁都前发生了什么?
从平城到洛阳,北魏迁都前发生了什么?
画出灵魂凸显神韵
一个高颜值的题记定能让你文采尽显
初探中国四大石窟艺术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分析洛阳龙门石窟旅游的问题及对策
孝文帝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