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真题运用逻辑 寻高效备考策略

2022-11-22张哲宁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资格证真题新知

张哲宁

(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舟山 316000)

一、研究背景和社会意义

“教师资格证”是师范生对口就业的专业“法宝”和必备证书,是对未来从事教育工作有直接帮助的一种职业资格认定,不仅需要笔试,还需要实践操作,综合性比较强。目前,资格证管理实行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即统筹设计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和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试点省份依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结合实际组织实施,择优选拔乐教适教的人员取得资格证[1]。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教育不断受到关注与重视。据智联招聘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这一职业在求职者心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就“如果同时有做教师和企业职员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这一问题,52.6%的被调查者选择到学校做教师。师范专业的热度因其职业前景的稳定性与未来扩张性趋势而持续升温,教师资格证考试亦相应地顺势而昌,年年火爆,成千上万的考生卷入这场考证热潮。2021年9月8日,从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教师总数已经达到1792.97万人。今年以来,共有191万人次通过认定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较去年全年增长28.7%[2]。

自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以来,国家打破了教师终身制且五年一审,并实行国考,增加考试内容、加大考试难度。且随着各种行业对人才选取标准的不断提高,专业资格证书的地位在当今社会选拔人才及高校学分考评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要。同时,在“剧场效应”加剧的教育大环境中,加上疫情的直接助推,在线教育迅速成为“香饽饽”,大量商业资本竞相涌入在线辅导行业。这其中更有一些教育机构脱颖而出,获得良好口碑,成为考生应考渠道的首选。这类平台往往会有相应App助学,提供在线课程、配套书籍、线上题库等一站式服务[3]。

在考证热潮下,教资培训机构在如火如荼地扩大商业版图的同时,更应以提高学员考证通过率为终极目标,探寻符合考生期望的备考策略。而除去不可控的考生智力因素和主观能动性,也暂不论网络教师的教学功底和讲解思路,各机构最能着手把握的当属对备考计划的合理性安排以及所提供给学员的辅助性材料的科学性与完备性。

二、备考阶段

1.一轮复习与二轮复习:宏观把握(机械记忆,了解为主)与巩固深化(理解记忆,掌握为主)

资格证备考初期是紧锣密鼓的新知传授过程。一轮复习中,机构教师的授课规划是对知识点面面俱到而未必深究其理。与之对应,此备考阶段的学员重在搭建学科框架,从宏观层面形成全局性的知识体系。而在二轮复习阶段,则需渗透对重要考点的纵向挖掘和系统巩固。不仅要由浅入深,再现重难点进一步讲解,更要整体梳理以便巩固前一阶段的宏观学习,填补一轮复习中的记忆盲区。如此层层递进,从宏观推向微观,由整体推向细节,无疑促成了理解的深化。

系统性学习、整体性梳理以及重难点再现是必要步骤,与之相伴相随的则是习题巩固。经验告诉我们,习题在新知的学习与巩固环节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唯有两者相辅相成,方可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不论是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随讲随练是我们所看到的各机构贯彻如一的备考模式,即一个知识点呈现完毕,紧随其后的必然是“真题”练习。这是当下各类有着良好口碑的备考辅导机构不谋而合的教学设计,不论是书面排版还是网络授课都顺乎这种奇妙的逻辑。

毋庸置疑,习题训练是获取知识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但是,融合真题于讲练之中会是明智之举吗?笔者以为,答案是否定的。纵观整个备考流程,尤其是考虑到后期评估阶段,这样的随讲随练未见裨益。结合习题进行知识巩固这种方法没错,关键问题在没有选对题,没有选对真题的出场顺序。

破而后立,做题不假,只是这里的“题”,有别于前面提及的“真题”。实现教学过程中习题训练的合理化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方面,采用高阶模拟题与原创自编题。这类题是以理论应用、综合辨析为方向的高阶题,以深化理解为目的,可以培养学员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综合分析能力。它们可以选自各地有参考价值的模拟题,更提倡源于机构的原创自编。另一方面,选择性使用低阶的概念性真题。这似乎与先前命题形成悖论,事实上非然也,只是对论点的补充与延伸。此处所指的概念性真题,对实质性真题的范围作出了限定性缩减,是内含于“真题”的特殊部分。顾名思义,所谓概念性真题一般地直接考查大纲规定的考点内容,是知识内容的再现和再认,主要是为及时巩固学员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机械性记忆而引用的概念性词条。运用概念性真题的合理性不言而喻,一来趁热打铁,随堂加深了学员对重要概念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以其概念性、直接性、浅显性,并不会影响学生后期评估阶段运用真题测评的真实度。

随堂巩固的习题若能涉及这两方面,低阶、高阶两相结合,相互渗透,则可正向引导学员从不同角度,理解各个具体知识点的内涵和应用范围,掌握整个理论体系框架及其内在联系,兼具理论深度与知识广度。

2.三轮复习:小试牛刀,有效评估(运用真题,力求精准)

经过两轮复习,学员初达能上考场提笔“应战”的掌握水平,这时真题方可以一种对学生而言从未接触过的“全新”姿态一整套“完整”地呈现出来。这样的真题所反映的认知水平最真实,这才遵循其出场的合理顺序,符合其运用逻辑。

三、打破“新知+真题”固化模式之必要性

“新知+真题”固化模式是指教师在讲解或知识梳理后穿插历年真题进行巩固训练的备考模式,因其传统性与普遍应用性,故称之为固化模式。

1.打破“新知+真题”固化模式之必要是由考试本身性质所决定的

资格证考试全然不同于中高考,对于后者,此类战线长,时间跨度大于两年的大型考试,早些呈现真题对学生有利无害。因为从最初零散地接触真题的初学巩固阶段到真题以套卷形式完整呈现的评估阶段存在足够的时间差。经过时间的沉淀,仍能得出正解,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已然掌握了此类题型解答的锁钥,内化成了自己的解题思路,这不是短期应考模式下的机械性记忆所能实现的,因而成功解题可以认定为具备解题能力,这种状态下的评估与之能力相匹配,是真实可信、具有参考意义的。

而资格证考试与之不可同日而语,它的备考时长跨度未以年记,短时性的战略备考模式也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时间差作为评估真实性的有效支撑。按照一概的惯例,当学员已初步形成全方位的知识体系时,通常会选择做一组完整的真题套卷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但正因先前的随讲随练中已经呈现过原题,故导致学员在模考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再度碰到那些具有一定区分度的易错难题。面对似曾相识的“陷阱”,学员的成功作答归结于其自身的认知水平已达到相应高度,还是得益于旧题的印象,我们不得而知。因此这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在该阶段的掌握程度。

2.打破“新知+真题”固化模式之必要是由评估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首先,破除“新知+真题”旧模式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也就意味着各机构应把学员的心向置至首位。在内部工作的计划统筹中,各项备考安排的出发点应是学员。问卷调查显示,过半的备考人员希望在正式考试前对自己现有水平做出自我摸底,实现精准评估。问及原因,多数表示精准评估不仅是查漏补缺的前提,更是检测整个阶段学习效果的量尺。显然,追求精准性使得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此帮助学员最大化地找准定位。只有得到准确的评估,才可有效运用元认知策略对后期所预设的努力与投入程度进行合理而必要的计划、监控与调整。其次,破除“新知+真题”旧模式符合现代教育和教学方式。众所周知,评估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一环。最后,破除“新知+真题”旧模式正是大势所趋。所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这种思维定式下普遍遵循的固化模式,才能高效实施创新手段,达成预期目标。

3.打破“新知+真题”固化模式之必要是由真题的本体价值所决定的

真题的价值决定了合理运用是必然要求。随着教育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对考卷组织形式越发重视,真题在复习备考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重要。真题的价值不言而喻,它们无不是在命题专家精心设计下凝结而成的智力成果,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方面不能为一般试题所替代。模拟题可以无限再生,但真题有限,做一道少一道。这就更需要我们掌握真题的运用逻辑,合理用之。

四、整体建议

1.钻研历年真题,参悟备考策略

正如刘芃所言:“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这些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反映了命题人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制作者对话”。研究真题有利于探寻试题特点、命题规律,把握正确的备考策略。因此,一个优秀的备考营必然认真研读真题指向的学科任务、载体和相对应的考纲内容,把握考试题改编的方向性,力求总结出易错、难点以及高频考点,从而有效提高针对性。

2.掌握评卷规律,指导答题技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考训练营不仅要了解真题,也要掌握评卷规律。尽管不同阅历、不同性情、不同志趣的阅卷专家评判标准和偏好程度不尽相同,但既然是大型考试,那么,出于公平原则和社会要求,它们总是具有共同点。这就需要超越不同阅卷专家的特殊性而看到他们的共性,找到一致认可的普遍标准。据相关文献表示,目前多数培训机构已经根据评卷规律在网络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了对学员答题格式规范性的指导,因此,这一方面笔者不再赘述。

3.实现高效检索,便利备考过程

资格证考试总体而言是考查考生在知识面的横向涉猎,虽说不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所能应付了之的,但本质上来讲考点广而不博,不侧重于知识点的纵深剖析。知识的广度也理所当然地增加了考生在复习阶段查找目标知识点的难度。

学员通过翻书溯源,不仅能深化对目标知识点的印象,而且能再度复习与之相邻的关联知识点,构成组块化学习,完善知识体系,提高记忆效率。但调查发现,备考期间,学员在复盘时或是捡漏中发现了陌生知识点,却很难做到高效检索,无法一步到位或几步到位地准确定位目标知识所在书页。由于参考书厚实,在这多、新、杂、泛、繁而极具广度的知识海里,往往是反复查找,徒然无获;有时查找有果,但会耗费大量时间。在短期性备考模式下,这不仅是一场豪无意义的时间空耗战,更在无形之中产生或加剧了心理焦虑。

针对这一现象,机构可采取多种改进措施帮助学员。通过配套电子书,使用查找功能,无疑便利了检索,提高了查漏补缺的效率,同时消除了学员心中的疑云与顾虑。同样地,通过细化目录编写也能达成这样的理想效果,而详尽、细化目录的极致就是思维导图式的提纲型目录。最后,真题册答案解析中标明相关书本知识点对应页码也有利于迅速溯源知识漏洞,为学员提供了惜时的捷径。

结语

回眸近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如何高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以及如何提高学员考证通过率,是各大教资备考营不懈探索研究的课题。随讲随练是我们看到的各机构出台的备考策略,但一味常规性地融合真题于讲练之中并不见得是明智之举。事实证明,采用“新知+真题”固化模式不利于充分运用真题的价值,也不利于后期评估阶段的精准化。本文对于破除该模式的初探,无疑对相关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其从工作经验与教学实践中深入反思,再度考量真题的运用逻辑,挖掘更高效的备考策略,从而为广大考证学员提供一种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效果理想、受益匪浅的备考模式。

猜你喜欢

资格证真题新知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玩转高考真题
该反思“考教师资格证火热”与“教师招聘岗位遇冷”
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的思考
中考英语真题演练(一)
高考真题训练之化学反应原理
交变电流高考真题赏析
喊“办证”的人将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