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规矩不成方圆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规则意识的培养

2022-11-22李文姬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公约规则班级

李文姬

(佛山市顺德区郑裕彤中学 广东佛山 528300)

从先秦时期荀子强调“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到当下教育部公布《规则》,都在强调教师的必要规则对学生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兴亡的重要性。近年来,无论是2020年的山西某校长因怀疑某位女生谈恋爱而采用棒打的方式逼其写下检查书等惩罚过度的事情,还是家长因不满老师对孩子的惩罚而上演“患有哮喘病的女儿被教师体罚后吐血”的大戏,这一系列的校闹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对此,班级管理的尺度和温度,班级规则的制定和落实成为教师们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将通过规则的定义、规则的尺度、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谈谈班级管理的尺度和温度。

一、何谓规则?

规则由“规”和“则”组成。“规”,从夫,从见。本义为有法度的正圆之器。延伸为“法则”“标准”。“则”,从刀,从鼎。以刀刻画鼎纹之义。本义是规范、规则,引申为规章。由此来看,“规”和“则”,都是通过设定一定的法度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而《规则》也从根本上明确了“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设定班级规则可以矫治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促使其认识自我、改正错误、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规则需有爱,温度不可缺

法国著名教育家狄德罗曾经说过“热爱孩子是老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这种热爱会让教师在烦琐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受充实、快乐和幸福。爱的教育,可以是对学生生活的关心和照顾,可以是对学生失意时的安慰和鼓励,可以是学生取得进步的微笑和肯定,也可以是对学生不良习惯和表现的批评和教育。

规则是一种爱的教育。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而规则作为教育的必要辅助手段,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规则于一个学生正如修剪于一棵果树。也许,果树不修剪也能结出果实,但品种也许会低劣,味道也许会苦涩。教育的规则就好比果树的修剪。当剪刀剪下每一个无用的枝条时对于果树来说都是疼痛的,但对于果实来说却是必须的。老师用规则促进学生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时,学生当时可能是不满的,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确是必须的。正如清朝嘉庆皇帝的老师因看到他不用功怕他恃宠而骄而罚其下跪,鲁迅老师因看到他上学迟到怕他养成坏习惯而用戒尺打其手,他们惩戒的前提都是爱护学生,希望通过惩戒而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但规则不是动辄的打骂批评,不是以损害学生身体和侮辱学生人格为代价的简单粗暴的体罚。规则需有爱,惩而有教,戒而有爱,真正的规则一定是建立在关爱学生的前提下。因此,规则也要有“温度”,要恩威并施、言传身教,才能真正地实现传道授业解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可能存在着错误的认知理念。比如他们常常认为规则是铁的,是不容置疑的,是不容学生触犯的。但事实上,规则是建立在一定的关爱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注重真正关爱学生,只有认真对待学生,只有充分保障学生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够更好地保障规则地实施。相反,若在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不注重把握好科学的规则与尊重的界限。甚至为了保障规则地实施,一味强调机械化、强制性,那么必然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为此,在规则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要给予学生充分地关心关爱,要满足学生的长效发展,要真正系统地促进学生的进步。一系列的发展实践证明,在规则运行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注重把握好规则与温度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给予学生温度的基础上来实施规则,在规则运行中彰显温度和关爱,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规则的关键促进作用[2]。

三、规则要有度,尺度需拿捏

在当下的教育中,对规则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要么滥用规则,动辄处罚,以惩戒为终极武器,以体罚取代教育,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严重的还会引发社会的质疑和矛盾。要么因噎废食,弃规则教育于不用,害怕因规则而引起的各种风险,不愿也不敢管学生。不管是上述的哪种情况,均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规则要有度,尺度需拿捏。

首先,认真学习《规则》的各项细则,对规则的各种情况做到了然于胸。在《规则》中,明确而具体地列出了教师对学生应当予以教育的六种情形和在教育中必须禁止的8 种行为。而“应当”与“禁止”之间说到底是一个“尺度”的问题,过犹不及,动辄处罚或弃之不用均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是实施规则的主体。为系统全面地促进学生的长效发展,也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发展质量,教师在运用规则的过程中,要积极学习规则,要积极了解规则,要在认真研判以及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把握好每个规则的具体要义,要把握好每个规则的科学内容,以此来保障各项规则地科学实施。在规则运行的过程中,若教师缺乏对规则地认识,或者没有了解清楚规则的具体内涵,那么自然会影响着规则地实施,也不利于增强规则的作用。基于此,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好规则,积极了解清楚规则。

其次,规则只是教育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教育本身。要让孩子真正地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更好地培养责任和规则意识,教育前的问题分析和教育后的循循善诱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必要的规则是至关重要的前提。为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长效发展,也为了更好地优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教师在给予学生科学引领的过程中,要充分认知到规则的内涵。可以说,规则并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而是一种辅助工具。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对规则地认知,甚至将规则取代了教育管理,这是相对错误的认知。若教师一味运用规则来代替教育,那么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长效健康化发展。为此,在学生管理工作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知到规则的特征,积极优化学生的规则认识。比如在实施规则前,教师要做好长效化地分析与研判,要真正了解学生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积极给予学生科学且必要的规范和引导。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知到规则含义,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规则中的关键内容,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实现规则认识,切实增强学生的规则素养。与此同时,在教育后,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思维特征,积极开展必要的引导式教育。

最后,教育也要注意个体差异。学生发生错误时,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按照规章制度去处理。如对待上课睡觉的学生,在教育前要先了解是否有身体方面的问题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规则是重要的前提,规则是非常必要的。为全面系统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也为了更好地优化规则应用成效,教师在运用规则的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好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要尊重学生的特征,要积极开展必要的教育引导等。每个学生对于规则地认识是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的,每个学生对于规则地理解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和不同。为此,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充分全面地把握好学生之间的个体发展差异,积极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规律,科学全面地实施好规则教育,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长效化的发展。比如在规则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率先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特征,要积极把握好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精准施策,要因势利导,科学全面地给予学生以规范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若在规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采用相对统一的教育模式,或者按照统一的教育内容,自然无法保障学生的长效发展,也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整体素养。

总的来说,教师在教育时要注意度的把握,过犹不及。只要能控制好一定的尺度,结合日常的人文教育,规则,不仅有助于班级的日常管理,还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规则需有法,班级公约不可缺

《淮南子》说“巧匠为宫室,为圆必有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能干的工匠在建造房子时一定要借助“规”“矩”和准绳。教师在管理班级时同样少不了班级公约,班级公约就是班级的“准绳”。借助班级公约可以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从而营造更好的班级环境,实现班级的高效管理。班级公约不是班主任的个人意志的外在呈现,它的制订和落实是由师生共同去推动和落实的。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点梳理班级公约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比起直接告诉学生必须要遵守的制度,不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心里认同并且自觉遵守。教师在制定班级公约前,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的讨论让学生明白没有班级公约的班级,就像没有交通规则的马路,乱象横生。在规则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之于规则实施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形式来组织规则教育,让学生共同参与到班级规范的制定过程中。当然,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规则的重要价值,也为了引领学生全面了解规则的具体含义,班主任可以结合生活案例来开展高效教育,积极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全面增强学生的规则认知能力。

第二:允许学生犯错。孔子说,“过则勿惮改。”学生总会犯错,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错误耿耿于怀,而要借助错误引导学生去面对、承认和修正。对于一些不涉及道德底线和法律制度的生活中的小错误,如打扫不干净、被子没叠好、忘带校徽等,可以考虑给学生每人每学期一次的豁免权,登记但不惩戒,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规则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要顺势而为,要灵活实施,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要为学生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诚然,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在遵循规则的过程中,不可能完美地遵循规则,可能就会存在着较大的认知缺陷以及障碍。为此,在规则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允许学生犯错。当然,当学生出现违反约定或者违反制度时,教师要率先分析这种问题的成因,精准把握好原因,以便切实采用高效化的教育对策,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发展实效。

第三:班级公约的制订需要全员参与。所谓班级公约,就是大家就班级的各项问题进行公开讨论后所形成的全班同学共同信守的行为规范。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中来。在制定公约前,要广泛地征集班级的各项问题及相应对策,选取其中有共性且容易接受的解决措施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投票。这个过程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行使其班级管理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班级建设的一分子,为班级公约未来的执行提供很好的舆论基础。

第四:欲速则不达。班级公约制订后要在班上公示一段时间,期间允许学生向班主任和班干部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再讨论、修改、投票。如果执行得太仓促,学生虽然表面上是附和的,但并不一定认同。所以,要给学生说“不”的权力。学生才是班级公约的执行者,学生才是班级公约的认知主体。若学生对于班级公约全然不支持,或者学生对于班级公约的认知程度偏低,那么自然会影响着班级公约地实施。为此,在班级公约的制定过程中,班主任要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班级公约的制定过程中,都能够积极发表自身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说,只有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认识到班级公约的重要价值,也都能够全面系统的维护好班级公约,那么学生才能够获得长效快速化的发展。

第五:班级公约的落实要公平、公正、公开,不能因人而异、赏罚不明。诸葛亮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班级的管理亦然,尤其对待班干部团队,要更加严格,否则不仅伤了学生的心,也影响了班级公约的权威性。教师本人也要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班级公约制定完成后,班主任要积极推动班级公约地实施,要积极有效地践行班级公约。事实上,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若教师自身不执行班级公约,那么无疑会影响着学生的长效化发展,甚至还可能会制约着学生的长效进步。基于此,在班级公约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真正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在班级公约地实施过程中,班主任也要注重保障班级公约的规范科学化实施。比如班主任不能带有有色眼镜的态度来认知学生,也不能盲目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应该按照一视同仁的原则来看待每个学生,积极给予学生充分地重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教师的关爱与尊重。

结语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收获一个命运。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约束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收获美好人生,还能规范、完善我们的班级管理,让教育生态体系更加健康、完善。

猜你喜欢

公约规则班级
班级“无课日”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图书借阅公约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让规则不规则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