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邦《f小调叙事曲》的艺术特性探究

2022-11-22王晓敏

黄河之声 2022年5期
关键词:大调调性小调

王晓敏

一、肖邦《f小调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肖邦是十九世纪最受欢迎的钢琴家及作曲家之一,他于1810年出生在波兰,而当时的音乐艺术深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为此他所创作的钢琴叙事曲也极具浪漫主义情怀,而肖邦本人也由此成为了浪漫主义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纵观肖邦的音乐作品可知,其中只有四首叙事曲,每一首对后世的影响都非常深远,也正是因为其极高的艺术价值而成为了当代教学中的经典曲目,而《f小调叙事曲》则是其中的第四首。《f小调叙事曲》创作于1842年并于次年出版,正值肖邦音乐创作的巅峰期,其创作技巧已相当娴熟,而创作思想也有所创新。《f小调叙事曲》共有239个小节,全曲的悲剧性色彩格外突出,不仅展现了作者本人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痛苦感受,同时也体现出了作者对于波兰人民的关怀之情以及对其困难处境的悲愤之感。肖邦在创作之时巧妙的将这些情绪融合在琴键之下,进而将这一悲痛的情绪化为了战斗的力量,从而赋予了这一作品以更多的爱国情怀,且肖邦希望以凝练的语言来准确表达其真情实感并以此平衡其歌唱性与器乐性特点,充分体现了肖邦钢琴叙事曲创作的价值所在。

二、肖邦《f小调叙事曲》的曲式结构分析

奏鸣曲式是《f小调叙事曲》的创作基础,肖邦在利用变奏曲式的结构特点的同时又巧妙的融合了混合曲式的结构,并由此形成了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的三部曲。

第1~99小节为该曲的呈示部,除“引子”之外,还包括“主部主题”、“主部主题变奏”、“插部”以及“副部”等结构,其中第1~7小节为引子部分,在第8小节才进入了主部,且直至第22小节均为其主题乐句,于第23小节进入第一次变奏并持续至第37小节,随后的第38~57小节为全曲的第一插部,稍作调整后进入主部主题的第二次变奏,即第58~71小节,紧接着为一个由13小节构成的第二插部,并在第84小节处正式进入了呈示部的副部,于第99小节处结束。

第100~134小节为该曲的展开部,而该部分的第一中心主题乐段为第100~107小节,而其第二中心主题乐段为第108~125小节,随后经过了9个小节的连接部行进至再现部。

第135~191小节为该曲的再现部,其中第135~151小节为全曲的第三次变奏,同样是对呈示部主部主题的变化处理,而第152~~168小节则是全曲得出第四次变奏,且所有的呈示部主部主题变奏也到此结束,由第169小节开始了对呈示部副部主题的变化处理并持续至第210小节,而其尾声部分则为第211至第239小节。

分析全曲的曲式结构可知,作者在奏鸣曲式结构之中穿插了变奏曲式的写作特征,先后四次出现了对呈示部主部主题的变化处理,又对呈示部副部主题进行了一次变化,为此也可看作是一种结合了奏鸣曲与变奏曲的混合曲式结构。

三、肖邦《f小调叙事曲》的调式调性分析

呈示部的引子部分以属调C大调为开端,经由三组G音上的八度重复来加以叙述,其主部主题的旋律和声由主和弦—导七和弦与其—属七和弦共同构成,主部主题的变奏部分也遵循这一规律,其中A乐段开始于f和声小调,在第一乐句结尾处转为♭A和声大调并由此连接了第二乐句,于第二句的结尾处加以模进并转为♭B和声小调,虽然第三乐句以F和声大调为开端,但在却结束于f和声小调的属七,乐曲在回归之后便衔接了一个装饰音,这也使得短句尾音由八分音符变为了十六分音符,进而以相同的和声及一致的调性再次对主部进行了重复,深入分析第三句的低音声部可知,作者以持续的F音为终止做好了准备,再次强化了悲伤的音乐色彩,同时又在主部主题变奏之前插入了一段♭G大调乐段,其右手部分为柱式和弦,而左手则为八度音程的分解和弦。由此可见,乐曲在回归至f小调后的第一句结束在f小调的属七,而第二句则在和声之中平稳进行,经由弹性速度处理实现了由♭G大调到F大调的转变,而这种缓慢与紧凑交替进行的情绪变化处理也使得和声色彩更为丰富,且连接部与呈示部副部主题的和声相对平稳,仅在其中设计了♭B大调以融入船歌因素,进而达到了集中调性以及烘托主题旋律的作用。

展开部D乐段的调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先由g小调到a小调,在回归g小调后先变为f小调,后行进至♭A大调,且展开部之中出现的第一个音乐素材便一改呈示部的宁静氛围与调性,作者在联合对位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声部之间的一唱一和,这也使得赋格主题的旋律色彩更为鲜明,而灵活且又自由的和声布局也多了一丝炫技的意味。

再现部以变奏为主,其调性变化更加频繁,其中A2变奏II的调性以d小调为开端,随后以此经f小调、♭A小调、♭b小调及f小调变化并最终落于♭b小调,而A3变奏III则以f小调为主,不仅增加了具备装饰作用的和弦外音,同时还通过左手和声肢体的变化来进行变奏,这也使得音乐情绪变得更为积极。其左手伴奏由音阶式转变为分解式琶音,这对推动右手旋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作者在此处一改常规的属和弦连接处理,反而采用了半音阶下行的方式来引出副部主题的主音♭D,同时又对副部变奏的♭D大调稍加变化,而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低声部的音程变得更具活力。

尾声部分同样以f小调为主,开端的节奏型相对特殊,即旋律声部与低音声部为“三对二”,营造出来的氛围也更为激荡,虽以♭D为低音,但却通过改变和弦性质(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小六和弦-降五级属七和弦)来进行渲染并最终止于f小调的主四六之上,此时双手部分均为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具有强调调性的作用。

分析《f小调叙事曲》的调性布局可知,肖邦不仅应用了近、远关系转调,还应用了直接与间接转调,此外还有离调等多种形式的转换手法,希望通过调性及其自带的感官属性的变化来突出情绪及情感的改变,并以此突出作者内心的矛盾,而调性的游离感也大大增加,传统大小调的对比凸显了明朗及忧郁这两种情绪的碰撞,而主调反复再现又转入其他调性的设计也更符合《f小调叙事曲》的复杂主题与内涵。

四、肖邦《f小调叙事曲》的和声语言分析

分析《f小调叙事曲》的创作技法可知,肖邦在最大程度上继承了古典和声的特点,同时也不乏对和声技法的探索与创新,他尝试使用三连音、半音阶及不协和音程与和弦,从而为该作品增添了一丝浪漫主义色彩并展现出了不一样的音响效果,这也使得歌唱性与器乐性实现了协调统一,并为整个乐曲赋予以交响化与个性化等特点,更加符合钢琴叙事曲的情感表达方式,准确的展现出了钢琴叙事曲的抒情性。

引子部分(第1~7小节)在C大调上展开,是f小调的属调开头,可见其谱例上标记着Andantecon moto,为此需做稍快的行板处理,且其开端为弱起,以轻触键来缓缓叙事,以右手的三次八度重复来渲染范围并凸显抒情特征,在全曲一开始便将听众带入情境之中,随后以左手的下行音阶来与右手部分形成鲜明对比,且两个声部逐渐开展,至第4小节才在左手部分有了些许变化,连同右手声部的速度都做了渐快处理,不仅引出了第二次叙述,同时也增加了旋律的流动性,预示着主题即将开始。此外,作者在和声方面突出了C大调的倾向,同时也为后续的f小调做好了属准备,要求演奏者以更为平稳的触键方式进行演奏,在配合延音踏板的轻踩与轻放的基础上实现了朦胧意境的塑造。

自第198小节起出现了大量的柱式和弦,谱例上的stretto标记意味着需要做急速转换处理,其力度也要随之加强,而乐曲情绪也变得越发高涨,极具交响性的音响效果诠释了作者内心的压抑情感,随后以一个突然停顿连接三个沉重的和弦来表示作者情感的释放,而在情感的爆发之后便出现了一个自由且延长的休止,这八个小节的平稳长音与之前的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最终停在了属和弦的长音之上,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于情绪的克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与思索。自第211小节便进入了全曲的高潮部分,其和声旋律紧促而有力,其中右手部分的节奏型为密集的三连音,而左手部分则为不对称的伴奏织体,双手的配合营造一种不稳定的音乐氛围,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的淋漓极致。

从整体上来看,正是因为和声的灵活应用才凸显了乐曲的悲剧性色彩,高潮部分的和声设计不仅具有“一宽一紧”的弹性特点,同时还具有“一强一弱”的力度特点,极具肖邦钢琴音乐创作的个人风格。

五、肖邦《f小调叙事曲》的节奏特征分析

为凸显《f小调叙事曲》的律动性特点,肖邦在创作时采用了复合节奏,同时又通过舞曲节奏及不对称节奏的配合来展示该叙事曲的民族性及舞蹈性等特点。

(一)舞曲节奏

玛祖卡舞曲即Mazurka,这是一种波兰地区常见的民间舞曲,也是肖邦最早接触的一种形式,玛祖卡舞为一种男女双人集体舞,以表达热情洋溢的情绪为主,第二拍或第三拍筒仓为中音,这与正规三拍中的第一拍有明显区别,音乐力度相对较强,其风格也较为鲜明,且这一特殊的节奏形式打破了传统三拍即强-弱-弱的限制,进而将情绪的转变清晰的表达出来。《f小调叙事曲》的第113及116小节则采用了这种节奏,在融合民族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凸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而这一舞曲风格节奏也成为了肖邦音乐创作的特色之一。

圆舞曲一般指的就是华尔兹,即Waltz,其乐曲展现出来的生命力是其他舞蹈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其节奏为三拍子,而第一拍为中音,能够给人以一种圆滑及顺畅的听觉感受,且每一个音的演奏都十分有力,其整体便呈现出了一种“强-弱-弱”的规律。圆舞曲在《f小调叙事曲》之中主要体现在主部主题及其变奏之中,典型的三拍子舞曲节奏使得乐曲的舞蹈性特点更为突出,流动的旋律也使得整个作品更为生动,其中以第8~12小节以及第100~102小节最具代表意义。

(二)不对称节奏

肖邦钢琴音乐之中常见不对称节奏的设计,即通过将各声部的各种不对称节奏进行完美融合来得到更为丰富的音响效果。在《f小调叙事曲》之中以“花腔”为主,即对音乐旋律进行加花装饰,而在主题变奏之中以六连音及七连音设计为主,作者将其与规整的三拍子进行了灵活组合,进而形成了不对称的节奏型,独特的装饰音使用使得原本充实的作品变得更为华美,虽然反复使用但并未给人以重复的感受,反而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其中以第134小节以及第150小节至153小节最具代表性,这也使得乐曲的旋律性更为鲜明。

(三)复节奏

以第162小节为例,连续的快速“三对二”节奏之中透露出一丝平和,但平和之中又带着一丝颇不平静的情绪,这也使得作品本身的生命力明显增加;以第223小节为例,其节奏为“三连音对附点”,不仅给人以一种前重后轻之感,同时又以三连音来推动音乐的发展,随后再由高潮渐入尾声。

结 语

肖邦素有“钢琴诗人”之称,其内心既柔软而又坚定,其情绪丰富而又矛盾,其性格也极为敏感,而《f小调叙事曲》正是其不得志而创作出来的代表作品,其节奏型较为多样、和声织体较为丰富、旋律发展较为新颖,经巧妙的设计而实现了音色、音高、响度、速度及节拍等多种音乐要素的有机协调与鲜明对比,从而赋予了这一作品的各个乐章以不同的音乐性格及思想情感,准确的表达出了作者的矛盾心理及情感取向,并从不同角度刻画了肖邦既柔弱而又坚定、既敏感而又迷茫、既热情而又悲痛的复杂内心,这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面临的民族危亡也有密切的关系。■

猜你喜欢

大调调性小调
调性的结构力场、意义表征与听觉感性先验问题——以贝多芬《合唱幻想曲》为例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G大调随想曲
谈“调性”
Colorful you
愿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谈音乐中色彩性的应用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小调[六首]
调性的描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