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治疗乳腺疾病的临证思路
2022-11-21谢璐,万华
谢 璐,万 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科,上海 200021)
万华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陆德明教授,继承和发展顾氏中医外科学术经验。临证3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疾病,积极开展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增生、哺乳期乳腺炎、乳腺癌等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疗效颇佳。笔者有幸师承万华教授,得以随师学习,谨从师训,“治学犹如高屋建瓴,要在筑基”,获益匪浅,在吾师指导下,就治疗经验得以总结,愿与同道共享学习。
1 明理识病,以病为纲
在治疗乳腺疾病的过程中,万华立足于中医外科诊疗特点,主张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识病为先”,正如朱肱在《南阳活人书·序》中所说:“因名识病,因病识证,而治无差矣”。吾师以“病”为立足点,着眼于整个乳腺疾病的发展演化,从整体把握病位、病因病机、邪正关系、辨证论治等。辨病包括中医及西医的病,使中西医病名尽可能相对应,把现代医学诊断与中医理论体系相结合,优势互补。
古代医家对乳腺疾病的认识较早,在《妇科玉尺》提到“妇人之疾,关系最巨者则莫如乳”,可见古人对于乳房疾病的重视。《黄帝内经》指出乳房与经络的关系及生理、病理的特点,随着古代医学的发展,古代医家对于乳腺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将其分为“乳癖”“乳痈”“乳核”“乳岩”等,且对乳腺疾病的病因病机扩充自己的观点,如清代医家余听鸿在《外证医案汇编》提出:“乳症,皆云肝脾郁结,则为癖核;胃气壅滞,则为痈疽。”当代医家以前人经验为基石,结合临床经验,扩展对乳腺疾病的认知,如1985年顾伯华教授提出“粉刺性乳痈”来命名非哺乳期非妊娠期慢性乳腺炎以区别“乳痈”[1]。现代乳腺疾病包括乳腺增生、急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与古代的认识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乳癖相当于乳腺增生,乳痈相当于急性乳腺炎,乳岩相当于乳腺癌等[2]。
乳腺增生是由乳腺腺体组织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引起,多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的乳房胀痛和肿块,部分与月经周期相关[3]。万华认为,其病因与患者乳腺腺体较厚、内分泌激素失调有关外,还与女性生活作息不规律、压力过大等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现代节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学习等诸多因素夹杂,易引起女性肝、脾、肾等多脏亏虚,经络失调,气血、痰湿瘀滞,乳络不畅,结而成块,治疗上重在理气化痰散结。
急性乳腺炎是发生于产后哺乳期妇女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性疾病,多由于产后乳汁蓄积引起,临床可见乳房红肿热痛,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4]。万华在治疗该病时,注重分期辨证论治、内外结合[5]。初期多表现为乳房疼痛、局部红肿,气血瘀滞为根源,治疗上“以通为用”,疏肝清热、通乳散结为主,辅以手法疏通乳络排出瘀积的乳汁。成脓期患者表现为肿块增大且局部变软,按之应指,此期重在辨脓是否成熟以及深浅。若脓未熟者,以清热解毒、托里透脓为主;若脓肿已成较为局限者,主张细针穿刺抽脓后辅以中药解毒排脓;若脓熟将溃者,建议及早切开。对于皮肤灼热疼痛的患者,以金黄散、青黛散箍围清热消肿。溃后期见于切开排脓术后或破溃出脓后,可见热退、肿消、痛减,但早期失治或体质虚弱易引起僵块、袋脓、乳漏等,此期内治重在温通散结、托里消毒,外治可选用垫棉法、红油纱条引流、中药外敷等方法,促进溃口引流。
区别于急性乳腺炎,粉刺性乳痈是非哺乳期非细菌性的慢性乳腺化脓性疾病,包括西医学的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等,好发于非哺乳期中青年女性,病因尚未明确[6]。该病是我科优势病种,万华长期临证发现该病常与乳头凹陷、乳房外伤、高泌乳素血症等诸多因素相关,且与肥胖关系密切[7],在治疗上也重在分期施治、内外兼施,治疗上以“和”为贵。脓肿未成重内治,以清热疏风、散结消痈为主;脓肿已成重外治,以青黛散、金黄散加减,清热解毒、散瘀止痛,辅以中草药托毒排脓;溃后则内治宜久以防复发,清泻余毒。万华继承和发展中医外科传统切开法,提出“盾构切开术”和分次手术,在尽可能保留乳房皮肤的同时,清除脓腔和窦道,最大程度地维持乳房外形,术前以箍围法缩小急性期患者的肿块区域以便缩小创口、趋于局限,术后以红油膏纱条引流,祛除脓腐、促进新生[8]。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正气不足、邪毒内炽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万华认为,乳腺癌患者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9]。本虚以气阴不足和冲任失调为主,其中气阴亏虚更为常见;病位重在肾,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冲任之本,肾气亏虚则冲任失养,治疗上重视固护津液,补肾气、益肾精。标实以气血瘀滞、痰毒胶着为害,阻碍气血生化及输布;病位重在肝,肝气郁结,肝血失养,疏泄失常,经脉壅塞,则气滞、血瘀、痰生、毒蕴,因此散结祛毒、疏肝养肝为重要治则。乳腺癌早期多邪毒内踞,治疗上多攻邪;术后或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后,余毒耗伤正气,其气必虚,治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10]。
2 精于辨证,证治求机
在辨病的框架下,万华坚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患者的疾病有更细微的把握,使治疗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在乳腺增生、急性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癌等诸病辨证施治的过程中,认为乳房疾病与肝、胃、肾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并在演化过程中出现“证型”的变化。
情志因素可引起七情过极,郁怒不解,肝气不舒,气血逆乱,瘀滞结块,发而为“乳癖”。此类患者可见乳房胀痛,伴有情绪急躁、两胁胀痛、经期小腹坠胀刺痛伴经行血块等气滞血瘀之症,治疗上重在疏肝解郁、活血行气,方用丹栀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加减。亦可见思虑过甚、不思饮食或暴恣饮食以致脾胃亏虚,水湿停聚,痰湿内生,胶结于乳房,此类患者可见乳房疼痛不甚但绵绵不绝,伴有脘腹胀闷、口甜黏腻、乏力等痰湿阻络之症,治疗上以健脾化痰祛湿为基础,方用二陈汤、苍附导痰丸加减。更甚者,伤及肝肾,损其冲任,阳气不足,气血寒凝于乳房,患者多表现为乳房硬肿、疼痛遇寒更甚、遇热缓解、肢寒畏冷、经期小腹冷痛等,治疗注重调畅冲任、补气益阳,拟方阳和汤加减。
万华临证注重“热毒”“痰湿”在乳痈、粉刺性乳痈等乳房炎性疾病的演化,注重“审证求因”从而“对证”治疗[11]。初起患者低热、口干,乳房肿胀疼痛、局部皮肤红肿,证属气滞热蕴,治疗以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连翘、金银花等清热疏风;若热邪入里,患者高热不退、乳房灼热疼痛难忍,证属热毒炽盛,可选用白虎汤、黄连解毒汤加减;若痰湿内聚蒸酿,痰热内生,酿脓成腐,肿块局部变软,皮肤红肿焮热,疼痛加剧伴跳痛感,证属痰热内蕴,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可加皂角刺、天葵子、白芷等托毒排脓;若溃后低热不退、流脓不止、脓水淋漓,病情缠绵,证属余毒未清,则以益气托毒为主,选用生地黄、天冬、麦冬、丹参合金银花、连翘、黄连等清泻余毒。万华发现,在炎性乳腺疾病治疗过程中,若早期失治、体质虚弱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易形成乳房僵块伴皮色及皮温不变,证属阳虚寒凝、痰湿蕴结,选阳和汤加减[12]。基于临床治疗粉刺性乳痈的经验,创新性地提出并证明痰热在疾病病因病机的作用,确立了清化痰湿法,形成清化痰湿方,并获国家专利[13]。
在“正虚邪盛”总病机的基础上,万华认为,“郁”“痰”“瘀”三者在乳腺癌病程中贯穿全程,互为因果,更重视“郁”“痰”的因素。患者若出现乏力、气短、面色无华等正虚症状,方拟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加减,再添蜂房、半枝莲、藤梨根等解毒祛邪,以此“扶正祛邪”为治疗要领。此外,患者若情绪低沉或暴躁、两胁疼痛、口干口苦、面色蜡黄等,证属肝气郁滞,治以疏肝理气,方以柴胡疏肝散、越鞠丸为基础;若表现为胸脘满闷、神疲力乏、纳谷不馨等症状,证属湿蕴痰生,治以健脾化痰,方以藿香正气散为基础;另见患者表现为胸部刺痛、面色黝黑、舌紫暗干燥伴瘀点瘀斑等,多属瘀血凝聚成毒,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
3 衷中参西,宏观合微观
作为现代化中医,在传统宏观辨证的基础上,万华重视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运用血液学检测、乳腺B超、钼靶及MRI增强等进行微观辨证,使四诊的内容更加细化严谨、拓展延伸,并有“治未病”的功效。
万华在临床上常遇到患者一侧或双侧乳房疼痛,触诊可及腺体增厚感、偶可触及散在结节,其乳腺B超提示,乳腺增生且MRI可见背景实质强化,结合国内外研究提示,背景实质强化与乳腺癌高风险存在关联[14-15],治疗上注重“即病防变”,治拟理气散结、化痰散瘀以疏通乳络,临证选用柴胡、莪术、枳壳、川芎、乳香、陈皮等化痰行气,白芍、延胡索、桃仁、丹参等活血散结,以防病邪恶变。对于急性乳腺炎的患者,万华极为关注脓培养及血常规的变化。若脓培养示细菌感染或血常规提示存在炎症,则选用蒲公英、黄芩、连翘清热解毒,结合现代药理学诸药均提示具有抑菌作用,必要时结合抗生素使用。在治疗粉刺性乳痈时,根据MRI判断炎症渗出范围、脓肿大小及深浅、受累乳腺导管范围、是否累及胸大肌及胸膜等诸多方面以决策治疗方案。对于病变范围较大的患者,考虑其手术范围较大,不易保留皮肤,以保守治疗中药内服加外治箍围缩小肿块或脓肿范围,便于减小术后创口,利于恢复。若MRI示病变累及胸膜、甚至胸大肌继而出现下肢红斑、双下肢疼痛、咳嗽等症状,此为热毒随经络流窜,加用水牛角丝、白芍、牡丹皮、忍冬藤等清热凉血解毒;或结合血象检测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示白细胞偏高、肝功能受损,则加用金银花、连翘、黄连、蒲公英等疏风清热解毒。以上两种情况皆病情较重,除选用中药内外治外,还使用抗生素、激素治疗急缓病情,控制病灶。
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万华临床重视“微观”辨证。有些患者放化疗后出现心悸、心前区不适,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MRI提示心肌缺血甚至受损,万华在治疗时注重养血护心,选用炙甘草汤加减。亦有患者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后,出现骨节酸痛、腰背部疼痛,骨密度报告提示骨质疏松,对于此类患者,建议随访骨密度,且在治疗时加用巴戟天、黄精、淫羊藿、枸杞子、桑椹等补肾益精、强骨健膝。且根据乳腺癌患者定期复查结果判断,若症情平稳、症状不显者以扶正为主,若症情进展、症状显著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中药治疗加大祛邪药物的比例。这种借助现代检查以“微观”助宏观辨证论治的方法,有助于医者提高辨证思路,达到精准用药。
4 诊法和参,整体合局部
万华在把握整体辨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局部辨证,充分把握乳腺疾病的本质,特别适合运用于局部病变突出或全身症状不典型时,是中医外科的特色之一。
乳房局部检查时如果发现肿块质地中等、皮色及皮温不变时,多为痰湿蕴结,辨治以化痰祛湿,药物选用陈皮、厚朴、薏苡仁等;若质地较硬,或见皮色暗红,多为痰瘀互结,治以化痰散瘀,药物选用当归、莪术、乳香、丹参等;若肿块皮色焮红、皮温较高,多为热毒炽盛,药物选用蒲公英、夏枯草、黄连等清热解毒;若肿块局部变软,按之有波动感,多为痰热之证,治疗以清热化痰、托毒排脓为主,临证可选用皂角刺、天葵子、黄连、炙麻黄、桂枝等。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乳房主动或被动性溢液,但影像学检查均未提示异常。若溢液色清,呈蛋清样,辨证为水湿聚集,选用茯苓、泽泻、猪苓、薏苡仁等化湿利水;若溢液色黄质厚,呈油脂样,辨证为浊脂与痰湿阻滞,选用决明子、荷叶、野菊花、山楂等消浊降脂;若溢液色红,或夹有血块,辨证为血络瘀阻、血溢脉外,选用茜草炭、蒲黄炭、仙鹤草等止血祛瘀。
对于乳房肿块坚硬、皮肤局部红肿溃烂的乳腺癌术前患者,局部辨证为热毒盘踞,万华内治调整扶正与祛邪药物的比例,以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蜂房、石见穿等解毒攻邪祛毒,茯苓、泽泻、莪术等利水消肿缓解皮肤水肿,金银花、连翘、黄连等疏风清热改善皮肤红肿热痛,另予青黛膏、金黄膏外敷清热消肿。对于乳腺癌放化疗后出现乳房局部皮肤水肿、瘙痒疼痛的患者,辨证为风热邪炽、水湿结聚,选用蒲公英、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连翘清热疏风,藿香、苍术等化水利湿,另选用青黛散加金黄散水调和箍毒围聚。
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为相辅相成的关系,整体辨证为基础大纲,局部辨证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专科辨证的优势,是中医外治和内治的重要参考部分。
5 小结
万华在治疗乳腺疾病时,辨病为先、辨证为次,结合整体辨证、局部辨证和微观辨证,三者相辅相成体现现代辨证论治体系的优势,发扬现代中医与时俱进的理念。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治,不能拘于西医诊断、辅助检查,也不能局限于单方单药,而是建立在辨病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针对病因病机,立足于证型和症状,考虑预后转归,灵活运用名方验方,加减化裁,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探索更合适的治疗方法,学习和发扬现代中医文化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