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叙事教育的《妇产科护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21李妮娜
李妮娜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这是国家对高校思政工作出台的最新的系统性、纲领性要求,为新时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1]。课程思政是指除思政课程以外的专业课程,其核心是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思政教育贯穿其中,以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和鲜明的价值取向。因此,在护理专业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各专业课程团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与探索的方向。
1 《妇产科护理》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1.1 护理人才职业素养要求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照护需求的增加,要求护士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2]。因此,各高校应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培养更多临床所需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低于国外水平,关怀能力各维度发展不均衡,且也有研究发现,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明显低于本科护生,五年制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低于三年制护生[3]。
随着整体护理的实施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各高职院校也相继开展了护理相关的人文课程,但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人文课程,偏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且人文课程并未贯穿护理教学始终,与专业课程联系较少,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缺乏情感体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无法灵活实践人文照护行为,导致当前护理专业教学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效果不显著[4-5]。因此除人文课程外,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应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内化人文关怀理念。
1.2 《妇产科护理》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
现代护理工作不断加深“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高校作为培养护理人才的基地,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而《妇产科护理》课程涉及生命的形成与诞生,是最具人文精神的课程。国内外很多研究将叙事教育应用于护理专业课程中,并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探索并实践叙事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使学生在掌握妇产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自身关爱孕产妇的人文关怀品质、人文关怀能力及高尚的职业素养,在培养护理人才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2 传统《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是护理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然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人文关怀元素、如何达到课程素质目标一直是《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以往的《妇产科护理》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护理理念的引领。具体问题如下:(1)未系统化制定思政元素融入环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虽有引入教学案例,但案例分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上,而非强调了人文教育。在技能实操教学过程中虽也融入了人文关怀部分,强调了保护孕产妇隐私的重要性,但仍趋于形式;(2)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在以往的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中,主要采用传统的妇产科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评价方式,仅在实训考核中涉及了人文关怀方面,但未建立多元化的素养目标的评价体系。学生重点掌握的仍然是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步骤,而人文关怀与人际沟通能力明显较弱,导致毕业生进入临床工作后人文关怀能力较差、共情能力较弱。
3 课程思政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3.1 细化每项教学任务中的素质目标,明确育人思想
将《妇产科护理》课程整体素质目标进行细化,每部分教学模块中重新制定相应的素质目标及育人思想,详见表一。
3.2 思政因素融入方式的探索
3.2.1 建立《妇产科护理》叙事素材库
课题组成员以课程标准的相应内容为指南,通过多渠道收集叙事素材,之后通过课程组讨论选取课程组所有教师均认可的叙事素材,并最终形成叙事素材库。具体收集素材方法如下:
第一,通过网络调查法收集叙事素材。以“分娩”“母乳喂养”“母婴”“妇科疾病”为主题进行网络探索,选取相关的纪录片或者电影,并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相应的具有育人意义的片段作为叙事素材。同时,搜索与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产后抑郁相关的孕产妇日记,以及经历妇科疾病治疗过程的妇科病人的日记,选取适用于教学的日记作为叙事素材。此外,也可在网络上收集妇产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如杨崇瑞、林巧稚等人物的个人事迹作为叙事素材,她们的人品、职业生涯、工作态度、服务意识是最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范本。
第二,通过访谈法收集叙事素材。访谈对象主要包括两部分人群,在产房、产科及妇科工作的护士、有分娩经历的产妇。在访谈之前由课题组讨论确定访谈主题,对这两类人群进行深入访谈,也可让她们叙述在临床工作过程中或分娩过程中印象较为深刻的故事,访谈后及时整理访谈资料,提取访谈内容中适宜教学的部分形成叙事素材。
第三,从新教师顶岗周记、实习生周记中收集叙事素材。根据我校新教师顶岗要求,新入职的教师在顶岗过程中每两周应提交一份实习周记。根据学校要求,我校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每两周也要提交一篇实习周记。在这些周记中,选择与妇产科有关的实习周记,并向提交周记的新教师及实习生讲解研究目的,并承诺保密原则,作为叙事素材。
第四,课程组成员持续关注最近备受关注的网络新闻,作为叙事素材。
在收集完叙事素材后根据教学模块进行分类,将叙事素材做好分类分别归于妇产科基础、生理产科护理、病理产科护理、妇科疾病护理、计划生育护理模块,形成模块化的叙事素材库。
表1 素质目标与育人思想
3.2.2 叙事素材融入教学方式探索
第一,导课阶段融入叙事素材。导课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但是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且每次课堂开始时,是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刻,在这时可通过导入叙事素材,如纪录片的某个片段、最近备受关注的新闻等作为导课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短暂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过程中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将她们带入情境中,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将思政因素融入课堂中。
第二,实训教学阶段融入叙事素材。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经典示范教学法,教师讲解操作要点并展示操作流程,学生观摩并进行分组练习,未在操作中加入具体案例及情境。今后可在学生操作较为熟练的基础上,加入具体案例,案例可选自叙事素材库,如在访谈资料及顶岗周记中选取操作相关内容,形成教学案例。之后让学生根据案例编排情景剧,让每组同学分别饰演护士、医生、产妇、婆婆、丈夫等,在情境模拟的过程中深刻体验护士、孕产妇、患者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培养学生共情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关爱孕产妇的爱心与责任心。
第三,案例分析中融入叙事素材。《妇产科护理》课程实训课时除技能操作外,还有一定课时是进行专业知识的案例分析,以往案例分析仅仅是围绕着专业知识开展,因此,今后可在案例分析中融入叙事素材。可从实习生周记、孕产妇日记、访谈中提到的故事中选取适合教学的临床实际案例,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在此环节,学生需要基于日记中体现的孕产妇或妇科病人的需求,明确妇产科护士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更加深刻体会作为护士,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
3.3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探索
传统的专业课考核基本评价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且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单一,未进行系统化的素质目标评价。应用“叙事教育”的《妇产科护理》课程应以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体现人文关怀的具体要求设计考核标准,全面融入思政考核内容。本课程具体的考核拟从以下方面实施:
第一,评价主体:新的素质目标评价中,评价主体为教师、学生,以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及组内互评等方式进行多元化评价。其中教师评价可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采用多维度、多标准的过程性考核,注重全程育人;学生自我评价可进行纵向评价、动态化评价,在每个学习阶段对自我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做评价,并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总结性评价;组内互评可在每次小组情境模拟及小组讨论后进行组内成员互评。
第二,评价内容:《妇产科护理》评价采用动态化、常态化评价模式,职业素养的评价并非列为独立的模块,而是将其渗透于整体评价中。实行多元嵌入式评价,素质目标采用过程性考核,比如学生在实训项目中对孕妇模型的态度,学完本课程学生的学后感等环节,使在每个教学过程及教学阶段均能进行职业素养的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课程思政”理念的终极价值在于以德为先、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因此,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至关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专业课教师在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应不断探索新的课程思政的融入模式,进一步更新与完善《妇产科护理》叙事素材库,为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