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写作指导方法分析
2022-11-22董凌燕
董凌燕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二实验小学 山东东营 257500)
引言
在新课标中,要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写作中能完成简单的纪实写作与想象写作,在内容上做到具体形象,情感表达真实。语文写作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良好的写作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对知识有更好理解。但在大部分的小学生眼中,写作是一件枯燥乏味,又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的事,所以他们的写作内容较为空泛,常常出现一些没有意义的语句。即使有学生对写作有兴趣,但也很难将内心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还存在着表述不清、词不达意的现象。高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培养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的阶段,所以此时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改变现在的教学方式,提升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的质量,成了实现新课改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
1.思维能力增强
小学生进入到高年级后,思维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增强,从形象思维逐渐往抽象思维过渡。想象也从模仿性强、较为具体直观,发展到脱离实物、创造、发散,对具体事物的依赖越来越小,完整反映现实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但是他们的思维往往与感性经验之间的联系较大,受具体事物以及周身环境的影响较多。高年级小学生还能够进行自主思考,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他们的表达欲望也更加强烈,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质量更高,在进行语文写作的时候也常常拥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1]。
2.情感更加丰富
高年级的小学生对外界尊重、认可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强烈的自尊心也让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常常用过于主观、富有情绪化的态度去面对家长与教师的批评教育,因为一两句斥责的话语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委屈,存在着缺乏自我认知能力,无法直面自己的错误。同时,小学生的好胜心也在此时开始逐步增强,希望通过比别人好、胜过别人,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向外界证明自己。但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地面对困难的心态,在遭遇挫折时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此外,他们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对事物原因、背后含义有着更深的探索欲望,辩证思维也开始逐步形成。高年级的小学生同样也处于一个正在认识社会的阶段,他们对外界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感到好奇,反应较为强烈,这也是课堂中学生容易走神、开小差的原因之一[2]。
3.性格特征逐渐明显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性格特征在此时逐渐明显,行为受性格特征的影响较大,对外界事物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评论标准,对自我观点保持着一个较为坚定的态度,外界想要对其观点造成影响是较为困难的。同时,他们的可塑性也很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在逐步形成,所以在此时做出改变是较为简单的。因而,在这个阶段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意识,是能让学生在今后的求学道路上大受裨益的。
4.学习意志力不强
小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制力较差、遇事冲动难以保持冷静的问题,他们的自觉性以及恒心不强,在完成某一件事常常需要外界施加压力,而不是自觉完成,尤其是在学习中,即使刚开始的冲劲很足,但往往无法坚持下去。所以,大部分小学生对于需要较大精力去构思、耗费较长时间完成的语文写作,始终带有抵触情绪。现在社会经济飞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再加之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往往都希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孩子创造一个更优渥的成长环境,对子女也是有求必应。但此时学生还处于正在发展自我意识与人格的阶段,需要家长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
二、现存问题
1.教学方式较为死板
目前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采用通过演示文稿来展示教学内容的方式,这种较为死板、教师单向输出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再加之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向来都较为严厉、权威,学生出于对教师的畏惧,很有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想法,不愿发表观点。再加之,教师在课堂中没有进行个性化教学,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按照标准格式写出的作文,不仅缺乏情感色彩,写作能力也难以提升。教师需要让学生能在实践写作中充分运用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而非是用一个固定框架来束缚学生的想法。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堂上的互动交流,以此活跃学生的思维,减少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文字构建能力[3]。
2.作文形式固化
虽然我国在素质教育方面提出的理论、方针已经实现了一段时间,但传统教育中的思想观念还需要一段更正的时间。在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的教学中也是同样的,教师还没有完全舍弃原先老旧的教学方式,常常会以命题作文的方式来规定学生的写作范围与形式,让学生选择一篇较为符合标准、相对来说比较出色的范文,让学生根据这篇范文的格式、修辞来模仿写出一篇相似的文章。还有些教师会要求学生将几篇范文背诵下来,以达到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目的,导致学生们的作文形式固化,所有的作文都像是同一个人写的,毫无个人风格或是特点可言。这种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住了学生的思维与发散,将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失去了原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丰富学生写作的风格特点,教师就必须要改变这种作文形式固化的教育模式,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身长处。
3.写作内容空泛
只有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尽可能真实地表达出来,才会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但是学生经常会为了完成作业,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毫无个人感受、缺乏真实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模式受限,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给学生施加的束缚过多,往往要求学生写出的文章内容要积极向上,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然而,学生年纪尚小,对生活的感悟不深,词汇量掌握积累也不足,为了满足教师的要求,只能在文章中强行拼凑。学生的语文写作普遍存在缺乏自我意识,没有自我特色的问题。这不仅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能力,也让语文写作的教学质量迟迟无法提升[4]。
4.学生知识层面较窄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在课后为了巩固知识,往往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而为了提升语文成绩,学生常常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写习题以及背范文上。然而,学生的语文考试分数得不到提升、写作能力也没有提高,有极大部分原因是学生的知识层面不够丰富。在新媒体时代,学生认为做课外阅读才是“浪费时间”,并且只在课堂上对课文、诗词进行较为简单阅读和理解,导致知识层面较窄。他们不知道要怎么将个人的体验与感受融入写作中,在写作时总是无从下笔,对参考范文的依赖性很高。同时,学生缺少课外阅读也导致了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用词不当情况的出现。学生为了作文能更出彩,往往会在语句中引入一些自己都一知半解的成语,这不仅不能给自己的文章添彩,相反还可能会成为扣分项。所以,对学生的知识层面进行拓展,也成了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中必须要进行的环节之一。
三、改进方式
1.拓宽学生的眼界与知识层面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所以适当地增加课外阅读量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名篇或是书籍篇章,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谈论分析,向学生讲解其中段落、词句的写作技巧。在课外教师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们互相推荐读过的书籍,同时也给学生们列出推荐阅读的书单,让学生们在分享会上指出自己最喜欢的章节、段落。这些书籍并不局限于某一类,可以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尤其喜爱的寓言故事或是民间故事,也可以是世界名著,将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引入进来能有效地提升学生阅读以及学习的热情。学生阅读量的提升为学生提升写作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对于读后感,教师可以不设置具体的字数要求以及写作要求,但要要求学生将内容完整地概括出来,表述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组织能力,对提升其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5]。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上文提到过,在写作中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感受,能使文章具有更强的生动性与感染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掘生活中的细节,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感受,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此一来,能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日记的字数和篇幅可以不做要求,学生可以记录生活中的某一件小事,但要求学生要用尽可能翔实的语言来完成叙述。小学生对外界的好奇心比成人强上许多倍,所以他们灵感的迸发频率更高,但灵感常常一闪而过,将灵感与当时的体会记录下来,能帮助学生开展更深入的思考,丰富学生脑海中的素材库。让小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累计素材,那么在实际写作时就不会那么无从下手,同时他们具有丰富的联想能力与发散能力,这可以帮助他们在文章中填入更充沛的情感,完成更生动形象的文章写作。
3.在课堂上采用游戏辅助教学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是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的难点之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一些互动性较强的小游戏,既能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学生在教学中发现写作的趣味,那么自然而然地就不会再对写作抱有抵触情绪。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想法较为天马行空这一点,组织学生一起编造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故事的开头,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故事的开头,共同续写故事的后续走向以及结局。这样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同学之间的情谊。教师还可以组织素材联想游戏,让学生根据写作主题以及自己在日常中的积累,收集符合主题要求的素材,提高素材累积量。这种方式既能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让学生能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4.改变写作评价的方式
小学生较为看重外界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教师这样在学生心中权威性较高的长辈给出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更加大。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写作评价中不能单纯地说这篇文章好,或是不好,要避免评价给学生学习兴趣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从多个方式与角度给学生适当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发挥自身长处。教师可以在对作文的批注中点出文章结构、词句使用的优劣,给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的鼓励与表扬,以保证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
结语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此时得到明显增强,情感更加丰富,性格特征也在过程中逐渐开始展现,学习方面的意志力与自制力较差,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与热情不高。同时,在现在的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当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式死板枯燥,学生的作文形式较为固化,写作内容空洞、千篇一律,学生的知识层面较窄的问题。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对日常生活观察之后进行日记写作,在课堂上开展游戏与学生进行互动,来提升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可以有效提升写作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