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写苦难与成长的英雄传奇——解读杨大群长篇小说《小义勇军》

2022-11-21宋文坛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关键词:小丫头义勇军月娥

宋文坛 项 男(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作为一名从革命战争硝烟中走出的军旅作家,杨大群先生的创作精神始终是深沉而严肃的,正面展现东北地区20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书写东北人民的生活史、苦难史和抗争史,塑造革命、战争中的一系列英雄形象始终是他文学创作的中心主题,这使他的小说创作具有厚重感和史诗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他的小说又始终坚持“大众化”的方向,他擅长以历史演义和民间传奇故事的叙事方式写小说,他的创作展现了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关东地域风格。《小义勇军》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小说以20世纪20—30年代的东北历史为创作背景,书写这一时期底层民众的苦难遭遇和奋起抗争,尤其细致地描绘了以小月娥为代表的抗日英雄的成长故事,歌颂了辽河两岸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血性和意志,彰显了东北黑土地上强韧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民间生存:苦难的书写

《小义勇军》描绘了大辽河边上一个被地主墨斗鱼统治的村落——鲇鱼屯。这个小村落是一个土匪横行、灾害频发、人民生活困苦流离失所的苦难村落。尽管劳苦大众为了生存勤恳劳作,但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人民普遍蒙昧而不知反抗,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自己的苦难命运。在自然灾害和封建压迫面前,他们只能在贫穷、饥饿中无望挣扎,于是,接二连三的死亡也便成为生活的常态。

小说一开篇便描写了小月亮母亲因难产而死的悲剧,这是一个因贫穷而死亡的典型悲剧。因请不起接生婆,女性要生育只能靠自己来完成。母亲在生第一个孩子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接生,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养惯性了,还不跟从地里摘个倭瓜一样”[1]。而这次在超过预产期15天觉得事情不对时,她依旧没想过找人帮忙,实在苦熬不过,丈夫于三只能去请接生婆,而接生婆汪小脚又是一个贪婪的主儿,她的眼中只有利益,“天生一个眼里俩眼珠,看穷人富户都不是一个颜色”[1](32)。因为她耽误了救助时间,最终小月亮母亲因难产而死。小月亮母亲的死在旧社会极其普遍,这是因贫困而跨不过生育鬼门关的千千万万女性悲剧的一个典型。

不仅是贫穷,自然灾害更进一步加剧了人间的苦难。小说写到,小月亮出生的这一夜发生了“天狗吃月亮”,这在乡间是凶险的征兆,于是人们纷纷跑到大堤上整夜敲锣,以图攘除灾凶;而此时,辽河初融的冰排顺水而下,冲出大堤,于三的两个孩子大宝、二宝都惨死在冰排下:“在还没有融化成水的锃亮的大冰排底下压着两摊殷红的血,这是大宝、二宝的血,大宝、二宝浑身都是污水污血,影影绰绰还可看清的只是两只小脚丫”[1](44)。残酷的死难场景令人不忍卒读。凶猛的冰排摧毁了村庄,村中大量无辜者都惨死在凶暴的自然面前。作家用不避污秽的笔法,将这场自然惨剧血淋淋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令人触目惊心。

凶暴的自然以灾害的方式剥夺着人们的生命,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又成为进一步吞噬普通民众生命的元凶,人民难逃自然灾害的肆虐,更在阶级压迫之下无处容身,于是,“天灾人祸、家破人亡”便成为生活的常态。杨大群将笔触伸及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的惨痛现实,大大地深化了苦难主题的悲剧内涵。

在鲇鱼屯,横行霸道的是地主墨斗鱼,他霸占了河堤,放高利贷盘剥农民,尽一切可能敲骨吸髓地剥削一无所有的民众。在村庄已经遭受灾害无粮可交的情况下,他仍然赶着收粮大车,凭借武装强逼农民缴纳余粮。小说写道:“有不服从的赶出马架子,连人带猪鸡猫狗一律清除出墨家地盘。撒泡尿功夫,把欠粮户逼得鸡飞狗跳墙,有三家佃户马架子给挑了盖,封了井,喂养的鸡鸭给拧断脖子扔到车上拉走了,老娘们儿藏在裤兜子里的几把米都翻腾出去了,一时间把鲇鱼屯弄成了条死鲇鱼。”[1](66)于三无力还债,墨斗鱼便趁此机会,逼着于三把女儿小月亮以“卖人肉”的方式抵债,强抢小月亮做了他傻儿子的童养媳。委曲求全的于三接受了残酷的命运,但即使这样,墨斗鱼为了追回给他的卖女儿钱,最后还是派人暗杀了他,于三最终家破人亡、身首异处。一方面是软弱的农民步步退缩,委曲求全;另一方面又是无恶不作的恶霸地主步步紧逼,赶尽杀绝。中国的民间伦理自古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鲇鱼屯的生活现实却将这一朴素的道德伦理肆意践踏,恶人趾高气扬,民众家破人亡。作家通过阶级压迫的血淋淋的现实说明,面对恶势力,善良退让只能步步遭殃,只有奋起反抗才能觅得生存的出路。

在阶级压迫的苦难之上,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压迫又构成了紧套在人民头上的另一重绳索,双重反动力量狼狈为奸,使人民生灵涂炭。在“打秋操”一节中,小说描写日本人强令鲇鱼屯村民去看日军打秋操,一是为了侦查辽河西岸的芦苇塘;二是为了恐吓民众,炫耀军事力量的强大。日军炮弹向村中四处横飞,房子被炸塌,粮食被烧毁。狼生娘老鲇大奶担心炕头上的两窝母鸡,不顾老鲇大爷和狼生的反对往屯子里跑,老鲇大爷不放心也跟去村里,结果两人双双被炸死。日本鬼子虚情假意地给老百姓一点钱“包赔损失”,但墨斗鱼却巧取豪夺,硬是将这点钱搜刮占有,老百姓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

在杨大群笔下的鲇鱼屯中,贫穷与灾害吞噬着人民的生命,百姓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地主的双重压迫下任人宰割,于是,死亡便成为常态,普通百姓命如草芥,只能接受不断死亡的残酷命运;而苟活着的百姓,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也被摧毁,无心反抗也无力挣扎。作者以现实主义的笔法表现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境遇,描绘了一幅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国难图”。

二、从孤儿到英雄:反抗与成长的主题

《小义勇军》最为引人注目的内容是关于反抗与成长主题的叙述,作家细致地书写了小月娥从懵懂无知的少女成长为义勇军领袖的过程。作家选取这一叙述题材显然有着深层的用意:一个幼稚、苦命的儿童能够成长为充满反抗和斗争精神的抗日英雄,有力地说明了人民翻身觉醒的必然性,也有力地表现出东北大地上人民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在具体书写策略上,作家遵循着两条线路:其一是描绘英雄的成长,其二是展现儿童的成长。两条线路交汇于小月娥的形象之中,令人信服地贡献出一部黑土地上叱咤风云的抗日女英雄的成长史。

我们首先看有关“英雄成长”的线索。在当代主流革命历史小说的写作中,关于“英雄成长”的主题往往有较为固定的叙事模式,那就是将“苦难”与“阶级复仇、英雄成长”的叙事紧密联系在一起。“苦难”构成了作品道德叙述的基础,人民的苦难往往由阶级压迫所造成,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遇成为酿造、催化复仇意识的温床,而这种仇恨诉之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道德伦理,顺理成章地指向反抗与革命。在此基础上,自然引申出关于“英雄”的成长叙事:英雄起于复仇,在反抗中塑形,在革命的洪流中启蒙,最终在革命的历史中完成自我的成长。于是,小说叙事便围绕英雄主体的生成过程形成完整的叙事段落:在成长的最初阶段,往往是苦难和复仇的叙事;在中间段落,则是有关启蒙觉醒的内容;在其后,则是全面书写英雄的“成长与长成”。三段式的叙述全面反映出农民革命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十七年”中,以《红旗谱》《苦菜花》等为代表的革命历史小说均以这样的方式书写了农村革命的“起源史”和“发展史”,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英雄形象,也推动了革命历史主流叙事模式的成熟。《小义勇军》显然也遵循着这样的写作路子,从阶级压迫的苦难叙述到启蒙、反抗的成长叙述,再到战斗的磨砺、英雄的“长成”,《小义勇军》贡献了一部有关英雄成长史的经典叙述。

再看有关“儿童成长”的线索。“成长”是一个过程性的概念,往往伴随着启蒙、磨炼和成熟。有研究者在研究儿童成长问题之后将儿童的成长定义为几个阶段:“成年仪式一般遵循一个完整的程序模式:成长者与家人分开,被隔离在远离日常生活的边缘区域,即分离阶段;接受种种损伤肢体、磨炼意志的考验,在考验中通常会受到一位长者的教导,或被给予新名字、新衣服,或被授予部落生存技艺与文化传统,即考验阶段或转变阶段;第三阶段,回归部落,被确定为再生,获得完全的成人资格。”[2]据此,可以将儿童成长总结为分离、转变和再生三个阶段。《小义勇军》中,作为一个最初懵懂无知的儿童,小月娥的成长也反映出这样的儿童成长的阶段性,她是一个由儿童成长为英雄的成长典型。

从以上梳理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小义勇军》遵循着“儿童成长”与“英雄成长”两条线索书写主人公的成长史,分离、转变和再生其实也与苦难与仇恨叙事、启蒙叙事、“长成”叙事一一对应,构成内在的呼应与统一,于是一个在黑土地上抗争生成的小英雄形象便呼之欲出了。我们不妨以这样的阶段性思路梳理小月娥的成长史,从这一成长叙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作家在英雄人物塑造上的良苦用心。

小月娥成长的第一阶段经历了“分离/苦难”。小月娥与家人的分离有两次,第一次是因为她出生在月食夜,天狗吃月亮这一月食现象被愚昧的人们认为是不吉利的象征,于是,小丫头被地主墨斗鱼当作是“小女妖”,在墨家及财主的怂恿下,被投到河中祭了河神,险遭不测,父亲于三拼命将小丫头救了回来。第二次是在小丫头7 岁时,墨斗鱼借于三还不起粮食,强迫以“一斤人肉三升粮”将小月娥买做童养媳抵债,小丫头被迫骨肉分离。在这两次生离死别中,小月娥都是因为地主的肆意迫害而遭受凌辱甚至死亡的威胁,她成为被孤单地遗弃在邪恶世界中的孤儿,面临着任人宰割、无处呼告的悲剧命运。在小月娥的心里,因苦难的催逼熊熊燃烧着复仇的火焰,但是小丫头此时正处在懵懂的状态,她无法把握命运,只记得盼望爹和三宝哥能来接她,甚至不知父亲和三宝哥早已含恨而死。小丫头的童养媳身份决定了她在墨家的非人生活。她每日三更和驴子一起推磨,五更天送豆汁伺候公婆,半夜在枕头前为女主人大肚拨楞棰捶背按腰抻脚指头。“傻子流大鼻涕时,扑过来就往她背上、脸上、脖子上蹭,有时还用焦黄的舌头舔她的脸蛋”[1](77)。作家对小丫头非人遭遇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女孩子的生存悲剧。此时,她的性格形象并未长成,阶级压迫成为压在她身上的一座大山,满腔仇恨却呼告无门是她的生存状态。

她成长的第二阶段是“转变与启蒙”阶段。小丫头天性中的倔强,使她敢于反抗地主家庭和童养媳的悲剧命运,在她的性格深处蕴含着转化成长为反抗者的可能,这种转变是通过占斌大叔的启蒙实现的,占斌大叔相对于小月娥有“精神之父”的意义。有研究者在梳理十七年成长小说后曾指出,十七年成长小说中经常会出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作为成长主人公的生父的缺失,而替代生父形象的,是一位帮助主人公成长的“象征之父”或“精神之父”,“这位精神之父既隐于幕后,是一种理念、信仰或组织,比如共产党;也是一位具体的男性共产党人,他是党派来的代表,他成熟老练,他所经历的曲折考验早已在小说的史前史中完成了,他代表党像一位真正的父亲那样拯救并引导成长主人公……”[3]作为反奉军的活跃分子,占斌以私塾馆代课教师的身份走进小丫头的生活,在精神层面上,占斌替代了小丫头的生父位置,成为启发小丫头觉醒与成长的“精神之父”。占斌正式给小丫头起了个名字——“小月娥”,这表明小丫头人的权利的获得。占斌从“人”的视角看到了小月娥生存的不幸并积极开导她。他有关活着的意义的询问“你这样活下去不觉得苦吗?”[1](84)以及“就是蚂蚁、虫子你要踩死它,你一伸脚它也会躲闪一下”[1](84)使小月娥从不知为何而生、为何而死的混沌状态中走出,意识到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并萌生了明确的自我意识。小月娥开始读书,她渐渐明白了“平等”“平权”“爱国”的道理。占斌开始引导小丫头去思考自身,思考人生、社会。占斌启蒙的效果便是小月娥不再受欺负,反而开始捉弄墨傻子。“她知道人活着不容易,不容易就不管年长年少要活得硬棒点儿,受压迫,就得反抗,就得挣扎,让人家按着脑袋欺负,逆来顺受,活着也是泥胎,人要是像泥胎,掉个雨点也能把脑门砸个坑。”[1](115)小丫头发出了带有革命性质的呐喊:“我要把让人挨饿的根,在地上拔掉。”[1](116)小月娥的这句话可以看作被启蒙者走向反抗之路的标志。从此,小月娥开始了自觉的反抗,也意味着她完成了自我性格转变的重要一步。

第三阶段,“再生”与英雄的“锻炼与长成”。这一阶段小月娥已实现了自我的启蒙,她逃出墨斗鱼和金双勾的控制,实现了自我的解放,在占斌牺牲之后,她成长为义勇军的领袖,带领义勇军将士揍地主、打日军,实现了向英雄的转变,成长为真正的民间抗日英雄。

小说浓墨重彩地书写了小月娥几次智勇双全、勇斗敌人的情节。在占斌大叔设计火烧墨斗鱼后,他和怀孕的白漂子鱼被围困,在危难之际,小丫头冷静分析,为占斌大叔出谋划策,显得镇定自若。在“陷冰膛里会亲人”这一节中,在占斌大叔和狼生被围困之时,小丫头凭借勇气和智慧巧妙地逃出金双勾的围剿阴谋。在加入战东洋义勇军之后,她出生入死,不畏牺牲,展现了女中豪杰的英勇无畏。在占斌大叔牺牲之后,小丫头成为战东洋义勇军的领袖,她带领义勇军奇袭墨斗鱼,攻碉堡、炸桥梁、怒杀贺田大佐,展现出独当一面的英雄气质和指挥若定的能力智慧。至此,小月娥真正成长为一名挺立于辽河岸边威风凛凛、令敌胆寒的抗日英雄。

杨大群先生通过对儿童成长和英雄成长的双重叙述,为我们贡献出一位从泥土和血污中走出,经受住了斗争的锻打,最终成长为抗日英雄的小月娥的形象,成功地完成了有关乡土英雄成长史的叙述,热情地讴歌了东北人民质朴刚烈、追求自由、富于反抗和斗争精神的民族性格,展现了一幅黑土地上人民反抗、阶级翻身、民族抗争的历史图景。小月娥的成长有力地证明:苦难不是必然的“命”,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推翻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和统治,才能实现人民的解放。

三、乡野与抒情:双重的艺术笔墨

如果把《小义勇军》只看成是一部书写英雄成长史作品的话,显然会忽略这部作品自觉的民族化追求和地域风格特色,这部作品在审美风格上具有强烈的“关东气质”。杨大群先生在《文坛甘辛五十年》中用一首诗概括他的文学创作:“澜涛狂飙逆行舟,何惜鹤发染壮头,党气雄伟民气浩,不撰辽水死难休。”[4]一句“不撰辽水死难休”,既概括了他的文学创作题材,更表明了他的写作态度。杨大群先生终其一生都执着地用笔杆描绘他深爱的辽河两岸大地,表现发生在这里的真切而又生动的故事,他的小说描绘了大辽河两岸的自然光景、民风民俗,充满质朴豪放的乡野气息,具有强烈的关东地域风情。

《小义勇军》也是体现关东地域风格特色的优秀作品,尤其在叙述语言运用上,大量运用方言土语,追求地方化特色的语言表达使这部作品在语言风格上充满乡野的朴实、直白甚至“粗粝”。如一些方言词汇“屁股蛋子”“咔咔的”“这疙瘩”“贼拉地”“眨巴眼儿”,富有东北民间口语的地方色彩。方言土语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使小说叙述干脆利落,传情达意极为传神,活脱脱地复现了东北口语格调,表现出语言“粗”“白”,但富于幽默和动感,状物描绘活灵活现的特点。比如在“天狗吃月亮”这一小节中,小说用民谣对鲇鱼屯环境的描写:“辽河下梢鲇鱼屯,姑娘媳妇爱死人。大船尖尖小船窄,蜘蛛织网眼对眼。粘个蝴蝶花花肚,粘个蜻蜓绿屁眼。”[1](26)再如作者描绘、渲染小丫头遭受苦难时的心情:“哪条瓜儿没有秧?哪个孩儿没有娘?儿想娘来梦一场,娘想儿来哭断肠……”[1](52)“柳树叶儿呀你变了黄,我出生那天就死了娘,十几年的苦难实难熬呀,身上的皮肉被鞭子粘去多少张?月亮姑姑呀你还是那么亮,你能把我的仇恨写在你脸上,当你变成月牙儿的时候,你是公平的秤钩儿把我的仇恨量一量”[1](10)。

此外,小说叙述中常有关于东北生活场景的描写,往往也极为形象生动,复现出关东生活的荒寒:“这天贼拉地冷,大片串连网从冰窟窿里拖出来,网纲绳上挂着白花花的冰碴,一抖搂‘咔咔’直响,不赶忙地把网压成直片,网就变成大冰坨子了,没法再撒进冰窟窿里了。网纲绳上挂着的冰碴子有鸭蛋大,从网兜子里抖落在冰上的活鱼,打个挺儿就冻脱了袍,冻死了。小丫头和一些女人正拉着串连网往冰眼外边拖”[1](186)。这是极具东北风情的一段对劳动场面的描绘,质朴传神的语言,使读者瞬间被拉入东北农村的冰天雪地中。

杨大群先生显然是极为重视文学的“大众化”的,我们不难发现,《小义勇军》无论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叙事语言和审美情调上都体现出自觉的“大众化”倾向:情节连贯集中,不生枝蔓;人物性格鲜明,形象单纯;故事叙事波澜起伏,快意恩仇,读来畅快淋漓。但作家同样也努力在适合大众趣味的“喜闻乐见”的传奇故事中加入了审美风格化的抒情描写内容,在整体朴实、粗犷的叙述风格之外,个人化的抒情内容又构成了对作品整体风格的有效补充,从细节处丰富、扩展了小说文本的表现力,使这部作品兼有豪壮和细腻的特点。这使作品兼有豪放、粗线条书写和细腻深沉的个人化抒情的双重笔墨。

《小义勇军》小说文本中不乏诗意的叙事内容,这构成了对“希望与温情”的细腻表达。这部小说中,作者将人物情绪诉之于两个意象——太阳和月亮。对这两个意象作者加以一系列诗意的描绘,极大地调动着读者的情绪。太阳是光明的象征,代表着生生不息的希望。在占斌大叔枪毙土匪金双勾时,小说这样描绘道:“红彤彤的日头从辽河里流淌着的冰排中钻出头来,那周圈四溅的火光是它抖撒起来的火星子。”[1](240)此时太阳的出现是胜利的象征,也是对胜利的祝贺。在小说结尾,太阳的意象再次出现:“头顶上的太阳金黄金黄的,像接她出生的那个大铜盆,天狗司令朝着那天空中金灿灿的太阳赶路了。”[1](324)在太阳的光辉下赶路,预示着未来无限的希望。

相反,月亮的出现代表着不幸,烘托着悲伤的氛围。作家对月亮的描写细腻伤感。小丫头被买走的当晚,文中有这样的叙述:“夜晚,天黑魆魆的,先是星星害羞似的直眨巴眼睛,又过一会儿月亮出来了,她像个偏着半拉脸的女人,看样子是流眼泪了,夜空中飘浮的云彩,在给她擦着泪水。”[1](74)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显示出静谧中的忧伤,夜色的孤独和冷寂,正是于三内心的写照,书写了人物内心的悲伤。类似的表达还有“此刻月亮也想把脸背过去,恰好云彩又来相帮,它把月亮遮住,大地上一切都笼罩在黑暗里了”[1](102)。“月亮又被墨黑墨黑的云彩遮住了,整个辽河一带都成了一片黑暗。月亮白天不出来,她不像太阳那么火暴地看着世人的善善恶恶,月亮害怕哭,她的脸也早被哭得焦焦黄了”[1](104)。对月亮拟人化的描写极尽温柔,也看出作者的细腻心思。月亮作为一个旁观者,注视着鲇鱼屯的喜乐哀愁,它的悲伤反衬出人民的苦难,也寄托着作者对苦难中人们的同情。

小说中最为引人注目也最有诗意抒情意味的段落出现在结尾。战东洋义勇军与日本鬼子惨烈决战之后,小月娥身负重伤,昏死在芦苇荡,小说一改平实质朴的叙述风格,展开大段抒情想象式的梦境描写:“她似乎看见大片芦苇变得葱绿,贴地生长的小黄菊花、蓝色的猫眼儿花、粉色的蚂蚱腿花,都像长腿了一样簇拥到了她的身边。她好像在这里已经躺了半个世纪,又像由冬天到春天,到秋天,她收获了,那奇异的彩虹在日头周围跳跃着,眼前的色彩大多是金黄、金红、金橙色的,连地上每根芦苇都是金黄色的,她觉得这就是芦花仙子的彩霓衣裳,她躺在仙子彩裳搭起的帐篷中。她又记起了日本鬼子骑兵的追杀,大火的包围,赤兔马的关照,还有那只叫了一宿的老狼。这一夜有火,有风,有枪弹飞啸,有牺牲了的,有活下来的,这该是一首多么壮丽的诗章”[1](323)。

这段描写如梦似幻,迷离恍惚,充满动感和色彩感,颇有象征意味和主观抒情色彩,主人公与美丽的故土、大地母亲融为一体,小说浓墨重彩地书写出抗日英雄对故乡土地强烈的热爱,这是对英雄深厚博大的爱国胸襟最美丽的礼赞,也是作家强烈抒情气质的集中表达。

《小义勇军》是一部血与火交相辉映的斗争史诗,是一部书写民族苦难,表现民族奋争与崛起的现实主义力作,是一部东北黑土地上英雄成长的壮歌。

猜你喜欢

小丫头义勇军月娥
抗日义勇军英雄
——李海青
大棚内外
民族革命战争与义勇军的斗争联合起来!
“小丫头”的社区故事
圣诞老人是真的还是假的
青年义勇军军歌
落发知秋
ABriefStudyonDiscourseAnaphora
“小丫头”张佳宁大谈裸婚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