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教育及毕业生就业路径探析

2022-11-22师怡子

山西青年 2022年13期
关键词:应用型毕业生院校

师怡子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我国每年的毕业生数量都在不断增长,2017年毕业生总数达到795万,2018年达到820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动力在于适应当地的社会需求,而目前的问题恰恰在于它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当地的需求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点发展目标,特别是在地方应用型和新建的高等院校中,其主要的措施和改革方向应该是以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应聘能力为目标,重视对其实践技能的培训。

一、目前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教育状况

2014年,我国现有的本科专业600余所转成了应用类高校,并将其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线基地。2017年6月,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已达795万,2021年将达900万。数字的改变,意味着我们国家的人才队伍迅速扩大,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的教育界正在蓬勃发展。为了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使其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各大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发展战略,一方面是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支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大学生的毕业压力。然而,由于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缺乏相应的人才和制度,因而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系统。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海外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工作压力,美国第一次申领失业救济金的人数为79万,较预期的76万人增加了3万;除了美国,德国和韩国也遭受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各国纷纷采取政策措施,通过经济援助、政策支持等方式来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二、应用型本科就业方向研究

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及我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迅猛。近年来,教育界和企业界普遍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要把改革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从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产业和教育的结合;加强校企协作,注重提高学生就业、提高学生就业和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全国的教学改革目标是:1200所本科专业中,600余所将逐渐向实用性大学转型,而这些转制的高校恰好占据了全部高校的50%。这是从未有过的力度。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当前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就业方向,即以大学生的个体为切入点,注重毕业生的生存、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事实上,从大学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践来看,要解决就业、需求、能力、实践等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数量,就需要强化实践教学,把专业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消化专业理论,提高他们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满足。所以,这些问题都是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就业方向”这一主题上产生的一个整体、多方面的问题,只要把“就业导向”的问题给解决了,其他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合理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环境下,它的办学定位应该是面向社会、面向就业的,以培养人才为主,实行素质教育,从而真正地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强化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是应用型本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1],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础办学特点,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命线。但这种观念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识和认可,部分本科院校仍然沿用“学风”的模式,走“精英”教育的路子,重学科建设轻专业建设,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方面,注重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完整,大概采用了以学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构建一个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体系。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社会化,缺乏基础的工作技能,导致了职业教育不到位。

(二)缺乏对核心能力建设的关注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对大学生基础工作能力培养不够清晰、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尽管学校也按照教育行政机关的要求进行了素质教育,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人文学科,在校外进行了素质拓展。但这些都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没有对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共性要素和工作岗位的特定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也没有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征和工作岗位的具体素质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致使大学生的基础工作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都较差。基层技术岗位要求具有良好的沟通、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的能力,然而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欠缺,缺少经验,责任心不强,与基层的工作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在培养学生主要能力的过程中,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在教育与学生的工作系统方面,各学院之间缺乏共识与合作,教师之间也缺乏沟通和交流,教育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导致教育效率低、效果差。同时,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不断扩大,大批年轻教师被充实到教学第一线,具有基层实习经验的教师比重在逐年减少。这一类学科体系所培育的年轻教师,虽然在职业素质上有很高的造诣,但缺少在企业生产实践中的经验,实践能力薄弱,这就直接造成了毕业生缺少经济社会建设的实践经验及基础工作能力。

(三)没有充分提供就业辅导和服务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教育与服务工作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为主。在高校,教师的日常工作与就业指导是分不开的,但并没有建立起覆盖整个职业生涯的全面的就业辅导和服务系统。很多高校在大四时就已经开展了就业辅导和就业政策的宣传,但“全员就业”“全程就业”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还没有形成,对大学生的就业辅导更是无从谈起。大学生是主要的就业群体,其成才和就业意识没有被激发,在就业宣传中的主动性较差。目前,我国的就业指导仍处于政策解读阶段,在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职业素质培训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信息发布、就业技能指导和就业素质训练等薄弱方面。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导向问题宏观层次原因分析

一是教育思想、理念等方面的影响。一些院校把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轻视应用型教育,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屑一顾或望而却步。虽然有些高校从专科转型为普通本科,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市场需要,将自身定位于应用性大学,但在实践中,如何适应应用性的教育、培养目标、培养实践的意义等问题仍然停留在浅显的表面,缺乏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思考。

二是受教育制度和政策的制约。我国的高校大多为公立高校,其资金来源以国家拨款为主,科研和学术院校的级别越高,得到的资金越多,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高等学校根据其管理水平分为副部级、厅级和副厅级,不同层级在获取各类资源方面的机会、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高校不愿意从管理层次偏弱的应用性院校转向“大而全”的科研与学术性大学。研究型大学的规模不断扩大,资源得到了更多的利用,但是资源分配的效率却很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主力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三本院校,办学资金紧张、教学设施不足、教职工待遇一般、师资力量不强、实践教学不能有效开展、拖欠教师工资时有发生。

四、应用类本科就业指导下的优化战略

(一)教育与企业的衔接

1.专业设置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应用型本科教育毕业生以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为主,只有认识到发展需求,才能适应当地的发展需要,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才能保证就业。要大力发展高素质的职业,要“瘦身强体”,积极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促进服务业的转型。

2.强化实习与岗位需求的对接

对一般技能影响最大的是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身份,杜艳秋等人的实证结果显示,实践与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有明显的关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习学分,总体上比较超过30%的案例。要健全实习教学系统,应从基础实习、职业实习、综合实习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如实习等;二是加强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如提升创意设计的技能、进行1+X课程培训,以此来提高学生在岗位中所需要具备的各种专业素质[2];三是毕业报告。以三种方式进行技能培训,由低级到高级,螺旋式上升。从行业标准、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等角度,对应用技术人员的培训方式进行创新。

3.创建与就业需求相适应的“金课”

在真正的环境,真正的实践,真正的学习,真正的能力课程中,创造“金课”。学校制订政策,鼓励教师到工厂实习,以获得相关的工作经验,熟悉生产工艺和工业过程。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悉行业、技术、开发、生产、运营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将问题与实际相结合,运用理论进行分析和实际应用。

(二)就业指导

应用型本科院校首先要增加“人际交往”和“就业指导”的专业设置,加强人际关系、办公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并对学生的毕业意愿进行预先调查统计,分级辅导。针对考研及公务员考试的考生,着重于专业与综合知识的指导。根据毕业生的工作需要,为他们量身定做各种技能课程,做好选择工作的准备职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先找工作再选工作”,在求职的过程中,要有自信,不盲目,要务实,不要幻想。要大力宣传大学生的就业政策,鼓励他们参军,为西部和基层服务。这是一种倡导创新创业的教育,它不但可以让大学对人才培养的定位进行反思,也可以对教育进行改革,提高教育的广度,全面地提升人才的素质,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因每个毕业生成长环境、经历和兴趣各异,各个专业需求与职业规划也迥然不同,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员应明确大学生个体差异,并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指导对象进行分类指导[3],既要做好普通的就业指导,又要明确各种差别,做到比较精准的就业指导。学生应结合自己的特征,熟练地掌握基础的就业技巧,并积极地进行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发展方向。

(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高素质就业要达到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要求,专业也与职业的匹配度较高,符合国家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大学生的就业评价和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是很有很强针对性的。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要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就要积极寻找自我发展的途径。

五、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普及,高等教育早已不是以往的精英教育,各地的高等学校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但目前普遍存在着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目标无法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毕业生就业水平低等问题。目前,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尤其是课程设置,对教师课堂上的教学和培训计划等方面没有充分的关注;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目前对其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不够高,而雇主却对此十分看重;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差,所教授的课程仍然以传统的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发散性、启发式的知识,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程的设计上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创造性。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培训计划的目标不清晰、缺乏对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关注不够。为此,本文从课堂教学、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计划三个方面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当前,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教育形势严峻,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中流砥柱,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各高校要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注重就业创业培训,健全实习基地,强化师资力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猜你喜欢

应用型毕业生院校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考试管理策略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