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中的作用
2022-11-22布买尔亚木达伊木
布买尔亚木·达伊木 白 鹭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克苏市 843000 )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长制”在高校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整体来看,“学长制”的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长作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在帮助教师管理学生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学长制”应用过程中,学长的选聘很重要,不能只要学生有意想就可以成为“学长”,而要对参与选拔的学生进行综合考察,根据选聘标准则优选拔。
一、采用“学长制”的意义
对于应用型本科而言,在院校学生管理中,采用“学长制”这一模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效辅助辅导员工作
“学长制”的管理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是让高一届或几届的学生来带新生做一些事情,如带新生了解学校、适应新环境等,学长从身份上来说也是学生。相较于老师,他们更容易跟新生打成一片,得到新生的信任,掌握学生动态,是辅导员和新生之间的桥梁。
2.有效帮助新生生活与学习
新生刚来到学校人生地不熟,在生活或者是学习上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由高年级的学生给新生提供帮助能够使得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快速投入到学习之中。因为学长也是学生,在身份上比辅导员更容易被新生接受,获得新生信任,从而及时了解新生心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引导[1]。
3.实现共同进步
“学长制”这一模式不仅对新生起积极作用,对于高年级学生也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学长制”,高年级的学生帮助新生适应环境,快速融入集体之中。这一过程也有利于高年级学生成长,通过对新生的引导,高年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有利于他们共同进步。
二、采用“学长制”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生源进一步扩大。高校作为国家人才的培训基地,生源的扩大有利于他们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但是生源的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为了缓解这一情况,本科院校采用“学长制”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体现在以几个方面:首先,采用“学长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即由高年级的学生充当辅导员帮带新生,解决一些新生学生、生活中的问题。高年级的学生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学生,与新生在身份上没有差别,所以能够更快地获得新生的信任,与新生打成一片,从而让新生适应校园环境。其次,作为高年级学生,帮助新生融入校园能够提升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2]。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在帮带新生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心理问题、情感问题或者经济问题等各种情况。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对他们的历练,能够帮助他们提升综合能力,培养健全人格。
三、“学长制”管理模式构建
1.学长选聘条件
“学长制”这一管理模式对新生的快速融入校园学习、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新生进入高校的引路人,所以在“学长”选择方面也要慎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学长”这一工作的选聘应该符合以下条件:第一,优先选择大二大三的学生。这是因为大四的学生要面临着毕业、实习或者考研,在时间和精力方面都不及大二、大三的学生。第二,思想觉悟要高。“学长”是新生融入学校的领航人,若自身作风不正可能会将新生带入歪路。思想觉悟高的“学长”能够对新生起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帮助新生成为更优秀的人。第三,则是要对学生管理工作有热忱,乐于奉献,有责任心。学生不喜欢管理工作又何谈责任心,更谈不上帮助新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学长制”便没了存在的意义。最后是“学长”需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具备这两种能力是无法胜任“学长”这一工作的,这是因为“学长制”的管理模式涉及同新生的沟通,还有组织新生的完成各项活动等。
2.学长选聘步骤
“学长”的选聘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择最为适合的学生。其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是“学长”的竞选时间,通常情况下竞选时间为每学年开学前,此时新生还未入校,提前确认“学长”,有利于他们在新生到校后直接投入工作;其次是由学生处向大二、大三的学生发出邀请,以院系为单位,有意向的学生提出申请,学生会要随意掌握相关动态,做好竞选工作,确认入选名单;最后是对竞选成为“学长”的学生进行培训,培养内容包括他们要负责的具体工作、承担的责任等,培训结束后对符合要求的学生颁发聘书。
3.学长需履行的职责
“学长”应当履行的职责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引导。“学长”要求思想觉悟高,所以成为竞选“学长”的学生中可能多数为党员或者入党积极分子。在新生管理方面,这部分“学长”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好头,引领新生向党组织靠拢,培养新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第二,学习引导。学长在新生学习方面要起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新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传授新生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同时更要让新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学生的重要性。第三,生活帮助。新生初入校园,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面对新环境可能产生焦虑,此时“学长”要伸出援手。学长在了解了新生的问题后,要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避免他们对新环境产生恐惧心理等。
四、“学长制”的发展模式
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学长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管理作用,使“学长制”成为帮助辅导员工作的好帮手。关于“学长制”的管理制度制定,首先是选聘方面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这样是为了确保选聘的学长能够满足工作需求;其次是要有学长工作考量制度,这是为了对学长的工作约束,方便院校对学长进行管理,使得学长制落到实处;最后学长制的管理要从实际出发,除了对学长进行管理外,还要对学长加以培养,使其具备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动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
2.健全监督机制
为保证“学长制”的先进性,对“学长”进行规范管理,需要健全学长制监督机制,对“学长”的工作进行考核并加以监督。由学长所在班级和负责管理的班级共同组成评议小组,学长定期汇报工作,如取得的成绩或者工作中的困难等,由评议小组进行考评。此外,学长是沟通学生和辅导员的桥梁,所以要定期向辅导员及院系汇报工作,提交工作总结,学长所在院系及辅导员也要根据学生的工作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
3.注重学长内涵
本科院校的“学长制”主要出发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从管理与教育角度出发的班级学长,其次是管理同理想相结合的党员学长,最后是管理和教学结合的专业学长。一般情况下,班级学长是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选拔,他们工作的主要方向是对引导新生学生,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协助辅导员(班主任)管理班级,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等。党员学长则是在高年级的党员或者入党积极分子中进行选拔,侧重考量他们的思想觉悟、工作能力以及学业等,其工作主要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新生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向组织靠拢,培养他们的党性;专业学生注重的是专业知识。很多新生虽然是自主选择专业入校的,但其实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并不深入。基于这种情况专业学长的存在就非常有必要,他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实现教学同管理的有效结合[3]。
4.加强培训
就目前情况而言,学校在选聘“学长”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其中主要的一个方面是对学长的培训。就高校学长选聘制度而言,选取的学生都是众多学生中的优秀者,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业或者组织能力等方面他们都很强,这是导致学校忽视对他们进行培训的一个原因。此外,还有部分学生虽然有对“学长”的培训,但培训的内容并不全面,就是走个过场,抑或者是培训不及时、不到位,这会导致“学长”的后期工作缺乏组织性、纪律性,也没有计划,使得“学长制”在管理工作上的作用大打折扣,影响工作效率。对于本科院校而言,想要充分发挥“学长制”的作用,就要对“学长”进行系统培训,使其充分明确自身责任,了解学院文化、办学特色以及教学方向,并掌握相关的工作方法,以便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
五、“学长制”管理模式的表现形式及作用
1.做好传帮带
本科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单一的理论教学不利于大学生之后的发展,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之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对于高校新生而言,才刚步入大学校园,对一切都有好奇心的同时也会感到迷茫。高校的管理模式不同于初高中时期,老师不会跟在学生身后督促学生,告诉学生要做什么,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在这样的环境下,部分学生容易迷失自我,荒废学业。通过“学长制”的管理模式,由优秀的高年级带领新生适应新环境,学长以身作则,给新生传授学习经验,并及时发现新生的心理等状况,进行积极引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专业的优势和特点,帮助新生进行职业规划。学长和新生可以组成学生团队,由学长带领新生去完成学校的实践课程等,帮助新生了解自己专业毕业后的社会岗位,让新生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规划未来,树立明确目标。
2.助理辅导员
“学长制”的管理模式也可以理解为是助理辅导员(班导)。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通常一个辅导员要管理三四个小班,大概有一百多学生,甚至可能更多,仅一个老师管理难免会有关注不到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加入“学长制”的管理模式能够帮助辅导员更好地管理学生。“学长”的选聘有很高的要求,选出来的都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业,他们都得心应手。此外,他们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能够帮助辅导员组织新生完全各项活动。助理辅导员是最早与新生接触的,加上他们本身就是学生的身份,能够更快地与新生拉近距离,建立信任关系,了解新生情况,可以说是连接新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桥梁。助理辅导员对新生有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不管是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他们都是辅导员的好帮手,在帮助新生解决生活和学业中遇到的问题的同时,还起到榜样带头的作用。助理辅导员以学生的身份打入新生内部,能够及时将新生的情况反映给辅导员,是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好帮手。
3.协同辅导员管理
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合理评价、严格奖惩,做好物质保障与精神激励,激发学长积极性,促使他们协助辅导员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逐步实现由被动向主动,由“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变。
首先,明确职责。辅导员结合院系、专业与学生背景,制定《学长工作规范》,明确学长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使他们工作有章可循,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其次,规范入口。创建准入机制,设立门槛,保证队伍建设的起始标准与发展潜力。辅导员应根据现实工作需要,对学长选拔工作规定严格程序,经过资格审查、心理与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整体咔嚓等程序,层层选拔,及时公布结果,确保工作的公正化与透明化,确保所选的学长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
最后,严格考评。以考促管,以评促建,探索建立竞争择优、有效激励、充满活力的学长用人机制,通过“信、能、绩、效”等方面,对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政治理论水平进行考核。具体操作分学弟、学妹评价,院部评价以及学校职能部门评价三部分进行,将“学生满意度”作为学长评价的首要指标,对考核不称职、不合格的学长,采用离职分流的方法予以调整。辅导员每年评选出“优秀学长”,纳入党团学干部表彰奖励系统,并在院(系)范围内宣传他们的突出业绩与先进事迹,在入党方面也要优先考虑。
结语
总而言之,在“学长制”被各大高校普遍应用的当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学长制”的管理作用是各大高校都面临的问题。对于学校而言,要完善“学长制”的选聘制度,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并定期以“学长”进行培训,“学长”要定期向辅导员和院系汇报工作。学长是辅导员与新生之间的桥梁,在帮助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同时,能够及时发现新生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对学生做出积极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