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冬草莓产业发展优势分析和对策建议
2022-11-21冯文霞彭林娟
冯文霞,彭林娟
(成都市双流区农业农村局,成都 610200)
草莓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浆果类植物。我国是世界草莓属植物种类分布最多的国家,草莓种植面积达1333万hm2,年产量200万t以上,年产值300亿元以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草莓生产国家。四川双流从1981年引进草莓,经过40年的发展,草莓种植面积稳定在0.36万hm2,年产值达25亿元,辐射带动云南、贵州、安徽和重庆等地13.33万hm2,年产值达700亿以上。“双流冬草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从2009年4.75亿元飙升达2018年的40亿元,跻身“全国百强”,成为双流区及辐射带动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双流是冬草莓的发源地,成为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冬草莓产业基地。
1 双流冬草莓发展历程
1.1 第一阶段(1981~1990年),引进试验实现技术飞跃
1981年,原红花乡村民从河北保定首次引进草莓野生种“鸭嘴”“鸡心”2个品种,开创了双流县草莓种植的先河。1983年,原双流县农林畜牧局正式开始试验草莓种植技术,先后引进了日本“宝交”“丽红”“春香”、美国“826”系列、“明宝”“丰香”等10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并将西瓜的“双模覆盖技术”应用到草莓的露天栽培上,开展了“草莓早熟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攻关项目。通过近十年的努力,草莓上市时间一路飙升,从春节提早到元旦,再从元旦提早到11月上旬,最终提早到10月上旬,双流实现了“春草莓”到“冬草莓”的飞跃,成为冬草莓的发源地。
1.2 第二阶段(1990~2000年),技术推广实现规模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以高级农艺师干大木为首的专家组,确定了“丰香”和“草莓促成栽培技术”作为双流县的主栽品种和主栽技术,采用“专家+协会+公司+农户”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培训、现场指导、农资供应等服务全覆盖。2000年全国第四次草莓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双流冬草莓具有八大优势,即成熟早、鲜果供期长、品种好、品质佳、耕作制度合理、规范化栽培程度高、产品销路广、生产成本低。双流冬草莓种植面积迅速达0.2万hm2,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1.3 第三阶段(2001~2010年),营销和品牌战略实现效益提升
双流冬草莓的生产面积迅速扩大,为了破解卖出去和卖出好价钱的难题,主要采取了3项措施,一是办好节会。积极承办中国第五次草莓学术研讨会和第二届中国草莓文化艺术节,每年举办草莓节。二是申报产品标志。先后申报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冬草莓之乡”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殊荣。三是品牌包装。设计了一套时尚全新的商标和包装。四是搭建推广平台。搭建了线上线下全方位的品牌推广平台,组织营销户前往全国各地营销,引进外地客商驻地收购。双流冬草莓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不仅帮助种植区农户增收,更带动包装业、运输业和观光农业等年实现产值近50亿元。
1.4 第四阶段(2011~2020年),高质量发展实现品质提升
2012年,双流区实施了“双流冬草莓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双流冬草莓产品质量标准》,双流冬草莓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通过实施品种更新、地力提升和绿色防控等3个工程,建设异地育苗基地66.67hm2,建设有机示范基地8个166.67hm2。通过提升计划,草莓产业组织化程度达65%以上,农业总产值贡献率达27%以上,双流全域成为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的草莓产业基地。
2 双流冬草莓的发展优势
2.1 地理优势
双流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在16.2℃以上。属岷江自流灌溉区,水源方便, 雨量充沛,年降雨量860mm左右。土壤属紫色红壤土、黄色土和灰冲土,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农业生态环境良好。双流全域森林覆盖率达到27.3%,绿化率突破了36%。双流属亚热带湿润热气候常绿阔叶林地区,地带性土壤为黄壤。在紫色砂泥岩地区,因坡度较大,易受冲刷,且化学风化程度不深,发育成的紫色土多保持岩石原有化学成分,具岩性土的肥力特性。同时由于长期栽培水稻,在水耕熟化影响下,发育成各种水稻土。土壤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含量低,灌溉水的水质较好,无“三废”污染,具备无公害草莓生产的基本条件。采取水稻和草莓水旱轮作,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是生产绿色食品的最佳种植方式。
2.2 技术优势
经过40年的实践,双流冬草莓技术优势凸显,一是技术服务队伍逐渐成熟壮大。草莓科学技术协会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各镇有分会,从事草莓种植和营销的公司和合作社都是会员单位,总人数超过200人。每年组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参与实施了“草莓促成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南方型草莓优质高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优质冬草莓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有组织的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二是草莓种植技术逐渐规范。专家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冬草莓的种植技术,形成了《双流冬草莓栽培技术规程》和《双流冬草莓产品质量标准》,经成都市技术监督部门批准,成为成都市第一批农业生产地方标准。
2.3 政策优势
双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致力于农业发展扶持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一是逐步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立了区级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和农产品检验测试中心,建设了6个镇级农业综合服务站,形成“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站+合作社”服务体系。二是出台扶持政策。2012年出台了《双流县实施产业倍增战略 加快天府新区建设推动都市现代农业迈向高端的若干政策》(双委发〔2012〕36号)和《双流冬草莓产业振兴计划三年行动方案》(双委发〔2012〕48号),对草莓生产培育种苗、建设有机生产示范基地、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培育经营主体等环节给予资金补助。三是整合资源。充分整合全区各部门的资源,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协调、协作、协同推进机制,为草莓生产和销售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4 文化优势
怡人的香气和漂亮的形态是草莓重要特征,古今都有咏赞草莓的诗词和文章。2004年双流举办了第五届草莓学术研讨会,2007年举办了中国第二届草莓文化艺术节,草莓文化给双流冬草莓注入了新的元素,至今双流已举办了18届草莓文化节,草莓诗歌、草莓仙子、草莓诗会、草莓宴、草莓乡村游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还有浓郁自然、寓有深意的乡土文化。
3 双流冬草莓的发展经验
3.1 加快技术研究,形成集成技术
从90年代末,双流县就开始组织团队研究草莓栽培技术,从选择栽培品种、栽培制度、育苗体系、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气候资源等方面开展研究,通过试验、调查、收集、分析、整理等方式,探索冬草莓最适宜发展区域及栽培管理措施,筛选出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病虫害防治时期的技术集成,逐步形成了“双流冬草莓生产技术规程”和“冬草莓产品质量标准”,建立了一套冬草莓促成栽培的技术标准体系。
3.2 营造宽松环境,促进产品营销
针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果品市场,双流及时推出多项举措,下大力气治理改善营销环境,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保护外来营销户的合法权益。一是区委、区政府颁发了《关于建立“绿色通道”促进农产品流通的意见》,规定了以草莓为重点的农产品营销中,确保“绿色通道”畅通。二是整顿市场秩序,严格依法办事,保证客、货安全。三是提供全方位服务。草莓销售期间,在各市场内增设铁路、航空代办点和包装盒(箱),新建运输车出租场。所有营销手续,在市场内,一次办结。四是培养新型营销队伍。对从事农产品营销的企业和个人开通“绿色通道”,对表现突出的营销大户给予表彰奖励,对重点龙头企业命名授牌。五是农村经济信息化步伐加快。双流开通了“双流农业在线”,注册了“草莓网”,农业部门、各镇(街道)、生产企业、营销企业实现了信息联网。
3.3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品牌效益
通过20多年的努力,双流冬草莓打造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冬草莓之乡”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张名片,并享誉全国。为了进一步提高品牌效益,把无形的名片资产转化为有形的经济资本,狠抓农产品质量监管,各镇(街)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草莓安全质量负总责,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监督指导企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区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负责检查和查处,对检测不合格和出现安全事故的责任主体,按相关规定处理,3年内不得享受任何扶持政策,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使用质量追溯防伪条码,实行生产过程网络化监控。
3.4 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草莓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实行“九统一”模式,即设施、品种、肥料、农药、病虫害防止、生产技术规程、销售、品牌等统一,建成6.67hm2以上有机示范基地5个,示范基地推行垄作栽培、定植脱毒种苗、绿色防控、绿肥还田、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菌剂、滴管等技术。积极推行异地育苗,通过政策扶持,建成异地育苗基地27hm2。
4 存在的问题
4.1 品牌面临严重的侵权行为
“双流冬草莓”品牌在2009年位列中国品牌百强,是双流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由于后期品牌管理没跟上,目前安徽、云南等地都在使用“双流冬草莓”品牌,影响了品牌形象和声誉。
4.2 草莓生产示范基地标准化程度不高
2013年,原双流生产草莓的主要乡镇划归天府新区直管,现双流区辖区从2012年开始发展草莓,目前草莓生产基地规模小,没条件更好地示范展示宣传双流冬草莓,制约了双流冬草莓的高质量发展。
4.3 组织化程度弱化
原双流草莓协会由农业部门牵头组办,负责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资调配、协调价格等工作,因国家工作人员不能在协会担任职务,会长由种植业主担任后,各项工作逐渐弱化。目前,双流区冬草莓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信息不通畅,缺乏技术交流和产供销协调,导致产品质量标准达标率降低、价格随行就市、农资进货渠道良莠不齐等不良情况,影响了草莓的品质和效益。
5 双流冬草莓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5.1 强化品牌管理,用好三张名片
双流用了近30年的时间打造了“双流冬草莓”品牌,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已达40亿元,近几年,全国多地冒用品牌,造成不良影响。建议采取积极措施管好用好“双流冬草莓”品牌,一是规范标识、统一管理。农业主管部门进一步规范标志、包装、商标等标识,突出双流特色,建立“有进有出”的专用标志使用动态管理机制。二是采用防伪标识。利用先进技术设计防伪标志,如CFD技术等,用户通过二维码识别真伪。三是加强打假宣传力度。利用公共媒体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让公众更全面了解双流冬草莓,了解标识和防伪辨别方法,共同参与打假。四是联合执法打假。以“协查函”形式联合各地质监部门开展执法打假,形成威慑力,依法维护地理标志产品。
5.2 打造高标准草莓生产示范基地,促进草莓高质量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双流区草莓产业在全国享有盛名,是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要求科技水平更高、组织化程度更强、产品质量更优。建议在空港花田附近打造高标准草莓生产示范基地,采用高科技的生产设施设备和高标准的生产规范,引领双流冬草莓再上新台阶。同时,利用空港花田旅游优势,开展草莓采摘和文化游,开发草莓相关文创产品,打造展示双流草莓文化窗口。
5.3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
近几年,双流草莓协会工作弱化,但仍有很好的基础,建议政府给予扶持,在工作经费、专业培训等方面给予补助,并协助建立运行机制,参照浙江草莓商会模式,逐步进行市场化运作,让双流冬草莓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品质和效益。
5.4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提高产业生产能力
质量提升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品种更新工程。开展育苗和种植新技术攻关合作,以市场为导向,优选提升品种结构,积极引进推广更多的新优草莓品种。二是地力提升工程。推广绿肥还田和秸秆堆沤腐熟还田,大力施用有机肥及生物菌剂,积造农家肥下田。三是绿色防控工程。按有机生产要求,集成推广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体的综合防治技术。大力推广避雨育苗、定植组培种苗或异地种苗、垄作栽培等农艺措施。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黄板等无害化物理防治技术。积极推广几丁聚糖类、白僵菌类等生物农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