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影像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多元化表现
2022-11-22李小松
□李小松
(李小松/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我国可谓是处于教育、科技、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全面高速发展的阶段,使公共艺术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将基础公共信息传达给民众,而通过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作用,促进艺术作品与民众间更好地进行双向交流互动。若想将这一目的尽快达成,公共艺术设计人员需要对视觉影像的重要作用给予关注。本文从多媒体时代发展的立场对视觉影像在公共艺术发展中的价值进行审视,同时提出创新性建议,旨在为公共艺术设计人员提供思路与借鉴。
随着现阶段各领域广泛应用视觉影像,人们彼此间的交流沟通更加容易。通过视觉影像,各种类型的作品无论功能性还是美观性均得到了增强,并消除了大众对艺术的陌生感,使艺术以简约且直观的样子呈现出来。公共艺术对视觉影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载体之一,其自身作用极其独特,可将趣味性、艺术性同时表达出来,将具有特异性的公共艺术形式展现给人们。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公共设计正是因为有了视觉影像的辅助,才会以多元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公共艺术设计人员应对此予以关注和重视。
一、公共艺术设计的多元化体现
(一)公共艺术的定义
公共艺术是雕塑、建筑、公共设施、形象艺术等形式的公共空间艺术,从本质上看,它属于公共区域和公众直面接触的艺术,需要和大众间建立并长期保持紧密关联,给大众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务,不仅要发挥引导作用,还要使整体上的感官效果得到显著增强。公共艺术设计要求空间上存在的是一种公共方式。例如,雕塑家将一件雕塑作品摆放在公共场所,在创作完成这件雕塑作品以前,如果只在私人空间中放置,那它就是私人艺术品之一,无法将其以公共艺术来命名。公共艺术所在空间可分成社会公共空间、物理公共空间、象征性公共空间三种。以上三种空间共同构成了现阶段的公共艺术的外部存在,属于公共艺术设计不可缺少的载体。以上定义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任何在公共空间中放置的艺术品,完全可将其纳入公共艺术的范围。但因为“公共”这一含义会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有所改变,所以只是以此进行判断,无法得到准确的概念。以皇家园林或私人园林为例,在古代它们只是私人物品而并非公共艺术,但当前所属权发生变化后,其公共性质决定了其允许被大众欣赏、评价。公共艺术设计所指的“公共空间”,实际上指的是社会空间,可以在公共、私人两者间进行不断的转换。
当下社会发展需求仅以传统平面设计来满足根本不能实现,同时单向又常规的表现形式无法让设计的稳定性得到保证。自从新型科技提供全程化指导和帮助后,设计人员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图像,而是逐渐转变至三维科技视觉展示,这有助于促进公共艺术更好地发展。在具体的应用及具体的实践中,如果设计人员的设计感悟能力并不敏锐或者较为缺乏,那在作品质量上的体现会极其一般。设计人员可通过视觉影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依托互联网信息资源,在原本各类艺术作用、装饰图样已经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并同时将设计方案的雷同或者重复部分排除。进入21 世纪后,社会各界对公共艺术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显示出多样化的特点,设计的整体艺术理念并非一味地倾向整体感悟式所具有的价值标准,以大众审美所获取的小艺术形式为主。每个行业在进行广告宣传、品牌策划或者员工教育时,也开始借助公共艺术形式。
(二)公共艺术与多元化艺术表现形式存在的关联
艺术形式在原始时期可谓是非常单一的,通常以舞蹈、壁画或者音乐为主,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艺术表现形式逐渐丰富,艺术设计普遍可运用不同又特殊的形式对人类情感进行表达。当艺术演变的角色各不相同时,公共艺术则将艺术展示作为主要任务,而且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密切相关。由于人们的需求差异性比较大,因此设计人员常利用多元化来体现公共艺术的魅力,如此才能真正与时代发展潮流同步。此外,公共艺术在公共性及多元性艺术表现形式上需要保持良好的契合度,便于真正达到相通。设计人员应以不同类型艺术表达作品本身的思想。
二、公共艺术设计中视觉影像的多元化表现
(一)参与表现
视觉影像在以往主要包括两种,即影像图像、摄影照片,具体指的是照片、视频资料,还指数字合成图片、手绘信息作品,另外视觉观赏图片也被囊括其中。公共艺术与大众属于直面关系,其作用主要从帮助大众学习、思考、欣赏等方面体现出来。在如此基本艺术需求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在公共艺术中增加视频影像,可保证理论依据更充分,并且将优质、良好的情感体验及相应空间提供给大众。例如,图像信息系统在当前属于十分常见的一种公共表达平台,以商铺宣传窗口、街边传媒广告及视觉导向设备等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其结合公共艺术后可保证广告内容生动且形象,明晰视觉导向意图,将图像要表达的创意构思与文字要表达的创意构思融合,同时融合的还有二者的识别性、解说性两方面内容。此外,设计人员需要注意避免使用代表性极强的图像或者存在知识产权的图像,避免完成设计作品后要面对法律纠纷。设计公共艺术主要从创造、创新两个方面进行价值体现,设计人员可以借鉴与自身不同的视觉影像设计表达手法,但进行创意构思及推演方案、设计方案时必须有自身创意思维的体现,促使公共艺术作用充分发挥,同时需要给予其他艺术家、设计人员以尊重,严格遵守和执行基本的行业规则。如此其才可以实现长远性的成长,获得不同于以往的进步,进而成为合格、独立又具有自身特性的艺术创作工作人员。
一般情况下,户外才是公共艺术主要表现的场所,以民众较为聚集的位置为主。当公共艺术品中有视觉影像的参与后,其自身特点才能得以彰显。公共艺术品如果在城市中存在,那么就应该做到面向社会与公众,并让公众真正享受到公共艺术的魅力。人们走在街上,如果发现有类似的视觉影像在展示,则会停下脚步观看、欣赏,从这一点即可对公共艺术中有视觉影像参与的重要性进行体现。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在地铁、电梯、出租车上看到某些店铺的招牌、广告,这些比较常见的事物恰恰是帮助人们对公共艺术设计进行关注的体现。视觉影像表达、传递信息等有利于增加受众群体数量,无论中文水平一般的外国朋友,还是高龄的老人、年幼的小朋友,捕捉影像上的信息总是快于捕捉文字上的信息,这展示了公共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促使公众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信息,为设施环境赋予了装饰性特点,实现了艺术品、功能品的双重体现。由此可见,视觉影像与公共艺术设计二者的结合,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互动性表现
站在设计公共艺术人员的立场,视觉影像与公共艺术两者具有极显著的互动性表现,当艺术向美学、科学等进行渗透时,这一表现会更明显。设计人员可以利用此种设计特征,拓展公共艺术表达层次。比如,设计人员考虑将视觉影像置入跳舞机,玩家在跳舞时,虚拟形象形成后就会与其互动、竞争。简而言之,对于玩家的每个动作,虚拟人物都可以做出来;但玩家做错动作后,虚拟人物并不会跟着做,而是发出提示动作,帮助玩家快速纠正错误。德国通过对全新人像模拟技术进行分析和运用,对站在横道对面的行人动作进行采集,再以此作为交通信号灯虚拟人物需要展现的动作,那么虚拟人在行人等待交通信号的过程中会与之互动,帮助人们转移注意力至人像交流上面,进而控制和减少闯红灯的行为。
大多数国家在现阶段都着手进行了XR 成像技术、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研究,均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类技术可通过三维立体形式对二维平面成像进行勾勒,使人们提升虚拟体验感,有效解决实际生活过程中部分问题。我国在近年来对5G 技术进行了大力开发,通过5G 技术可将人机互动效率大幅度提升,同时通过VR 技术的配合,能够帮助从事危险行业的人员不再处于危险环境,为其生产安全、生活安全提供保障;给予XR 成像技术辅助,通过三维成像将不同“真实人像”同时展示出来。通过这项技术辅助,公众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整体设计也会被体现出来,艺术设计与环境则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在娱乐空间中的运用,通过各种增强现实技术,公众对游戏的体验会大幅度增强,甚至可以实现“身临其境”。此种方式可以对公共艺术设计与视觉影像的互动性进行体现,促进娱乐设施和公众间的交流,并将公共艺术所具备的审美多元性真正表现出来。
(三)功能表现
设计公共艺术要求体现的特点有灵活性、多样性,形式上需要以多样性为主,审美上要求大方、美观,内容上要求丰富多彩,功能上要更加强大,并将艺术价值的正确取向反映出来。要想满足以上各种不同的需求,设计人员需要在展现公共艺术特点时运用视觉影像技术进行具体体现、具体展示,并以公共卫生环境设施为主要选择。例如,设计人员接到设计公共卫生设施的任务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及需要达到的要求有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环保等。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在公共设施上印刻图像,如提倡绿色环保的图案或者宣传画,达到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和能力的目的。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思考具体的图文构成及色彩搭配,另外,需要思考的还有整体规划情况、空间布局情况、心理暗示效应等,若是条件允许,还可通过对当地文化特点、风速等进行考察的方式,最大可能对资料进行收集。
当一种公共艺术作品展现在民众眼前时,色彩、工艺、材质及塑型等总是在第一时间引起人们的关注。文字上吸引人注意力的往往是字体和大小,汉字博大精深,有楷书、隶书、行书等诸多书写种类。任何字体的独特性通过内涵、风格都可以体现,与造型、图像进行搭配时,产生的形象特点各有差异。设计人员选用的文字必须与应用理念相符,并与设计的主体方向一致。这样方可充分阐释公共艺术的创作理念,并将久久不能忘怀的视觉印象留给人们。
(四)多样表现
公共艺术的特点在于多元化、多样性,无论在材料选择上,还是在技术选择上,均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视觉影像结合公共艺术可从户外艺术领域逐渐摆脱出来的同时,形成不同技术融合以后的产物。视觉影像通过影像公共艺术,可以让公共艺术和主流艺术间实现彼此吸引,并产生更多、更新颖的艺术形式。设计人员需要承认和高度认可视觉影像促进公共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彻底摆脱以往设计发展所产生的桎梏,就算只是对部分传统文化作品进行设计,那么选择加入某些视觉影像元素的方式也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介良好结合起到促进作用,设计出来的作品也会关注度更高,符合时代发展。设计人员在接到参与设计公共艺术的指令后,必须对道德规则和公益宣传进行同时考虑,以免设计出来的作品有主题偏差。
就目前而言,公共艺术设计的主流倾向于装置艺术、影像艺术、高科技艺术,其整合的是不同领域学科。视觉影像的优势在于多样性媒介结合材质,如此背景下的公共艺术设计应用视觉影像,可对多样性特征进行更加充分的体现。
在公共艺术设计中视觉影像的表现形式呈现多元化,设计人员需要持续关注。对公共艺术设计而言,应用视觉影像的优势较多,并通过互动性、功能性、多样性、参与性等特点呈现出来。为提高公众关注度,设计人员需要帮助公众增强使用视觉影像的感受。目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已在视觉影像中逐渐融入,通过XR、AR 或者VR 将立体化的艺术作品展示给公众,设计人员需要对时代潮流元素进行把握,于作品的实际设计过程中更好地应用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