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贝多芬《A大调奏鸣曲》op.2 no.2曲式风格及音乐特征

2022-11-22侯亚青

黄河之声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调奏鸣曲乐章

侯亚青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出生于德国波恩,是古典主义时期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家。贝多芬的一生比较坎坷,后半生一直遭遇耳疾等疾病折磨,但是贝多芬从未停止他的音乐创作。他的音乐作品包含了协奏曲、交响乐、钢琴作品、声乐作品、管弦乐作品、室内乐等大量的音乐体裁,对西方音乐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贝多芬追求个性洒脱、精神自由。在他的作品中永远充满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坚定地信仰。尤其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上从未静止。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发展中,将艺术的创新不断升华。以高超的技艺、崇高的理想、深刻的思想带领西方音乐走出新的高度,创立全新的时代。

《A大调钢琴奏鸣曲》op2 no2创作于1795年,是贝多芬早期奏鸣曲的重要代表作。从曲式结构与和声的运用中,既体现了古典时期传统的创作手法。又在其音响效果与层次上有着创新与改变。这些创作的创新、变革形成了贝多芬早期独特的音乐风格。

一、《A大调钢琴奏鸣曲》op2 no2曲式分析

(一)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第一乐章是活泼的快板,色彩绚丽的大调乐章。呈示部主要主题,生动、具有朝气蓬勃的情绪。乐曲开始前8个小节是速度型引子,由零散的音乐元素呈现出旋律向上进行的变奏。双手齐奏的下降旋律为主题坚定的情绪做铺垫。主题的三连音,音阶式的向上旋律线条显示出乐曲明朗、坚定的特点。主旋律在各个声部不停地变换并以快速的节奏进行着。音乐元素的丰富、大调的明朗性体现着主题的愉快、活力。琶音式的上行三连音富有积极向上的情绪,推动至39小节,旋律开始向下进行展开,暗示着副主题彷徨、不安的乐思。

副主题59小节采用e小调代替大调,在e-G-降B-D-E调式上不断转变,以四小节为一句进行模进,不安的情绪多次推动,与主要主题形成对比,直至走向坚定的情绪。此处可以发现,贝多芬使用了三度关系的转调,已经不再使用古典时期的四、五度转调,音乐已出现浪漫时期的和声语言特点。

83小节开始乐曲进入结束部,先用辉煌的八度技巧使情绪逐渐脱离不安的动荡感,再用主题的连续三连音回到第一主题的动力、朝气的情绪上去。最后情绪逐渐安静下来,回到E大调结束呈示部。最后四小节以反复呈示部结尾的结束动机,转为小调,引出展开部的主题。

展开部开始为C大调,使用和呈示部一样的主题动机,连续的八度下行引出第二主题要素,诙谐幽默的特点展现出来。展开部的音乐形式充满了交响性,右手作为低音铺垫,左手的主旋律在低音区与高音区交相呼应。新的音乐元素得到发展。

再现部由展开部的属和弦引出,将主部主题精炼再现。呈示部的主题乐段在此处发展为乐句。324小节开始尾声,音乐逐渐平静。332小节左手的旋律体现出未解决的和声,留给我们更为深刻的含义。

(二)第二乐章回旋曲式

第二乐章速度标记使Largo appassionato,译为热情的广板。但纵观第二乐章音乐,热情的情绪使内敛的,不张扬的。是一首具有宗教气息的乐曲。回旋曲式的主题,反复出现,简单却感人肺腑。力度对比的强烈冲突体现出音响效果的层次性。

主要主题1-19小节,乐曲始于D大调,1-8小节低声部断奏的演奏效果,就像脚步声一样,平缓而又坚定,体现出贝多芬内心的沉思。在9-12小节出现了新的材料,旋律在高声部、低声部上下浮动,体现出丰富的层次对比。13小节开始再现a部主题,将乐句扩展为7小节并结束主题。

20小节b小调开始,升f小调结束。平行乐段,旋律不断重复,像是贝多芬内心的独白,向自己提出疑问。23小节从升f小调开始,后又转为主调,前三小节的主旋律在此处由次中音声部体现,而后六小节主旋律则体现在高声部,像是弦乐器在各声部的对白。31小节旋律的向下进行为主题的再次出现做铺垫。

32-50小节开始主题第一次再现。与前面相比,稍加一些变奏。50-67小节为第二插部,作为平行乐段进行开展,调性加强,旋律主题不断的在高低声部出现,层次感加强,将乐章推向高潮。58-67小节,主题的变奏,突然强烈的和弦与低音声部,与主要主题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贝多芬内心的疑问逐渐被解开,内心逐渐走向平静、安稳。68小节变化再现,中声部的连续十六分音符层次较之前更为丰富,和声丰满。72小节进入尾声,尾声主和弦与属和弦重复交换,是充满回忆、留恋的情绪。整个第二乐章具有浓重的哲学思想,仿佛是贝多芬在教堂中对人生的思考、感悟。

(三)第三乐章小快板式的诙谐曲(Scherzo Allegrotto)

第三乐章与第二乐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第二乐章是充满哲学思想,第三乐章则是具有诙谐、幽默的情绪变化。由风趣幽默的琶音动机写成,使用谐谑曲来代替了传统的小步舞曲,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改变。

主歌谣曲式为三部分,有重复,也有强调性的补充部分,主要声部织体轻盈剔透。1-8小节由基础琶音动机组成,十六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跳音体现了乐曲的轻巧活泼。前半句和声终止与属和弦,后半句终止与主和弦。两处和弦对比呼应,乐曲生动幽默。

9-8小节由属和弦发展,乐句一层比一层高,力度不断加强引出19小节优雅的乐句。看似是升g小调上重复的乐句,其实已经回到了A大调的重属和弦上。主题再现33小节,作曲家采用了四小节的补充,加强主题。40小节,主题动机出现在低音声部,节奏重复进行,力度不断加强,将乐曲推动至三声中部。

三声中部开始为a小调,采用了主歌谣曲式的近关系调。此处的主题是略有伤感的情绪,强弱对比冲突明显,充满了俄式的歌唱性主题。由狭窄的音域扩展到开放式的音域,形成强烈对比。(谱例8)53小节与主题相呼应,但改变了和声进行。调式也发生了改变。音阶式的动机反复重复,最后以a小调完全终止结束。是规则的8+8+8歌谣曲式。此处的情绪动荡不安,内心纠结。最终从头反复至fine结束,回归到豪放、果敢、率直的情绪。

(四)第四乐章 优美的回旋曲式

第四乐章回旋曲式,乐曲优美明亮,色彩绚丽,充满朝气。整个乐章流畅自然,个性鲜明。回旋曲以幻想曲风格开始,变奏的再现及中断果敢、英勇的风格使音乐充满了表现力。整个乐章欢快、流动。

呈示部1-40小节。乐曲开始处用流动的琶音向上推动,主题温暖柔美,音域开阔。第9小节新材料出现,旋律不断重复在高低音声部,就像内心对话一般。连接部全新的题材,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将乐曲前后的主、副部区分开来。27小节重复的旋律,将其进行变奏引出强有力的节奏主题。左手低音轻巧灵活,右手八度音型果敢有力。37与39小节的低音旋律音阶式的上下起伏。41小节为变化再现,稍加变奏,最后三连音以强有力的演奏引出三声中部。57-67小节重复乐段,三连音半音阶式的向上进行,此时旋律在左手突出,附点的节奏充满着希望。与第一部分流动的旋律完全不同。68-75小节,调性转为a小调。

80小节开始乐句突然变为pp,极弱的音量在此处体现了内心的独白,后又回归精力充沛的情绪,最后在半音阶式的上下起伏中结束三声中部。

100小节的过渡句引出再现部,A大调,再现单二部曲式。旋律较呈示部变化不多,稍加变奏。乐句没有展开与收缩。149—157)小节中,对主题第一动机进行变化,主题在高低音区进行变奏。159小节调性首先出现在降B大调上,后又回到主调发展。

尾声,(136—188)小节,A大调—♭ B大调—a小调—A大调。尾声划分为三个层次,具有展开性质。首先是主部主动机的七次强调,其次是插部半音阶动机的九次延伸,最后回归主部主调,进入结束阶段。尾声最后的三个层次是对整个乐章的精简阐述。最后在安静、平稳的情绪下结束整首乐曲。

二、《A大调钢琴奏鸣曲》op2.no2音乐特征

(一)古典的传承

贝多芬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呈现出的是一种对未来的向往与对生活的热情。《A大调钢琴奏鸣曲》op2.no2是贝多芬1795年创作。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这场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宏大的革命,这场革命冲击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宣扬了民主自由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很显然,贝多芬在这期间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从而确立了他的世界观--平等、博爱、民主、自由。

1、主题的多样性

《A大调钢琴奏鸣曲》op2.no2第一乐章最大的特点就是主题的丰富。他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都表现在了主题当中。在主题1-32小节当中运用三连音音型、经过对位处理将主题当中明朗、愉快的情绪体现出来。58小节开始的副主题则体现出贝多芬内心的独白与纠结。右手的旋律就像是弦乐器,演奏出动人心弦的旋律。左手的伴奏则是像慌乱的脚步或是内心的冲突。体现出了矛盾的冲突性。

在展开部的前几小节出现了C大调的主要主题,紧接着发展了副部主题,进入了小调,使乐曲充满了戏剧性。第一乐章丰富的主题使整个乐曲旋律灵动、开朗,反复用不同元素出现的主要主题使乐曲和声丰富多样。

2、富有哲理的慢板乐章

《A大调钢琴奏鸣曲》op2.no2的第二乐章速度标记为Largo appassionato,译为热情的广板。但是这里热情的情绪是内敛的,不张扬的。整个乐章充斥着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息。左手的旋律扣人心弦,缓慢而严肃,像是走向教堂的脚步声,高声部与中声部则是像教堂中的合唱声,层次丰富,旋律流动而肃穆。第二乐章的创作体现出了贝多芬打破原有的和声结构,充分展现了个性特征,调式变化多样,采用持续低音,这些特点都体现出了贝多芬超前意识。此乐章是贝多芬内心的思考,是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对世界观的一个认知洗礼。

3、热情洋溢的乐思

贝多芬的作品大多是充满斗争、英雄、史诗般的特征。而他的这首作品则是充满了积极向上、富有朝气的年轻人的气息。第一乐章的活泼快板,是整首乐曲富有激情、情绪热烈。主题的丰富,规模的宏大都展现出了贝多芬对生活、对未来的热情与希冀。大调式的主题与困惑由于的副主题相交融,大调体现着贝多芬年轻时的骄傲与自信,小调则体现出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疑惑。两种情绪的交替,是贝多芬对自己的激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憧憬。

(二)曲式的开拓

古典时期,传统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一般都采用小步舞曲。小步舞曲(Minuet)是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而贝多芬早期的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则有了全新的发展。《A大调钢琴奏鸣曲》op2.no2第三乐章则是采用了谐谑曲式,这是贝多芬首次采用这种曲式,是一种全新的变革,对后来作曲家的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谐谑曲也称“诙谐曲”,是一种活泼幽默的器乐体裁。它的节奏生动灵巧、速度较快,一般为三拍子。这种乐曲通常采用独特的音调、新奇的节奏型、戏剧性的转调和强弱对比等手法来造成一种幽默风趣的音乐效果。贝多芬将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将展开手法进行全新的动力发展,使谐谑曲表现力更加丰满,具有戏剧性。

结 语

贝多芬对音乐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在钢琴作品上更是具有代表性。使钢琴技术得到了扩展,使钢琴音域不断展开,将钢琴奏鸣曲推向了另一个高度。为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音乐做出了卓越贡献。《A大调钢琴奏鸣曲》op2 no2这首奏鸣曲音乐内容丰富、具有简单的冲突表现。整套作品充满了喜悦、朝气、热烈的情绪。在吸收同时期作曲家的创作技巧外,其自身也在不断地创新,既有古典传统的体现,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猜你喜欢

大调奏鸣曲乐章
手机上的奏鸣曲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G大调随想曲
饥饿奏鸣曲
呼噜奏鸣曲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祭献奏鸣曲(组诗)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