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确定性知识观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实施路径

2022-11-21陈红艳袁书卷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不确定性研究生

陈红艳 袁书卷 赵 晖

(陕西理工大学,陕西 汉中 723000)

随着时代不确定性与社会快速多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速改革,发挥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职责和使命,更好地迎接不确定世界的机遇,增强应对不确定世界的挑战能力,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找准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路向。案例教学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应对不确定性世界的综合素养,成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一、不确定性知识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

(一)知识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知识是与确定性知识相对而言的。确定性知识是探索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中积淀的可言或可视化的知识,如规律、学说、理论、原则等被规则化的知识,通常可以用语言数学图表、公式方程等表达和传播。不确定性知识是探索和应用知识的知识,是反映事物和行为的随机性、不肯定性、不稳定性和非完备性的知识,其实质是能力[1]。不确定性知识是时代不确定性和快速多元发展的必要知识,主要个体是在面对不可知以及应对不测事件和处理时的重要知识。

波拉克在《不确定的科学与不确定的世界》中指出:不确定性远非前进的障碍,它实际上是创造性的强烈刺激因素和重要组成部分[2]。不确定性知识观强调知识发展的独特情境和价值判断,与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主张的知识观相类似,认为知识总是内在于个体的。从这一视角来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知识动态性和发展性,进一步落实到学习者的知识获得过程,就是学习者如何生成和积淀探索和应用知识的知识,即实践性知识、反省性知识和创造性知识等不确定性知识的学习、获得、积累的过程。

(二)案例与研究生案例教学

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境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师和学生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从这一真实生活中的棘手问题展开课堂讨论,进而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反省能力和创新能力[3]。2015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案例教学是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的重要手段。

案例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情境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呈现真实、准确的案例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作为经验型、案例型和创新型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涉及理念渗透、预先设计、环境创设、过程优化、效果评价等要素和环节的教学系统[4]。有研究发现,教育硕士研究生和法律硕士研究生普遍反映,案例教学有助于针对性地学习学科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和养成职业素养,案例教学是符合卓越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

(三)不确定知识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

不确定性知识是获得知识的知识,是明智解决事物的能力和智慧的体现,让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获得丰富的不确定性知识,使其成为协调、个性且有创造性的人,能够从容应对智能化时代的知识社会。案例教学具有实践特性的目标取向,可以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实施案例教学是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策略,以此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反省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教育策略。

专业学位研究生就是培养具有反思性的、经过良好训练的、有知识的、严谨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具有独立创造能力的人。案例教学重视课程学习、推进教学改革、深化技能培养、注重过程性评价,也是提升研究生反省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当前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从不确定性知识的视角探讨案例教学的体系,可以丰富案例教学体系探究,为现有的案例教学提供补充,尤其是从知识创新的视角,探讨案例开发、案例教学的实施以及案例教学的评价机制,对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不确定知识观下研究生案例教学的特性解析

(一)教学目标的实践性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期望学生表现和掌握的学习结果,其主要关注点是学生的行为及其学习结果。教学目标也是选择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引和激发作用。在案例教学中,从案例的选择到教学活动实施再到教学效果评价,都是围绕着实践性教学目标进行的,案例教学旨在突出理论回归与运用于实践的实践性教学方式[5]。教学目标的实践性贯穿于始终,教学活动使用的案例是源于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活动开展体现师生“双主效应”,主要以师生共同的讨论、交流、分析、质疑、批判、立意、方案提出等为重点,教学效果评价以提升学生运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生成性

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发生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知识获得和能力提升的科学、准确、动态的素材、数据和信息,是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传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行为、品德、素养和能力等的总和。案例教学的实践取向地位,使其在教学内容方面侧重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转化。依据安德森和梅耶的知识在人脑中的表征方式,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来看,案例教学中要实现从事实、关系和静态的陈述性知识向步骤、做事和动态的程序性知识的成功转化,并在学习实践性的程序性知识时生成有关学习效果、理性思维和自我调控的策略性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不具有记忆性,需要通过实践、练习和体验的方式才能生成。

(三)教学过程的整合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要素完整、逻辑紧密、形式丰富的教学互动的具体展开过程。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实现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即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案例教学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地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真实情境、相互合作、沟通等教学环境,组织、引导和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所学知识与真实情境的有机融合,激励学生在积极思考、探究合作、讨论归纳中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实现知识的整合,以及主动意识、调控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升。

(四)教学效果的迁移性

教学效果是经过教学活动取得的相应的教学成效,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状况,学习结果的迁移性是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案例教学借助真实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情境与将来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境相类似,实现学生对知识、能力和认知的迁移。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摆脱传统被动式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致力于探寻理论和实践联系接触点的模式实践,培育学生判断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认知能力的迁移,形成两类同化性知识:一是关于“如何做”的步骤和过程的程序性知识;二是涉及“怎么样”的思维、调控和规划的策略性知识,这两类知识有助于技能和策略等认知迁移。

(五)教学评价的过程性

教学效果关乎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倾向判断,它是评价系统对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达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是学生对课程中案例教学有效性的认知与判断。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倾向于鼓励学生广泛对话、集思广益,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并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及差异性;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应对复杂问题的灵活性、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等作为评价指标,其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深度是衡量案例教学效果的核心指标之一。简言之,学生对案例讨论的参与度越高,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越优化,体验到的学习效果越好。

三、不确定性知识观下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重塑案例教学目标的价值观,培养具有协调、个性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富有理性、个性、协调和创新性的人。确定性知识观下的教育倾向于关注人的“才”,忽视人的主体地位。那么,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人是物质和精神的高度合成,是身体、自我意识、理性、态度、情感、追求和创造性的有机整合,不确定性知识的获得与这些特点和品质的培育、发展的目标一致。这些诸如自我意识、理性和创新性等品质只能通过主体自身的实践活动、深度感知和体验顿悟来获得。不确定性知识即关于探索与应用知识的知识,它具有不肯定性、随机性和隐性的特点,很难用符号、语言加以说明和呈现,其实质就是能力,这种知识需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获得。将不确定性知识观落实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案例教学中,进一步重塑和强化了案例教学的价值取向,突显教学目标“以人为本”的实质,彰显人性的价值理念,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阶目标,培养具有高尚品行、协调自由、独特个性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二)构建案例教学过程的生态观,丰富学生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智慧与策略性知识

案例教学是连接真实的案例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桥梁,是学生对案例中的真实情境进行价值认知的过程[6]。具体而言,在案例教学中,师生通过分析真实情境中的一个案例,多视角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经历一种真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方式、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正确地应用到实践情境中去,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认识论的视角来看,实践、反省和创新是一种个体行为,只有个人身临其境开展思考、探索和实践活动,才能发现新规律、生成新知识、创造新价值。这些新的知识、认知和价值都是在个人当下的体验和探索,并且是借助于不确定性知识所生成的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智慧。构建不确定性知识观下的案例教学发展的生态化,实现将真实世界引入课堂,将对话和讨论贯穿始终,因势利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使学生获得处理复杂和不确定性教育情境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智慧和策略性知识。

(三)建立案例教学效果的多元观,培养具有批判性、反省认知性和勇于创新的人

科学始于发现,问题是知识之母。耶鲁大学校长莱文曾说:“学生走进大学有三个主要任务,一是学会质疑,二是学会独立思考,三是学会自己得出结论。”这三种任务的顺利完成,在传统的确定性知识学习中是很难实现,因为确定性知识更多关注的是规律、学说、理论、原则等被规则化的“静态性”的知识;相反,不确定性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关于质疑、思考和自己得出结论的知识。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促进学生获得质疑能力、思考能力和自己得出结论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新时代对实践性、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呼吁和需求。所以,将不确定性知识观与案例教学模式有机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能力、反省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对真实案例的讨论、提问、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深度学习,提倡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和辩论,支持学生表达不同观点、不同的价值判断、不同的理解,进而产生不同的实践思路和创新方案。

(四)发展案例教学评价的纵深观,形成多维、多样、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

不确定性知识的获得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目标相一致,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对研究生实践能力、反省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确定性知识的获得要落实到学习者的行动、理性、反省、价值、态度和情感等领域,这种知识是由学习者的自我图式、心理模式和信念价值体系构成,无法直接通过学生成绩和量化考核进行结论性评价,只能通知考核学习者的活动、成长和发展进行支持性评价。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里提到的教育主要是不确定性知识的获得结果,也是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点,即学习者的自我意识、理性、品德、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自我图式等得以发展,提高学习者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促使学习者探寻人的真正意义,成为独特、个性的自己。因此,在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上要体现纵深观,形成目标多维、形式多样、体系多元的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不确定知识观下的案例教学发展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方向一致,提倡创造性教学和学习,围绕多元性思考与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方法,实现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促进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研究生获得问题解决的品质和能力,为今后应对和解决更为复杂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心理资源的保证,创造了支持性的心理条件。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不确定性研究生
随机不确定性影响下某航炮发射动力学仿真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中国银行业的未来:不确定性与希望并存
广义直觉模糊软集的格结构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