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幻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2-11-21

江苏教育 2022年27期
关键词:古典小说整本书现实

陈 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部分,要求学生读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根据学习任务群1中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学生阅读长篇小说,至少需要完成三项内容:一是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二是深入探究小说的故事、任务、场景和语言;三是分享交流用自己的语言写的作品评介。

到目前为止,学界对长篇小说整本书阅读的研究,大多以古典长篇小说为讨论对象,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用《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开展整本书阅读,符合学习任务群1“教学提示”中的“可从教材课文节选的长篇作品中选择”,而且古典小说在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也有其独特性,可供学生鉴赏。科幻小说是现代科技背景下的文学产物,它是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展开幻想,通过奇幻的想象和有序的推理构成主要内容的通俗小说。如果将科幻小说纳入整本书阅读的视野,会发现它在叙事主题、文化背景、艺术特色等方面,比起古典小说均有很大的差异,阅读科幻小说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宇宙意识有特殊作用。本文主要以我国当代科幻小说为讨论对象,如《三体》《北京折叠》等。

一、科幻小说整本书阅读的特殊意义

整本书阅读资料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任务群的完成质量。“学习是意义制定过程,而不是知识的传递。意义制定包括我们知道的与我们想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之间的不协调”[1],这里,“我们知道的”指学生的已有知识,“我们想知道的”是学生自己感兴趣并想学的知识,“需要知道的”在新课标语境下可以理解为课程规定的必需掌握的知识。如此来看,整本书阅读资料,如果能选择学生有阅读同类书籍经验(我们知道的),并且感兴趣的(我们想知道的),还符合学习任务群1的目标(需要知道的)的书籍,它的教学效益是最高的。科幻小说同时符合三者要求,应纳入整本书阅读的范畴。

在思想内容方面,我国的古典小说主要以封建时代的英雄、权谋家、大家族生活为书写对象,体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因果循环等东方传统思维;科幻小说大多以科学家、宇航员、天才、外星文明为书写对象,体现对宇宙、未来、科技发展、人性等宏大主题的思考。在艺术特色方面,古典小说以多线结构或者网状结构为主,科幻小说则以想象力为主。如果将古典小说归纳为源于历史的文本,而将科幻小说归纳为朝向未来的文本,可以发现,源于历史的文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承与理解”层面有其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朝向未来的文本则有其特殊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科幻小说的叙事主题有助于引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科幻小说常见的叙事主题主要有时空折叠、时光旅行、永生、机器人、乌托邦世界等。与其将这些叙事主题理解为科幻母题的分支,不如将其视作文学想象的高度与广度。学生在这种面向未知的阅读中,既要调动想象力去理解故事情节走向,又需要理性分析作者在叙事中寄寓的情感与人文主题。因此,科幻小说给读者的阅读感受首先就是新异,这种阅读体验有别于阅读古典小说时那种侧重品鉴和文本解读的细腻感受。如果用古典小说阅读经验来阅读科幻小说,就会觉得新奇有余,而文学性方面的细腻感不足。因此,科幻小说整本书阅读不应该过度运用古典小说常用的文本细读方法,而应该指向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大胆想象,让学生通过科学与想象的结合,引发其对宇宙文明与人类未来的思考。

当然,《三国演义》《红楼梦》中虽然也有神话传说、灵异叙事,但其内核依然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在牵引学生对未知世界进行想象方面尚有欠缺。科幻小说依托科学意识、逻辑能力、想象力等“科幻思维”,拓展认识世界的边界,它的叙事内核是科学逻辑的建构:“科学”是基础,“幻想”是水平,“思维”是根本,高水平的“幻想”建立在扎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合理而灵动的“思维”再将“科”和“幻”结合起来,用以表达对科技发展超出人类控制的焦虑和对人类生存空间的焦虑。

2.科幻小说的人物形象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形象库。

科幻小说塑造了有别于传统章回小说的崭新的形象,丰富了学生的人物形象类型“库”。例如《三体2·黑暗森林》中的“面壁者”罗辑,他既不同于西方流行文化中的超能力英雄,也不同于中国古典小说中凝结着道德意义的英雄,他既无理想,也无斗志,却最终在与三体文明的博弈中逆转了地球文明的劣势。“面壁者”罗辑的人物形象魅力既来自古典小说的“先抑后扬”“外在内在的反差”等传统描写手法的运用,也来自不带情感的冷峻理性的现代描写手法。

可以这么说,传统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是导向文学意义的审美,二是导向强化已有世界的价值观;科幻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在前者具有相同的意义,但在后者则导向未知世界的价值观思考。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主流文学描写上帝已经创造的世界,科幻文学则像上帝一样创造世界再描写它”[2]。

当然,科幻小说的人物形象再奇特,还是以科学为基础,学生也乐于看到人物的某种超常特质与科学事实之间的联系。因此,科幻小说还具有一定的科普功能,通过阅读科幻小说能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研究。

二、科幻小说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1.抓住科幻小说阅读的核心感受展开阅读教学。

科幻小说塑造了全新的世界,拓展了读者原有的想象边界,这与现实题材小说依托的现实世界不同。现实题材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对应的原型,不论故事情节的最终结果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都可以将读者引向对现实世界某些方面的思考。也正因如此,阅读现实题材小说侧重细节、氛围、形象、意蕴等文学性的要素。

但是,在科幻小说阅读中,对文学性的感受不是核心的,它因为挑战了读者原有的想象力边界,在新奇与震惊方面给了读者最强烈的冲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新奇与震惊”这一阅读感受,将感性的阅读感受转化为可控的教学资源,从感受出发,引导学生逆推这一感受的来源,进而将新课标规定的长篇小说整本阅读的学习目标落到实处。如:科幻小说的情节设置与传统小说有哪些不同,才会让读者感到新奇与震惊?科幻小说的场景与现实场景有哪些不同,从而营造了瑰丽的科幻世界?科幻小说的母题与传统小说母题有哪些差异,从而引发读者对未来的思考?

从这三类问题出发,教师可以归纳出科幻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规律,重点关注科幻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母题确定等方面与传统小说的差别,这就是阅读科幻小说的抓手。

2.思考科幻小说塑造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异质关系。

例如,学生阅读了《北京折叠》[3],认为小说将都市分为三个彼此隔绝的阶层,这种设计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实际上,这种“意想不到”又能够让学生思考现实世界中存在阶层撕裂、阶层固化等问题,只不过在小说中以时空分割的形式表现出来罢了。显然,科幻小说中的全新世界来自对现实世界中某种危机的演绎,搭建这个世界框架的逻辑基础虽然是科学自洽的,叙述结果是假定真实的,但是它推演出的世界却是乌托邦式的。

因此,阅读科幻小说应该更多地关注文本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对人工智能的危机意识、对外星文明的忧虑、对人类弱点的反思。科幻小说的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帮助学生超越常规的思维模式,引入更多的面向未来的推理,挑战想象力的边界。从这个层面来说,科幻小说阅读与培养现代科学精神是一致的,也就是依据一定的已知条件,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多种可能。这也是整本书阅读突破了文学类阅读对文学性的执着追求的最大价值。

猜你喜欢

古典小说整本书现实
小学语文整本书分级阅读的研究与实践
《论语》整本书阅读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看官”是什么官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漫画:现实背后(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寻找适合的解读方式
古典小说阅读“活”起来
论唐传奇的接受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