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长和学校双发展共同体
——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2-11-21丁莉莉
□丁莉莉
名校长工作室的成立是新时代校长队伍建设的现实要求,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独行速,众行远”。2020 年,在威海市教育局、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指导下,笔者与全市遴选出的8 名校长和园长,构建起一个“微团队”——名校长工作室,工作室覆盖幼儿园、小学及初中全学段教育形态的联盟校,集体探索办学及育人方式变革的新思路。明教育之理、悟管理之道、长生命之慧,一道深度开启朝向幸福完整的教育征途。实践中的工作室凝聚思想、聚焦问题、寻找策略、付诸行动,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赞誉:工作室构建了校长和学校双发展共同体,校长办学思想和实践体现了新时代的政治站位、战略责任和自信状态,联盟校有境界、有温度、有内涵,用“故事”与“温度”打破包裹在学生身上的层层的“壳”,唤醒了学生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工作室的目标定位
工作室以“立德树人”为旨归,树立“用耐心培养个性化校长、用慧心锻造特色化学校、用爱心润泽团体成长、用正心涵育发展生态”的“四心”目标,开展“做好一个研究课题,形成一个教育特色,成长一批优秀校长,改进一所薄弱学校,铸造一支优秀队伍”的“五个一”工程,构建“校长和学校双发展共同体”[1],使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动力源、成长的助推器、实践的会诊所、创生的加油站、辐射的中心圈”,以更高站位、更优标准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室的实践探索
以“共生、共读、共研、共享、共建、共进、共融、共美”的“八共”原则,实践探索“八条路径”,采取专家先导、典型引导、校际指导、区域联导等形式,在聚焦问题、聚力实践、聚成实效上下功夫、趟路子。
共生:导师引领。以“1+N+1”(1个理论导师,N个主题导师,1个实践导师)导师群的方式,为团队引进一支“理论+实践”双导师的专家团队,形成“智慧转移”“智慧碰撞”“智慧反哺”多条智慧共生路径,保证工作室研修活动高站位开展,大格局实施。导师的大情怀、大境界、大格局深深感染着校长们,引领他们进一步叩问教育的初心,坚守教育使命,扛起教育担当,辐射教育能量,以更加朴素、积极、劳谦的教育行动为新时代赋能,以更加科学的精神、智慧的策略和创新的步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共读:系统阅读。实施“规定动作+自选动作”,为成员配备了《学记》《习近平在正定》《大教学论》《差异教学》《教育的本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为先模式》《情境教育精要》《未来学校》《学校如何运转》 等近200本书籍。用“导读先行,学法引领;研读深入,对话驱动;精读共享,展示提升;以用促学,学用相长”的策略,系统研读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朱永新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思想。例如,在“未来学校”阅读分享会中,成员们立足校情,从制度建校到信息化建校,由边界管理到无边界管理开展探究实践,在“突破、重构、对话”的主题研讨中,架构未来学校从1.0 到3.0,让未来照进现实。通过系统阅读,学更好的他人,做更好的自己,领悟思想的精髓,汲取品格的力量,拥有思维的工具,学会运用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去分析、处理和解决教育现实问题。
共研:课题研究。以多种形式重点攻关课题“依托名家工作室,构建 ‘1+N+1’ 校长发展共同体的实证研究”,聚力突破。每位成员都按需进行“系列化”子课题研究,将研究之“魂”与教育实践之“体”有机融合。探索形成关于人的专业发展,关于成己达人、利他成人的“1+N+1”教育发展模式,前一个“1”指校长专业化发展;“N”代表路径、方法、策略,包括依法治校体制、教育主张提炼、学校顶层设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学校品牌建设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课程开发实施、素质评价系统构建、家校融和互通、名家工作室“一带一路”沿线教育行动等;后一个“1”指名家工作室终极理念与目标,即面向每一位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表示携手进阶探索“共生·共创”发展的叠加关系和基本范式。同时,围绕教育发展瓶颈和制约学校持续发展的现实难点,如“夯实习惯养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双减背景下的强课提质”等,确定了研究微项目、微任务,实施研究行动,总结研究经验,提高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以任务驱动促进成员专业成长[2],开展基于不同校情的主题式、问题式、情境式研究,寻找学校发展中的共性与个性,呈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研修景象。
在“1+N+1”发展中,在每一个“+”中携手共进、合作发展、引导进阶。工作室成员将项目研究中特色办学的做法凝练成35 万字的《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五育融合下的学校共同体行动》 书稿。“德育为根,塑造学生人文精神”“智育为重,启迪学生深度思维”“体育为本,锤炼学生坚韧意志”“美育为魂,温润学生美好心灵”和“劳育为基,助力学生幸福生活”,深度践行“全面育人,五育融合发展格局”;“五育融合下的学前教育”“五育融合下的家校共育”“五育融合下的情境课程”和“五育融合下的全景阅读”,扎实探索“高质发展,五育融合拓新域”的道路。这是成员们基于实际探寻自身变革和发展,积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阶段性实践反思。
共享:同伴分享。每个校长自身的经历,其实就是一本极好的教科书。充分挖掘同伴资源,通过定主题、定方案、定人员、定方式的“四定法”,相互启迪、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对成员们工作中的亲历事件或对其他知名校长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实践的个案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和总结,让真实情境成为理实相融的学习场域,走向理论与实践的相融相生。通过系统推进项目化学习,如基于校长专业标准的系列理论研修、基于校长研究能力的系列实践研究、基于校长实践困惑的系列经验分享等,推动校长之间相互欣赏与帮助,建设健康卓越的校长文化。
共建:入校诊断。工作室通过互为资源的“共同体”方式,基于现场的“入校共建”“临床式”学习,获得生动鲜活的教育实景。在实践中,工作室对“入校共建”有两个维度的问诊把脉,其一是对学校办学理念的进一步梳理,是立足当下、追溯过往、指向未来的目标导向会诊;其二是从当前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围绕问题寻求新的见解,获得并强化练习解决问题的技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重构思维。目前,“入校共建”相对聚焦的研究主题比较专注于课程建设这个项目,如展开了学校课程改革从理论到实践、从策略到路径、从方法到技术、从管理到评价的实践研究,推动了学校课程教学深化改革,显著提升了成员们的课程领导力。在课程建设研究中,成员校采用“课程、课堂、课题、课业、课后服务”五课联动的研究方式,在课程天地中追寻育人之道,因地制宜、因校施策,锻造发展“新支点”、点燃创新“主引擎”、深化改革“强动能”,设计践行洞见学校和教师发展的特色路径。如探索构建工作室共同体“情境视域下的课程建设”,从核心领域的学科情境课程(各学科情境课程)、综合领域的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理解为先模式大单元主题教学情境课程、全景式阅读情境课程、项目化情境课程)、衔接领域的过渡情境课程(新生入学情境课程、低中高年级过渡课程)和源泉领域的野外情境课程(研学实践情境课程、劳动情境课程)四大领域着手,构建基础扎实、操作性强、丰富多样的情境课程体系。
共进:帮扶辐射。在“帮扶学校共进”过程中,运用SWOT 分析法进行学校诊断,以聚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用“问题树”梳理出发展中存在的校本问题,统筹排序,聚焦关键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把问题转化为学校需完善的发展目标。在诊断过程中,学校还通过多个校本样态的呈现,进行“三优两进”查摆,即“三个优势项目”和“两个改进项目”,从而确立以优势发展项目为核心驱动的发展群,提出破解方案,使学校顶层设计更加贴近新时代教育发展理念,架构体系越发清晰地指向育人的核心目标阐明规律,学校特色日益明显,逐渐走上优质办学之路。以工作室帮携指导的一所农村学校为例,结合当前教育机遇与挑战,帮助农村学校找到改革的支点,精准聚焦“强课提质,特色发展”主题,立足乡土乡情,不断探索,在特色学校建设方面找融合点、突破点;扎根课堂,工作室成员展示课例与帮扶学校教师研讨课例,同课异构,不断研磨,复盘重建。在帮扶中,以“一”带动“多”,较好推动治理、教育教学、校本教研、评价改革一体化发展,促进学校系统变革。
共融:信息赋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完成“周历表”“月历表”“专题表”,如每周在微信群分享思想,每月用钉钉进行线上主题式网络研修,突破了“面对面”的局限。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互联网+”联盟校教研共同体网络体系更是常态化在线。围绕五育融合下的整体育人主旋律云端主题研讨,协调统一发力,特别是在“红色思政”“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考”“后疫情时代促进未来教育、未来学校的变革”等网络研修主题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工作室平台,成员校间的“云”艺术节、“云”运动会、“云”演讲等跨校展示,实现了教育的汇聚和共融。组织线上“同步课堂”“名师课堂”等,实施跨区域协同教研。把工作室各项研究活动及时通过网络平台、工作室网上办公系统等呈现,为全市校长的在线交流和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传播提供了载体。数字化赋能,跨越了地域和边界,实现了联盟校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师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穿越。校长与校长之间同步也伴生出延伸性的“联盟”,实现了资源与智慧的再整合。
共美:差异资源。工作室坚持“有选择请进来,提升工作室培养力;有目的深参与,深化教育融合力;有章法走出去,扩大对外影响力”的实践探索。积极用好“差异资源”,学习优秀校长和其他工作室的办学经验,和全国工作室之间互动互访互学,通过现场跟进、主题论坛、学术研讨、对话沙龙等形式,较好地形成了开放共美的价值共同体和行动共同体。开展教育考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办学治校水平。
三、工作室的思考改进
工作室通过探索“八条路径”,凸显“研究性”“主体性”“合作性”“互助性”“创造性”等特性,形成“问题中心·目标导向”“动力转换·资源整合”“聚焦课题·助推发展”“案例剖析·共研成长”“现场中心·沉浸体验”等策略,呈现“专业化导师领航”“一体化项目研究”“多元化人才培养”“多样化学习方式”“精准化辐射帮扶”等亮点,较好地达成师承效应、朋辈效应、互惠效应、共享效应和辐射效应。从效果上看,是一个具有共同教育情怀和理想追求、具有较强的实践研究与责任担当的校长团队,实现真正的成长,衍生教育“生态蓝”“共生群”,由“经验型”向“学者型”“专家型”“教育家型”提升,进而成就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的优质学校,带动区域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团队先后以“幼小初一体化,激发办学活力,提升育人质量”“新时代校长领导力提升”“‘双减’ 背景下的强课提质”等为主题在威海市进行工作室主题研讨。2021 年7 月,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的“数字化+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培训中,工作室主持人进行了工作室建设主题报告。雁阵效应,联盟校师生以“成长点—成长树—成长林”的方式集群生长,有效促进了师生素养的整体提升。工作室建设在推动实现“一个微团队·一批共同体·一群联盟校·一条生态链”的发展上发挥了其特有作用,助力校长和学校双发展为“尖兵排”。
在思考中成长,在顿悟中成熟。会诊反思,工作室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团队将进一步在“生长力”“创生力”“品质力”等方面,聚力推动改进。
(一)研究生长力要旺
对于工作室的研究领域,整体而言应是一种教育实证研究。强化工作室学习型组织的高质量建设,夯实一以贯之的核心工作,完善成员间的约束机制,落实严谨的学习计划,研究立足点,应该更聚焦教育主题研究和学校问题研究,进一步强化“把脉问诊制”,切实将问题变为课题,寻找促进问题解决的“杠杆解”和“根本解”,个性化开展行动研究。
(二)情境创生力要活
进一步立足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强化“自助餐团队研修”模式,倡导“服务升级”改变教育供给,让工作室更具“创生力”,增强发展后劲,激活每一个细胞,致力塑造出全景“成长”、系统“成事”、整体“成人”的现代学校气质。
(三)文化品质力要优
工作室坚持量“体”裁衣、量“身”定制、量“才”而为,切实提升“品质力”。树立“规定有期,成长无期”的理念,拓展组织边界,团队教育世界里不仅有“小我”,更有“大我”,从“我”走向“我们”,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静水深流,山海情怀。“教育是什么?”带着这个永远核心的命题,工作室成员将努力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故事”的追求教育的追梦人。“构建校长和学校双发展共同体”是我们对新时代教育的集体追求。今后,我们将继续用坚定、坚持、坚守的态度和行动,以共同体站立的方式,让理念“有根”、实践“开路”、成效“结果”,共赴教育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