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就业提升策略探讨

2022-11-22王俊男

山西青年 2022年18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院校高职

王俊男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42

在信息时代,各地区高职院校需要紧握新媒体技术的新机遇,努力开展高效率、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在高职院校的发展阶段中,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就业问题予以关注和重视。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发展优势

互联网具有信息涵盖面广泛的特征,它为高职学生的未来创业就业提供更多的机遇。互联网融入企业经营结构后可以在根本上实现网络统一化管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传统产业模式在互联网的驱使下实现顺利转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很多家庭逐渐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也对高职学生的创业就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和支持,在互联网信息渠道的帮助下,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新形势下就业创业的基本政策。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一)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影响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多的标准,现如今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匮乏问题,逐渐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高职院校在构建人才培养计划期间,需要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从整体视角来看,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落实工作并没有获得理想性、显著性的成果,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高职院校在设计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期间,往往侧重于提升就业率方面,严重忽视了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及综合能力培养,对于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就业创业观等方面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第二,一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主要由辅导人员或其他教师全权负责,兼任此门课程的教师缺少足够的自主创业能力和工作经验,往往采用单一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就业方法和技巧,在某种层次上不利于学生深度掌握新时代就业状况和发展信息,与就业创业课程实效性特点完全不相符;第三,部分任课教师没有正确意识到互联网发展时代背景下就业环境的严峻性和变化规律,始终秉持着传统就业理念开展课程讲授,单纯认为就业指导工作仅对毕业生开展即可,缺少对新生的深层次教导和指引,导致高校内部就业指导工作的连贯性无法充分彰显出来[1]。

(二)就业形势及学生能力影响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我国整体人民素质和能力普遍上升,高职院校毕业人数日益增长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就业难、创业难等问题。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凸显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并在各个行业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完全替代传统人工岗位,这也在根本上加剧了高职学生就业的严峻性。在信息时代到来之际,人民群众逐渐意识到互联网技术的价值作用,在“互联网+”概念的发展进程中,各类新兴企业应运而生,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就业资源和发展方向。

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平均每年会出现大量高职毕业生融入企业岗位当中,应届毕业生在不具备充足完善的准备状态下无法获取满足自身要求的就业机遇。另外,由于高职教育领域的学习时间比较短,呈现出课时短、任务重等基本特点,起初两年时间主要体现在理论学习和实训锻炼等板块当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竞赛等活动的时间极其匮乏,这也在根本上削弱了高职学生实践动手的水平及能力。除此之外,部分地区高职院校内部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缺乏创新性,整体实践教学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导致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严重影响并阻碍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影响

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其在各大产业领域中获得了显著性的效果和卓越式的成绩,在教育行业中此项技术也带来了更多丰富化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慕课和微课等等,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高度融合的方法可以在根本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结合新时代高职院校内部就业指导课程的落实情况可以看出,部分学校仍然采用大班授课式展开课程教学,整体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而且一些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就业知识,导致就业指导教学过于单一、枯燥,缺少结合企业成功事例和真实数据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当代就业形势。

因校园内部缺少一对一式沟通互动,教师无法有效解决学生在就业指导课程学习中存在的疑难困惑,导致学生逐渐对此课程产生抵触或厌烦心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其无法对不同专业需求的学生提供针对性、专一性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内心诉求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性,无法为学生提供符合其自身发展特点的就业指导意见和观点。除此之外,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意识到构建创新创业平台的价值作用,无法在根本上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2]。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提升的相关策略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正确意识到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价值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良好而高效的指导,促使学生全面掌握当前社会市场的发展趋势、就业状况等相关资源内容,积极引导学生精准定位自己的综合状况,为学生形成科学良好的就业观和创业观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建议。

在新时代各产业及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招聘者的个人履历、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不再利用成绩的高低衡量人才的质量与水平。在此情况下,各地区高职院校需要在进行就业指导课程讲解期间,将办学基本特点和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充分考虑到教学思路当中,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并优化原本的课程资源配置,在合理设计计算机课程的前提条件下适当增设网络化、先进化和智能化的实践类教学项目,在充分考虑互联网思维特点和专业模式的基础上合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在明确自身求职意愿、兴趣爱好和基础要素的前提下科学筛选学习内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及思维逻辑水平。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入新时代发展中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为广大高职学生带来便捷条件的同时,也凸显出各类不利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例如网络诈骗、黑客侵入等。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期间,可以适当增添信息技术弊端内容,将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完全融入课程教学当中,切实提升高职学生避免并预防风险问题的能力水准。

(二)推动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系统性、综合性及长期性,正确意识到此项课程的价值效用,并在充分考虑多种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推动课程教学深化改革。

一是高职院校需要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完全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班级教师和班主任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就业指导元素等相关联内容,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与建议,并不是完全依托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材内容;二是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化、多样化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或慕课教学等趣味模式强化教师与学生彼此间的沟通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困惑,切实激发高职学生自主参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全面掌握并了解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组织以就业理念、需求等为核心内容的小组探讨会及辩论会,促使学生根据潜在问题展开全面化分析与探讨,进而巩固学生对争议问题的理解与记忆;四是合理定位并设计模拟面试等多样化活动,促使学生在真实清晰的仿真环节及场景下展开面试体验训练,以此来丰富并巩固学生的求职应聘经验,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基础水平;五是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强化就业创业指导团队的建设,促使每位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此项工作的价值效用,充分考虑到就业创业课程所涉及各类基础科目,并结合就业指导课程的重点内容、基础知识展开科学划分,并派遣专业的技术导师展开详细讲解,还可以聘请外部专业人士和企业管理者深入校园内部开展一系列知识讲座或技能培训,促使学生针对未来的岗位就业状况获得深层次、全方位的认知与掌握,通过设立一对一式问题咨询活动,促使学生寻求专业职业规划教师的帮助,在根本上解决各种就业困惑及难题[3]。

(三)创建科学化校企联合机制

为了在根本上强化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丰富性,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发展状况筛选出当地品牌效应良好、资历深厚的企业组建为长期性协作关系,从根本上拓宽实践训练模式,在根本上体现出企业第二课堂的价值作用。在实践教学课程开展之际,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企业内部展开观摩学习与参与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遇和深造机会,促使学生在亲眼所见、亲身体会的场景下明确企业具体的运营状况、经营方式和岗位状态,强化学生对就业创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加以完善。通过创建科学合理的校企联合机制可以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巩固学生对未来岗位需求和企业环境的了解,引导学生提前适应各类型工作岗位[4]。

高职院校在推出人才培养策划期间,可以严格遵循本专业的基本特点及企业发展需求,将岗位专业技能贯穿于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当中。在互联网技术大规模发展和普及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此前提下开展互联网平台搭建工作,积极运用此平台形成学生与企业直接联系沟通的链条,学生可以在此情况下充分了解有想法的企业并与其展开对话互动,企业也可以在此平台上为学生公布与就业创业方面相关联的信息内容,通过网络观摩和在线指导等措施帮助学生掌握企业运营状态,科学设定在线面试等仿真模式,强化学生对此企业岗位工作特点的了解,并为学生构建职业规划提供多样化的参考依据和意见,让学生针对自身的岗位职责定位呈现出直观化的认知。高职院校可以在大数据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根本上脱离空间、时间对网络数据沟通带来的约束效果,完善并改进各类资源的融合。

从整体视角来看,高职院校还需要通过与企业共同构建出科学性的对接机制,为高职学生提供规模庞大的实习基地,当地的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需要参与企业实习的学生给予足够的福利补贴,鼓励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实习工作当中。

国家政府需要为企业及学校提供一定的奖励,以此来为学生的见习提供多样化的条件。相关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在国际市场中大力推崇自身的业务项目,通过更新经营模式、融合互联网技术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就业岗位。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从事互联网领域的工作人员已经高达250万,在此情形下,想要保证互联网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便要积极培养并引进更多专业技术人员,以此来处理并解决人员就业问题。通过开设高职学生见习基地、搭建就业平台等多种途径不断激励学生参与各个企业内部就业实习,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创业,对于高职学生后续的就业和创业发展无疑是一项关键性指标。

(四)搭建智慧就业服务平台

从整体视角来看,传统就业服务平台已经无法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高职院校可以结合统一化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搭建出科学化、完善化的就业服务平台,其主要面对学生、用人企业、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优质化服务[5]。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不可局限于单一性、刻板性的就业网站,而需要完全涵盖就业软件、微信公众号、信息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等多元化网络综合体。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平台为学生宣传就业创业一系列政策规定,或者在平台上组织网络招聘会,实现用人企业与在校学生、就业指导教师的直接性沟通,通过组织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专业和性格的学生提供针对性发展策划,将就业指导完全贯穿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涯。

综上所述,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相关院校需要通过积极开设就业服务平台、构建校企联合机制等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教学保就业,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院校高职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