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美术减负增效方法之我见
2022-11-22姜旭文
吕 蕾 姜旭文
(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 北京 100085)
引言
在小学美术中,实施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具有突出的教学意义,最直接的表现是使教育、教学活动回归本源,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降低课业对学生造成的身心负担。减负的同时,还必须增效,否则学习时间减少之后,教学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增效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具体的增效方式开展研究成为指导教学的重要举措。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减负增效的教学改革研究意义
1.回归教育本源
教育的核心目的是“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美术具有陶冶情操、培养艺术素养的作用,并且教材中融入了各种生活化的内容,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建立学生的道德品质。但是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前,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违背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的确可以检验和巩固教学效果,但并不是越多越好。美术教学应该以培养兴趣为基本导向,让学生在兴趣的自我驱动下积极地投入课内外学习,为学生在课后发展兴趣爱好、开展自主学习创造足够的空间,进而让教育回归本源。
2.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小学生要同时学习数学、语文、美术、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各种学科,如果每一门学科都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学生的总体作业量会大幅增加,学生为了完成作业,甚至要学习到深夜。在“双减”之前,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承担着较大的负担。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育,都应该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一味地布置作业必然会严重侵占学生的课后休息时间,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减负之后,学生作业量显著减少,但是减负并不意味着降低教学质量。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在减负的基础上充分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营造身心同步发展的良好契机。建立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美术知识、参与美术活动、塑造审美情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开展探索学习活动,缓解课业造成的压力,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这是在减负背景下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二、把握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形成减负增效的着力点
1.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每一门学科都具有其独特的育人作用,相互之间,既存在广泛的联系,同时又产生了明显的区别,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核心素养是每一个学科中最关键的能力,决定了学科教学的方向。小学美术教育要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教师就要充分理解小学美术的核心素养要求,并在其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美术教学的目标性和针对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保证教学效果,这是实现增效的关键[1]。以下着重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及要求。
第一,图像识别。图像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视觉信息,也是美术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2]。
第二,审美判断。美术图画是人们根据现实生活、实物、想象力或者抽象能力创作的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中国古代的水墨画、西方的素描和油画等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在美术教学中,要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具备审美判断的核心素养。美术作品的构图、色彩、元素及画面中蕴含的思想都会影响到其艺术表现力。审美判断要求学生具备足够的鉴赏能力[3]。
第三,创意实践。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美术是一门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学科。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们提供独立创作绘画作品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或者想象出的画面描绘出来,这是一种对创新、创意提出了较高要求的实践性活动。动手实践是一种能力,也是重要的学习过程。人类正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突出的技能,成为高等生物[7]。美术教学中,学生们要使用画笔,自行创作绘画作品,这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因此,在小学美术核心素养中,创意实践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四,文化理解。美术作品是人们的思想产物,每一幅绘画作品中总是承载着某种审美价值、情趣以及态度。学生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不仅仅是观察其中色彩、人物、事物,同时还要从具体的画面中理清逻辑关系,掌握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况和价值观念,这也是绘画这种艺术形式能够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文化理解也是一种重要的美术核心素养。不同的民族、国家和地区都具有独特的文化,这些内容在其各自的绘画作品中均有体现,即使是异国的绘画作品,其中传递的文化价值观念始终是相通的。文化理解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促进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使艺术更加繁荣[4]。
2.基于小学美术的核心素养形成减负增效的着力点
首先,根据核心素养制定培养目标。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除了课堂教学时间,课后的巩固练习也是有效的培养活动,通过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间接地延长了教学时间。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但是其效率非常低下。在“双减”政策落地之后,教师应该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对课后学习的依赖性,同时又不会降低培养标准。课堂教学应该形成目标意识,以目标为导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这是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景。由此可见,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教材为主要素材,然后在其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活动[5]。
其次,编制有效的教学课件。小学美术教学已经广泛使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等早已进入课堂。教师在授课之前要编制出详细的课件,要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就要在编制课件时突出每一节课的培养目标。以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厨房一角”这节课为例,教师可在多媒体课件中放置一张厨房的绘画作品,然后将小学美术的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中,以设问的方式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在培养学生的图像识别能力时,教师可询问学生们在图画中观察到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时,可同时对比多个主题相近而风格迥异的作品,然后邀请学生们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判断,分析作品的优缺点。在创业实践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手绘一个厨房中的事物,可提供照片作为临摹的对象。在培养学生的美术理解能力时,教师可选取多幅具有人物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们根据人物表情、动作以及画面中的色彩、实物关系的分析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
最后,开展丰富多元的课堂教学活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高,教师以课件和教材为主要素材,分析授课内容、讲解美术知识以及绘画技巧,然后在课程结束之后布置一定的练习内容。但是在提质增效的授课模式下,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暴露出缺陷,主要表现在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积极性。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突出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丰富多元的授课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将授课目标、授课内容等充分融入具体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参数美术教学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感受到美术教学的趣味性,不再对教学活动产生压力。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
1.“双减”背景下的减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减量不减质。一方面,按照相关要求,包括小学美术在内的各个学科都要适当降低作业量,学生的作业总量以及课后完成作业的总时长都要大幅压缩,各个学科的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加强沟通,做到相对平衡。另一方面,减负虽然重要,但不能以降低质量、放低标准为代价,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并不能降低,也就是做到减量不减质。
第二,加强教师在课后辅道中的作用。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放学时间过早,课后辅导任务基本都落在家长身上。一方面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难以保证辅导的质量,因为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参与其中。在“双减”政策之下,学生在授课结束之后还要继续学习2个小时,并且这2个小时并非常规的授课,而是在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完成课后的巩固和练习。此时,教师在作业指导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2个多小时的课后服务阶段基本上完成了作业,进而实现了减负的目的[6]。明确减负的目标,既有助于小学美术教师落实工作职责,同时也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
2.将课堂教学作为增效的主要途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在这一基础上还会通过课后巩固练习进一步延长教学时间,不可否认的是,时间的延长的确能够提升成绩,但是由于课业量过重,学习时间过长,不少学生因此而产生了畏难心理。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下,即使在节假日也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正在深入地思考现代教育的出路,过去这种以损害身体健康为代价的教学模式在当前已经不合时宜,也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从减负增效的角度看,减负是通过减少作业量和课外辅导班来实现的,增效的目标只能通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来实现。实际上,小学美术教材上的内容并不算繁重,每一本教材的编写都经过严密的论证,内容选材、容量、课时安排等都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只要仅仅为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每一个学科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总是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因素,主要表现如下:①教学侧重点不明确。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存在侧重点不明确的现象,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过高,凡是教材上出现的内容,全部都要系统地讲解一遍。实际上,教材内容在设计时存在一定的层次感,有些内容作为示例,帮助学生建立美术概念、理解绘画技巧,还有些内容作为自主学习、练习和阅读的素材,帮助学生巩固绘画素养,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突出重点,将有限的时间用在最关键的内容上,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依然能够在自己的约束下完成学习任务。②学生参与度低,注意力不集中。教师的授课方式直接影响着美术课堂对学生吸引力的强弱,小学生不同于成年人,其开展学习的主要动机是兴趣,如果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本身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都无法调动起来,进而难以形成高效率课堂[7]。
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落实减负增效的教学要求时,应该着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美术教学的趣味性,紧抓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其中,进而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全面掌握美术理论、绘画技巧,形成审美意识、识图能力和创意实践的能力。
3.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
第一,情境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并且情境也是一种有效的导学方式,小学美术教学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场景或者学生的生活经验营造出有效的教学情境。例如,在“画玩具”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们携带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到课堂上,并且在上课之前邀请2名学生简单展示和介绍一下自己的玩具,每一名小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玩具,并且学生和玩具之间存在很多美好的故事和记忆,利用实物的玩具作为导学的内容,使学生产生热情和共鸣,进而集中注意力[8]。
第二,信息化教学。美术教材上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层次感,在教学中承担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果毫无差别地讲解教材上的所有内容,课堂时间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凸显出重点,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编制课件。例如,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提炼出导学内容和主干授课内容,必要时可引入视频、图文等各种信息载体。例如,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4课和第5课都是以牌楼为主要内容。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导学部分可利用视频、动画资料介绍牌楼的由来、类型以及文化意义,再展示出各种牌楼的照片,通过视觉展示,让小学生明确牌楼的具体含义。然后,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讲解具体的绘画技术和要点,如牌楼的主要结构、色彩特点等。在最后一个阶段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牌楼。
第三,讲练结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以理论讲解为主,课后作业才是巩固练习的主要方式,因此,学生的课后作业量一致都较大,导致较为突出的课业负担。在减负增效的教学模式下,理论讲解和巩固练习基本上都是在学校课堂内完成的。这种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高的教学效率,但是对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应该提高课程内容的紧凑程度,一方面精简理论讲解的部分,另一方面则是为课堂练习预留出足够的时间,学生在开展自主练习时,教师可做出一定的指导。将原本在放学后的练习内容转移到课堂教学阶段,这样就提高可授课的效率,学生放学之后可适量布置一些练习性的内容,但是要严格控制总量[9]。
第四,角色转换。美术教学活动的两个主要参与方分别是教师和学生,传统模式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美术理论和绘画技巧,有些老师授课时间较长,甚至会占满整节课,没有给学生们预留出讨论和实践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在现代化的教育中并不可取。归根结底,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积极采用角色转换的模式,在讲课之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并且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然后在课堂上对美术教材中的内容开展讨论和动手实践。例如,在“会动的纸造型”这节课中,事先布置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内容,要求学生将自己制作出来的纸造型带进课堂,展示出来。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出一个相对复杂的纸造型,要求学生们根据实物讨论如何制作。最后,再组织课堂练习,根据实物动手制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课堂活动,同时,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已经练习过一遍,在课堂上经过讨论和练习,完成了知识的有效巩固,整体的教学效果非常突出。
4.以激发兴趣和塑造习惯为突破口
第一,以兴趣为导向,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兴趣是一个人最大的学习动力,小学美术实施减负增效之后,学生的课后时间较为充足,在满足劳逸结合的基础上,还应该使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自我约束意识,不能因为减负而养成散漫自由的习惯,适当地花费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一些探索性的学习活动。绘画本身就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具有良好的趣味性,学生在课余休闲时可将绘画作为一种途径,但是前提条件是学生对绘画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鉴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例如,可将学生的绘画作品制作成精美的图册,定期收集学生的作品,作为一种鼓励绘画的形式。
第二,塑造自主学习的习惯。毕竟学生才是教学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规划,小学生在未来还有漫长的求学之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成长得更加稳健。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减负增效的模式下,学生的整体学习时间缩短了,但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通过自主学习的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和绘画技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并且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定期对学生的作品做出点评和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方法,形成习惯。
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落实减负增效的教学要求时,应该先明确减负的标准,减负要遵循减量不降质的原则,减量指的是减少总体的作业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要求,形成教学目标、编制课件、开展多元化的授课活动,通过兴趣引导和习惯培养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积极运用情境教学、角色转换、信息化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