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音乐特征

2022-11-22曾思维

黄河之声 2022年9期
关键词:唱段花鼓戏唱词

曾思维

引 言

湖南花鼓戏被认为是我国湖南省境内的一种汉族地方剧种,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同时它也被认为是我国湖南各地的花鼓戏类型和流派形式的总称。湖南花鼓戏如今在湖南省主要有六个流行地区,分别为邵阳市、零陵市、衡阳市、岳阳市、长沙市、常德市,因此相应的就产生了以下六个花鼓戏流派: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衡阳花鼓戏、岳阳花鼓戏、长沙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这些花鼓戏流派在艺术风格等方面多多少少有些区别,它们表演时都是使用当地的方言来演唱。目前大众中流传度最高的莫过于《刘海砍樵》,其优美的曲调旋律和唱腔特点深受大众喜欢,因此本文就分别对湖南花鼓戏的发展脉络以及《刘海砍樵》中比古调片段的音乐特点进行一个分析。

一、湖南花鼓戏的发展脉络

湖南花鼓戏最开始是在地花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地花鼓这种民间歌舞形式的情节比较简单,其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和发展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但是地花鼓的产生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并且非常难断定其具体的产生年代,就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地花鼓不是在某一时期由某个人或者由某几个人自觉创造的而是在相当长的时期由劳动人民群众把他们的歌舞结合起来,并且与当地的语言、曲调结合,然后再经过历代艺人的一个加工创造不断发展而成。总之,湖南花鼓戏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对子花鼓阶段;也就是地花鼓阶段。此阶段花鼓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演出表演过程中,以两个人物表演居多同时他们常常采用手绢或者筷子和杯子当作表演道具;2、在这个阶段它没有职业的社班,所有的表演都是村民们自主编创自主表演的,是一种农村自发的季节性的戏剧活动。演出表演时姿态优雅,载歌载舞,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此时的唱腔曲调大部分是传统民歌、小调,比如就已经出现了有《采茶歌》、《鸿雁歌》等等,表演的剧目也大多与老百姓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状况有一定的关联,这种类型的剧目就有如《割茅》、《盘花》等等,这些剧目的内容朴实无华,反映了那个年代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心中的那些小小的夙愿。

(二)三小戏阶段;也可以称为“草台花鼓阶段”。这个阶段大约处于1860至1890年,正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到了这个阶段花鼓戏开始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特色,开始拥有了舞蹈、人物同时剧目有了具体的情节。此时演出剧目有《打铁》、《打乌》等等,这些剧目绝大部分都融入了大量的喜剧元素,深受人们喜爱。在此阶段唱腔方面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当时人们会为了剧中的某一行当如“丑”、“旦”等专门编写一些新的曲调来辅助配合剧目的表演。

(三)农村职业班社和城市职业班社阶段,时间段大约是处于1890至1930年,正是处于国家政权动乱的年代。这个阶段的花鼓戏渐渐由农村传播到了城市,并且在当时的农村和城市都产生了表演花鼓戏的职业班社如:李茂韩班、西湖班、春华班等社班。这些班社的形成对花鼓戏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此花鼓戏就有了专门的表演团体。在剧目方面开始融合了一些其他地区的剧目同时也保留对子戏阶段和三小戏阶段的剧目如《小姑贤》、《打铁》等。后来到了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结束后,花鼓戏的一个发展就迎来了一个春天,长沙成立了湖南省花鼓剧团和长沙花鼓剧团等团体,为花鼓戏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刘海砍樵》简介

《刘海砍樵》是源于古代神话传说,据说当时有一位名叫刘海的樵夫,其以砍柴为生,他家住在湖南武陵丝瓜井旁(今湖南常德),他年幼就丧父,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双目失明,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凭借着自己忠厚老实、勤劳勇敢的品质得到了狐仙胡秀英的喜爱。狐仙胡秀英是有一只狐狸精变化而来,她爱慕刘海的老实、憨厚、勤劳。平日里刘海上山砍柴时,胡秀英会用自己的法术来帮助他。后来狐仙胡秀英制造了一次跟刘海相遇的机会,在他们相互交流几句后,胡秀英立马向刘海表达了爱慕之情并且想跟刘海结婚。但是当时刘海觉得他们两人门不当户不对,当场就拒绝了胡秀英,但胡秀英一直穷追不舍,后来刘海提出了三个条件:首先,要赡养其双目失明的妈妈;其次要热爱劳动;最后一定要找个媒人。胡秀英答应了这三个条件。于是他们让柳树当做媒人,以大山为证结为了夫妻,双双把家还。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整部剧目时长为45分钟左右,在剧目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优美唱段,其中有一个名为《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的比古调唱段于1951年被何冬保等优秀的艺术家改编为一个独立的小戏,直接取名为《刘海砍樵》,戏中消去了原剧中的一些封建思想和色情的元素,形象地突显出人间的真爱和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形象地称为“小砍樵”,而相应的“大砍樵”就是指《刘海砍樵》整部剧。

三、《刘海砍樵》音乐分析

《刘海砍樵》的完整剧目较多,本文主要是以最为经典的“小砍樵”片段为例,辅以穿插其他片段来进行音乐分析。

(一)曲式结构

《刘海砍樵》的调性为降B宫调,结构是比较规整的二段体结构。唱段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是一个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共四个小节,旋律从主音开始属音结束,调性明确,第二乐句同样四小节,由男生演唱作为回句,同时以宫音构成完满半终止;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一个变化重复,同头异尾,最后一个乐句以宫音do结尾构成完满全终止。第二乐段由两个平行关系的乐句构成同时还有一个8小节的补充,整体旋律的节奏相比于第一乐段更加的紧凑,推动了情绪的发展同时也烘托出了一个更加欢快的氛围,也为后面旋律的高潮做准备。再通过仔细观察乐谱还可以看出剧中男女生对唱中一唱一和呼应感地体现在旋律部分也是精心设计过的,对唱部分中女声演唱部分的旋律都是以5音结束,而男生演唱部分则是以宫音da结束。

(二)唱词特点

《刘海砍樵》是属于湖南花鼓戏分支中的长沙花鼓戏,在表演时就是采用的长沙的方言来进行演唱,所以在唱词的发音中就具有浓厚的长沙方言特点,经过两者分析对比,概括总结了以下几点:

1、声母h与f;在普通话中声母为h的字到了长沙方言中声母就要变成f,如:“华、呼、婚”等字,都分别要读成“fa、fu、fen”。在《刘海砍樵》的唱词中就有“胡大姐,你是我的妻啰。”中的“胡”字。除此之外,还有一种f转变成h的情况就是那些普通话中发音为“feng”的字。比如“凤、蜂”等字就要读成“hen”。

2、声母n全部换成声母1;这是湖南人说话的一个最有特点的一处,就是普通话中声母为n的字全部为l的发音。比如“那”读成la;“南”读成lan。在实际的唱词中就有“胡大姐,你把我比作什么人啰?”中的“你”字。

3、平舌音和翘舌音,在普通话中所有的翘舌音到了长沙话中就全部转变为平舌音。在花鼓戏中普通话所有的翘舌音都应该变成平舌音,如“钞、嘲、炒”读成Cao,“市、史、世”读成Si,“终、钟、衷”读成Zen。在实际的比古调唱段中就有:“胡大姐你是我的妻啰”的“是”字;

4、前后鼻音的混淆不分,普通话中韵母为iang、ang的字如“强、姜”等,在长沙方言中这些字归韵的后鼻音都会转变成前鼻音,因此“强、姜”二字就分别读成“qian、jian”。如此古调唱段中的第一句:“我这里将海哥”中“将”字则读成“jian”。

5、梭波辙,梭波辙是指韵母为e、o、uo等字,这些字在花鼓戏唱词中有许多,但是这些字大多都当作唱腔的衬词使用,来体现突出人物的一个心情状态。例如:是的咯、咯里咯里等等,这些字的尾音都是落在e、o、uo上。如《比古调》中刘海的唱词:“胡大姐,你是我的妻啰”。

(三)旋律特点

在“小砍樵”这一个片段中,旋律的发展和变化都呈现出特有的规律:

1、重复;重复是音乐创作中一种最常见的旋律创作手法,无论是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还是在西方音乐中都随处可见。在中国戏曲音乐中重复被称为“垛”,“垛”的形成主要是在那些旋律节奏较为紧密和字多腔少的位置,以此来起到发展某一个局部乐思以及扩充结构的一个作用,具有一定的展开性的功能。

2、合头合尾的旋律发展手法;此手法的运用可以让每个旋律的句读清晰明了,同时也可以没有明显的停顿和间隙,此时的音乐就好像在连绵不断的发展,有浑然一体之感,可以体现出“音断意连”感觉。比如在《刘海砍樵》的比古调片段中就通过运用此手法,形象地体现出刘海和胡秀英之间深厚的爱意以及强烈的情感。

3、扣的旋律发展手法;扣又可以称之为“连环扣”,这种手法可以让旋律更加的通顺流畅而且非常适合用在人物对唱的片段中。在比古调唱段中就运用了这样的发展方式。

4、有许多装饰音为旋律的进行加花;如颤音、滑音、倚音等。这些装饰音的加入不仅丰富了旋律色彩而且也使得旋律音调更加符合长沙人说话语调特点,使得整个唱段更加具有地方色彩。

(1)滑音

滑音可以被称之为甩腔。这种唱法由先上后下的滑音组成,可以十分形象的突出演唱者可爱俏皮的性格和语气。

(2)倚音

倚音是在主音符前方或者后面附带的一个时值短小的一个附加音符,可以分为前倚音和后倚音,在《刘海砍樵》中的比古调唱段中就大量运用了一些这样的装饰音。

(四)唱腔特色

“小砍樵”是著名的比古调唱段,是属于川调类。

首先在川调有着曲牌连缀并且辅以板式变化的音乐形式,在实际地演唱中川调唱腔规律为3、6两音不颤,2、5两音颤,其次在句式方面,川调有单句头和双句头两种类型。单句头的特点有以下两个:1、一句唱词共由上下两句唱腔演唱。当唱词的数量为七个字的时候,上句唱词的数量一般为四个字,下句唱词的数量一般为三个字;当唱词的数量为十个字的时候,上句唱词的数量一般为六个字,下句唱词的数量一般为四个字。2、过门连接每一个腔句,下句唱腔基本上是上句唱腔的一个重复,但是有时候会因为唱词不同会导致行腔产生变化,并且有时还会出现没有过门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此时的唱腔需要多次重复演唱但是为了每一句唱腔连接更加的紧密所以就把过门给删除了。双句头的特点则与单句头的特点相反:首先它是上下两句唱腔演唱两句唱词,这种句式结构在川调中经常采用。其次在双句头中唱腔与过门有两种关系:一种是重复关系,过门由唱腔经过变化重复转变而来;一种是对比关系,过门与唱腔的旋律不同从而形成一种起承转合的结构。

总的来说,四句式是川调的总体特点,第一句为过门,第二句是唱腔,第三句同样为过门,第四句是唱腔;同时前两句的结尾音不相同,后两句的结尾音相同。在长沙花鼓戏中最常用的唱腔就是川调类唱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沙方言的语音语调可以很轻松地用3、5、1、6这四个音体现出来,而这四个音又恰好是川调的四个骨干音,所以川调就可以很形象地展现出长沙花鼓戏的特色。

结 语

总之,《刘海砍樵》向人们展现了一段狐仙与樵夫的传奇爱情故事,展现了刘海与胡秀英的美好忠诚的爱情,歌颂赞扬了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也体现了当时的劳动人民对自由恋爱的强烈欲望以及对当时封建思想的厌恶。全剧的内容朴实无华、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让观众对此剧目赞叹不已。如今,此剧目已经正式表演了大约两千多场,在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走向了世界的舞台。最后,作为年轻一辈应该去呵护、挖掘、传承、发展像湖南花鼓戏这样的传统文化,并坚信湖南花鼓戏的未来将会是一片光明。■

猜你喜欢

唱段花鼓戏唱词
浅谈常德花鼓戏的艺术特色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邵阳花鼓戏传承保护研究
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征与文化传承
唱词(外一首)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音乐旋律的级进模式与人物形象的同构
音乐剧中表演与歌唱的整合艺术表现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歌剧《魔笛》选段《复仇的火焰》艺术特点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