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例讨论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21廖生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苯丙氨酸遗传病遗传学

廖生洁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随着医学遗传学的快速发展,以及蛋白质组学和人类基因组学的积极发展,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中正在渗透新的理论和新技术,21世纪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是医学遗传学,医学遗传学不仅与基础医学密切相关,而且与主要临床研究领域密切相关。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伴随医疗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遗传密切相关的重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所以,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不仅是医学遗传学,也是连接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课程桥梁。

1 调查方法

以2018学年为界,选择我校预防医学学院30人、成人教育临床医学155人、实验医学专业本科生40人。在选择护理大学的学生90人、临床医学150人。10种教学方法根据遗传学教育选择,按照“不喜欢”“一般”“喜欢”三个标准对学生统计调查结果,进行选拔和划分。

2 结果

2.1 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

依据本次调研,我校案例讨论法、启发式教育法、实物模型使用等是排名前三的方法,临床、预防、检测喜欢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1.5%、76.5%、94.5%;比较教育、自学讨论、随机提问等在护理大专和临床医院中采用,79.3%和91.0%的比例分别是护理大专和临床医院的喜爱人数比例。

2.2 讨论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中的比重

根据问卷调查,我校四大医学科室各级学生中,大部分确认医学遗传学中病例讨论法的实施,具体的教育链接如下表1所示。

表1 讨论教学法在遗传学教学中占比

3 病例讨论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前预习、学生课后回顾一般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疲劳,但是可以帮助教师控制整体教学。由于医学遗传学难于理解、理论性强、知识面广,所以选择实用的教学方法,使深奥的理论更容易理解,体现抽象的内容。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1],基于以上理念,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在医学遗传学教育中尝试了病例讨论教学法,如下所示。

3.1 课前准备

教学内容的抽象遗传学理论是临床根据多基因病、单基因病、染色体应整合到病例中,应根据《医学遗传学大纲》相关章节的要求具体实施案例讨论教学法,[2]针对不同遗传模式的遗传病,创建了包括完整的家庭资料、体征、病史、各种检测结果等遗传病教育案例库,每一项都提供完整的临床资料。课前,学生可以依据内容自主学习,老师可以安排相关遗传疾病的预习,参考相关文献获得好的思路。根据说明内容选择一个典型的、合适的案例,选案要遵循的原则:首先,先选择一个常见的简单案例,把握好案例的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兴趣。其次,要注意病例的可信度和代表性[3],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讲解客观,结构严谨。可以从医学书籍中选择一个典型案例,也可以使用实际的临床病例。比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女排领头羊海曼,在场上身材高大、威风凛凛,却因主动脉瘤破裂在场上猝死;又比如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他们都因马凡氏综合征而英年早逝。又比如在夏季,常闻到一股难闻的狐臭味,让人感到恶心、呕吐。马方综合征和体臭从医学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这些生动的事例,让同学们觉得遗传病离他们很近。根据教育内容的深度,还应该注意案例的可用性,可以选择难度较大的案例,并根据课堂的主要内容做出选择。

3.2 课堂分析与讨论

在案例讨论之前,每个学生都要仔细考虑案例和问题,准备演讲材料,并对照参考书,结合老师必要的指导,在课堂上分组讨论,选择代表发言。代表发言后,组织学生对选定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自由发言,发表意见。基本明确病例主要疾病的首选检测方法、病因、诊断、复发风险估计,通过讨论和分析病例与遗传的关系,参考相关资料给学生,明确诊断疾病作为遗传性诊断的依据[4],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结论。由学生设计对遗传病的病因、传播方式、估计复发风险、临床症状进行治疗、诊断遗传病诊断等方面,注意实验室诊断方法和事项。

3.3 具体例子

男性患者 45岁,有肌肉痉挛、智力下降、不自主运动(舞蹈症)、运动障碍。他和一个正常的女人有四个孩子,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有同样的症状。发病年龄:32岁女儿,30岁儿子,儿子婚后生下儿子,27岁时病倒,病情比较严重。女儿的儿子在 32岁时表现出同样的表现。此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讨论,诊断依据是什么、猜猜这是什么病、请学生解释基因模式。教师在讨论中,对现有的医学遗传学知识得出结论,可以鼓励学生仔细分析、组织、推理。这个病例被认为属于亨廷顿舞蹈病,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具有早期遗传病状,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晚,并以延迟优势为特征。也就是说,发病年龄一代一代地进步,病情越来越严重。此外,该病主要由父亲传播,孩子的病情比父亲更严重,遗传痕迹更严重。基础理论和课文要点通过学生自学,可以更深入地了解。G带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在实验班中选择个体的外周血进行,让学习真正变得有趣,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4 总结与指导

老师在相关章节结束前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全面总结,通过结合所学的遗传理论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5],让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遗传病和学生对遗传病的动态,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当孩子3~4个月大时,会逐渐出现以下症状:皮肤红肿、又白又黄、智力低下、汗有特殊臭味。孩子的父母是表亲,经测定血清苯丙氨酸高达 80毫克/100毫升,正常通常为 1-3毫克/100毫升。让学生诊断依据,讨论什么是遗传病,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解释其感染方式和遗传特征,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以上数据分析显示,该病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苯丙酮尿症(PKU)氨基酸代谢障碍,因为孩子的肝细胞没有苯丙氨酸羟化酶(PAH),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并蓄积,增加了血清中苯丙氨酸的浓度。一方面,苯乙酸和苯乙酸通过汗液和尿液排出时有特殊气味,过量的苯丙氨酸激活旁路代谢,旁路代谢物堆积抑制L-谷氨酸脱羧酶的活性,导致脑发育障碍。

猜你喜欢

苯丙氨酸遗传病遗传学
2009~2019 年吉林省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的发病率及治疗效果分析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新技术可诊断罕见遗传病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酮苯丙氨酸钙原料药有关物质的鉴定与含量测定
苯丙氨酸解氨酶印迹交联酶聚体的制备及部分催化性能研究
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法应用初探
表遗传学几个重要问题的述评
鱼类苯丙氨酸营养生理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