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刍议

2022-11-22苏建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技能中职课堂教学

苏建成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督学 内蒙古自治区 015000)

一、摸清学情、勇担责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是贯彻落实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意见的关键,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困学、厌学、辍学、自卑现象严重,由此给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因为课堂教学效率低,培养的学生文化素质、技能和市场用人标准不相适应,导致就业困难。这一现象近年来虽有改观,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首先,社会上,特别是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现象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扭转,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美誉度不高,吸引力不强。据笔者调查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每年招收的学生70%都是普高分数线下的,只有少部分普高分数线上的学生主动选择职业学校。二是当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质量有好有差,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美、劳、等方面的兴趣、爱好、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培养和挖掘,影响了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对专业的选择。三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中职生源中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在学校中、生活中遇到的品德、学习、交往等方面的困扰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引导和化解,导致诸多问题的积累。四是职业学校的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不够深入,课程、课堂的吸引力不强,导致管理难度加大,人才培养质量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职学生具有聪明好动、胆大好奇、多才多艺、动手能力强等优点,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让教师因材施教,有工作的成就感,让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中职学生在校三年,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有吸引力,学生才能学习有效率;课堂教学创新改革,学生才会产生兴趣;课堂教学高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困学、厌学,教育质量才会提高。总之,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改变,学校才会改变。作为教育者要勇担责任,让孩子掌握一技之长,能自食其力。

二、转变观念、以生为本、树立自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据笔者调查发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一部分中职学校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不了解学情,还是唯书本、唯教材、唯分数,课堂上照本宣科、满堂灌,结果就是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效率较低。因此,确立新的课堂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学生自信心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作为中职管理者、教育者在改革中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和人生道路上的服务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因此,教师要树立相信学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既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也不以分数作为教育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要多几项评价的尺子,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旗帜鲜明地反对给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把教育学生做人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从加强德育管理制度入手,持续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与家长、企业的沟通联系,五育并举,文化滋养;抓好课堂纪律、制度、文化建设和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言行,拓展多种德育形式,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向上之心、向善之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作为教育者要关爱学生,千方百计地呵护学生已受挫折的心灵,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找回自信,明确学习的意义,明白奋斗的价值。当学生清楚地知道这一生要做什么、能干什么的时候,学习和改变才成为可能;当教师以新的视角看待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学生知道了学习的重要,那么教育也会自然而然发生。

三、开展走班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中职生在明确了奋斗目标,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能干什么,能安心坐到教室的时候,就为课堂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实际上,中职生的学习成绩差主要表现在数学、英语两门学科上。学生普遍在这两个学科上基础不扎实,没有得到巩固和强化,如果升入中职按部就班地开设新教材,班级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听不懂,跟不上进度。实行走班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走班制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是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情,不固定班级由学生自主选择走班上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走班制有多种形式,笔者根据中职的实际,参与了数学、英语学科实行走班制教学的实践,证明是完全可行的。

对于数学、英语两科(也可以视情况扩大学科范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或高一入学后学校组织测试的成绩,结合学生的选择分别分成A、B、C三个层次,也可根据学校实际增加层次,分别冠名为数学、英语A班,数学、英语B班,数学、英语C班。三个班同时开设数学课、英语课,三个层次的班级教师不同,教学进度不同,教材、学习资料不同,难易程度不同。例如,A班数学、英语讲授职高的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复习初高中衔接的内容,时长由教师把握;B班数学和英语讲授从初三开始整合的系统的学习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复习初二的内容,时长由教师把握;C班的数学、英语讲授从初一开始整合的学习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复习小学的内容,时长由教师把握。分班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安排掌握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基础、学业成绩选择数学的A班、英语的B班,或数学的B班、英语的C班等实行走班上课,基本上一周后A班、B班、C班学生基本固定,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由学生申请、教师推荐、班主任审核进行一学期一次的在A、B、C班之间的动态调整。考试时,依据教学进度进行到什么内容,A班、B班、C班出不同的试卷进行考试,学生成绩可做纵向比较,不做平行班级的横向比较,同层次可做比较。除了数学、英语外,其他文化课、专业课、早晚自习或活动都按高一入学时组建的班级建制开展。

走班制后的班级课堂教学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拓展学习的形式,学生紧跟教学进度,夯实学科基础,努力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关爱学生,精心设计、精讲多练、因材施教、小步快走,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多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多媒体技术,联系生活、专业实际,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走班制班级的教学要求是教案:A、B、C三个层次的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和进度写详案,保证每节课都要有精心设计的教案;作业:A、B、C三个层次班级按照学校要求的作业次数完成课堂作业,要求教师全批全改,有动态的分析和调整;考试:A、B、C三个层次的班级依据教学进度和内容,出不同的试卷进行考试,期中、期末都按照学校安排的时间统一进行,小考、小测试由教师掌握,教师全批全改,学生成绩同层次可做比较。教师有每次的质量分析和查漏补缺的改进措施。

可以说,走班制是课堂教学更精确的因材施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克服传统数学、英语教学中,难以兼顾学困生的弊端和不足,走班制给了学生选择的自由,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更好的复习巩固机会;走班制的课堂教学实行小步快走,循序渐进,进度放慢了,难度降低了,教师教学态度、方式转变了,按照职高教材三年时间完全可以完成教学计划。同时,探索建立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形成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以所有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为本,学校和教师不能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要兼顾所有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关注每个学生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新的改变帮助学生地找回学习的乐趣和久违的自信,可以夯实学科基础,提高学习成绩;新的改变让课堂教学焕然一新。

四、优化设计、凝练经验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当前,“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已成为课改的共识。本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课堂要活、学生要动、质量要高的改革目标,优化设计,凝练经验,积极探索适合中职的课堂教改思维模式、教学模式就成为教改的关键环节。

笔者多年参与了中职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认为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分析教材,分析学情,优化设计导学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做好教学过程的环节设计:课前,开展预习、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中不能解答的问题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或小组、同伴的帮助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入课堂,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师在此环节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课前预习的资源,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指导好学生的预习,为课中的高效学习创造条件;课中,教师了解学情,明确学习的目标任务,以某个或某几个学生小组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展示,其他小组学生可以质疑、讨论,教师精讲难点,突破重点,解答学生的疑惑,适度拓展知识内容,此环节质疑、讨论是关键,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因为有质疑,说明学生已经有了积极的思维活动,他们的注意力在课堂,在知识点上,教师因势利导可以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随着问题越辩越明,越解越清,让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同时让学生当众展示,大胆发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加深,让学生及时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整合性认知,专业课让学生及时填写实训实习报告手册、工作页,文化课、理论课教师布置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的检测题,通过作业完成情况、专业课后技能操作反馈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美国学者的一项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表明:知识通过“阅读”能够掌握10%,通过“听”能够掌握20%,如果把所学的知识“说出来”可以掌握70%,如果把所学知识“做”出来的能够掌握90%。那我们为什么放着70%、90%不要,偏偏去要费力不讨好的10%、20%呢?面对职业学校的生源基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固化了的教学模式、思维方式严重束缚了老师,束缚了学生,这是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破解的对策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主动学习转化为自觉自主学习,最终实现自主学习、全员学习的目的。课改以后明显的改变是课堂“活”了起来,一改过去沉闷、单调、死板的课堂氛围,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掌握了课堂主动权,学生敢说、会说、能说了,学生或讨论交流,或大胆质疑、或展示表演、变得更自信了;课堂效率、质量提高了,看似预习、讲座耽误了时间,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和展示,既听又读又做,还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像个“小老师”一样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或示范操作教给其他同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质量更高;同时,也倒逼着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在课堂教改中得到提高。面对鲜活的课堂,教师如果只关注教材、教案已明显不能适应课堂上现场生成的知识、拓展的知识,要想不被求知欲旺盛的学生问住、难倒,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把握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引导、点拨,才能当好“导演”。

在这几个环节中,学生由不会、不懂到通过自学或同伴的讲解帮助、教师的答疑解惑弄通学会,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同伴讲解时,知识或技能一步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学生内心的喜悦不言而喻,课堂也变得高效且富有活力。

职业教育是有别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它开设不同的专业课程并强化技能训练。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前或多或少对选择的专业感兴趣或本身就有一定的基础,完全不了解专业或靠家长选择的毕竟是少数,如何凝练经验,优化课程设计就成为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

首先,要增强课程的吸引力。职业学校的课程是按照工作过程来构建的,大部分是直接经验的获取,是工作过程中所需的知识、技能、方法的不断强化和积累,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强调是与工作过程的直接对接,强调技能的训练和掌握,课程要体现工作过程的一体化,体现技能形成的规律或按照技能形成的规律和工作过程的要求确定课程,需要职业学校的专业课、实训课教师深入工厂企业熟悉生产过程、生产流程、设计开发流程等产品生产全过程,凝练总结成典型工作任务,大胆整合取舍教材或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编写校本教材,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技能掌握的程度在三年的时间内合理编排课程。这样的专业课程才有生命力,这样的课程才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更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对学生来说,也更有吸引力。

其次,实施项目教学法。基本完善的教学设备为实施项目教学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专业课程设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工作任务描述、分解,把工作过程、工作任务逐一列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通过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将以典型任务为主的课程内容进一步细化为一个个技能实训项目,进而形成连贯的、全面的、完整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学生毕业上岗后与工作岗位的有效衔接。

第三,实训课将实训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分配给学生,学生在实训室开展各个不同的实训项目,各个项目有完整的技能训练目标、内容和考核评价制度,每个专业技能项目都是经过专业课教师仔细推敲,反复琢磨,并修订为统一标准的精品教材(活页教案)。同时,在教学中推行“小班化”,结合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将一个班的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每班分5-6个小组、每组分4-5人,在教师示范指导下实行“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实训形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编排新颖实用的实训项目,同伴互助的学习形式,技能比赛的激励竞争机制给了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持续的学习动力。同时,加快了教师的成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将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完善补充到个人活页教案中,教师可以长期关注某一领域,提高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和社会。

五、开展技能大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重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务院出台政策提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为职业院校开展技能竞赛,培养拔尖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为中职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和崇尚技能的舆论氛围。

首先,参与技能大赛是对专业课、实训课教师的锻炼和提升。专业课、实训课教师经过几年技能大赛的锻炼,很快成长为专业的骨干教师,为学校专业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技能大赛特别是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大赛每年都增设一些新项目或有一些技术指标、规范、操作流程上的改变,要取得好成绩,教师要先学会并能熟练运用这些新项目、新技术,促使教师不断地通过自学、培训、到工厂实践等多种途径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适应每年技能大赛的新要求。二是,一些技能大赛的项目模拟了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考察的不仅仅是单项的技术,更多的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考察的是选手技术熟练程度、应变能力、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如交通运输专业的个人维修技能,就综合考察了学生的材料知识、电器知识、发动机底盘知识。再比如,影视后期制作项目,看似考查学生熟练应用各种软件的技能,可是好的影视后期作品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要有人文基础,有创意,这些知识在平时是分散在各科任教师、各门文化课、专业课、基础课教材中,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需要组织培训的教师综合运用这些知识,需要教师要成为多面手,既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有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对技能大赛的培训教师又是一次学习、锻炼、提升的机会,通过技能大赛的磨炼,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其次,职业教育与社会、与企业的发展联系最为紧密,技能大赛开设的许多项目都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相连,有些项目就是企业真实的生产、制作、设计、销售过程。为了提高技能大赛成绩,锻炼师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一方面,可以让参赛的师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岗位上提高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与企业的合作可以解决学生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就业等问题。可以说,技能大赛促进了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又进一步地提高了技能大赛的含金量。

中职课堂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的长期任务,需要教育者、教师潜心学习,静心思考;学习党和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知识,紧跟时代步伐和相关专业技术发展趋势,掌握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具体运用,练就过硬的教育教学本领;要思考教书育人的根本要义,始终保持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敬畏、反思和激情,又要勤于实践,交流互鉴,以生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必将焕发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技能中职课堂教学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拼技能,享丰收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