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研,提高主题墙“活创设”能力
2022-11-22文张燕
文 张 燕
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有效抓手。在班级主题墙创设中,教师从审视、诊断、发现环境问题,到实践、改善主题环境,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不过,在具体实践中,幼儿常仰着头、踮着脚,“眺望”主题墙上的作品,小手更是难以“够得着”。为此,我园在环境创设中让主题墙“降下来”,使幼儿能够“够得着”。
一、行动:边看、边想、边改变
我园采取实验班先行的方式,以点带面,引领教师重新审视主题墙格局,从儿童视角出发,重新检视主题墙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实验班通过现场讲述,分享调整思路。在此基础上,年级组教师现场诊断、提出质疑,交流研讨。实验班教师在创设环境时,注意色彩协调,空间布局合理,区域设置动静结合。同时,教师调整了墙面的整体高度,调整高度的范围在0.3~1.5 米之间。
(一)问题导向,联动研究
第一阶段实验班观摩后,教师有了新的问题与建议,使整个教研活动有了新的行进方向。虽然环境创设不由教师主导,但不能缺少规划。各班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级空间规划图。年级组长从“主题墙高度”“内容选择”“教育功能”三方面,梳理出教师遇到的问题。
一是堆砌内容多,系统规划少。在创设前,教师虽然有简单规划,但缺乏系统规划,对主题活动网络图不明晰;材料选取上,有的形式单一,有的张贴随意;有的注重装饰类作品,缺少儿童性;有的主题版面与实际活动无联结,显得杂乱无章,无法突显脉络等。这样的主题墙既不能突显主题,又缺乏深度。
二是静态环境多,动态环境里张贴的内容与幼儿的后续活动无关联,主题墙上的图片、作品与班级活动、幼儿割裂。这样的主题墙环境缺少互动,让幼儿“只能看,走不进”。
三是内容未融合,经验难呈现。有的教师没有将主题背景下相关教学内容与区域内容融合起来,把幼儿的学习过程、操作过程、任务清单、问题清单等呈现出来。部分教师觉得只需要把区域内容布置在柜子上、隔断上以及其他可摆放之处。
(二)进阶规划,理念重塑
主题墙创设大致分为以下四个路径:一是分析主题活动、绘制主题活动网络图(上一个主题快结束的主题审议);二是规划主题墙草图;三是协同实施、分步上墙(实施中);四是评价反思(结束时呈现了什么)。因此,教师在创设主题墙前,要认真规划,确定主题墙内容,预设操作形式,确保达到预期成果。
二、支持:学习、思考、再调整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立足儿童,基于教师的需求,我园开展了一次专题教研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活创设’”为主题的体验式问题教研。
(一)心中“有墙”
教师要明确主题墙环境创设的教育目标,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把墙面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他们以小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创设。教师作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撑者,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激发他们参与创设环境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开展中班主题活动“爱的传递”前,向幼儿提出“哪些是爱的表现”这一问题,教师鼓励他们记录自己的经验。幼儿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与同伴积极探讨、咨询家长等多种形式,逐渐了解了身边的“爱的故事”。
(二)玩中“上墙”
吸引幼儿的主题墙,一定是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墙创设要基于幼儿的生活,具有动态性、可操作性,能让幼儿自由比画、翻阅、操作,随时进行内容的替换与更改。例如,在“身体畅想曲”主题墙创设中,教师用照片、绘画以及比一比、量一量等方式,让幼儿记录自己的发现,持续探究生长过程,将相关的学习内容布置在主题墙上,增加了主题墙的趣味性。“活”起来的主题墙,既体现在幼儿探究主题内容的过程中,呈现幼儿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路径,还能“活”在教师策划主题内容的过程里。
(三)学中“问墙”
幼儿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充满创意与好奇。例如,在中班“爱的呼唤”主题墙创设前,幼儿想在主题墙上设置一个“心愿箱”。如何做“心愿箱”?制作“心愿箱”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迁移生活中“零钱罐”的形象,指导幼儿制作“心愿箱”,从而使幼儿的想法成为现实。
(四)思中“评墙”
活动上墙了,成果外显了。幼儿会在饭后或是自由活动时间,驻足墙前,指指点点,窃窃私语。这类自发的评价真实、鲜活,充满了童真、童趣。此时,教师可以关注幼儿从主题墙汲取了哪些经验,是否从经验式学习有意识地转向问题式学习。这是教师反思评价的重要依据。小班教师能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注重幼儿情感与生活化的联系;中班教师注重幼儿个体经验的生长,主题墙设计更为多元;大班教师关注整体性与幼小衔接,内容的表达方式更为多元。
三、观摩:互评、互学、共成长
当幼儿遇见游戏,教师就看到了一束童年的多彩之光;当教师遇见游戏,教师就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力量。我园围绕“主题墙环境创设”,先后组织了四次教研学习、三次实地观摩。在观摩、研讨过程中,年级组之间互相观摩学习,教师之间互相倾听环创初心。每位教师认真点评、观察、记录各班级环境的亮点,探索适宜班级实际的环境创设路径。
一面完整的主题墙承载了幼儿对主题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体现了幼儿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表达,见证了幼儿学习的轨迹与成长……这面墙是幼儿表达心声的地方,虽然它不完美,但它可以让幼儿成为墙面的主人,讲述自己和同伴的墙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