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有机农业土壤培肥与肥料使用规范
2022-11-21顾忠利
顾忠利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农业农村局,成都 610200)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有机农业成为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课题,有机农业生产需要做好土壤培肥以及肥料使用管控,保障使用更加科学高效。在生产管理上,需要掌握相关土壤管控技术,保障农业生产技术稳步落实。在土壤肥料管理上,注重接各种生态隐患,注重改善传统消耗性、污染性土壤培肥以及肥料使用作业方式。
2 有机农业土壤培肥和肥料使用的总理念
目前,农业技术对设备使用很普遍,提高了农作物的种植培育效率。但很多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进行催熟,不仅危害人们健康,还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发展有机农业体系,对于土壤培肥和肥料的使用是关键。借助该技术,使农作物在没有农药和化肥的环境中健康生长,同时还能有效防范病虫害的出现,表现出很高的生态性。该技术的原理是形成种养结合模式,发挥天然肥料、有机肥料的作用做好内部物质循环,形成良性的物质交换。种植人员可以选择畜禽的粪便,沤熟之后进行施肥,借助这些有机肥源,减少化肥的使用。人工生产的化肥等肥料应该作为辅助使用,而不是作为养分循环的基础。在施肥过程中,要定期检测土壤的理化性质,避免存在损害。
3 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要意义
3.1 提高土壤肥力
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通过引入先进农业技术,注重提升土壤活力,科学合理施肥,保障土壤各项种植指标提升。在农作物管理上,提高有机农业的能力,改善农作物生长管理水平,保障在有机农业发展中,可以实现土壤管理模式的调节,具备良好的土壤肥力管控机制。在有机农业的管理上,做好科学化管控,助力营养物质改善,作物生长管理水平提升,在肥料管理层面上,注重获得较高的化学肥料实际控制效果。需要保障营养结构均匀,避免各个特定营养指标项目出现过剩问题,在有机农业发展中,突出绿色、环保、节约管理理念,避免土壤造成损害,有关的营养结构得以管控,土壤肥力得以提升。
3.2 提升农产品品质
有机农业的发展在现代化健康生活品质消费环境下,企业农产品品质模式的调节,在农产品品质管理上,做好必要的品质管控,助力生物病虫害分析。在安全性管理层面上,做好健康生长管理,保障自然生长规律发挥,获得较高的作物环境实际控制效果。在农产品生产的管理上,做好科学技术的调节应用,消除各类病虫害问题,解决土壤管理隐患,做好病虫害防治,实现作物健康发展,提高种植管理能力。健康生长全方位的管控工作开展,要能做好有效分析,提升自然生长规律管理能力,在农产品的品质管理层面上,做好科学化分析,注重改善各种农产品管理问题。在种植模式的调节使用中,可以发挥积极管控力,很多问题得以改善,环境控制能力提升,保障有关的营养物质充分。
3.3 降低环境污染
随着有机农业发展,传统高污染模式将得到有效改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的管控能力。在农药利用管理上,实现科学化分析,助力农药残留问题的改善,在环境污染问题的控制上,做好必要的管理分析,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控制效果。避免农药滥用,在病虫害防治中,选择使用环境污染问题更小的物理防治手段、生物防治手段,解决动植物生态环境的控制问题,保障生存环境改善,有关的农业采取有效管理机制,各种环境污染控制效果优化提升。
3.4 保障植物营养
一般来说,连作会增加土壤中病虫害的发生可能,并且会显著降低对某些元素的消耗量。所以一般都提倡进行轮作,因为有的植物可以养护土壤,逐渐提高土壤的肥力。通过科学的轮作和施肥操作,保证土壤内的营养成分之间相互平衡,可以满足所种植的植物的营养需求。同时在种植期间,通过不间断的土壤理化性质检测以及对于植物生长特性的了解,及时调整各种元素肥料的提供,偏施不同的元素肥,以满足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有机农业就倡导选择绿肥植物、豆科作物进行轮作,适当修整土地,科学施加肥料进行土壤培肥,持续保持或者抬升土壤的肥力水平。这个方面国家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发展有机农业禁止连作,要选择至少3种作物进行轮作,但牧草、多年生作物以及部分水稻品种除外。
4 土壤培肥与肥料使用规范要求
在提升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过程中,同步需要做好农业生产管理,维护生态环境,保障有机农业营养水平提升。农业生态化结构模式调节,各种生态问题得以改善,在土壤肥力控制上,最好农业生态生产管理优化,各种肥料使用问题改善,农业生产的营养配置管控活力提升,有关绿色健康管理机制稳步落实,农产品管理控制效果改善。需改变传统农产品土壤培肥以及生态保护问题的控制,保障在生态保护层面上,解决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问题,保障在农药发展上,充分应用科学管理手段。需重点做好豆科植物的种植优化,利用豆科植物的基本特性,对土壤进行有效改良,解决土壤管理问题,保障土壤施肥控制能力提升。在土壤施肥管控中,改善农业生产问题,保障作物管理能力调节。在作物管控上,注重改善相关肥料问题,实现农业生产领域的全面控制。要想实现农业生产的有机水平,土壤条件和周围环境条件需要达到绿色安全标准。比如一定范围内要禁止存在污染源,特别是水污染问题,防止污染延续到有机农作物种植场地。而且土壤条件需要经过检测,保证不存在各类污染问题,比如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污染等。即使是使用有机肥料,也要注意不会对土壤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且不会过量导致农作物养分过剩,反而出现其他病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矿物肥料和生物肥料只能发挥辅助作用,并且禁止使用化学手段进行处理。比如腐熟农家肥时,选择的添加剂必须是天然的,而不是加工产物。
5 土壤培肥与肥料使用规范的保障措施
5.1 调节耕作制度
农作物的种植对于肥料的使用也有一定影响。科学的耕作制度甚至可以节省肥料的使用。因为土壤的理化性质是持续变化的,特别是在种植作物的阶段,其中的养分和水分等会被吸收和蒸发,所以为了保证种植作物的适应性,需要合理耕作,调整土壤的理化性质,并做好田间管理。比如按照作物的品种和生长特点控制种植密度,适时间苗和移栽。根据不同作物之间的相关性,合理选择套种、间种、轮作等栽培方式,丰富作物层次,提供充足的空间,并可以提高土壤利用率,增加收益。如黄豆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就是因为黄豆的根瘤菌可以固定土壤中的氮元素,因为在种植蔬菜等对养分需求较高的作物时,经常选择与黄豆轮作,以保证土壤的肥力不会被过度消耗。
5.2 科学施肥
有机农业生产中,对于土壤培肥以及肥料使用要突出科学性,保障有机肥料的施加更加节约,避免施肥过多,导致作物生长不良。需在有机肥和化学肥料的使用中,科学搭配,注重提升施肥控制力,避免作物肥料出现问题,在农民施肥管理上,解决各种施肥问题。同步做好灌溉管理,充分发挥肥料价值。施肥要均匀有效,根据不同肥料类型,控制施肥深度,做好土壤肥力管控,保障品种管理优化,突出地区管理能力。在图纸取样检测上,突出施肥控制力,保障肥料管理能力提升,使施肥工作顺利开展。
5.3 降低环境污染
有机农业生产中,降低环境污染,控制施肥隐患,保障在环境控制中,解决各种肥料实施问题。在污染控制上,做好必要的排污控制,突出环境管控力,改善环境污染问题,保障在工业污染问题优化,有关粉尘管理机制稳步实施。在地区管理上,解决各种地区管控隐患,保障常年管理能力改善,做好肥料分类管理,避免污染水体,注重对施肥地点、频率、深度全面控制。
6 双流区有机农业土壤有机质现状与分析
6.1 有机农业发展情况
成都市双流区农村地区幅员面积162.5km2,涉及彭镇、永安镇、黄水镇、黄龙溪镇全域和九江街道、黄甲街道部分,涉农村(社区)58个,农村人口38.2万人。耕地面积1.44万hm2,其中基本农田约0.85万hm2、占全区总面积的18%。现有有机认证企业5家,认证面积31.9hm2,认证农产品品种有玉米、番茄、辣椒、生姜、蓝莓等19个品种,年产量464.53t。
6.2 土壤有机质现状分析
成都市双流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极缺等级(<6g/kg)的耕地分布在黄龙溪镇,面积11.77hm2。有机质含量处于缺乏等级(10~20g/kg)的耕地分布在东升街道办,未超过66.67hm2。有机质含量丰富(30~40g/kg)的耕地土壤在全区均有分布,其中九江镇、彭镇、黄水镇分布面积均超过667hm2,其余乡镇分布面积也均超过66.67hm2。有机质含量为很丰富等级(>40g/kg)的耕地土壤也分布在各个镇(街道办),分布面积超过667hm2有金桥镇、彭镇,黄龙溪镇、西航港街道办面积均超过66.67hm2。以上分析表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乡镇多分布在西北部的平原区,土壤类型多为水稻土,有机质分解少,积累多,加之该区域有机肥施用量较大,因此造成土壤有机质积累明显。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有助于更好的发展有机农业,经分析成都市双流区九江街道办、彭镇、黄水镇等镇(街道)拥有较好的土壤基础,通过合理施用有机农场肥,结合利用豆科作物及绿肥植物轮作,进一步搞好机械化粉碎秸秆直接还田,推广实施秸秆堆沤技术和覆盖等技术等措施,大力推动成都市双流区有机农业健康发展。目前,成都市双流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8%。
7 结语
有机农业生产中,做好土壤培肥与肥料使用控制,注重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保障在肥料使用管控中,突出肥料管理能力,实现土壤肥料使用控制,在土壤使用层面上,解决各种农业生产问题,实现肥料使用管理模式的调节,解决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