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自治县村级合作社规模化肉羊养殖技术要点
2022-11-21陆清生
龙 怡,陆清生
(三都水族自治县养殖业发展中心,贵州 三都 558100)
近年来,三都水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三都县”)大力发展肉羊产业,依托贵州吉尔斯循环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和“三包六统一”生产方式(统一种羊、统一标准、包种羊存活,统一技术、统一饲料、包养殖服务,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包底价回收),带动8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村社合一)建设了8个适度规模养羊场。公司负责提供种羊、饲料、技术服务、回收销售;合作社负责申报财政扶贫、广州帮扶项目资金建设养殖场,采购种羊、饲料、药品以及人员工资等费用支出;农户(建档立卡户)通过项目资金入股分红、入场务工就业等方式获得收益。经营获得的收益除去成本、分红后的净利润用于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现结合生产实践,将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化肉羊养殖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选址要点
合作社养羊场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 m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 000 m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 m以上;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 000 m以上;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 m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 m[1]。不占用基本农田、生态林地等,符合环保相关要求;地块排水良好、土质坚硬、地势较高、通风良好、背风向阳、开阔整齐,交通、供电、通信便利,水源充足。
2 羊舍建设要点
根据羊喜干燥、爱卫生的生活习性及三都县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合作社养羊场采取全圈养的方式。修建相对独立分开的生活区和养殖区(包括圈舍、管理用房、集粪棚)以及配套必要的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间、更衣室等。圈舍建成漏缝高床羊舍,高床距地面不低于80 cm,漏缝板(可选择实木、竹、钢、塑料等材料)宽3~4 cm,长4~5 m,铺设缝隙间隔1~2 cm。每栋羊舍建成双列式,面积根据养殖规模确定,青年羊0.8~1 m2/只、种公羊2~4 m2/只、母羊1~2 m2/只,圈舍后方配套有羊运动场所。
3 品种选择要点
三都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适宜贵州黑山羊、贵州白山羊养殖发展。近年来,通过贵州吉尔斯循环农业有限公司引入波尔山羊、努比亚山羊、杜泊羊3个外来品种进行试验养殖,均有较好的适应性。2021年全县肉羊存栏2.21万只,其中波尔山羊0.73万只、努比亚山羊0.59万只、杜泊羊0.43万只、贵州黑山羊0.41万只,贵州白山羊0.05万只。合作社养羊场主要以波尔山羊、努比亚山羊为主。
4 饲养管理要点
4.1 饲料贮备充分利用周边农闲田土种植甜象草、蛋白桑、黑麦草等牧草,做好饲草贮备,降低饲养成本。全县2021年已发展人工草地233.3 hm2。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条件,春季主要供应甜象草、蛋白桑,冬季供应黑麦草。秋季将农作物秸秆(玉米秸、稻草等)加工制成青贮饲料,以备枯草季节青饲料供应不足时使用,保证羊全年有充足饲料。注重玉米、豆粕、麦麸等精饲料的贮备,并加强保存管理,不能放置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防止饲料发霉变质。
4.2 饲料的合理搭配在日常养殖过程中饲草不易太过单一,应注重甜象草等青饲料、农作物秸秆等干草料以及玉米、豆粕等精饲料的多样性合理搭配。通常日粮中的蛋白质饲料占比为20%~25%,能量饲料占比为65%~70%,以提高羊的采食量,保证营养均衡,促进羊生长发育。在饲料搭配过程中严格按照《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的要求进行。针对种羊和育肥羊的营养需要,粗饲料与精饲料的比例为种羊65∶35,育肥羊55∶45进行饲喂,并做好采食记录,为后期分析采食量、制定采食方案提供依据,以控制饲养成本,提高饲养效益。
4.3 日常管理
4.3.1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种公羊饲养分为 2个阶段。第1阶段为非配种期:此阶段要将公羊与母羊分圈舍饲养,饲喂65%优质牧草和35%精饲料(48%玉米、25%豆粕、15%燕麦、11%麦麸、1%食盐),增加营养,为配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第2阶段为配种期:此阶段要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饲料(38%玉米、35%豆粕、15%燕麦、11%麦麸、1%食盐),确保营养达到需求,为种公羊提供优质的精液打下基础。同时加强种公羊运动,防止过度肥胖。
4.3.2 母羊的饲养管理空怀期要根据母羊身体状况补充营养,促进母羊加快恢复体质和繁殖性能,为下次配种做好准备。在配种前1个月应加强精饲料(57%玉米、19%麦麸、18%豆粕、1%小苏打、5%预混料)的补给,保证饮水充足,确保母羊营养均衡,以提高母羊的排卵、受孕能力、受胎率和产羔成活率。妊娠期一般分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2个阶段[2]。妊娠前期为妊娠的前3个月,此阶段由于胎儿生长发育较慢,所需营养不能过高,可参照空怀期的日粮进行饲喂。妊娠后期为妊娠的后2个月,该时期胎儿生长发育快,营养需求量大,要增加豆粕(蛋白质)用量,确保营养均衡。产前10天左右还应多喂一些胡萝卜、甘薯、马铃薯等多汁饲料(自由采食)。特别注意不能饲喂霉变饲料和冰冻的饲料,以防止流产。母羊哺乳期一般为4个月左右,这段时期母乳是羔羊的重要营养来源,要保证母羊有充足的母乳,需供给母羊充足的全价饲料(60%玉米、14%麦麸、20%豆粕、1%小苏打、5%预混料)。注意不能在产后的前3天饲喂精饲料,3天后逐步开始饲喂精饲料。同时要保持圈舍清洁、干燥,营造舒适的环境。
4.3.3 羔羊的饲养管理(1)初乳期(出生后5天):产后5天内母羊分泌的乳汁为初乳,是羔羊初乳期唯一的营养来源。因此,要让初生羔羊尽量早吃、多吃初乳,便于增强体质和抵抗力,减少发病,提高成活率。(2)常乳期(出生后6~60天):在6~45天阶段,母乳仍是羔羊的主要营养来源,可辅以少量的青草料。一般10天后开始引导羔羊采食幼嫩青草料。20天后引导采食用温开水搅拌的半湿精饲料(62%玉米、10%豆饼、10%胡麻饼、18%麸皮)[3]。45天后改变饲喂方式,逐渐以饲喂青草料为主,哺乳为辅。当羔羊能自行采食饲料后,应合理搭配精、粗饲料并补充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22.5%玉米粉、20.5%草粉、21.5%豆饼、18%玉米粒、9.3%花生饼、6.9%麦麸、0.7%食盐、0.3%尿素、0.3%添加剂),以促进羔羊健康生长。随着日龄的增加,适当引导运动,增强抵抗力。
4.3.4 育肥羊的饲养管理羊在育肥前采用10%戊二醛、10%聚维酮碘等消毒药品对羊群和圈舍进行喷雾消毒1次。在育肥过程中应采用先粗后精的育肥方法,逐步添加精饲料(57%玉米、23%豆粕、12%麦麸、8%高粱)。育肥阶段粗饲料与精饲料配比为55∶45,不要轻易改变,否则会影响适口性导致采食量下降。应定时、定量饲喂,一般每天每只饲喂粗饲料1.2~1.4 kg。
5 疫病防控技术要点
由于合作社大部分为圈舍养羊,羊缺乏运动,易患病,疫病防控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动物防疫管理制度、各岗位的操作技术规范和工作流程,并张贴于各岗位的进门或醒目处,同时监督员工遵照规章认真落实、严格执行。(2)实行分栋管理:场内各养殖区、圈舍要固定人员、固定岗位防疫责任、固定生产物资和用具(如:粪便运输车辆、饲料运输车辆、运羊车、手推车、铁铲等)等,避免和减少疫病在各区(舍)之间交叉感染。(3)完善生物安全设施设备:在各养殖区入口处设置洗浴更衣和消毒设施设备,在办公区、生活区等公共场所设置洗消设施,严格消毒管理,有效降低疫病传播风险。(4)强化免疫和疫病预警预报: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净化实施方案。参考免疫程序:羔羊7日龄口唇黏膜注射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0.2 mL,15日龄皮下注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3 mL,21日龄皮下注射山羊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3 mL,28日龄肌注羊三联四防灭活疫苗2 mL,40日龄肌注小反刍兽疫活疫苗1 mL,50日龄(第1次免疫)肌注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1 mL,70日龄(第2次免疫)肌注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1 mL,断奶后尾部皮内注射山羊痘活疫苗1 mL。成年羊:羊三联四防灭活疫苗每年免疫2次,每次肌注1.5 mL;山羊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每年免疫2次,每次皮下注射3 mL;山羊痘活疫苗每年免疫1次,每次尾部皮内注射1 mL;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每年免疫3次(母羊怀孕期间不免疫),每次肌注1.5 mL。同时加强疫病风险监测和预警,并严格实施,切实做好疫病防控。(5)定期驱虫:2月龄皮下注射1%伊维菌素0.02 mL/kg,圈舍、环境喷洒氯氰菊酯杀虫剂(500倍稀释);7月龄皮下注射1%伊维菌素0.02 mL/kg,口服复合抗蠕敏(阿苯达唑大丸剂)0.5粒/只,圈舍、环境喷洒戊二醛消毒剂(500倍稀释),此后每隔4个月重复消毒1次(环境消毒剂交替使用),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6)完善养殖档案:如实记录养殖生产各环节的档案,为动物疫病防控、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依据。
6 养殖效益
三都县的8个村级合作社发展肉羊产业,常年存栏基础母羊1 680只,种公羊84只,年出栏育肥羊3 860只。按照出栏平均体重35 kg/头,平均价格40元/kg 计算,实现产值540.40万元。扣除饲料、药品、劳务等成本费用(折算为种羊饲养成本平均1 350元/头)共计238.14万元,实现利润共计302.26万元。同时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人工种草80 hm2,实现农户增收18万元,解决周边农户长期务工就业16人,年均增收3.6万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