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2022-11-22张亚萍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张亚萍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田家城小学 甘肃庆阳 745100)

小学数学知识多是简单的生活实践内容,通常是在学生的身边随时可以学习到数学,日常生活中的知识通过总结形成数学概念。但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讲授抽象的数学概念是起不到任何教学效果,学生也很难理解数学知识。因此,问题情境注重发挥问题对学生的启发作用,有问题,就有思考,就有创新,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才会进一步产生创新和思考,这也就达到提出问题的引导和教学效果,从一系列的观察、猜想、验证、推理等活动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要主动站在数学角度思考问题,对数学学习有全方位认识,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要讲求技巧,而不是盲目提出问题,要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创设问题情境与数学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被有效应用[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不足

1.目标定位不清楚

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创设不是盲目的,是有一个方向的,创设的问题情境是要以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使得问题创设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是一些教师还没有完全掌握创设问题情境的窍门,没有把握住关键点,自然也不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关注度,问题情境创设如同摆设,缺乏真实性,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其创设的目的和效果,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没有做好充足准备,而是应用到网络上现成的问题情境,并没有考虑到该问题情境创设是否符合班集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没有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2.缺乏明确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教师没有理解问题情境创设所带来的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是将问题情境创设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来做,并没有用心准备问题情境,不能意识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深刻理解数学内容。教师对数学教学理念的理解存在扭曲化,数学的整个教学方向都会发生偏离,因此,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是需要建立在教师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基础上,教师对数学教学理念有深刻认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就会有一定的指导方向[2]。

3.过于重视教学表现形式

小学数学教师由于重视问题情境创设的表现形式,而不重视问题情境创设形式是否长期有效,是否可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只有当问题情境创设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起到实际的应用效果,才说明问题情境创设的形式是有效的。教师一味重视问题情境的表现形式,并没有真正分析问题情境创设会带来怎样的教学效果,对创设问题的关键点不能有效把握,使得教学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就失去了其原本的价值。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课堂氛围的营造主要受到问题情境创设各方面问题的限制,不利于在对应的问题情境中合理解决问题,因此,需要对该种现状进行有效解决,需要对问题情境创设形式进一步改进,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感知事物方面的特点,进行积极了解,要对新旧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沟通,这样会使问题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真实性问题创设要有思考,要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思考,对活跃学生思维有一定的帮助,使得学生创新性思维进一步发展。

二、不同类型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1.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

学生日常实际生活教会了学生很多知识,不论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对知识的学习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获取,可以说生活教会了学生很多东西。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提取出来进行高度总结和概括,成了数学教学中的概念知识,如果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能够从简单的事情中学习到数学知识,这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很大的提升,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就会掌握解决数学知识的技巧,并不是虚假的,真实情景中的数学问题更具真实性和有效性,相比虚假的数学例子更有意义。数学问题情境的真实创设会比较有效,也是真实存在的,真实情景中的数学问题解决是以实际存在的物体为主,是以学生个人独立的思维解决,这样会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同样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创设的真实问题情境会使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实际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学生也愿意去解决,因为解决该问题有可能也就解决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使得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数学学习也会显得比较重要,学生在学习方面满足了学习需求,在生活中对数学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3]。

2.创设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情境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要包含较强思考性,这样才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和探索热情,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和竞争心理,学生愿意探索其中的奥妙,也会将数学问题与现实情况结合起来,同时分析处理方法的应用所能够达到的结果。创设思考性的问题情境,要确保问题情境本身具备思考性,而且在该种问题情境中可以有效解决问题,同时联想到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针对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深刻分析其实际意义,还需要分析其思考价值[4]。

3.问题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问题情境创设的主要探索者是学生,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创设问题情境要对学生特点进行了解,教师作为主体要理解客体的情况,学生则是感受和体会整个情境,从情境中学习知识的人。问题情境创设的针对性要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从教师方面考虑,要对教材内容剖析钻研,要首先将教材中的内容全方位了解和掌握,这样才可以从教材中提取核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同时要将教学理念融入问题情境创设中,以问题情境创设的关键点为主;二是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抓住数学模型这个关键点,要把握数学模型的重点,从中提取重点问题,要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和学习到数学知识,使得数学问题的理解更加简单化。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实践应用有全方位认识,量化剖析整个操作过程,使得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方面可以获得更大的实践支持。

4.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教师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要有挑战性,这样学生的好胜心理和竞争心理就很容易被激发,学生都愿意主动去挑战和参与,教师要把控好难易度设计,如果问题过于简单,不利于激起学生的竞争心理,问题过难很容易让学生知难而退。因此,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创设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作为支撑,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个人学习能力水平来创设,要对学生有刺激作用,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进步的过程。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措施

1.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愿意探索未知的一切事物,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给学生一个方向,让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大胆探索,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走向未知的世界,要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要遵循生活实际发展规律,使得问题情境创设具备真实性,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将眼光放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学习中,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应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锻炼,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自由探索从中获取知识。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如果不能联系生活,就失去了其探索的真正意义,很容易让数学知识缺乏真实性,学生总感觉数学知识学习比较遥远和复杂,不能依靠自己独自掌握。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与未知的事物结合,要重视生活中一些事物的趣味性,抓住事物趣味性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更大的探索兴趣,学生会进一步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去到未知世界中探索。例如,学习了加减乘除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加减乘除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可以跟着家长去购物,购物时记住商品的单价和数量,回去计算总共花了多少钱,家长也可以带领学生去菜市场、玩具店,让学生自己购买东西,计算所花费的费用。在实际购买商品时要了解价格,比较价格,计算总共需要花费的费用。通过带领学生进入到生活化的场景中,让学生体会到参与整个购物过程的快乐,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购买中,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计算需要花费的费用,让学生市场参与到该种活动和氛围中,学生就有了主动性,会自主选择商品,计算所花费的费用,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锻炼,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有了深刻认识。同时也可以给出学生总钱数,让学生买到需要的商品和数量,锻炼学生逆向思维,使得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2.问题情境创设要循序渐进,把握难易程度

教师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要把握难易程度,不能过于简单,过于简单的问题情境创设不利于激起学生的探索心理,稍微有一点难度的问题情境创设,会激起学生主动思考的心理,学生可以找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对学生的思维会有进一步拓展,激发学生探究能力。小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理解能力还比较有限,问题情境创设要有固定边界,以对应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边界点,在这个边界内可以任意创设符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学习效果也会有显著提升。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全方位把控,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要将教材中的问题一针见血指出,这样才可以体现其问题的价值,促使学生全方面发展。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将除法知识学习有机联系起来,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新的概念和新的公式都是需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要由之间简单的除法概念引出有关余数除法的学习,这样会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学生也就知道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会因为需要学习新知识而感到盲目,觉得新知识是不是不容易掌握,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例如,教师准备12个本子,让学生发给4个学生,问每个学生可以分到几本?学生快速答出3本。教师又同时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要分为五个同学,每个人平等分到几本?”学生会回答:如果12本本子分给5个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平等分到2本,但是还会剩余2本,这时教师就引出剩余的两本就是除法中的余数,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余数的概念,对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深刻理解,也从易到难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

3.开放性问题情境创设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要在临界点范围内可以让学生“天马行空”,给予学生一个开放性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思考和想象,不是让学生盲目思考,这样是不能起到教学效果。开放性的问题对学生的答案不固定,学生思考过程中都是建立在自身知识的基础上思考,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方面深入思考,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不断探索出多种解决办法,进一步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开放化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培养学生要有开放的思维,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注重答案和办法的多样化。例如,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认识”之后,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拿出九张写有不同数字的卡片,让学生提出问题,可以结合自己现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当教师让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主要是学生平常的思维已经被定性,不论是学习和思考都有一个参考的对象,从来没有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机会,这时教师可以举出一个例子,让学生照着这个方向提问题,学生都开始积极回答,“一共有9个数”,“9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数”等,教师创设的开放性问题,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要提供给学生无限畅想的空间,重复问题答案这样的一个思考思路,才真正意识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单纯教授数学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对学生来讲不容易接受,教师要在数学的教学中联想到生活实践中的一切资源,要在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应用到身边的数学资源,能够对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概念进行阐释,使得抽象的数学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解释,对学生来讲很容易理解,数学课堂教学也比较有趣,整个课堂氛围有讨论、有说笑,学生仿佛置身于一种嬉笑玩耍的场景中,自由活跃的氛围使得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对学生来讲,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也就更加容易,学生就会对数学有了更大的兴趣。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激发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同时善于解决问题,意识到数学问题需要通过解决才会发挥其真正的学习价值。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