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陕西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社会服务能力路径分析
2022-11-22王莹
王 莹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是检验办学能力的核心指标。教育部、财政部在2020年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对列入“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1]打造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对陕西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批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也是促进各行各业发展的核心动能。社会服务的内核是高效利用教师为社会提供服务,师资队伍在社会服务中占主体地位。陕西省高职院校需要比照“双高计划”的要求,以师资队伍为着力点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这对陕西高职教育发展和西部经济促进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分析
“双高计划”提出改革发展任务,要求高职院校提升服务能力,服务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该文件里所列举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主要有四项内容,分别为技术服务产业、促进民间技艺传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2]
(一)技术服务产业的能力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采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高职院校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为行业企业和区域提供新技术、新技能服务中去。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与院校的发展密切相关,大部分院校也逐渐开始重视科研,高职发展智库对中国高职高专网公布的全国高职院校《2020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进行了整理分析,通过“服务贡献表”数据的统计,可以了解到高职院校2020年度科研社会服务经费情况。这些经费由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技术交易到款额组成,直观反映了高职教师技术服务产业的现状。[3]
(二)促进民间技艺传承的能力
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一些传统民间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日趋艰难。民间技艺传承是高职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现有的高职院校采取的传承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在学校成立艺术馆或大师工作室,促进院校艺术教育,传承地方民间技艺。如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建立贺兴文大师工作室,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贺兴文为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景谷艺术馆,聘请美术大师张景林为民族文化艺术学院教授和景谷艺术馆馆长,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申报获批民族传统技艺专业,为景谷艺术创作培训后备人才。二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以赛促学,传承民间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在校园内部开展主题活动或其他推广活动,如公开课、作品展、交流会等。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民间技艺传承中的作用,一般会邀请艺术学科教师参与其中作指导教师或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客座教师。
(三)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
高职院校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创新者,服务于乡村建设和发展是“双高计划”的明确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据统计,陕西省2010—2019年的农民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60.99%下降至2019年的30.76%,降幅接近一倍,这说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之举,也是首要任务。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农业现代化人才缺口大,农村经济组织需要依托高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教育,陕西省在2020年提出以产教融合为原则,以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为立足点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旨在实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互动、高质量发展。随后陕西省高职院校开始积极响应号召,例如,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了“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持续强化科技助农研究,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能力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所以本身就重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这也就意味着高职教育在这个社会服务职能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一些受教育较少的农业生产者或是社会从业者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不但可以提高社会人才的知识储备还能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为企业和社会都带来长远的利益,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农业生产者、企业技术人员培训还能增强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能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对校企合作有更深层的促进作用。
二、陕西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现状分析
(一)技术服务产业能力较弱
2020年,有178所高职院校科研社会服务经费总额高达1000万元以上,其中突破1亿元大关的共7所,与2019年相比,我国高职院校技术服务与产业能力整体处于提升趋势,但还有384所高职院校科研社会服务经费是0或未报送“服务贡献表”,这说明还有很多院校对于社会服务不够重视。科研社会服务经费排名前200名的院校中,“双高”院校115所,陕西进前200名的院校一共有4所,其中“双高”院校有3所(数据来源:高职发展智库)。比起其他省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陕西虽是高教大省,但在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三十年以来起步较其他省份稍晚,虽然近年来在争取国家项目、科研经费方面得到强力扶持,发展速度空前,但总体实力与南方省份仍有差距。
(二)缺少技艺传承服务平台
现有高校中的民间技艺传承模式主要有建立校园艺术馆、文化馆、参观学习各类传承民间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内部开展主题或推广活动这三大类。以上三种模式往往都只停留在固态展示和文化传播层面,真正的民间技艺传承还存在一定的瓶颈。面对快销时代的批量生产,当前民间技艺传承的传统工艺作品在制作时间和价格上缺乏竞争力,其进入市场比较困难。民间技艺和经济利益关联并不好,相应作品较难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不利于民间技艺的传承。由此民间技艺传承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如何加强技术的开发和成果的转化应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活态”地存在下去的必要途径。
(三)缺少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评价体系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国家示范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年培训人次应达到全日制在校人数的2倍,省级示范院校要达到1.5倍。虽然有培训人次的要求,但发展规划中对于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并没有规范的评价体系。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也强调了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要求职业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目前,高职教育培训资源与陕西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链接并不密切,一些例如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能源化工工业;装备制造工业等支柱产业还缺少培训资源,当下若要加快陕西各个行业的发展,必须加大社会培训力度并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体系,这也对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和教师能更注重继续教育的质量,给对口行业企业切实有效的帮助,就能够切实有效地为西部开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陕西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径
(一)转变思想,强化社会服务意识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过程中,被动大于主动。其中的关键原因是学校关于社会服务的宣传动员工作不到位和教师自身的主动性不强,导致很多教师在此职责方面观念相对薄弱,绝大多数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并未真正树立起服务意识,而且许多教师对于社会服务职能的认识不清晰,没有直观感受到该职能与个人能力提升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普遍认为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人才培养”,对“社会服务”从根源上缺乏热情。
面对这种情况,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建立社会服务激励机制,目的是激发教师主动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可以把社会服务工作纳入日常工作量考核中去,建立奖励政策,营造出教师愿意主动加入社会服务工作的环境。尤其是在职称评审条件中增加社会服务工作占比并量化,改变传统重科研的职称评审模式。如把这四项社会服务的成果进行量化,如技术服务产业这一项可以增加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达到金额;促进民间技艺传承这一项可以增加实施新产品开发转化与民间技艺传承创新的单个项目累计交易金额;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项可以设计运作的项目使农民年均经营收入增长金额;最后,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这一项可以以高技能人才培训或继续教育课时数、成绩为指标进行考核。
(二)搭建服务平台,增加锻炼机会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一大原因是在教师和社会服务工作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桥梁。现如今陕西省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大多是挂靠在科研部门,社会培训、校企合作、乡村振兴工作由教务处、继续教育中心、二级学院、工会等部门组织。这就导致社会服务管理工作非常分散,工作活动范围较窄的教师获取信息困难,所以搭建一个综合社会服务管理平台非常重要,教师通过平台可以获取一手资料。平台也能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管控全程、绩效考核。
高职院校应该把学校的力量集中起来,构建出懂技术、重传承、精教育的综合性社会服务平台,合理地安排教师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为师资队伍做好政策支持、提供便利条件。为了进一步实现服务能力提升和细化,高职院校还应以综合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为依托建立四个社会服务管理子平台,包括:技术服务产业为导向的科研成果推广与转化子平台——该子平台重点对接行业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旨在为需要将科研成果进行落地,服务于产业的教师提供培训、支持和帮助,是企业与教师之间的桥梁;民间技艺传承创新子平台——该平台主要是专注民间技艺的活态传承,以学校艺术馆、博物馆、大师工作室为载体,对接中小微企业,旨在对陕西地方的民间技艺进行商业化创新和推广;乡村振兴子平台——加强与地方农业局、科技局及行业企业合作,产学研机构,打造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智库”,促进助农业项目科技创新、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子平台——完善资源库和人才库,提高培训课程资源库的应用水平,结合培训内容,将优秀人才纳入培训教师人才库,不断提升培训培养质量。同时构建和优化成人学历教育平台,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在自学考试中的助学作用,为社会人才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三)完善评估机制,强化师资队伍能力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要想提高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师资队伍的社会服务能力。作为高职院校,首先要定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专业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相关培训。可以结合教师自身专业与兴趣,以教师报名为主,强制为辅,分批次分阶段地进行培训,以帮助教师们快速融入其擅长领域的社会服务项目。保证每位教师能够至少在一个社会服务领域被专业培训指导。此外,应该打开“双师型”教师发展通道,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可以通过让教师参加暑期或者长期顶岗实践、参与企业的技术项目、共建实训中心等方式,加强与企业合作的粘性,真实长期的投入到企业的项目中去,不但可以让教师更加熟悉企业真实的运营模式和技术操作,开阔视野,更能达到提升师资队伍社会服务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是陕西省“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项目,更是检验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也越来越重视社会服务职能。陕西高职院校社会能力在建设与提升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教师为本,“增强意识、搭建平台、强化能力”并且发挥自身院校专业特色及科研优势,为陕西各行业企业全面振兴提供技术技能人才与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