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广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发展绿色大蒜产业

2022-11-21帅正彬郭江洪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蒜药剂可湿性

帅正彬,柴 丹*,郭江洪,杨 斌,游 敏

(1.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成都 611130;2.成都市彭州市农村发展局,成都 611930)

四川省是我国著名的蒜种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2.7万hm2,其中成都市栽培面积1.7万hm2,拥有彭州大蒜和温江大蒜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彭州的种植面积1.07~1.33万hm2,是我国著名的早熟苔蒜种生产基地,年生产6~8万t早熟蒜种。温江及周边区域大蒜栽培面积近0.13万hm2,面积不大但特色突出,是我国著名的独头蒜种生产基地,年产1.5万t独头蒜种。成都大蒜产值高效益好,除了生产种蒜外,还年产9万余t优质蒜苔,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产业。随着大蒜种植效益的提升,生产上过量使用农药的现象时常发生,增大了种植成本,造成食用安全隐患,对农田环境造成污染。为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蒜农增收致富,推广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发展绿色大蒜产业成为必然。

1 大蒜病虫害防治现状

成都大蒜生产历史悠久,病虫害防治多采用化学药剂,很少应用生物农药。蒜农对病虫害识别及防控能力差,普遍存在见病打药的“重治疗、轻预防”、不能对症施药、单一药剂反复使用进而产生抗药性、多种药剂混合或过量使用。对于传统的叶部病害,俗称“火风”,蒜农还勉强凭经验打杀菌剂防治,可对于近些年大量出现的“回苗”死苗、“黑杆黑头”现象,无计可施,要么凭个人经验盲目猛打药、要么在农药经销商的“指导”下,增加药剂种类和用量,产量损失未挽回,农药成本成倍增加,以前农药成本为200~300元/667m2,现在增加到2000元/667m2。

2 大蒜生产超量使用农药的原因

2.1 对大蒜病虫害和土壤问题研究不足

蒜农为了追求高产,长期超量使用农药、化肥,土壤理化性质劣变,使得病虫结构发生变化,次要病害变成危害重大的病害,连作障碍时常发生。科研单位对其发生原因、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很少研究;农技推广部门对此缺乏认识,难以给予正确的指导;生产上蒜农盲目打农药,个别的一次打数种药,收效甚微。比如近几年彭州抽苔期大量发生的“黑头病”,大蒜下部叶片变黄,茎基部、蒜头和根变褐腐烂,对大蒜造成30%以上的损失。近几年彭州、温江、什邡等大蒜产区经常发生的“回苗”死苗,受害植株叶片从叶尖、叶缘开始变黄扩展至整叶黄化,一般从基部叶片向上部叶片扩展,地下部发根量明显减少,植株黄叶萎缩、滞长甚至死亡。受害情况较轻时田间表现为部分出苗不齐,点、团状发生植株叶片黄化和萎缩,大蒜产量降低。受害情况严重时,田间大片发生植株叶片黄化和萎缩现象,甚至成片死亡毁产绝收。

2.2 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低、学习能力差

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在家务农的多为中老年人,文化水平低学习能力差,对病虫害的识别和农药的危害等知识很缺乏,加之大蒜价格高效益好,蒜农愿意在植保上增大投入,被不良农资经销商钻空子,乱配方,配大方,造成滥用药、多用药的现象。

2.3 大蒜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难以统防统治

小农户分散经营,文化程度低,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多靠经验和农资销售部门的推荐。一方面千家万户分散防治,难以实现在最佳时期用最适药剂高效防治,势必造成用药过量。另一方面,大蒜价格高效益好,为了确保产量,农户过高估计病虫害的危害,容易打“保险药、放心药”。

2.4 农药销售门店多,缺乏监管

农药销售门店多,农药经销从业人员门槛低,对病虫害的识别、防治知识掌握提不够,造成给蒜农开处方时通常一种病害开多种药剂。另一方面为了追求销售业绩,故意“开大方”,盲目增加用药种类和用药量。

3 农药减量控害

3.1 示范推广大蒜的健身栽培

从测土配方施肥做起,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加强田间管理,增强大蒜抗病性,减少农药的使用。

3.2 加强对大蒜病虫害和连作障碍的研究

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必须正确选用、科学施用农药,用最少量的农药达到最高效的防治效果,把未真正发挥防治作用的农药减下来,提高农药利用率。研究应用蒜种包衣技术、浸种技术,有效控制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尽量减少喷淋法、毒土法等落后施药技术,有效减少农药的施用和对土壤的污染。

3.3 支持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

鼓励蒜农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对诱虫色板、诱虫灯、性诱剂、新型施药机具、生物农药的销售商和应用者均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与支持。

3.4 加强对基层农技干部、农资经销人员和生产者的技术培训

通过各类会议、现场会、技术培训会、电视讲座、印发技术资料、张贴宣传挂图等各种活动,向各级农技人员、基层农药经营户、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合作社成员、家庭农场、种蒜大户、蒜农传授大蒜病虫害减量控害技术,农药安全科学使用的知识。

3.5 培育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统防统治

引导大蒜适度规模化种植,鼓励土地流转,培育农机合作专业组织和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农艺与农机结合、统防统治、代防代治、全程承包等农机化植保社会化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减少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增加防治效果,又降低了防治成本,确保农药减量控害的实施。

3.6 对农药经销商加强监管

开通群众举报渠道,对销售假冒伪劣农药和乱开方、“开大方”的行为进行曝光、处罚。

4 大蒜绿色栽培技术

4.1 多措施调理土壤,防控连作障碍

经研究,“回苗”死苗现象为连作障碍所致。实施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3~4年,提倡水旱轮作。对于有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的田块,施50~100kg/667m2生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及时清除田间病虫株残体和中心病虫株,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病虫源。无病田留种,精选蒜种,用枯草芽孢杆菌、寡聚糖等生物农药、植物诱抗剂代替辛硫磷等化学农药浸种,降低苗期病害发生。底肥重施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补充土壤有机质,用净土丹(壳寡聚糖为主要成份)施入2kg/667m2消毒。施入太抗枯芽春或哈茨木霉或爱尚良方等微生物制剂1~2kg/667m2补充土壤有益微生物。

4.2 大蒜的健身栽培,增强大蒜抗性

合理耕翻平整土地,开厢挖边沟和纵横沟,保持田间灌排通畅,土壤湿润,防止田间渍水。配方施肥,培育壮苗,底肥施入含纯氮18kg的(生物)有机肥500~4000kg/667m2、饼肥100~150kg/667m2、磷肥20~40kg/667m2,“退母期”追施有机粪肥1000kg/667m2或偏氮型复合肥15~25kg/667m2,花芽鳞芽分化期,结合灌水施入硫酸钾型复合肥10~20kg/667m2。

4.3 物理防治病虫害

晒土杀菌:前茬收获后,深翻土壤,用黑色地膜覆盖,暴晒10~15d,提高土温到56~60℃,进行土壤杀菌消毒。色板诱杀害虫:干旱年份,大蒜出苗后,在上方30cm左右高度,每667m2挂黄板20~25张,每间隔30~40d更换黄板1次,直至抽苔初期,诱杀蚜虫、蓟马等害虫,降低病毒病的发生。

4.4 科学用药防治病虫害

药剂防治是不可替代的,实现减药控害,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选择生物农药,做到适期防治,采取兼防兼治,减少农药的用量。

4.4.1 叶枯病、叶疫病和白腐病 11~2月是高发期,发病前,喷施1次氨基寡糖素、枯草芽孢杆菌或80%代森锰锌500倍液+0.2%磷酸二氢钾预防病害;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瑞毒霉500~800倍液或50%腐霉利1000倍液或50%异菌脲1000倍液等交替喷雾,同时喷施0.2%磷酸二氢钾液增强植株抗性。7d喷1次,视病情连喷2~3次,兼防叶枯病、叶疫病和白腐病这3种叶部病害。

4.4.2 菌核病 近年生产上大量发生的“黑杆黑头”病,经诊断多由菌核病造成。2~3月大蒜进入抽苔期,是菌核病发生的高峰期。首先用净土丹、枯草芽孢杆菌或木霉菌进行土壤消毒,发生初期,用枯草芽孢杆菌或木霉菌、腐霉利、嘧菌环胺浇灌中心病株及周围健康植株茎基部,7d浇灌1次,连浇灌2~3次。

4.4.3 紫斑病 3~4月是紫斑病多发季,发病初期选用2%武夷霉素150~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10d喷1次,连喷2次,注意交替轮换使用药剂。

4.4.4 病毒病 注意防治蚜虫等传毒媒介昆虫。发病初期,选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用20%病毒灵悬浮剂400~600倍液喷雾,7~10d喷1次,连喷2~3次。注意交替轮换使用药剂。

4.4.5 葱蓟马 在9~10月,每叶有虫2头时应及时喷药防治,早晚喷药,重点喷叶心,每隔5~7d喷1次,视虫情防治2~4次。可选用40%乐斯本2500倍液,或25%乐·氰2000~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注意交替轮换使用药剂。

4.4.6 蚜虫 出现中心虫株,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60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100~200倍液或25%吡蚜酮2000~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6~7d喷1次,视虫情防治2~3次。

猜你喜欢

大蒜药剂可湿性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无题
大蒜养生法
防病抑咳话大蒜
不同化学药剂与喷药时期对春蚕豆赤斑病大田预防的效果
大蒜生长日记
An Affair to Remember
春防大蒜病虫害需对症
30%苄.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