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乐合奏中多声部视唱训练的运用策略
2022-11-22□董钰
□董 钰
(董钰/仰恩大学)
管乐器品类繁多、音色丰富,在各类音乐作品的演绎中均展现出极强的艺术表现力。管乐合奏在文艺演出舞台上始终拥有一席之地,既可登大雅之堂,也可时常出没于普通民众自娱自乐的场合。文章基于对管乐合奏的简要介绍,结合这一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分析多声部视唱训练之于管乐合奏的重要性,从解构作品主题、思想内涵和音乐结构、提升演奏者对音程等要素的感知与控制能力、处理声部之间的配合及衔接等角度,探讨了如何有效运用多声部视唱训练提升管乐合奏的水平,完美演绎类型、风格各异和内涵丰富的音乐作品。
乐器往往是基于生产生活中的灵感,运用唾手可得的材料进行简单加工而成的。不同造型、材质的各类管弦乐器有着极为丰富的音色,既能单独演奏出优美的乐曲,也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演绎需要,将多种乐器进行自由组合,组成交响乐团、管弦乐团或管乐队,以团队协作的形式演奏出更有立体感、画面感和层次多变的大型音乐作品。其中,管乐合奏因其演出组织灵活、艺术表现力丰富和雅俗共赏等优点,在专业演出机构、学校等单位文艺汇演乃至民间自发组织的团队表演活动中均十分常见。
一、管乐合奏概述
在音乐作品的演绎过程中,音色各异、音域分布范围较大的器乐合奏能够带来理想的音响效果,准确传达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烘托故事背景、渲染不同场景的氛围,把欣赏者的思维和情绪带入作者创造的境界。而不同类型管乐器的音域、音色变化丰富,经过精心组合,可以精彩演绎多声部的音乐作品,多姿多彩的音乐线条的纵横交织,立体化呈现包含不同情感、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的场景,用音乐艺术语言向观赏者传达音乐作品的内涵,使之不仅能从美妙的音乐中获得听觉享受,还能体验调动全身心感知一切、让思绪自由飞翔的感觉。对管乐合奏团队成员而言,每一部作品的排练、演出都需要接受全新的挑战,要想完成一次完美的表演,必须在发挥个人特长、完成所承担声部演奏的基础上,与他人的表演形成默契配合和顺畅衔接。因此,管乐合奏超强的艺术表现力不仅依赖演奏者的团队协作,还对团队成员个人的专业素养、演奏水平有很高要求。
二、管乐合奏的艺术特征
(一)音域广阔,层次丰富
管乐合奏通常由多种铜管、木管乐器组合完成,从长笛、单簧管到圆号等乐器的音域各不相同,当按照作品演奏需要以不同数量、种类组合在一起时,音域能够达到四个八度。如此宽广的音域可以保证作品的多声部立体效果,形成多样化的声织体和音乐线条,这也意味着不同声部的演奏相互融合、衔接的难度极高。此外,管乐合奏所用的乐器类型和音质、音色具有多样性,可以通过节奏变化、音量控制、多声部间不同的衔接过渡形式,赋予音乐作品极为丰富的层次感。例如,在传达作品人物角色情绪或情节变化时,舒缓优美的节奏可以让观赏者捕捉到浪漫的气息;而音量或节奏、力度的突变,能够使现场氛围瞬间变得紧张和悬念丛生,让观赏者感知故事情节进入关键阶段。
(二)要求乐队成员间配合默契
在多声部演绎器乐作品时,乐队需要根据成员所演奏的乐器特点分配角色,结合拟演奏作品的结构、主题和内容等要素,明确负责各声部的人员数量以及具体承担的演奏任务。要想通过训练把各声部和每一名演奏者的表演完美融合,成员间就需要有默契的配合。首先,担任特定声部演奏的成员必须保证音量、调性等音乐元素的高度一致,才能让整体音效达到理想状态。而任何一个成员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听众的听觉效果,还会使与之相衔接的声部的演奏受到影响。其次,不同声部的演奏必须有良好的协调性。一方面,要确保旋律顺畅衔接、节奏平稳过渡,保证作品的整体合奏效果;另一方面,乐队成员要有较强的协作意识,根据整体音效分清主次,合理控制音量、速度和力度等要素,形成整个乐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
三、多声部视唱训练在管乐合奏中的重要性
多声部视唱训练是培育音乐专业人才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音乐界专业人士日常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内容。在管乐合奏的节目排练、乐队成员个人训练的过程中,多声部视唱训练对提高团队的表演水平来说至关重要。
(一)就作品主题和思想内涵达成共识
在音乐教育领域,多声部视唱训练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对各类音乐元素的敏感性,使之具备把握节奏、感知音程、控制音准等专业能力。而在管乐合奏中,善用多声部视唱训练,可以有效提升演奏者对演绎作品的音乐敏感性,让乐队成员就作品主题和思想内涵达成共识。首先,有计划地组织多声部视唱训练,能够让管乐合奏乐队成员间深化交流,交换彼此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体验。其次,反复进行多声部视唱训练,能够让乐队成员全面感知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内涵,感悟不同声部的旋律、声调等音乐语言变化的寓意,逐步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保证合奏演出的效果。
(二)理清作品音乐结构,明确演奏者角色
以管乐合奏的形式排演音乐作品,需要在解析作品内涵、主题及音乐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内容的表现需要,分配不同段落、声部的演奏任务,明确每一名乐队成员的角色。而多声部视唱训练既是对作品音乐结构分解、重构的过程,也是明确演奏者角色的过程。首先,多声部视唱训练可以让乐队成员熟悉乐谱、把握作品风格并理清音乐结构,从引子到故事情节的展开、发展及结束,分析作品中不同旋律、音调等音乐语言的运用意图,理清整部作品的脉络。其次,在根据作品大致结构确定了段落及声部之后,组织多声部视唱训练,依照实际效果进一步优化角色分配,让声部之间的衔接与整体音效更接近理想状态。
(三)提升演奏者的音乐感知力和控制力
多声部视唱训练对提高个人音乐感知能力至关重要,而乐队成员的演奏技艺与专业素养决定了管乐合奏的整体水平。因此,无论对乐队成员个人而言,还是从保证作品演绎效果的角度来说,都有必要在日常训练、节目排练等环节合理运用多声部视唱训练,不断提高管乐演奏者个人和团队的表演水平。此外,结合具体音乐作品管乐合奏表演需要的系统化多声部视唱训练,还可以让乐队成员准确感知、控制音程和音量等要素,敏锐捕捉合作者在演奏过程中音量、调性的变化,并与之形成流畅衔接,让演出过程中各声部、段落之间的配合与衔接趋近完美,具备创造性演绎经典音乐作品的能力。
(四)促使各声部间形成默契配合
管乐合奏在形式上是依靠管乐器各具特色的音色、艺术表现力等特质呈现音乐作品,但其实质是吹奏不同乐器的乐队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因此,相较于个人演奏技艺是否精湛,团队间的默契配合更加重要。对于多声部音乐作品而言,其立体化的结构和丰富层次的塑造依靠的是多元化音乐线条的纵横交织,而乐队成员手中的管乐器则是描绘线条、构建声织体的画笔和工具,只有反复磨合,才能让每一处着力点足够精准,让音乐线条的时空交织更具美感。因此,有计划的多声部视唱训练能够让乐队成员具备敏锐的音乐感知力,在清晰把握作品结构和内涵的基础上,形成彼此间默契的配合。
四、多声部视唱训练运用策略
鉴于多声部视唱训练对管乐合奏的重要性,教师在实践中应针对日常排练和演奏特定音乐作品的需要,在多个环节强化多声部视唱训练的运用,使其发挥提升演奏者个人和乐队表演水平的作用。
(一)训练中强化作品主题与内涵的共鸣
在排演特定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在乐队的多声部视唱训练过程中深化交流,基于对关键场景、主要情节发展过程中音乐语言的运用,分析作品相应章节的旋律、和弦特征以及调性、节奏等要素的变化,感知作品主题及其表现手法。其次,根据作者的情感表达倾向,结合其音乐艺术风格,寻求运用管乐器进行完美演绎的途径。最后,在大致确定管乐合奏各声部的演奏目标和任务之后,组织乐队所有成员进行由简及繁的多声部视唱训练,基于对作品主题、思想内涵的认知,让各声部的合奏效果渐趋流畅和完美。
(二)基于音乐结构分析界定各声部角色
无论西方的竖笛、单簧管,还是中国传统的笛、笙、箫等乐器,每一个乐器都因其独特的音质而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塑造特定类型的角色、营造出某种氛围。因此,音乐家在作曲或进行乐队曲目排练的过程中,通常会根据需要分配演奏者的角色和任务,在保证视听美感的同时,灵动地展现音乐作品的内容。而在管乐合奏的演出策划、教学或曲目排练的过程中,分析拟演绎作品的音乐结构是必不可少的。在此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多声部的视唱训练,一方面可以合理分配演奏者的任务和角色,以便分别组织相关成员进行训练和合练,确保整体演出的完整性与流畅性;另一方面,可以在多声部视唱训练和磨合的过程中,逐步细化演出资源的配置,调整各声部的角色分配,明确关键环节的衔接、过渡方式。
(三)通过视唱训练提升演奏者的敏感性
多声部视唱训练最直接的作用是让演奏者具备较强的音乐感知、理解和表现能力,敏锐捕捉音乐语言的变化。为了达到改善管乐合奏效果的目的,演奏者必须把提升音乐敏感性作为主要目标,结合具体演出和排练要求制订多声部视唱训练方案。首先,在明确各声部的声调、音准、音量等要素之后,组织承担相应演奏任务的成员进行视唱训练,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其对音调高低、节奏快慢和音程变化的敏感性,使其能够精准、自如地控制吹奏气息和力道。其次,在多声部视唱训练的合练部分,鼓励乐队成员对作品相关部分进行创造性演绎。通过聆听、对比不同的音效,在反思自身不足的同时,掌握在合奏过程中吹奏技法的运用要领。
(四)声部间的配合训练
在多种管乐器参与的合奏音乐作品中,影响音效的重要因素就是不同声部之间配合的默契度。而强化声部间的视唱合练能够让成员之间的配合渐趋完美。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以音量过渡、旋律衔接、和声效果为主要评价标准,根据具体合练情况调整训练方案。例如,在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管乐合奏作品排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子与故事开篇的过渡、情节进入高潮等环节作为视听训练的重点,让演奏不同声部的成员进行反复衔接、过渡练习,直至在所有声部配合下形成相对完整的声织体,展现出作品相关环节的立体性。
(五)旋律间的衔接训练
旋律变化是音乐作品情节过渡、人物和场景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其衔接效果直接影响管乐合奏的水平。因此,在多声部视唱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旋律衔接作为重点训练的内容之一,在保证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相协调的基础上,演奏具有不同音调的乐器,使节奏变化顺滑而富有层次感,立体化地呈现作品的故事场景。
在音乐演出形式和内容格外丰富的今天,管乐合奏强大的艺术表现力依然得到了各阶层的认可。在音乐专业教学、作品排演等环节,善用多声部视唱训练,有助于提升演奏者个人及乐队表演水平,让管乐合奏在竞争激烈的演出市场始终拥有稳固的位置,不断为观赏者奉上高水平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