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

2022-11-21丁海东

读与写 2022年27期
关键词:折线统计图活动课

丁海东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 甘肃 张掖 734000)

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应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比较重视课堂的实践性。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挖掘学科教材,即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内容的教学,同时还要注重教材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针对当前形势,我国大力推进学校减负,教师需要注意调整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推进自身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实践活动教学开展的意义

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比较繁多,所以大部分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都将重点放在了课本的教材内容上,老师的期望是让学生对课本知识熟练掌握,牢牢记在心里,并能够在考试时发挥在卷面上。但是根据长期观察的结果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只能在考试的时候起到作用,但是学生却无法将其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开展实践活动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其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

2.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现状

2.1 教师思想陈旧,缺乏重视。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很多老师在教学时还秉持着传统的教育思想,他们认为帮助学生巩固好课本知识,并熟练运用在做题当中便万事大吉了。但是实际上就是这样的思想导致老师以及学生对实践课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并且忽视了开展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所以学生的学习内容比较单一,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无法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虽然有一部分老师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尝试理解应用新式教育模式,但是在教学方式上来看,还存在单一的问题,不能将教学内容与活动课进行灵活紧密的联系。

2.2 教学模式单一,教材与实践结合不高。部分老师存在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将课程开展成多元化模式,这样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习惯性地要求学生将数学公式以及典型例题背诵下来,并将其生搬硬套到习题上。这种方式看似能够让学生在做题上拿到好成绩,但是从本质上看,学生无法做到举一反三,不会主动思考问题。并且学生在背诵公式以及例题时,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3 批评教育较多。数学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遇到一些学生反应迟钝或是做题粗心,多是采用批评教育。即使有学生较好地回答完问题,老师也不会给予正面的回应,学生得不到老师的夸赞。长此以往,学生的信心被打击,容易产生厌倦数学的心理,会影响以后的数学学习。数学老师要知道,在小学,学生是非常崇拜信任老师的,老师的一句话会比家长的十句话都管用。因此,老师需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正面积极为主。

3.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具体策略

3.1 思想和方式转变。思想以及方式这两方面的转变是实践课程教育开展的第一步,需要将学校以及老师的教育思想进行转变,让他们对实践教学活动课形成正确的认知,打破对教育的固有思想,积极接受新课程教育改革带来的变化。在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时,要考虑到活动课开展的目的以及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二步,要转变老师开展课程的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水平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老师要掌握讲课的技巧,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地位上,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课,力争让其在活动课开展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真正喜欢上这一学科。

例如在开展《小数的意义》这一章节的教学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所以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小数的概念。所以老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为学生进行讲解,例如去书店买书,一本书的价格是20.5元,老师可以告诉学生需要拿一张面值20元的纸币以及一张面值5角的纸币。逐渐学生就能理解整数以及小数的区别,这样对小数也能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并且也能更快地学会应用。

3.2 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对自身的工作负责,不仅需要为学生传授课堂知识,还需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在初学数学时期的习惯培养问题。数学老师应该用心寻找培养小学生数学习惯的对措。从始至终,在每个数学教学的进程中都可以做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习惯,避免出现审题不认真,粗心大意,写字潦草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例如,在进行《时·分·秒》的教学时,数学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拿出一个时钟,教给学生怎么辨别时针分针秒针,学生辨别完成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时针分针秒针有什么区别,在平常怎么可以更好地分辨出来。有学生回答颜色,有学生回答长短,老师再拿出几个时钟让学生观察,具体是有什么区别。在同学们普遍观察到是长短的区别后,老师可以让这些学生总结一个顺口溜,再帮他们完善一下。由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例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下预习作业,如果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不会的地方,可以和家长讨论,得到正确的答案;也可以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上课询问老师。上课时,老师可以用白板制作的幻灯片讲解这堂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解完,询问学生之前不理解的地方是否已经明白,如果不明白,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讨论,再进行深入的讲解。课后,老师可以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

3.3 进行赞扬教育。每个人都喜欢赞美,喜欢得到别人的承认,学生更是如此。小学老师可以说是是学生的启蒙教师。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遇到学生粗心大意,做错题的情况,可以引导着学生改错,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而不是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面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老师更是需要夸赞鼓励,进行赞扬教育。

好话也要及时说出口,赞美之词有的时候就像是调皮的精灵一样,稍不留神,就跑了。赞美别人也是要掌握时间的,错过了机会,就像是马后炮一样,会让人反感的,这个时候你的赞美之词起到的可就不一定是好作用了。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因为顾虑太多,或是因为碍于面子,有的时候,赞美的话明明就在嘴边,但却没有说出口,给自己造成了遗憾。记忆犹新的是好多年前班级里的一位女生,在艺术节小品演出前因为服装出现一些问题,我批评她了,表演结束后虽然获得了一等奖,可是我却发现女生情绪并不高,了解之后才知道在我批评她之后她哭了。我确实也看到了排练过程中她付出的辛苦,本来想演出结束后,好好的在班级里表扬她,可是最后却因为演出前的一点不开心而没有说出口,小女生那失落和委屈的眼神成了我心中的一个遗憾。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要力求客观、公正,表扬要实事求是,注重实际效果。只有真实的赞美,才能最能打动人的心里,同样,老师对学生的赞扬也要实事求是,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老师做一个细心人,热心人,坦诚的热爱,关心学生。

3.4 让学习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在学科融合中创设情境实践活动。学科融合是今后学习的大方向,各学科的边界和壁垒正在逐步弱化和消失。越来越多的研究表面,学科融合有利于学生整体的发展,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小学低年段的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感知客观世界的过程,在不断地深入了解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不同学科知识的内容。积极进行学科融合,利用不同学科相互促进,就能更好地达成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也能加快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认识图形》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的立体图形创意拼搭活动就是一次学科融合的过程,在拼搭活动中运用到了数学学科的图形知识、美术学科的色彩搭配、科学学科的动手操作等。只有充分地考虑了这些学科的相关促进和影响,才能有效地完成创意拼搭活动。在拼搭过程中需要具备数学知识基础,需要运用美学原理进行设计创意,也需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践操作。结合这些学科的特点就能实现学科融合学习,也就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5 让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实践活动。儿童的天性是充满好奇的,他们有对周围一切事物感兴趣的特点,他们喜欢游戏活动,喜欢益智娱乐的竞赛游戏,喜欢妙趣横生的互动游戏,喜欢寓学于乐的趣味游戏。这些游戏中就有许多可供学生学习的情境活动,挖掘这些游戏活动会让学习更有趣,更有效率。在游戏中学习,能最大程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数学中的前后左右方位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的游戏情境创设实践活动。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方位感不强,很多学生难以区分左右的方向,日常生活中也不能快速区分和辨认。而在学生的游戏活动中就有这样的情境:小学生日常游戏中的“我说你做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等游戏中都可以创设方位游戏,将前后左右的方位巧妙地融入到游戏中,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可以思考理解,区别不同的方位该如何判断。如:在学生“我说你做”活动中,学生利用游戏口令发出指示,其它学生根据口令要求做出相应动作,游戏的学生可以相互理解判断,如果出错了也可以及时纠正错误,在多次的游戏情境中,学生就能积累丰富的实践活动经验,也就对方位的认识有了清晰的感受,从而快速地做出判断。这种情景化实践活动能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也对传统课堂的学习形式有了极大的创新。

3.6 结合课例,实现学生的自主研究发展。对数学而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活动课可以在各种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生通过参加这种活动,能从中灵活的掌握一些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以此来弥补数学课堂教学中“单纯训练”。真正能进行自主学习研究的学生并不常见,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比如学习“平移、旋转和对称”时,教研小组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会要求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到操场上玩“保龄球”的游戏,而游戏的设置则是用一些废弃的易拉罐来当做是保龄球,然后让学生用手中的篮球或者是足球来进行游戏。这样的活动学生们都会表现的比较活跃,但是学生们在游戏的同时,也让学生们去思考,手中的球到底是在做什么样的运动,一些学生会说:“因为球是滚动的,所以应该是翻转。”而另一部分学生认为“球从这个地点贴着地面移动到另一个地点,应该是平移。”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容易处于争论的状态之中,这就说明学生已经能从体验之中学会去分析和理解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也是最为强烈,教师就有机会抓住学生的愿意去一探究竟的心态,来展开今日的学习活动,进而增强学生们对平移和旋转的辨析。

3.7 在实践中应用猜想的教学方式。数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都会在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应用猜想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

例如,几何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发软尺,对长方形、正方形等进行周长的量取,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知道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的得数乘以2,而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以4,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们进行猜想,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乘以4,长方形也是由四条直线组成。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以及生活常识进行猜想,最后得出结果。这样的过程首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让学生在真实量取的过程中对数学问题进行猜想,充分调动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3.8 根据日常生活引发学生思考。数学课程源自于生活,在生活中也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也在数学的教学范围以内。教师可以设立“记录一个星期家庭开支情况”的活动,指导学生们完整记录一个星期的家庭开支情况,并以折线统计图的形式画出来。设立这个活动的初衷便是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算水平和对于折线统计图的掌握情况。在该活动进行中,学生们每天都要将家庭成员所花费的钱数记录下来,记录清楚每一笔钱所花费的原由,在一个星期以后将其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对于此类活动有困难的学生要向教师说明情况。做完这些后由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研究家庭用钱情况。

教师需要在活动之前为学生们讲解折线统计图,并且熟悉使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数据的方式,在带领学生们熟悉折线统计图后再开展活动。活动开展期间,学生们每到放学便会积极主动的将家庭一天的花销记录出来,通过一个星期的数据记录,绘制出折线统计图。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的折线统计图上下浮动很大,有的学生的折线统计图浮动比较平稳。对于学生们实践所获得的结果,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随机抽取多位同学的统计结果进行总结。这种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引起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创造出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课堂环境。

总结

总的来说,要想使得数学实践活动课能够正常开展,必须要有老师思想以及行动上的支持,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策略调整,真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实践活动课,并从其中学习到能够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思维,归纳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猜你喜欢

折线统计图活动课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低年级的实践与探究
让“统计图图表”背后的数学文化熠熠生辉
五分钟教你读懂疫情分析报告
活动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折线
折线图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