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提升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实习质量
2022-11-22朱淼左华芹陶俊贤李田田
朱淼 左华芹 陶俊贤 李田田
【关键字】医学生实习;医学影像专业;探析;建议;实习质量;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模式的改变,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进入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2014 年统计发现,高校招生规模已增长至721.4 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13.3%,大学生由过去象牙塔中“精品教育”培养的“精英人才”转变为“大众人才”。由于社会医疗任务重、医生需求量大、成长周期慢、学历要求高的特点,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精英过程中,不断提高招聘门槛,使高学历和高能力人才成为“抢手货”,各种高、精、尖医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欧美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均有统一、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并在完成前期理工科目教育基础上,继续接受医学教育,具有相应完整的制度或法规体系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制约,以确保高质量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模式比较,我国的教育方式值得关注,尤其是实习阶段的教育,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构建系统的医学实习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以影像专业为例,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理论、实践和应用相结合的学科,实习阶段正是将这三者融会贯通、有机结合的关键时期。影像专业的实习是学生从学校理论教学向临床工作转换的重要时期,也是医学生到医生角色转换的过渡阶段和必经途径,通过实习阶段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积累知识,娴熟掌握机器操作技能,独立阅片及诊断常见病,形成与临床相辅相成的影像诊断思维[1]。有经验的高资历影像科医生,必定有自己的一套完善诊断思路,目前实习阶段同学们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临床诊断思维差、技能掌握欠佳,实践基础不牢靠;影像诊断复杂困难,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带教老师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专业指导等,均使得实习效率低下[2]。因此,如何利用宝贵的实习的机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影像专业人才,重燃实习生们学习热情成了医学实习生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影像实习存在问题
影像实习作为影像本科生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重要时期,在影像专业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3],一名经历过认真实习的优秀影像专业临毕业生可以直接对接临床工作,但实习质量低下严重影响业务能力,通过了解临毕业学生情况并结合自身周围情况分析,提出了以下几点对实习过程影响较大的因素。
1.1 招聘及考研分散精力
由于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双向选择的推行等诸多因素,医学生的就业率持续走低[4]。学生更倾向于直接进入社会、愿意到社会中探索实践,寻求工作机遇,其执着于应聘,实习重心偏移,学习态度不端、敷衍了事。另一部分学生为提升自身竞争力,走上了考研之路。但实习业务培训与考研准备时间冲突,不能投入全部精力影响实习效果和质量,学习效率低下。
1.2 环境改变学习态度
实习是脱离学生身份面向社会的过程,外界五彩缤纷的诱惑无不使实习意志不坚定的学生们心猿意马,在繁重的医疗任务下,带教老师面临大量临床工作,留给同学进行实际操作的时间可能很少,学生们感受不到医疗行业的使命感和职业自豪感,部分患者的要求使得带教老师们难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有近50%学生表示在实习过程中有床边操作被拒绝的情况[5],侧面说明医患之间信任的缺失实为开展实习教学的障碍之一[6],此大环境让学生对医学的热诚之心减退,未能很好的掌握专业技能,很难养成缜密的临床思维。
1.3 带教质量参差不齐
带教老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然而老师们大多都忙于临床工作或科研探索,很难腾出时间去教导实习同学,导致带教老师授课缺乏系统性,形成“看到什么教什么,学到哪里算哪里”的教学模式[7]。曾有调查显示在各大医院中实习带教基本上是无偿劳动,付出和回报之间的不平衡,影响带教积极性[8]。各科室之间存在业务量差异导致教学及出科考核有所不同,部分考核中极高的“印象分”并没有体现考评的教学评价功能,这种“一锅端”评定优劣的科室考评,造成敷衍之气盛行,并发倦怠心态的形成,打击了医学生们准备通过临床实习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变和积累成实践经验的主动学习热情,使学生们将自己的实习过程变成“临床走过场,实习做做样,考考研究生,动用社会学,找个好工作”形式。
1.4 影像培养方式差异
影像科很少直接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经典医学中“望闻问切”所得的重要体征仅通过申请单上信息得知,成天对着电脑阅片的同学们无实践性较强的操作检查,没有掌握实践技能的成就感,使得影像科实习变得索然无味。另一方面,影像专业性强、重难点居多,例如头颅与肝脏的病灶磁共振特异性检查序列牵涉到独特的成像原理与方式,部分学生的影像专业基本功薄弱,在实习期间间接导致检查读片困难,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累积学习负面情绪,导致实习效果不佳。
2 改进策略和建议
2.1 加强教育培训
2.1.1 临床基础教育
任何高学历都无法替代实践技能教育,无论在何地的临床工作中,扎实的基本功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在实习这个跨越工作与学习的过渡阶段,岗前的技术教育指导既要起到承接学校纯粹理论知识阶段,又不全部囿于书本,且有着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实际工作中,书本理论与疾病实际表现常不统一,想要完整的评价一个疾病,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培养思维能力,从而形成系统性的读片技巧。并且通过影像危急值教学,帮助实习生掌握影像危急值的特征性表现[9]。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养成规范性的医学诊断思维,规范性训练成为必须,三基训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医院的医疗质量,也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10],我院按期组织相关教育培训,能使得实习生们对自己的医学水平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认识,知己身不足,才可提高进步。
2.1.2 思想人文教育
在临床技能教育的同时,思想和性格方面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从医者该有吃苦耐劳的恒心,救死扶伤的决心,不屈不挠的进取心,兢兢业业的责任心,通过实习阶段中的思想教育让实习生们重新找回那份作为白衣天使的使命感、责任感与职业自豪感。带教老师应当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树立岗位意识,展示影像专业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荣誉感,带教老师还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影像检查过程中离不开“医者仁心”的人文关怀,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尊重、体贴和关心患者,避免医患纠纷[11]。我院多次组织进行“道德讲堂”“医德医风”“医患沟通”等专题讲座,让学生们认识到职业崇高与重要性,重燃求知热情。
2.2 安排实习时间
2.2.1 实习轮转时间
常见的实习模式有实习基地模式、代管实习模式、产学研相结合模式、订单培养模式,实习基地模式是医学院校最主要的传统实习模式[12],学生本科第五年被安排在对口实习医院基地,部分院校却存在差异,大致有两类,一为大学第四年下半年和第五年上半年实习,将一些非专业课安排靠后,利用最后半年时间为考研和考编提供便利,但实习前的课程冗多繁杂,最后半年学习效率低下。另一为本科最后一年实习,学院可循序渐进安排课程,保证教学质量,但避免不了考研求职等的冲突时间花费。各种安排孰优孰劣,效果还留待观望。本着对每一位实习生负责任的态度,建议带教老师针对性的安排每一位同学的实习计划,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课程,不可敷衍实习教学,更不可将实习沦为“走过场”。
2.2.2 专业轮转时间
合理的科室轮转时间直接影响到实习质量,影像科学生轮转科室量不在多而在精,常见病、高发病科室多安排时间去学习大有裨益。部分科室如呼吸科,心脏内科及骨科等与影像专业相关性非常大,影像专业的学生轮转本专业科室的同时要兼顾学习临床知识,以培养缜密的临床逻辑思维,优秀的影像科医生必定有着深厚的临床功底[13]。影像实习生在临床科室实习期间,教学计划要突出重点,尽量在宝贵的实习时间内让实习生多接触影像诊断的常见病、高发病,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实习中,影像临床轮转不可偏倚和分离,轮转时间平均分配给两者才是最佳安排。
2.3 选拔优质老师
首先,带教老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同时,带教老师还应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14]。在教学方面,多媒体结合动画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典型病例专题讲座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疾病系统的知识构架,教学模具情景还原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实习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以学生为本,有意识地加强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以达到培养医学技术人才的最终目的[15]。
虽有教学大纲的存在,但医生的独特职业特征使得带教老师有着独到的带教方式,重科研重临床而轻教学不可取,我院各科室除教学秘书外,另挑选专业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老师带领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并独立书写报告能力,锻炼临床诊断思维和影像诊断水平,鼓励其遇见问题首先要争取自己解决[16]。科教处在学生中定期下发调查问卷,推选出最喜爱的带教老师并表彰,形成良性循环,做到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我院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利用网络的快捷性,把工作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放到平台中随时进行分析和探讨[17]。医院科教科定期开展教学查房,影像带教检查,并将结果详实记录于实习记录本上,将此作为未来工作面试或者研究生录取的重要凭据。
3 结语
临床实习为衔接社会工作与校园学习的重要一环,也是医学生们对未来工作的初瞻,需采用多彩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增加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医生这个终生学习的群体而言,充实的实习阶段学习对今后的求学乃至一生工作都大有裨益。影像专业与临床专业医师在培养及工作特点上存在差别,要做到求同存异,不因专业不同而差异对待,突出专业重点,偏倚出学科优势,制定合理的实习计划和目标[18]。从现在做起,培养新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心的新时代医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