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幼儿装置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2022-11-22刘筱敏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装置建构材料

彭 欣 刘筱敏

(广州市白云区华师附中实验幼儿园 广东广州 510000)

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公园里、大楼前、大堂中随处可见,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慢慢为大家熟悉和接受。装置艺术具有开放性、多元化、可变性、主题性等特点,我们认为可以为幼儿园教学所用。

一、装置艺术的概念与种类

装置艺术又称“环境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艺术特点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是一门可以“量身定做”通过材料的运用,在一定的场地里将自己的情感进行展现的现代艺术形式[1]。

装置艺术的种类丰富多样,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它自由地综合使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摄影等任何能够使用的手段。可以说,装置艺术是一种开放的艺术手段。

幼儿园装置艺术活动就是幼儿园里让幼儿在感受美丽事物的同时,将材料进行组合、建构,通过场景中的创作获得快乐和满足,达到“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

二、开展大班幼儿装置艺术活动的意义

1.装置艺术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发展需要

(1)装置艺术活动满足大班幼儿情感发展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都指出:5-6岁年龄段幼儿乐意积极参与艺术活动,能够用多种工具和材料或不同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大班幼儿的竞赛意识、集体意识增强,时常自主发起游戏,与同伴一起制定规则,开始参与分工、合作、与同伴协商,遇到困难时能一起克服,能关注到同伴的需要,并给予帮助,也能接纳、尊重同伴的不同想法。装置艺术跟传统的美术艺术相比,在材料、场地方面呈现更为开放的形式,因此大班幼儿在装置艺术中能够体验更多的艺术表现自由,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2)装置艺术活动满足大班幼儿能力发展需要

《纲要》强调:幼儿园教育应该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活动强调自主性、创造性、生成性、过程性、投射性和满足感,而其中自主性又包含“主题自定、玩伴自选、空间自选、玩法自选”。大班幼儿在装置艺术活动创作和欣赏时发生的感受是随时变化的,其已有的生活经验会在思考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影像和记忆,对装置艺术作品产生新的联想和体会。在适宜的层面和角度探究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共同合作能力以及团队责任等的核心经验,从而达到深度学习。因此,装置艺术活动能比较好地满足大班幼儿能力发展的需要。

(3)装置艺术活动能够满足幼儿审美发展需要

幼儿的成长是立体、多面、变化的。而美的教育、审美意识的培养是潜移默化、渗透在孩子的一日生活里的。它不是一天能见成效,但却能影响孩子的一辈子。因此,培养其良好的完整人格和乐于实践的品质,帮助孩子构建一个美的生活、美好的未来是家长、幼儿园对孩子的期望。而大班孩子审美意识已初步建立,开展装置艺术活动,能满足幼儿审美发展的需要。

2.装置艺术活动能够满足教师专业水平提升需要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把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作为重要的内容要求,特别突出了幼儿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的能力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大班幼儿装置艺术活动的开展,可以增强教师的观察能力,以便寻找问题及解决策略;可以提升教师的分析能力,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找寻现象中突出的问题,认真反思从而达到经验提升;可以促进教师指导能力,在幼儿遇到困难反复尝试未能解决时及时给予指导,使其开展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更加到位,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和扩展,特别是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指导[2]。

3.装置艺术活动是幼儿园践行美育特色的需要

装置艺术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通过对现有物品的错置、悬空、分割、集合、叠加等手法进行重新的建构,置放于新的场地,让人们能够在简单的生活中感受装置带来的艺术趣味性及多样性,完成了艺术从展览馆向生活的华丽转变。在幼儿园中,我们经常看到大型的作品、材料的拼组,比如幼儿用积木搭建的城市、用易拉罐制作的火车等等,这就是装置艺术在幼儿园的实践活动。

三、大班幼儿装置艺术活动研究的内容与重点

1.分析大班幼儿装置艺术类型、特点,探索作品评价方法

在活动的进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发展情况随时调整活动内容的调整,一切都以幼儿的创造为主,在作品的呈现中,我们对于如何进行大班幼儿装置艺术作品评价及分析,制定大班幼儿装置艺术活动综合评价表,可以通过评价版块进行有效的记录和分析。

2.针对不同类型的装置艺术活动确定相应的指导方式(重点研究)

对于教师如何指导幼儿进行装置艺术活动,在装置艺术活动前,可以引导幼儿通过主题、图片、大师作品、材料探索等表现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这种不同于日常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装置艺术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立体架构,并运用错置、悬空、分割、集合、叠加等美术立体装置手法等进行大胆的作品呈现;还要梳理活动的材料。如自然材料、生活类材料、发现类材料、固有材料,及用以粘合的媒介材料。

3.在装置艺术活动中提升幼儿审美能力,达到“新经验、新体会、新创造”的深层学习。(难点研究)

教师可以通过建构游戏、幼儿美术活动引入装置艺术活动,从中引导幼儿进行设计和思考,并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想像的作品。比如,临摹大师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等。

4.遵循艺术教育原则,全面开展装置艺术活动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要遵循基本原则。如:全面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从活动计划开始——活动的制订——活动的实施——活动的反思,让幼儿从兴趣提升、实践创造、艺术表现、审美培养、全面分析,稳步提升。

四、大班幼儿装置艺术活动研究的实施与策略

1.了解装置艺术,拓宽艺术视野

通过收集有关“装置艺术”相关的论文、研究报告、图片、书籍等资料,作为了解装置艺术的途径。如:了解什么是装置艺术以及其呈现方式;装置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探究;幼儿装置艺术的教育实施探析等。

雕塑展、商场节日主题展览、商铺产品展位等,都是我们参观、学习的场地。从中思考场地的选择及制约条件下,作品的展示、表现、运用。通过开阔眼界提高对“装置艺术”的了解,拓展自己的视野。

2.夯实学习基础,凸显装置特色

(1)已有经验,夯实基础

建构游戏(Constructive play),又称结构游戏,是指幼儿利用各种建构材料,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通过与建构活动有关的思维和创造塑造物体形象、创造性的反应周围生活的游戏。将建构内容作为基础来掌握,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材料、学习掌握建构的技能,如错置、悬空等技能的掌握,有效的运用到日常的活动中,以表征思维为基础,以“建构物”为主要表征手段,反应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印象,发展幼儿的构造、空间知觉和表现能力,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表现内心世界。

让幼儿从技能的掌握中进行拓展,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加大幼儿精细动作的锻炼,利用大型或中型的材料学习技能,待熟练掌握后,再运用小的材料进行创作、拓展。以学习悬空为例,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悬空的表现方式,利用大型或中型的常用建构材料进行体验、掌握。利用小的材料(生活材料、片状等其他材料。如:夹子)进行创作、变化,观察、体验不同的悬空造型。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细节、轮廓等进行大胆的体验。

(2)场景打造,凸显特色

装置艺术研究来自幼儿对真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我们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关注幼儿真实的生活体验;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让幼儿走向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整合多方面的教育内容。装置艺术的主体是具有场景化的,与五大领域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于我们的思想与行动上。我们一直坚持主题与区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题内容源自幼儿真实生活中的兴趣和需要。

装置艺术中的场景是开放的,在主题内容场景化的大框架下,场地不是局限于一个特定的地方,幼儿园的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成为孩子创作的场地,而且活动中的形式也是开放的。比如,在一楼可以做一个全体幼儿和家长都能够参与的大的建构场景,孩子们可以在零散的时间进行拼搭,将自己的作品、手工进行添加装置。

3.深化主题,解决难点

(1)依据主题内容,整合活动资源

在活动中,不同班级选择的主题不同,对于分析不同性别、不同能力水平、不同班级的孩子在活动中的差异有代表性。大班装置活动前,老师引导幼儿从生活中生成主题或固定主题内容,探讨主题需要表达的意义。

(2)分析材料特点,尝试自主构建

以大班活动《筷子变形记》为例,孩子们通过筷子的基本结构,进行二次创作,在以筷子为主材料的情况下,孩子们通过自由的组队、商议创作主题、其他辅助材料的选择、各自分工的安排,自由地进行创作。作品呈现各不相同,有日常生活的认知体现,也有主题内容的体现。孩子们在活动中尽情地发挥自己,感受来自创作的快乐、与同伴合作的愉悦。幼儿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大的提高,在进行筷子的重组造型中,如何进行固定及造型的多变是需要幼儿重点突破的。教师会从旁进行适当的建议及引导,帮助幼儿将同种材料的作品进行整合、布置,形成独有的装置艺术风格。

(3)抓住活动重点,实现深度学习

我们通过“文溪雅荷”场景化活动中生成的经验,让幼儿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让幼儿的核心经验得到巩固和提升,实现深度学习。我们分析不同活动的不同重点和难点,选择适宜的指导方法,帮助幼儿达成每个活动的学习任务,也同时帮助老师得到提升。

五、大班幼儿装置艺术活动研究的成效

1.装置艺术活动促教师发展

通过研讨、沟通交流深入学习装置艺术的概念,理解装置艺术的表现方式和实践过程;体验如何在活动中,借助经验,根据主题内容进行有装置艺术特色的活动或操作。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教师对装置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班级的打造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选材更贴近幼儿生活;探索出更多的游戏活动;提问变得更具开放性;环境创设材料更多样化,与幼儿一起设计制作,色彩搭配和谐,展示大量与孩子共同探索的痕迹。

2.装置艺术活动促幼儿成长

幼儿通过与人、材料、事件、思想的直接互动、主动探究,集体制定计划,坚持探索学习的兴趣和目标,形成了良好的活动习惯,有效促进了幼儿观察力、动手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无形中养成敢于创新、勇于冲破思维定势的良好习惯。幼儿对主题目的、材料的运用掌握、建构的技能、兴趣专注力、创造表现都有明显的提高。证明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对材料的性质、特点来决定可以做什么内容。

贴近幼儿生活,通过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区域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同伴之间的互动尤为凸显,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相互合作或分享。幼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和同伴之间通过讨论、合作、达成目标时的成就,更加体现互助、友爱、团结、共享的品质。

六、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1.问题

(1)大班幼儿装置艺术实践研究,只是初步尝试、体验,对于相关内容的科研及理解还比较薄弱,还需要继续去实践研究。

(2)教师的反思总结能力还需继续提高。

(3)幼儿评价表,要继续修改完善,提高其科学性和严谨性。

2.解决思路

(1)继续对幼儿园装置艺术实践研究进行深层次研究,并将小、中班幼儿装置艺术活动纳入研究范围。

(2)完善评价表内容,提高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3)通过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反思、总结能力。

为期两年的大班幼儿装置艺术活动实践研究,只是初步尝试、体验,还需要根据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让装置艺术活动在全园各年龄班全面开展,让美伴随着孩子的童年生活,乃至一生。

猜你喜欢

装置建构材料
教你辨认枪口装置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可爱的小瓢虫
轰趴装置指南
建构游戏玩不够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