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浅析
2022-11-22宁春玲
宁春玲
(北镇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辽宁锦州 121300)
引言
中职学校即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其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备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从而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的劳动者。学生在校期间既要进行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更要进行专业技能的养成和训练,最终转化为职业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技术人才的急切需求。幼儿保育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增补的新专业,属于教育类专业,2020年逐步取代中等学历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幼儿园培养和输送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和职业发展基础的幼儿园教师和幼教从业工作者。
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应包括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能力、幼儿智力开发能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和养成能力、保护和护理幼儿的能力等多个方面。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幼儿园工作的实践能力更应作为中职学校学生培养的基本方向和重要落脚点。
一、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幼儿保育专业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专业,而中职生还处于青少年时期,能力培养的自觉性相对比较薄弱,尤其是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耐心不够,细心不足,缺乏幼儿教育工作必要的责任心,甚至由于对本专业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对专业未来期望值不高,缺乏对本职工作的荣誉感。同时,受传统教育模式以及现代社会家庭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生活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理论运用能力、应变能力、协作能力、沟通技能技巧等等,都有待提高。而幼儿保育教育是面对未来幼儿教育的工作,关系个人成长和国家的未来,其职业要求,特别是对实践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必须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探索适应当代中职生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1]。
目前中职学校幼儿保育教学课程基本上是简单的理论学习加实训实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基础有一定作用,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和职业素养能力养成也有一定的成效,但学生操作中很难真正达到学有所用,也很难实现能力的系统提高和全面养成。作为一名专业课的授课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以下明显问题,首先,专业课程理论往往与实践联系不够,更多倾向于学术性内容,实例分析较少且流于形式;其次,没有配套的技能训练指导性、规范性的流程,造成技能训练随意化,缺乏系统性、针对性,难以形成完整的技能培训链。
二、幼儿生活活动对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具体要求
幼儿保育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广泛,而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进餐、饮水、睡眠、盥洗、如厕等活动,几乎占了幼儿在园的一大半时间,每个环节都有细致规定的工作流程,其中进餐、睡眠更是重中之重,更是集中反映了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例如:幼儿进餐活动看似简单,但是细致烦琐,要求具备较为全面的专业实践能力,比如餐前组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进餐过程中的观察能力、遇到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等,还要特别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就餐氛围等。各个环节时间紧凑,内容繁多,细心、耐心、爱心是对其工作的最基本要求[2]。
三、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生活活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专业责任认识。中职生的各方面特点决定,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专业责任认识存在很大差距,很多学生都觉得睡眠、进餐等生活活动只是日常生活的小事。由于重视度不够,面对需要细心耐心的实操训练活动,就很容易出现差错。一旦进入职业环境,往往更难适应。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让学生时刻牢记:幼儿园工作无小事!幼儿年龄小,没有生活经验,对危险因素的主动认知几乎为零,哪怕幼儿教师或保育员很细小的疏忽都可能会导致工作中极大的漏洞,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甚至意外事故的发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是中职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另外,由于思想认识较低,学生在实操训练和实习工作中缺乏全局观和协作意识,往往会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强化意识看似与能力培养关系不大,但实践证明,没有意识提高就很难实现能力养成[3]。
其次,学生各方面能力较差,实践能力尤其不够。幼儿保育专业实践能力涵盖内容广泛,小到动手操作,大到处理突发事件,都要求坚持不懈的培养和训练,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训实习和工作经验积累才能完成。比如:如何有效组织幼儿各项活动、如何与幼儿打交道、如何做好幼儿管理工作、如何按规定有效的实施各项工作流程等等。因此必须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另外,现代社会条件下,受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以及现代社会家庭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家娇生惯养,一直处于被照顾状态,缺乏照顾他人的心态,突然之间要求角色转换,要从一名受教育者和被照顾者逐渐成长为幼儿园的一名教育者和引导者,需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
四、建构适合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1.构建问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新时代背景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其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亲自动手、深入探究提供条件,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造型人才。正是基于此出发点,问题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问题教学模式就是遵循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程序,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目的[4]。
在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烦琐的、乏味的基础知识,肯定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习效率低下。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就是尝试给学生提供一个方向,并提出环环相扣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引领学生独立或合作探究解决。因为只有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思考,尝试以自己的方式方法走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路径,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激活学生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幼儿进餐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细化每个任务环节,按照步骤逐一进行,由进餐前到进餐中,再到进餐后。进餐前,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制定缜密的餐前工作流程:幼儿需要做什么、教师需要提供哪些帮助、进餐需要哪些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等等,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实现做学一体,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该怎么做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通过强化意识带动实践能力提高
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而课程思政是“把思想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想不拘泥于各学科各专业的学习,而是利用课堂主渠道,通过教师传递知识实现价值引领,使得各类课程都参与到学校育人过程中,推进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实现“全课程育人”。
幼儿保育教育有不同于其他职教专业的特殊的育人要求,强调将“立德树人”教育宗旨与幼儿保育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合,细化思想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切入点,全面推行课程思想教学模式,全方位提高学生专业意识和专业责任感,培养专业自信、专业热情和从事专业工作的荣誉感,通过意识提升强化能力培养,全面提升人才素质。在幼儿园活动中,生活活动几乎占了幼儿在园的一半时间,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其他教育阶段教育活动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幼儿阶段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幼教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生活活动加强学生的课程思想教育,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责任感和工作全局观的有效途径,认识的提高一定会使能力培养事半功倍。例如,训练学生在组织幼儿进餐、午睡等生活活动时,适时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力争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把孩子的生活小事装在心里,真正做到“幼儿无小事”“幼儿园工作无小事”,从而激发学生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主动性。
3.创建技能训练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能力训练
技能训练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围绕知识和技能,通过示范确定学习方向,传授相应的知识点,示范操作步骤。学生通过模仿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训练,以巩固学习成果,达到熟练的程度,使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基本技能。技能训练,一方面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重复训练,通过动作训练或者操作训练,形成动作或操作记忆,并在记忆的基础上熟练把握技能。另一方面,技能训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作用,这需要教师在示范引领过程中,创造性地设计基本动作或操作流程的重复过程,优化训练效果的同时,尽量不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保持学生学习与训练的持续热情。在幼儿保育教学中,技能训练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常用方法。在实训室里,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模拟场景下,比如消毒餐桌、盛饭菜、铺床、洗手洗脸等具体环节,按要求反复练习操作,熟悉步骤。也可以在幼儿园模拟教学中,进行教学技能与方法的训练,对某一教学环节,或某一教学行为反复强化。通过技能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积累、多掌握日常的经验。按要求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基本生活能力,并逐渐形成一整套学生技能训练的系统教学操作流程,不断充实,反复使用,使历届学生都能通过相对成熟规范的程序进行模拟体验,深入训练,在体验训练中逐步提高专业所需的实践能力[5]。
4.构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实践经验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职业学校与企业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校企合作办学,学生实习实践与企业工作和生产直接对接,实现产教融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幼儿园实习实践是幼儿保育专业二、三年级学生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去幼儿园进行为期两周到几个月的跟岗实习。在实习期内,所有课堂理论知识均转化为真实场景,深入幼儿生活活动的真实场景,与幼儿零距离接触,面对实际的问题与挑战。在跟岗见习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能真正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工作岗位中,面对困难,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通过实习实践,学生会快速成长,切换模式,这是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最好途径。
5.适当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强化能力培养效果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以及现代化教学方法,基本实现教学活动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信息技术在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辅助。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规范细致的模拟示范,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和训练,并及时实现师生与生生间的经验交流等。信息化教学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高效学习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养成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源,甚至是先进的教学资源。这无疑成为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之一。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精心组织学生活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6]。
总之,提高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因此,作为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要把加强学生能力训练放在首要位置。要力所能及地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训练”的平台和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让更多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在竞争激烈的职业生涯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