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馆(四川)选址及发展的SWOT分析
2022-11-21杰罗拉提
张 勃, 杰罗拉提, 王 杰
(1.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2.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成都 610023;3.四川雅康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成都 610023)
一、引言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之际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两路”精神理论研讨会于2018年底在重庆举行,提出依托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建设川藏公路馆(四川)的建议,得到参会各方的肯定。2019年2月交通运输部组织“交通运输文博工程建设研究”课题,对交通运输文博建设进行专项研究;同年12月在北京举办“两路”精神座谈会,探讨西藏“两路”精神纪念馆、川藏公路馆(四川)等文博场馆建设,推动“两路”精神的有形化与可视化。博物馆选址是博物馆建设与成功运营的关键,国内外关于博物馆选址研究多从博物馆选址的原则、决定因素等角度展开。早在20世纪初张謇就提到博览馆“最注重者则择地”,强调博物馆选址的重要性[1]。费钦生提出便利于受众人群、利于藏品保护的环境和空间拓展的可能性,是博物馆选址的三个主要原则[2]。史伟认为博物馆选址可分为指定性选址和规划性选址两类,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规划性博物馆选址的影响因素[3]。其他关于公共服务类型设施场馆选址的相关研究,可总结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场馆建设体系及场所建设研究;二是场馆规划建议及指导;三是采用定性的方法阐述合理选址的必要性和原则;四是构建选址模型,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选址问题。国内外关于交通文博类场馆选址的研究较缺乏,本文依据在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建设川藏公路馆(四川)的建设方案,拟采用SWOT分析方法,全面分析研究对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并对川藏公路馆(四川)的运营发展提出对策。
二、川藏公路馆(四川)概况
为弘扬传承“两路”精神、反映川藏公路历史变迁,“新时代‘两路’精神弘扬传承研究”课题组提出建设川藏公路馆(四川)的构想,拟打造四川第一、行业一流、中国精品的公路交通文化展示与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主题展馆。
(一)建设意义
“两路”精神是交通行业的重要精神。“两路”精神对新时代西藏、四川、青海等地的交通运输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由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客观因素,长期以来,四川交通运输系统非常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交通文化等软实力建设。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软实力则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新时代需要将二者统一,为此要深入挖掘“两路”精神对加强交通文化建设、提升四川交通运输行业软实力的重大意义。
传承弘扬“两路”精神的战略举措。“两路”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交通精神的典型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西藏、四川、青海等地天堑变通途,川藏公路不断改善、青藏铁路通车、藏区高速延伸,都见证着“两路”精神的弘扬和传承。“两路”精神不仅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很重要的一点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4]。2020年11月,超级工程川藏铁路全线动工,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是新时代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必然要求,建设川藏公路馆(四川)是传承弘扬“两路”精神的战略举措。
川藏公路馆(四川)是精神文化的物化载体。建设川藏公路馆(四川)是“两路”精神文化的物化载体,是集中展现“两路”精神的文化场所,作用是发挥公共教育功能。公众通过参观,感受和体验“两路”精神文化,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化育之功,实现对“两路”精神文化的“深呼吸”。
(二)展示主题
展示川藏公路交通变迁。川藏高原山脉连绵起伏,江河纵横交错,拟建的川藏公路馆(四川)拟从川藏茶马古道、川藏公路建设(1950—1954)、川藏公路艰难维护(1954—1978)、川藏公路改善(1978—1999)、川藏天堑变通途(2000年至今)、藏区高速的修筑(2014年至今)等不同时段,展示川藏交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历史变迁。
传承“两路”精神风貌。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两路”精神,是新时代中国交通运输思想、文化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交通人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强大精神动力[5]。通过川藏公路馆(四川)的筹建,有助于深入挖掘“两路”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发展演进、内涵特质和时代价值,对于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做好新时代交通运输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馆藏交通人文珍品。一是展示川藏公路上的艺术作品,譬如张大千画作《二郎山》,经典音乐《歌唱二郎山》《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等诗词、音乐、美术、影视、摄影等作品展示。二是展示川藏公路的人物故事。人物是“两路”精神的来源,川藏公路自1950年修筑至今,谱写出诸多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他们是“两路”精神的践行者。例如筑路指挥陈明义、穰明德,渡江英雄李文炎,探险英雄崔锡明,爆破英雄杨茂武,千锤英雄杨海银,架桥英雄王洪才,模范驾驶员李堂生,以及杰出工程师李昌源、齐树椿、李鲁卿等。
(三)形式与初步选址
川藏公路全长超过2000公里,是典型的线性带状构筑物。参照国内外相关经验,项目组提出“主馆+分馆”结合的建设规划。研究人员联合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设计院、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等部门,调研川藏公路四川段沿线,分析公路馆选址。成都是川藏公路的起点,也是川藏公路沿线唯一的超大城市(《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优势是省会城市,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吸引游客能力强,但是作为以“安逸”著称的休闲旅游城市,很难与“两路”精神的主题切合,且旅游资源众多,若川藏公路馆(四川)设置于此,很有可能会淹没在众多知名景点中,因此不推荐为主馆选址地。通过调研G318、G317沿线历史遗迹,根据项目承担单位和协研单位的初步分析,选出5个最有意义也是比较有机会继续打造的点位,分别为G318的飞仙关索桥、泸定县川藏公路纪念馆、泸定大渡河特大桥锚碇区域、G317雀儿山的五道班养护站和张福林烈士陵园。
飞仙关索桥有“天路第一桥”之称,是1950年9月为支援进军西藏、解除运输困难而修建。整座索桥除桥面为木板,其余部分为钢铁结构。飞仙关索桥现已年久失修,桥面木板大多已腐朽,无法行人。索桥整体结构也大部分锈蚀,存在安全隐患。两岸桥墩虽于2014年加固处理,但并不能完全消除安全隐患。索桥从20世纪70年代封闭至今,芦山地震后局部装饰,但桥梁未检测和加固。两岸均有岗亭,芦山岸游客中心经营冷清,但碉楼保存完好。
甘孜州红军长征纪念馆暨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由四川省进出口银行成都分行援建,占地2830平方米,分为地下一层、地面局部三层,总建筑面积6388平方米,于2014年12月完成主体工程,2015年5月29日开馆。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运用图文、实物、影像资料,透过泸定的交通变迁看民族团结、交通发展,体现二郎山“高万丈”的豪迈气概和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展现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画卷。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内利用大面积的实体墙面和局部的体量变化,形成视觉中心点,结合景观处理手法,塑造纪念馆标志,运用较大尺度的挑檐和坡面来形成丰富的建筑体量;钢结构棚顶、玻璃幕墙等表现出泸定有力的时代步伐,高大的空间和通透的视觉效果顺应当代建筑的流行趋势。结合实体立面营造庄重的建筑意境,与纪念碑形成横向轴线。纪念馆的展示内容主要以传统陈列为主,展示二郎山的传说、西康省历史交通的变迁、川藏公路筑路英雄的照片等。该纪念馆已成为一个传承历史文化,展示交通文化的教育基地,同时又是宣扬“两路”精神的重要场所。
雀儿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沙鲁里山脉北段,主峰最高海拔6188米,是西藏联系内地的重要通道之一。雀儿山五道班最初设立于1954年,驻地海拔为4889米,是川藏公路沿线海拔最高的道班。该道班养护管辖公路10公里,垭口海拔最高点5050米,所辖路段基础差、等级低、抗灾能力弱,且弯多坡陡,自然病害严重,雪灾、塌方、泥石流、常年冰冻等灾害频发。多年来经过五道班一代代职工的不懈努力,获得无数的荣誉。1984年3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先进集体”,1985年被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1997年7月被四川省交通厅、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1999年9 月被交通部、中国公路运输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道班”。在这片“春夏不长草、氧气吃不饱、终年雪不断、四季穿棉袄”的雀儿山上,一代代五道班工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时代壮歌。60 多年来,前后总计有18任班长见证了雀儿山老路风霜雨雪的历史;60多年间,这个小小的道班产生了2名全国人大代表,2名全国劳模,省、部级劳模和先进10多名。
张福林是川藏公路修筑时期解放军18军筑路战士的典型代表,1948年8月入伍,195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他先后转战华北、西北、西南地区,参加太原、秦岭、东城、成都等各大战役。在全军训练班中,他带领五班被授予“全国模范班”。在川藏公路修筑中,他担任爆破任务,不幸遇难,年仅26岁,被追认为模范共产党员、一等功臣,他所在的班被命名为“张福林班”。雀儿山十八军张福林烈土墓位于G317国道K899+500处。2016年2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与甘孜州政府商定,并征求张福林烈士亲属意见后,决定将陵园迁至雀儿山隧道出口,与雀儿山隧道建设一并实施,之后将张福林烈士遗迹迁至雀儿山十八军红色教育基地。2020年7月16日,在雀儿山十八军红色教育基地举行了18军进藏革命烈士张福林衣冠冢安放仪式。雀儿山公路、雀儿山隧道、十八军红色教育基地和张福林烈士墓,有望形成川藏线上交通、文化、旅游融合的示范点。
大渡河特大桥在甘孜州泸定县境内,位于咱里村上游泸定水电站库区,属于泸定县的范围,与著名旅游城市康定市以及雅安市的天全县相邻,属于三县交会之地,也是汉藏文化交融之地。泸定大渡河特大桥被誉为“川藏第一桥”,全长1411米,主线长1100米,最高点距大渡河水面364米,跨中距大渡河水面269米。泸定大渡河特大桥红色的桥身在高原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雄伟壮观[6]。作为雅康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其建成通车不仅是弘扬“两路精神”、攻坚克难、实现古老大渡河上史无前例的千米级桥梁的跨越,更是弘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建造超级工程能力的跨越。
研究人员从地理位置、受众人口、交通可达性、基础设施、周边环境、可打造空间等影响选址因素,分析四川境内国道317、318线和藏区高速公路的5个潜在点位,提出依托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康定端锚碇区域,打造川藏公路馆(四川)的推荐方案。将川藏公路馆(四川)建于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康定端,利用桥梁锚锭空间,能够使公众近距离感受不畏艰险通天堑的场景,更好地宣传“两路”精神,体验中国交通的飞速发展。在交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川藏公路馆(四川)是行业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展示基地,同时也是泸定大渡河特大桥打造的超级工程4A级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景区以泸定大渡河特大桥为核心,第一层为雅康高速路段,第二层为检修道,四周风景秀丽、景观独特、人文资源丰富。以泸定大渡河特大桥为载体,计划开发蹦极、悬空玻璃栈道、主题民宿、文博场馆等旅游体验产品,区域集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交通文化为一体,资源具有稀缺性。
三、基于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康定端选址的SWOT分析
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7],将与川藏公路馆(四川)密切相关的各种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威胁等,梳理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对内外部竞争环境和条件进行态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成都和重庆是自驾游客进入藏区的主要集散地,泸定是国道318和雅康高速的必经之地,项目位置距成都约220公里、距重庆约500公里,已实现全程高速直达,可达性强。拟选定的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康定端是雅康高速(已建成)和泸石高速(在建)交汇点,规划中的伞甘坪互通与国道318相连,是出川进藏的咽喉要道,交通便利,客流量大。馆址位于13.5公里长的二郎山特长隧道和23公里长的小天都隧道群之间,在此处设置川藏公路馆(四川),有助于缓解驾驶员长时间在隧道行驶的疲劳。泸定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县城海拔约1300米,拟选址处海拔约1500米,区域内二郎山、大雪山脉高原风光壮美。与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川藏公路沿线其他选址相比,既有高原独特的风光,又有相对较低的海拔,适宜游客游览和停留。
资源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一是文化资源稀缺。泸定自古以来是川藏交流的重镇,泸定桥始建于康熙年间,红军长征在泸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茶马古道、川藏公路、雅康高速都从此处经过,区域内茶马古道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交通文化等文化资源富集,且具有稀缺性和独特性。二是旅游资源丰富。泸定境内平坝、台地、山谷、高山平原、冰川俱全,泸定桥、二郎山、贡嘎山和海螺沟等是闻名中外的著名旅游景点。超级工程泸定大渡河特大桥与周围环境共同构成美丽风景,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三是川藏公路“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国民公路”等IP得到国人的认可,已成为热门的线路型旅游目的地。
(二)劣势分析
地质条件和环境复杂。雅康高速走廊带多为高海拔深切峡谷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公路沿线属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急剧抬升的过渡地带,沿线多为高山峡谷、极高山(海拔4000~5000米)等复杂地形,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桥位处为大渡河深切峡谷区、构造剥蚀中高山地貌,两岸边坡高陡,大桥位于泸定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之间,抗震设计要求较高。大桥地处高山峡谷之间,桥面距离大渡河沟底约300米,风环境复杂。
未形成品牌形象,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川藏公路以“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著称,自驾游客通常将雅康高速公路作为进入川西甘孜州、阿坝州和西藏的快速通道,一般只在服务区休息、餐饮、如厕等做必要的短暂停留。雅康高速公路和川藏公路馆(四川)要成为旅游目的地,需要塑造品牌形象。目前该区域内的旅游多依托雪山、湖泊、草原等高原风貌和少数民族风情,以风景观光为主,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除泸定桥等少数红色旅游景点运营较成功外,大量长征精神、“两路”精神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管理隶属不同部门。由于多头管理,缺乏统一的保护利用规划,难以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部分红色文化资源缺乏保护,甚至破坏严重。
(三)机会分析
国家对交通、文化、旅游融合高度重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持续提高和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国家对交通、文化、旅游愈加重视。2017年3月1日,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扩大交通运输有效供给,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快形成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打造大型交通工程等特色交通旅游产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发展红色旅游。相关文件要求,要挖掘交通文化旅游产品,加强对具有历史文化、精神价值等意义的铁路公路交通遗产资源的保护开发研究,完善旅游线路与展示平台,鼓励富有资源优势的大型桥梁和服务区提升文化、旅游等功能。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设施的旅游和服务功能;利用重要交通遗迹遗存、现代交通重大工程,讲好中国交通故事。国家政策的高度重视,泸定大渡河特大桥高度集中的超级工程、红色文化、壮丽景观等资源禀赋,为川藏公路馆(四川)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国民旅游需求旺盛。马蜂窝旅游网和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成立的“自由行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全球自由行报告2019》指出,四川在全国最受自由行游客关注的省份中排名第二,每年有7亿人次游客量。国道317、318线和雅康高速公路等组成的川西与入藏的线路,是四川甚至国内最热门的自驾游路线之一。现阶段,雅康高速已成为游客进入四川藏区的主要通道,日均车流量上万辆,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通过雅康高速的车流量超过4万辆/日,为拟建的川藏公路馆(四川)提供了稳定的客源保障。
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泸定县大力支持利用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康定端场地建设川藏公路馆(四川)的推荐方案,提出可通过二郎山川藏公路馆提供陈列和文物支持。在交旅融合和甘孜州发展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泸定县政府计划同雅康高速公路公司一起,围绕泸定大渡河特大桥超级工程,按照4A级标准打造景区。该项目规划集大型服务区、蹦极体验区、交通文博场馆、特色住宿区等为一体。川藏公路馆(四川)的建设将使游客不用下高速就能体验到泸定的红色文化。
(四)威胁分析
项目可能引发雅康高速公路的局部拥堵甚至影响交通安全。项目拟选址处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康定端为伞甘坪互通(综合体),已建成的雅康高速和在建的泸石高速在此相交,现有设计基本按照传统服务区设计,设置超长车停车位5个、大车停车位60个、小车停车位150个。在移动互联网全媒体传播的环境下,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已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网红桥。可以预见,一旦泸定大渡河特大桥景区和川藏公路馆(四川)建成,车辆必将大量涌入。雅康高速公路作为川西旅游的大通道,节假日和周末交通量倍增,150个小车停车位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停车位的缺乏和大量车辆进出该综合体,将影响该路段的运营速度,进而影响交通安全。景区的可进入性和接待能力较差,可能是选址的最大威胁。
周边其他旅游资源可能分流客源。在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正利用熊猫元素打造熊猫特色主题服务区,喇嘛河服务区则依托喇嘛河优质的旅游资源打造交通旅游融合的综合体。一般而言,很难让游客在一条高速公路相邻的服务区多次停留。此外,项目拟选址处与历史文化名城泸定、康定毗邻,泸定桥、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康定城区、跑马山等旅游资源可能会分流公路馆的潜在客源。
四、川藏公路馆(四川)的运营发展战略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对川藏公路馆(四川)选址泸定大渡河特大桥进行了SWOT分析,并对川藏公路馆(四川)今后的运营与发展提出SO、WO、ST和WT四种发展战略。
(一)SO战略(发挥优势,把握机遇)
利用有利政策,构筑“主馆+分馆”的博物馆群。“两路”精神历久弥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强调要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交通运输部李小鹏部长在2019年全国交通大会讲话上指出:“推进交通运输文博工程,建设一批行业博物馆、陈列室等,推出一批交通运输文艺精品。”因此,建议利用交旅融合和交通文博场馆建设的有利政策,采取“主馆+分馆”的模式布设川藏公路馆(四川),主馆位于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康定端,分馆可以在历史遗迹遗存节点、沿线道班及其他合适位置选址。分馆的展览以传统陈列方式为主,参照美国66号公路,赋予每个分馆不同的主题,避免展馆同质化。推动将川藏公路“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与川藏公路馆(四川)结合,打造成线路型旅行目的地。分馆的主题除体现红色文化、道班文化、筑路文化、民族文化等主题外,还可以在沿线打造以骑行文化、自驾文化、徒步文化为主题的分馆。
(二)WO战略(利用机遇,克服劣势)
泸定县正在依托泸定城区建设5A级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同时在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建设4A级风景区综合体,长征精神、“两路”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建议做好景区的统筹规划设计工作。在长征文化公园,做好区域内川藏公路泸定大渡河悬索桥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川藏公路泸定大渡河悬索桥建成于1951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题写楹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刘伯承题写桥名“大渡河桥”,分别铭刻在索塔两侧塔柱和桥门上。桥头还有建桥碑文以及毛主席《七律·长征》题刻等遗迹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建设4A级风景区,可通过沙盘或微缩模型等复原泸定桥和川藏公路泸定大渡河悬索桥,展示泸定交通变迁和红色文化,使行驶在高速公路和国道的旅客都能直观感受到川藏交通变迁,亲身体验“两路”精神。
打造川藏公路馆(四川)品牌,开发特色文创产品。运营主体有意识地建立品牌文化,并尽可能发掘可开发资源,形成产业链和产品链,与品牌结合,共同发展与推广文创产品。在川藏公路馆(四川)的主馆和各个分馆设计统一的品牌形象logo和视觉导视系统。深入挖掘沿线历史人文、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例如开发制作不同时期川藏线上各类汽车模型、自驾汽车用品,茶马古道特色的砖茶、茶具,藏族特色玩偶,川藏公路画册、影集、明信片、旅游地图等。
(三)ST战略(利用优势,回避风险)
构建网络展馆,打造川藏公路馆(四川)线上+线下参观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博物馆服务随之变化。2018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以“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为主题,凸显展馆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构筑川藏公路馆(四川)网络展馆,提供网上观展和线下预约等功能。一方面可扩大川藏公路馆(四川)的传播覆盖面,弥补一部分无法到现场参观人员的遗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线下参观预约、信息实时发布等功能,实现节假日的人流管控。
(四)WT战略(减少劣势,回避风险)
策划特色展馆活动,促进展馆可持续发展。在文化活动建设上,美国66号公路上的各公路馆会定期举办主题展览活动,如加州66号公路博物馆的老爷车车展、母亲之路博物馆的摄影展等。这些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和游人,在举办博物馆文化活动的同时传播了公路文化。这类文化活动辐射人群广泛、主题灵活、筹备周期短、运营维护压力相对较低。川藏公路馆(四川)可开发虚拟骑行、自驾川藏公路、虚拟修路搭桥等体验活动,提升观展游客的参与感。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高原筑路技术经验交流、红色文化研学、“两路”精神研讨等活动,以提升展馆的影响力。
通过管理(M)—服务(S)—激励(I)模式缓解旅游交通相关问题。加强交通管理和科技运用,探索在拟选址处建设立体停车库,缓解车位紧张的问题;利用高速公路可变情报板,及时发布川藏公路馆(四川)周边路况、车位剩余量等信息;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公路馆信息发布与预约系统。探索在附近国道设置服务区/停车区,开通接驳线路,服务国道观展人群,拓展展馆的游客覆盖面。
五、结语
近年来交旅融合工作在国内不断深入,涌现出苏州阳澄湖服务区、重庆冷水服务区、庐山西海服务区等优秀案例,但是交通文博场馆的规划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以川藏公路馆(四川)选址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在分析其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风险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SO、WO、ST、WT发展战略,以期对川藏公路馆(四川)的规划建设以及后期运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