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推拿复位手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

2022-11-21于长志曹林辉郑连伟潘爱珍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24期
关键词:腰痛腰部手法

于长志,曹林辉,郑连伟,潘爱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腰肌劳损临床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它主要表现为腰部肌肉疼痛,腰椎活动受限,甚至伴有下肢放射痛等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大概80%的人一生中有腰痛经历,其中85%发作为非特异性腰痛,腰肌劳损是特异性腰痛临床常见形式之一[1],它常见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经常性弯腰,长期站立,长时间开车及长期坐办公室坐姿不好的人群,超负荷负重或姿势不佳是其常见病因,长期发病会给患者造成生活不便和经济负担[2]。既往临床多采用口服消炎止痛药物的方法治疗,但长期服用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消化道不适,甚至溃疡、穿孔等副作用或不良反应[3]。近几年临床开始重视外用止痛药物治疗腰肌劳损,与口服药物比较,外用药无需经过胃肠道吸收,相对副作用小[4]。但腰部肌肉脂肪组织比较丰富,药物渗透到达病位比较困难,存在着起效慢和疗效欠佳的不足。中医药在治疗腰肌劳损方面具有疗效良好,临床主要有针灸推拿疗法、运动疗法、中药内服及外治等疗法[5],其中推拿治疗已是公认疗效确切的中医外治法之一[6],本文通过推拿复位手法的临床疗效研究,探讨推拿复位手法操作规范性和有效性。

1 研究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我院中西医结合骨科门诊就诊的腰肌劳损患者90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以有无疼痛,压痛是否可忍,活动是否受限对入选患者疼痛症状评分(0~10分),按不同治疗方法随为三组。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疼痛评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均衡。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腰部肌肉紧张,轻度压痛;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有长期腰痛病史,反复发作;腰痛伴有一侧下肢的麻木疼痛,或双下肢的麻木疼痛。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神识清楚无肢体障碍的患者;完成诊治疗程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恶性肿瘤患者;肝肾等脏器严重受损或肢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凝血障碍等血液病及皮肤病患者;接受过心脏起搏器等手术患者。

1.5 研究方案

1.5.1 研究组 采用口服消炎止痛药并推拿复位手法治疗:患者口服艾瑞昔布(国药准字H20110041,0.1g×10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一次一粒,一天两次,三周为一个疗程。

进行按、揉、推等手法的操作:先检查患者腰部肌肉紧张度,定位痛点。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右手掌根置于患者腰部压痛点,左手叠于右手背上轻揉3~5分钟,用力由轻到重。重点放在骶棘肌和压痛点、腰3横突上,然后用肘尖部点按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阿是穴等,放松腰部紧张的肌肉韧带组织。

斜扳法整复腰椎关节错位:患者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术者一肘放于患者肩部,一肘放环跳穴处双手交叉来回摇动腰部,使其腰部肌肉放松。双肘对抗用力,受力点在腰椎疼痛棘突偏歪部位时,施加“寸劲”之力,此时腰部常可听到“咔嗒”响声,提示复位成功。如患者腰部疼痛剧烈,斜扳法无法完成,可先做腰部拔罐治疗,然后再行斜扳法,根据棘突偏歪的具体位置,调整斜扳角度至复位成功,予腰痛位置轻揉以结束手法治疗。

坐位旋转复位法:患者正坐方凳上,双腿和肩同宽,屈膝,暴露腰部。术者站在患者侧后方,从高到低触摸棘突,确定侧偏的棘突,定位。以左手拇指按于该棘突偏侧,右手从患者右腋下穿过,反搭于左颈肩处,根据偏侧的棘突及患者的高矮决定上身前弯角度。确定前弯角度,带动患者上身向患侧转,当扭曲作用力到达集中患椎处时,术者可施加“寸劲”之力,带患者上身继续向患侧超限旋转,左手拇指同时向对侧外上方向推顶患椎棘突,使其复位,触诊检查棘突是否回正。推拿疗法一周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

1.5.2 对照组Ⅰ采用口服消炎止痛药治疗:患者口服艾瑞昔布(0.1gⅹ10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一次一粒,一天两次。

1.5.3 对照组Ⅱ采用推拿复位手法治疗:手法操作同观察组。推拿疗法一周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6.1 临床有效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腰痛症状完全消失,腰部活动度恢复正常,临床查体阳性体征消失。显效:腰部疼痛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腰部活动度基本达到正常,劳累后有疼痛感,临床查体阳性症状消失。有效:腰部疼痛症状较前好转,腰部活动度较前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腰部活动度均未得到有效缓解。临床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2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根据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范围是0~10分,分值从低到高代表疼痛由轻到重。

1.6.3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9]根据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障碍情况进行评分,共10个功能方面问题,每个问题6个选项,分值为0~5分;记分=实际得分/50×100%,得分高低和功能障碍成正比。

1.6.4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依据患者患病部位肿胀程度、皮肤温度及腰部压痛点数量,腰部活动度等进行评价,分值为0~10分,得分高低和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及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两两比较方差齐时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Dunnett's T3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临床有效率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Ⅰ73.33%,对照组Ⅱ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f,±s)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f,±s)

注:组间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Ⅰ对照组Ⅱ例数30 30 30性别男18 16 17女12 14 13年龄(岁)41.53±3.73 43.79±3.03 42.87±4.76病程(天)5.27±1.14 5.42±1.04 5.38±1.07

表1 临床有效率(f,n=30)

2.2 VAS评分 治疗前,三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ODI评分 三组患者治疗前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ODI评分明显降低,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评分明显降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的VAS、ODI评分及中医临床症状积分(±s,n=30)

表2 治疗前后的VAS、ODI评分及中医临床症状积分(±s,n=30)

注:与干预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Ⅰ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Ⅱ比较,⑵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VAS 6.24±1.13 2.21±0.35①②⑵6.32±1.35 4.26±1.03①6.27±0.95 3.96±0.83①ODI 25.03±7.16 9.52±5.63①②⑵24.83±8.09 15.32±5.71①24.73±6.95 16.07±3.54①中医临床症状积分7.3±1.2 3.2±0.9①②⑵7.2±1.3 4.7±1.1①7.2±0.9 4.8±1.0①

3 讨论

腰痛是腰部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腰痛,腰椎活动受限,甚至合并单侧或双侧下肢的放射痛。该病存在着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针对腰痛患者,既往临床多采用口服消炎止痛药物来处理,但存在胃肠道出血隐患。即使近年临床推崇的外用的消炎止痛药物,又会因为腰部脂肪肌肉组织的丰富而难以渗透到达病位,导致疗效欠佳。

中医推拿复位手法,是祖国医学特色之一,在治疗腰痛方面,疗效显著。推拿操作是运用推、滚、揉、拨、等作用力于腰部疼痛部位,通过按、揉,可以缓解肌肉的紧张,消除局部肌肉条索状的“硬结”,改善毛细血管等血液循环,加快致痛炎症因子的吸收,最终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复位手法还可以改变腰部椎体和肌肉韧带等位置关系的异常,减轻紧张的肌肉韧带及小关节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10],有利于炎症和水肿的消除。推拿可减轻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比如韧带等炎症反应,有利于消除局部的水肿,使得突出紊乱的关节得以复位,从而恢复患者椎间盘正常的生理曲度[11]。黄芳[12]收集腰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以推拿治疗,得出推拿治疗腰痛有显著疗效,且复发率低的结论。俞建斌[13]通过临床研究腰痛治疗方法,得出推拿手法应当作为治疗腰痛首选治疗方式的结论。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采用推拿复位手法治疗,配合口服消炎止痛药,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Ⅰ的73.33%,对照组Ⅱ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治疗前后的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VAS、ODI评分和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治疗前后的评分对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推拿配合口服消炎止痛药物治疗腰痛,效果比单一口服消炎止痛药,或单一做腰部推拿复位治疗,在减轻腰部疼痛症状,减轻腰部活动障碍,改善腰部活动度方面,有非常优异的临床疗效。在进行腰椎复位时,“咔嗒”声响是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因此很多人将此作为复位成功的标志,认为出现“咔嗒”声表明被推拿的关节已经改变紊乱状态,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旋转的方向和节段是手法治疗的关键,出现“咔嗒”声的部位则表示推拿力作用于此。腰椎手法在临床应用日趋增多,在历史上形成了众多的推拿流派,并且随着社会发展的日异月新,出现了很多的创新手法,但大多仍分为腰椎斜扳和旋转手法(统称为复位手法)。腰部扳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整复治疗手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它也存在定位性、精确度不够,还有施术者主观性强、作用力差异大、手法成功标准不够规范等不足,可能造成各种医源性损伤,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推拿手法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所以对推拿复位手法的基础研究很有必要,推拿复位手法操作的规范性问题亟待解决。

综上,在临床治疗腰痛时,推拿复位手法可以作为首要的治疗方法进行选择。同时应重视推拿的基础理论研究,进行推拿操作的规范化总结和推广,确保推拿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能完全依赖医者个人经验,这样才能使推拿复位手法避免盲目性,使其更具客观性、特异性,从而使推拿复位手法临床疗效得到保证。

猜你喜欢

腰痛腰部手法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