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河南省开封市第十三中学持续推动“双减”落地实践

2022-11-20庄建新曹建波

中小学校长 2022年6期
关键词:家校双减育人

□庄建新 曹建波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河南省开封市第十三中学(以下简称“十三中学”)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实施素质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高水平、全方位科学育人体系,提升学校教学质量、育人水平,持续推进“双减”落地见效,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1]。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双减”相关制度建设

十三中学成立了“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扎实推进,确保“双减”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一)强化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设计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双减”政策落地,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十三中学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台了作业管理、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相关制度与实施方案,对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分析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走近学生,利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融合培养有“温度”的学生[2]。

(二)健全家校共育制度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家长对于教育的焦虑情绪依然存在。为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十三中学狠抓教育质量提升,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强化家校沟通,健全家校协同育人制度,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双减”“五项管理”政策;发放“双减”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政策;畅通家校联系,广泛征求家长建议,探讨家校共育有效实施途径;2022 年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后,学校结合实际开展线上家长会,提醒家长尽到监护责任,家校协同做好“五项管理”,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家校共育赢得了广大家长的支持,形成了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家校共识和家校合力。

(三)建立“双减”督导制度

为促进制度落实,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组成的“双减”专项督导组,每周对各班各学科的作业布置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定期开展学生书面作业完成用时的问卷调查,对各年级各班级的作业布置情况、学生完成时间进行摸底,全面把控并及时调整作业布置情况,每周将作业督导检查情况在学校公示栏进行公示。为防止教师随意挤占自习时间,学校督导组不定期抽查班级自习课情况,督促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把自习时间还给学生,保障学生在自习课上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真正使“双减”工作落地落实,保证学生学足学好。

二、完善作业设计,打造特色课后服务

作业设计是落实“双减”的关键环节,十三中学以作业设计为抓手,促进“双减”政策落地,扎实开展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提升作业设计水平

一是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的 《义务教育阶段15 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并召开各学科作业设计交流研讨会,引导教师注重作业设计研究;每月开展一次作业教学研究活动,开展优质作业展示交流,举办作业设计大赛,加强作业常规检查与管理,引领和指导学校教师规范作业教学行为;督促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与能力,科学布置作业。

二是倡导设计分层作业。倡导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设计难度不同的分层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设计附加性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加餐”,注重学优生培养。分层作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样性的作业也让教师的工作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和创造性。实施“双减”以来,学校的作业布置已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分类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节约作业时间,坚持做到减时、减负、不减质。

三是实施校内作业公示。学校制定 《作业公示制度》,明确了作业内容、是否分层等方面的标准,加强对作业数量、质量、完成用时的监控,统筹各学科作业量;班级建立以班主任为主导的作业统筹管理小组,汇总各科作业内容,严把作业总量关;学校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有效管控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引导教师不断优化作业设计,鼓励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通过作业公示提高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扎实开展课后服务

学校遴选优秀教师担任课后服务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把“双减”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紧密结合,为学生量身打造特色课后服务,大力开展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开展缤纷社团活动。学校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创新课后服务载体,拓宽课后服务内容,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音乐、美术、足球、篮球、田径、阅读等课程,成立36个学生社团;挖掘教师队伍内部潜力,鼓励教师成为“斜杠青年”,发挥教师原有的爱好特长,为学生开设对应的兴趣课,组建36 个社团指导教师团队,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是创新体育锻炼的形式和内容。创新大课间的形式和内容,为跑步锻炼和基本素质练习选取动感时尚的音乐伴奏,将青春有活力的《你笑起来真好看》 韵律操融入大课间锻炼。在课后服务期间,男篮、女篮、女足、田径等体育训练如火如荼,“两河杯”女足友谊赛,“校长杯”足球、篮球、啦啦操比赛精彩纷呈。

三是提升学生美育素养。为着力构建全面素质教育新体系,强化美育工作从“软要求”变成“硬指标”,学校投入30 余万元,全力打造设施一流的美术和音乐专业教室。富有艺术气息的美术画室内设置了写生台、写生灯、投影仪、写生架、石膏静物;音乐教室里合唱台、钢琴、音响、舞台一应俱全。学校选配了专业教师为学生开设课后美育课堂,其中美术课内容包括线描、素描、色彩、速写、设计、国画等;音乐课内容包括良好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吐字及音高、节奏训练。这些举措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

三、推进教育科研,提升教学育人质量

“双减”政策的落实,关键在于提高课堂和教学质量。十三中学以教研、科研为抓手,扎实开展“一天一研”和“四清”工作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扎实开展“一天一研”

提升课堂质量重在“研”,十三中学重视“双减”“五项管理”教师培训,引导教师加强教学研究,避免草率地将作业与学生负担画等号[3],走出减负误区。学校以科研促教学,充分学习借鉴“云平台”名师优秀课堂经验,从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教法学法、教学环节、课件设计、课堂检测、作业布置等方面,坚持常态化、高质量开展“一天一研”,提高主备课人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形成集体教学通案、课件设计、练习设计方案,凝聚集体智慧,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备课质量。学校以“一天一研”工作为抓手,以集体教研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向课堂45 分钟要效率,打造高效课堂,确保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二)实施“四清”工作法

“四清”工作法,即坚持堂清规范、日清彻底、周清查漏、月清提质,盯紧抓牢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日日有收获、周周有检测、月月有总结,使学习内容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坚持让“四清”工作法与“双减”有效接轨,开展导学案、精讲多练、高效课堂研讨课活动,压实基础、突出重点:通过导学案的实施,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课堂上通过精讲多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青年教师“双减”高效课堂研讨课活动,提升青年教师尤其是新入编教师落实“双减”的能力,学校督导组全程听课、逐一点评,引导青年教师让课堂成为学生享受思维乐趣和成功体验的场所,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四清”工作法旨在突出教师育人功能,真正使“双减”工作落实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小结

十三中学通过完善作业设计,有效管控了学生的作业总量和时长,学生的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 分钟,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实现了作业质与量的管控,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以“双减”为抓手,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提升课堂质量、加强教育科研等举措,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校大力发展音体美教育,开展素质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课后服务,为学生减负,为家长排忧,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双减”让教育回归本真,十三中学以“双减”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的作用,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学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家校双减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