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招生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与实践

2022-11-21黄金敏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院校高职

黄金敏 何 涛

“十三五”规划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和积极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高职毕业生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充分发挥好高职的优势和作用,对于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畅通职业教育的升学通道、扩大职业教育吸引力至关重要。而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面对高职扩招和招生考试方式多元化所带来生源变化的背景下,弄清弄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和特征,分析查找工作难点,探索教学管理创新措施和办法,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下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管理对象差异性大

一是,学生分数差异性大。以湖北省为例,同年同一所学校,普通文理专业,专本连读专业起分线比本科线低10分,而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省最低投档线;技能高考类专业,竞争激烈的部分专业比冷门专业最低投档线高出200分。二是专业人数差距大。举例来讲,有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年招生人数超过1000人,而畜牧兽医、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年招生人数不足20人。三是学生素质差异大。高职院校生源可来自普通高考、技能高考、高职单招、中高职衔接、高职扩招等,不同生源在专业基础、综合素质、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分数差异性大、专业人数差距大、学生素质差异大,使管理对象体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给常规统一模式的教学管理带来挑战。

(二)管理队伍要求较高

一方面,需要管理人员具备基本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例如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策划能力、执行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同时需要教学管理者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心理素养和政治素养。另一方面,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专业能力,尤其是要熟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教学管理项目比较庞杂,且不同建设项目的内涵及其建设标准和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以课程为例,有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微课、专业资源库等,不同课程建设要求与质量标准都有实质差别。因此,教学管理对管理队伍的专业知识储备、理念及时更新、管理方法不断创新等皆提出了很高要求。

(三)管理任务复杂繁琐

一方面,教学管理任务面广、量大、头绪多,涉及教学计划制订、教学人员管理、日常教学事务管理、教材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评价、教研项目管理、教学竞赛比赛等。另一方面,教学管理与党建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存在交叉,如学生党员发展、优秀(实习生、毕业生、学生干部等)评选、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学生征兵入伍、专升本继续教育、三支一扶、休学或保留学籍等工作都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繁琐和复杂,对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和特色化带来很大挑战。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特殊类型学生教学质量保证难

高职院校对于“高职扩招、政行企校、一村多名大学生”等特殊类型学生教育管理上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有:一是弹性学制设置不科学。国家规定弹性学制时长控制在3~6年,有的院系怕麻烦,强调学制越短越好,尽量删除公共基础课程,只保留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二是线上教学效果差。由于此类型学生人数较少,教师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再加上此类学生教学任务皆在常规教学任务之外,教师皆是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开展教学,教师疲于应付,教学质量难以保障。三是集中线下教学管理难。由于该类学生大部分有工作任务,在企业重要任务(扩招或政行企校类)或者村里(一村多类)农忙及年底考核检查时,学生大多数请假来不了学校,导致集中学习无法开展。此外,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很难服从管理,教学质量保证困难。

(二)教学要求高质量落实难

由于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和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的不完善,高职院校在落实国家和省教学要求时,部分项目高质量落实推进难。一是取消清考制度落实难。教育部明确提出“严肃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尽管高职院校也开展了取消清考制度的行动,但难以真正落实,大多是在玩“文字游戏”,实际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强。二是全面实施“学分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提出“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逐步实行学分制”以来,有些高职院校为了迎合改革,在内部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学分制相匹配的课程开发不充分、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办法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全面实施学分转换制度,导致教学评价未充分发挥作用。

(三)信息化教学管理手段执行难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高职院校办学投入差异较大,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高职生均拨款未完全到位,导致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缺乏整合。例如,有的高职院校教学执行情况记录用的是OA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用的是青果系统,教学资源管理利用的是智慧职教、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不兼容,形成一个个教学管理信息孤岛。二是年龄偏大的教师信息化能力水平有限。高职院校发展20多年来,师资队伍整体信息化水平提升不少,但由于中职学校合并转入的老教师在专任教师队伍中仍然占有较大比例,该批教师普遍学历不高,已经习惯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对信息化教学和管理带有抵触心理,不愿主动学习,其信息化资源查阅、利用、录制、剪辑等能力难以达到要求。

(四)教师教育教学成效多元评价难

单纯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是个人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方式,由于上述三种评价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教师教育教学成效多元评价难,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令人质疑。第一,个人评价难免带有个人主观意愿,同行评价难免带有人情分,学生评价难免带有个人喜好,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因素较多。第二,未充分采用客观可测量的指标,未对课堂抬头率、教学活动参与率、教学项目过关率等过程性评价数据进行非人为因素的综合分析,教学评价真实性不高。第三,一些高职院校用单一的、一次性的传统理论考试代替技能操作考核,阶段性、过程性、动态性、描述性考核少,对学生技能真实水平和教师实践教学的评价存在偏差。第四,教学绩效考核时,只要未出现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最终考核绩效基本按照学时与职称兑现,与教学质量没有直接挂钩。多种原因导致教学管理难度大,多元综合评价还任重道远。

三、多元招生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提出新要求

(一)多元对象要求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在职业教育多元招生大背景之下,高职院校生源来源途径多样,教学管理对象类别多、人才培养方案差异大,继续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管理模式,难以符合当下的人才培养实际需求。以实习为例,属于技能高考模式的,中职实习6~12个月,高职实习6~12个月;属于五年一贯制模式的,采用分段式实习,一般超过12个月;属于“3+2”转段模式的,中职实习不超过6个月,高职不超过6个月。不同招生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对实习时间要求不同,因此实习的内容、实习的衔接方式、实习的评价、实习的组织实施等对已有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新要求,必须加快改革创新。

(二)多个目的要求教书育人方式创新

当前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多元招生背景下,不同生源的求学意愿和学习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获得学历,有的是为了提升技能,有的是为了学习知识,有的是为了寻求解决自身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针对不同生源,要根据他们的学习需求和知识文化基础以及学习兴趣,做好分班分组,制定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相统一,成为高职院校教书育人方式改革创新的又一重要内容。

(三)多重管理要求教学管理改革创新

一方面,教学管理涉及常规的教师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素质教育管理;另一方面,也涉及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生源与招生办公室、学工处、校企合作与就业处、创新创业处、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开展学籍管理、毕业管理等。此外,信息化建设、专业资源库建设、云教材建设、网络共同体建设等以及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线上线下教学皆涉及教学管理,可见教学管理对象多、任务重、内容庞杂、涉及面广,这对加快教学管理改革创新提出更高、更紧迫要求。

(四)多项任务要求管理过程方法创新

多元招生背景下,不同类型生源需要不同的培养规格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这要求教学管理过程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以提高管理的效能。例如,自考套读本科、专升本的继续教育,技能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1+X证书”试点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等,从开始到结束耗时都比较长,过程性管理难度比较大,这要求教学管理改革必须朝纵深化、精细化、精准化、动态化方向改革。此外,管理人员异动性大、稳定性差的特点,要求进行绩效管理改革,有针对性地实施项目任务化、任务团队化、结果绩效化管理,以激发管理人才的积极性。

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践举措

(一)以生为本,突出个性化发展,实施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理念是以行为学和科学管理理论为主要基础,重点关注被管理者的发展,激发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1]。以“高职扩招”和“一村多名大学生”为例,通过此类考试模式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以接受成人教育为主,学习要根据他们在岗工作性质和具体实践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本管理。可以在符合教育部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制订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适当扩大实践教学比例,采用档案袋记录、实践技能考核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顺利完成学业。由于这部分学生属于成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鼓励这类学生积极参加教学管理工作,将其参与管理的表现计入学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师生民主教学管理的形成。

(二)分层教学,突出统一化目标,实施集中管理

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各高职院校要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教学过程的差异性、针对性管理。针对校企合作“订单班”,学校和企业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灵活采用“1+0.5+1+0.5”教学模式,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企业文化课程,提高企业订单人才培养质量。针对继续教育“专升本班”,要适当调整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比例。针对创新创业“竞赛班”,可适当增加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内容,增加心理辅导、文明礼仪等课程,筹办学校“创客空间”,开展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科学研究等相关的常态化培训指导和实战训练等。针对少数民族“特色班”,可以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教育,开设“藏族班”“新疆班”,适当增加传统文化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课时比例。

(三)效率优先,突出信息化策略,实施高效管理

一是整合现有教学管理资源,建立包括课程编排、成绩管理、选修课遴选、教学督导评价、学生评价等在内的一体化教学平台。二是要搭建更多包括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资源库等在内的公共课程资源和专业课程资源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习惯养成提供支持。三是加强智慧教室、多功能教室等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学生到课率、抬头率、参与率等数据采集,倡导教学督导后台随机听课取代现场听课,促进每堂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四是建立师生点对点信息交换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出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将教学问题反馈给教师和将学习问题反馈给学生,促进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教学管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四)层层压实,突出项目化任务,实施团队管理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落实需要一系列项目和任务的支撑,项目和任务的完成需要有一支专业管理团队。一是学校要建立教学内涵建设任务项目池,促进项目任务化、任务团队化、团队创新化,以开展课题研究的形式高质量推进项目的开展,在全方位挖掘教师潜力和激发教师动力中,实现管理团队和教学团队的培养。二是教学院系要积极组建项目类型团队,每个类型均按照“老—中—青”和“领导班子成员—教学管理人员—青年专职教师”结构搭建,形成团队管理梯队,促进团队的持续性发展。三是在教学方法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生技能大赛、教学资源建设、新形态教材开发等具体的教学改革任务中锻炼整个团队,不断提升团队的管理水平。

(五)制度先行,突出过程化考核,实施绩效管理

针对高职院校教师人数少、任务重、激励不足等问题,需要学校从制度改革着手[2]。一是建立常规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制度,例如对照英语计算机考试的期末考务管理制度、对照高考评分标准的阅卷制度、对照实训耗材领取的发放制度等。二是建立教学过程实施的“绩效化”制度,例如阶段性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听评课考核、实施效果反馈等制度,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绩效仅按职称与学时挂钩的传统,采用教学效果对应系数牵制,奖惩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建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制度,例如包括基本教学任务完成、教学改革创新、教研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综合项目参与、行业企业教学比赛获奖及顶岗实践等在内的多元评价,确保评价的客观真实有效。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院校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远程听觉口语法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策略与应用效果探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