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探析

2022-11-21夏毅和

黄河之声 2022年4期
关键词:声乐美学民族

夏毅和

中国民族声乐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数代人的努力下建立起了完整的,科学的训练体系,推出一批批优秀的民族歌手,他们用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美学思想、结构、旋法和精练的音乐语言、智慧的音乐语法征服了世界、推介了中国,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声乐艺术具备传统民族文化的特色与性质,是我国现代音乐艺术发展的重要内容,拥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基于此,必须重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不仅要对其美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还要保证民族声乐艺术的深度创新,为更进一步升华民族声乐艺术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内涵

站在广义层面分析,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可以被分为三类,含有民歌演唱、曲艺说唱以及戏曲演唱。以狭义层面分析,民族声乐艺术是指与新时期相符的声乐,就是有着当代特色民歌演唱,和传统民族声乐相比,二者都具备民歌气息与民族特色,却有着不同的审美理念。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完全继承了民族艺术文化的元素,还将西方艺术文化的元素也融合进去,相比较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两者歌唱形式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不仅具备传统的中华民族艺术气息,还具备西方艺术气息,是中西方的统一体与集合体。

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在发展初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深受传统文化的制约,致使其活跃程度相对较低。但是儒道等学派非常注重民族声乐艺术,并把其当成自身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民族声乐艺术有了美学特征。以美学视角,促进其深入改革,进而将民族声乐艺术革新的新思路提探究出来。在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改革开放,推动了对外开放的进程,使得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渐渐表现出来,且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荣局面提供了有利契机。对于美学层面来说,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鲜明的时代发展特性,这种鲜明的艺术特点与西方声乐艺术彼此独立,在不同的艺术美中,包含着情感与艺术上的共鸣,这种彼此交融的交流方式,打开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崭新发展局面。

三、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不仅继承了传统演唱艺术的精华,更内敛的吸收了欧美声乐唱法的理论与优势,形成了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的、具有时代精神特征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理念突出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情感、创造、融合时代美的艺术特质。

(一)美学思想基础

中国是个艺术的摇篮,结合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对艺术的丰富性和规律性加以研究,进而将赋有自身审美情操与民族风格的艺术创造出来[1]。在中国声乐艺术初期发展阶段,我国的美学特征多由文化与社会形态所主导。中华民族注重人伦关系,诸多情况都能产生人生哲学。

中国音乐美学的思想最早在西周末年就出现了,其经历了5个历史时期,在西周末年到春初末年是其萌芽时期,再到春秋末年到战国末年,又经历了5个历史时期的洗礼和积淀,分别是两汉、魏晋至隋唐、宋元明清。从记载篇幅上来说,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的美学思想,只有零星的记载,但却将音乐美学范畴提出来了,含有音乐美构成、音乐审美准则以及音乐与社会、自然的关系等,都含有音乐的美学思想。春初时期的美学思想刚刚萌芽,未能具备相关论著,但却提出了重要的美学思想,如“五行”、“阴阳”等。

从发展质量上来说,春秋末年至战国末年是中华音乐美术思想的发展巅峰,音乐美学思想十分活跃,大有登峰造极之态。儒家音乐美学源于孔子,发展于孟子,成熟于荀子,最后以礼为本的理念被提了出来。道家代表人物为庄子与老子,其提出了以天为本。墨家的创始人墨子认为音乐无用且有害的,因而在该时期提出了禁止音乐的思想。与此同时,法家和其他杂家提出了自己对音乐美学的看法。对音乐艺术的不同看法和声音,实则促进着中华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两汉时期,中华音乐美学思想才得以与文化思潮一同发展和进步,作为我国最早的,拥有较为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记载了汉代时期美学思想的巅峰思想,将“天人合一”的音乐美学思想提出来了,其认为通过“气”促使人和天可以相互感应,可以将自然万物改变,还能影响社会政治。在魏晋到隋唐时期,在《声无哀乐论》之中体现了该时期最重要的美学思想,该著作科学认知了审美主客观的关系,是我国音乐美学史上的飞跃,然而也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在宋元明清时期主要的音乐美学思想代表人物为周敦颐等,其审美观为“淡和”,重要论著主要代为为徐上瀛的《溪山琴况》;还有李贽是主情思潮的代表,其以儒道思想为基础,主张音乐与人性的有机融合,借助音乐解放人性的思想,这也是我国早期最合理的音乐美学思想。

就中国古代音乐思想发展可得,儒道思想是最主要的艺术核心思想之一,正是在美学思想与儒道思想彼此冲突、相互碰撞、相互磨合的过程中,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应用诞生了。其中最突出的特质为音乐思想应当受到礼教约束;其根本准则是实现思想上的融合,寻找和谐淡雅的美学思想,注重人与其他事物的和谐关系,从伦理哲学角度对古代音乐进行评价。在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就在社会形态变化的影响下,逐渐朝着现代化转型。

(二)情感美学特征

在我国古代音乐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声乐艺术与诗词音乐拥有文化性的结合,虽此时的音乐思想不具备音乐性,但具有明显的诗歌艺术性,诗词与音乐相互融通的明显特征就是艺术情感。艺术情感是人们对高层次情感追求的表现,创作者尝试着将艺术与情感融合到作品之中,通过向听众传达,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并将其转换为听众个人的艺术感受。想要在作品中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并不是某一因素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努力,其中关键因素是情与声。情指的是音乐之中蕴含情感内涵的表现,需要演唱者将音乐作品中赋有的情感内涵表达出来。声指的是发声,演唱者应对发声技巧进行熟练掌握与控制,进而才能将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表达出来。就我国学思想与现代音乐思想相比较,我国现代音乐思想中融入了19世纪西方的美学思想,这种美学思想注重情感艺术的表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思想发展深受西方美学思想影响[2]。致使上世纪80年代之后,声乐创作中都会包含特别的感情思想,这不仅符合声乐审美的标准,也保证了情感美学在我国音乐思想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在创作声乐作品时,“情词”的作用是用来传递情感,完成情感目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知表达形式,创作者将其与感性认知所诞生的情感相结合,通过词曲展示自身的情感变化。歌词里或高或低的声调变化,都能够实现对创作者真实情感的传递。“曲情”作为音乐创作中的辅助对象,将其添加到声乐作品中,以不同的形式和节奏体现情感的变化。音乐独特的流动形式能够实现人们情感上的衔接,人类可以通过音乐将情感有效地表达出来。由于音乐含有生活与情感,才可以通过音符将内心情绪与生命真谛表达出来,使得音乐更具情感性与生命力。曲调与音调组成了音乐艺术作品,这种综合艺术表达形式,促进了情感价值在作品中的充分迸发。“情词”和“曲情”是表达“声情”的根基,在二者的合作交流中实现情感的创设[3]。通常情况下,应通过演唱与表演才能将声乐艺术作品完美的呈现出来,将文本内容变成鲜活的情感力量,这不仅能同步聆听者对艺术的深刻感受和共鸣,还能使聆听者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基于此,创作者必在保证二者充分发挥自身艺术功能的基础之上,要将作品中的情感内涵与意境进行有机的融合,进而才能将艺术作品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并加强词情与曲情中内涵的传递。

(三)创造性美学特征

人类凭借创造性将自身存在地位确立起来,并通过自我完善与自我塑造,进而促进个体样式的产生,从而创设出不同精神文化。声乐艺术不仅融合了许多的艺术元素,还包含了西方与古代的艺术形式,运用这些形式进行自我完善,将个体存在的方式确定下来,进而形成声乐艺术的精神文化。现代声乐艺术将西方声乐艺术与古代声乐艺术的审美形式和演唱方式相融合,展现出独特性,与此同时,也创造出含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流派。不管是创作过程、审美标准以及演唱方式,都能够体现出创造性审美特性。

古代声乐艺术是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核心,我国声乐艺术发展至今依旧蕴含着与众不同的美学思想,在新时代也得到声乐艺术的传承和进一步的发扬。将西方美学思想融入到我国声乐艺术发展之中,体现了艺术无边界、中西艺术思想的碰撞与交融,这种借鉴形式保证了中国声乐艺术的创新性发展,这也促进了中国艺术创作者对演唱形式的完善,中华民族包容、吸收、优化外来文化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提现。上世纪初,我国艺术领域引进了西洋美声,并将其与我国声乐进行融合。当时的人们有着诸多争议。存在争议的原因有以下3点:一是由于中华发展受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影响,直至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才实现了对人们思想上的解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建设;二是由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的便捷,且具有时效性,艺术文化的交流协作更加的便捷,这也使人们对艺术的态度和理念发生了转变。在此过程中,我国声乐艺术合理的借鉴了西方声乐艺术的精髓,例如,在演唱技巧上就借鉴了西方声乐艺术中高音演唱的方法,这促进了我国声乐艺术视觉效果的提升。

在当代声乐艺术之中,我国声乐艺术和西洋声乐艺术呈现平衡发展的状态,并做到了共存。我国声乐舞台上,涌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这令我国声乐艺术拥有了更多的艺术形式和有效因素。并且,我国当代的声乐艺术对古代与西洋声乐艺术进行了融合,这种创造性形式也推动我国声乐艺术可以长久稳定发展,进而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四)现代美学特征

现代性属于复杂文化范畴,其不仅属于历史概念,也属于逻辑范畴。声乐艺术的创作性特点属于社会发展的一角,创作者应当将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的融合,不仅要保证声乐艺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还要保证借助声乐艺术提高人们艺术修养和思想水平,由此可见声乐艺术具备鲜明的社会性。从社会学角度来说,艺术作品实质上是一种脱离概念性的对象,这种从艺术角度反映社会现状的形式,赋予了音乐极强的表现力。基于此,创作者必须将社会发展与音乐创作联系在一起,才能保证音乐内涵得到充分的挖掘。

上世纪末作为思想活跃的一个时期,广泛传播了全球经济文化,进而加强了艺术领域中的合作交流,使得中国声乐艺术也来到了国际舞台。并且我国声乐艺术与时俱进,不断趋于多元化发展。在当代中国声乐艺术之中,不管是音乐形式还是音乐内容,皆具备传统艺术风格与新时代风格。根据当代中国声乐艺术主要的特性可知,现阶段民族声乐艺术具备多样化的艺术内容,能够将时尚及美学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当代中国声乐艺术展现出的传统风格,指的是艺术表现形式上蕴含了民族音乐风格特点,这也是民族声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明显的区别。当代声乐艺术对于表演方面体现出的时尚气息主要为时代与社会特征,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是传承了上一代,又是形成目前时代的创造者[4]。由于声乐艺术含有的时代元素与所处时代息息相关,在一个时代消逝与下一时代来临的影响下,会给该传承性带来变化,然而其中部分内容会存在变成下一时代主题的可能性。现阶段我国声乐艺术的得到了良好发展,民族声乐艺术不管是表演过程又或者是演唱方式。演员服饰与乐器设计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国声乐艺术也和西洋唱法积极融合,并持续发展,使得西洋唱法也蕴含了中国风韵味,得到了广大中国观众的接受和认可。

在现代艺术领域之中民族声乐艺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不仅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还具有鲜明的特点。在现阶段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创作者应当对民族声乐美学进行深入的分析,实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声乐美学民族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MINORITY REPORT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纯白美学
传承 民族 文化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