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名著导读教学实践
2022-11-21游贺
游 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以下简称“新版课标”)公布实施,其中增加了培养核心素养人才的路径,同时也提高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其内涵不仅丰富了学生所需要增长的知识,也提出了学生未来在家庭及社会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而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的方式有很多种,就语文学科来看,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课堂教学无法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名著导读的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从名著阅读中获得足够的营养,所以,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名著导读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此,笔者从核心素养的培养视角出发,对名著导读的课堂教学进行实践尝试和理论反思,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一、名著导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根据“新版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人才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时,应以核心素养目标为基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改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阅读教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名著阅读又是重中之重。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纪尚小,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此时的学生正是求知若渴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而阅读就是学生了解世界、认知世界、感触世界的最佳途径。另一方面,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年纪尚小,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还未完全形成,而此时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都处于构建的过程之中。此时,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促使学生的思想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特殊。由于文学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挑选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文学经典名著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能够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将名著阅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必然能有效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做到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来培养学生。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名著导读的教学方法
1.以“导”促“读”,激活名著中的人文精神,形成知识沉淀
“导”即“导读”,是辅助阅读名著的一种教学方式。名著经典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教师要以“导学”的方式进行激活,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发现名著中的经典内涵。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促使他们去阅读更多的课外经典书籍,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与人生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对经典名著的认知,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适当的运用。经典名著中所蕴含的知识是多元的,这一点从教材选录的优秀作品中就能感受到。例如《孙权劝学》一文便能增加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而《秋词》《峨眉山月歌》等优秀的古典诗歌更是能让学生了解并体味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经过长期的名著导学教学,学生从中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深厚的知识沉淀,以备于在知识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独立的思想,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拥有丰富的人格。而激活名著科学人文内涵的教学方式很多,根据不同学生的群体特质,应用相应的技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可以用具象化的影音视频展现名著中所包含的科学与人文内涵,教师还可以运用主题活动的形式、科学实验的形式、辩论问答的形式等等。
2.以“导”养“身”,提炼名著中的精神品质,形成思想认知
文学经典名著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经过漫长岁月的筛选,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的民族文化瑰宝。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不仅是因为其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优秀的文学艺术手法,更重要的是其所传递的精神内核。古往今来的众多经典名著,其艺术表现形式五花八门,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歌赋,从小说散文到戏剧寓言,文学大家们便是以文字为载体,通过这些不同的题材将美好的精神品质灌输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能被称为经典名著且被广泛传播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有着积极上进的精神内核。例如教材中选录的《〈论语〉十二章》便能向学生传递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处在渴求了解外在世界、积极学习知识的年纪。此时,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不完善,正是最容易受外在影响的时候。在这个学习阶段,经典名著阅读便对学生的身心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具有正能量的经典名著,在导读时通过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提炼经典名著中值得学习的精神品质,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具体的教学方式有:挑选经典名著中具有精神代表性的片段让学生详细品读;带领学生赏析经典中的重点片段,解析其中的精神内涵;还可以举办阅读主题班会,宣传名著中的优秀精神品质。通过这些教学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名著的阅读效果,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拓宽视野和思维。
3.以“导”启“趣”,散发名著中的语言魅力,启发阅读兴趣
正如古语所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能写出流传千年的经典名著的无一不是博古通今的大家。他们的作品也都是经过艺术手法的加工和处理,因此,这些经典名著的语言大多都是十分的简洁凝练,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文字的芬芳。因此阅读这样的经典名著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及运用能力。但对于有些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简洁凝练的语言有些难以理解,在阅读时,学生很难用心去理解这样的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因此教师就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时添加导读的环节,带领同学们对精彩的片段进行详尽的解析,引导学生理解经典名著的语言艺术。因为节选的是片段式的情节,所以这样也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去阅读经典名著。经典名著中精彩的语言描述是十分丰富的,例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便是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诗歌的语言也是极为凝练优美的,比如《关雎》《蒹葭》两篇便是选自《诗经》,教材中选用的诗歌能很好地让学生去感悟语言的魅力。通过对名著精彩片段的研读,一方面可以吸引没有阅读过这本书的学生去阅读经典名著,另一方面也能让读过这本书的学生加深理解,提高阅读其他经典名著的欲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这样的课堂活动,积极鼓励同学们在课堂导读中分享自己所阅读到的精彩片段,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鉴赏能力,更好地启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3.以“导”助“学”,克服名著阅读中的难题,培养学习习惯
阅读是一个获取知识、汲取信息的过程,由于经典名著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打磨,作为文化的载体,这些经典名著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传递的价值情感以及倡导的思想观念,都在阅读的过程中被学生逐渐理解和吸收。但由于经典名著在创作之时便被作家们用复杂的写作手法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因此其深刻思想被埋藏在作品深处,浅层阅读是很难深刻理解其内涵的。而初中学生在面对长篇的经典名著时,很难有耐心去一点一点地精读,这就很容易出现囫囵吞枣的阅读现象。比如经典名著《西游记》,由于内容的丰富及语言的晦涩,就很容易给学生的阅读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比如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一边思考问题一边阅读,克服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将自己的阅读收获写成读后感,这样不仅加深了印象,还能加深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记录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记录完之后可以拿出来与同学们分享或者进行点评解析。如果实在有难以晦涩难懂的片段,可以由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系统化的阅读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名著中蕴含的哲理,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利用经典名著阅读促进语文教学,将名著导读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在经典名著的熏陶下提高对语言艺术的鉴赏能力,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教师应当积极利用经典名著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课内的学习扩展到课外,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吸收经典名著中的养分,真正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