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2022-11-20张艳丽温慕文

现代英语 2022年10期
关键词:音译英语翻译译文

张艳丽 温慕文

(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59)

一、引言

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面临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匮乏与能源危机逐渐凸显等问题,尤其近年来各种气候灾害频发,引起了全世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建设绿色、低碳、文明的生态社会已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而环境英语翻译在实现这一愿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水体药剂污染文章“What to Do About the Antide-pressants, Antibiotics and Other Drugs in Our Water”为例,基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从词汇层面分析环保类文本的英汉翻译,研究环境英语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二、交际翻译理论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认为,在交际翻译中,目标文本对目标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源文本对原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1]。交际翻译关注目标语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强调译文应该符合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交际翻译要求译者充分发挥目标语的语言表达功能,在忠实原文信息的基础上,尽量呈现出自然、流畅、清晰、准确的译文,使读者感觉不像在读译文[2]。“What to Do About the Antidepressants, Antibiotics and Other Drugs in Our Water”是一篇科技文章,根据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属于信息型文本,因此交际翻译理论可用于指导本次翻译研究。

三、文本分析

环境英语是科技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What to Do About the Antidepressants,Antibiotics and Other Drugs in Our Water”是一篇典型的科技文本,介绍了水体中药物污染的现状、危害及治理。文章总体风格严谨客观,用词准确、逻辑严密,含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和行业用语,重在传递信息,所以对译者的专业背景和翻译能力要求较高。翻译时语言和内容要具有客观性、准确性、专业性,要注重科学信息和知识传递,努力还原原文的主要思想和主要价值[3]。同时,科技英语的特殊性也决定了翻译的特殊性,在翻译时既要保留科技英语严谨的逻辑思维,还要保证翻译之后的准确性以及可读性[4]。

四、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

文章基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从词汇层面对“What to Do About the Antidepressants, Antibiotics and Other Drugs in Our Water”一文的翻译进行研究,从中选出典型案例并加以分析其翻译策略。文本中的词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在文中含义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背景、个人习语和语境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本中的词汇[2]。因此,译者在翻译词汇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针对不同的词汇特点选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才能译出尽可能准确的译文。

术语的翻译是科技翻译的首要问题。在环境英语翻译中,译者可以很容易查到某些术语的含义。科技术语在专业范围内意义相对稳定、单一,可以进行对等翻译[5],大多采用直译。对不容易直接得出译文的术语,常采用意译、音译或音译加释义等方法来翻译。

(一)直译

直译多用于派生词和复合词,并广泛应用于科技术语的翻译中[6]。

例:To reduce such emissions, the industry is working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what are being called“Ecopharmacostewardship ”guidelines.

译文:为了减少排放,制药界正在制定和推动一项名为“生态药品管理”的业界准则。

原文中Ecopharmacostewardship一词由三部分组成:前缀eco表示“生态”“经济”,在此处的语境下指“生态”,pharmaco表示“药品”,stewardship表示“管理”,直接将各部分的含义依次排列,译为“生态药品管理”。这样直译不仅保留了原文的形式,而且传递给目的语读者的信息与原文读者收到的信息是一样的,体现了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在忠实原文信息的基础上,尽量呈现出清晰、准确的译文。

例:As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environmental testing methods have become available in recent years,what have come to be called micro-pollutants and emerging contaminants—a category that includes pharmaceuticals—have started to be detected with greater precision.

译文:因为就在近几年,更精密的环境监测方法出现了,这就导致针对微量污染物以及新型污染物(包括药物)的测量精度也大有提升。

西方的科技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英语中较早定义和使用的相应专业术语已经世界通用,这些术语常为人们所熟悉、接受。交际翻译理论强调,译文要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注重表达效果。因此这里可以参照micro系列术语的翻译方法,如micro-organism译为“微生物”,microwave译为“微波炉”,将 micro-pollutants直译为“微量污染物”,含义一目了然,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简单易懂。

(二)意译

直译虽然能准确保留原作的信息和风貌,但有时也会忽视汉语特定表达的规范,读起来生硬、不流畅。在不遗漏原文信息的基础上,适当的意译可使译文更具有可读性。

例:What to Do About the Antidepressants, Antibiotics and Other Drugs in Our Water?

译文:如何应对水体中的药剂污染物?

在这个案例中,antidepressant含义是“抗抑郁剂”,antibiotic是“抗生素”。根据交际翻译理论,译文应尽量遵循目的语的语言规范和表达习惯。汉语写作中,题目一般要求简短凝练,此处若直译为“抗抑郁剂、抗生素和其他药剂”,会显得冗余而失简洁,把“抗抑郁剂、抗生素和其他药剂”统称为“各种药剂”,且全文是从整体上分析多种药剂对水体的污染,故翻译为“药剂污染物”,很好地起到了标题的概括总领作用,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三)音译加释义

环境英语中,英译汉时还常常采用音译或音译结合释义的处理方法,以求在信息和功能上的等同,使译文读者能像原文读者一样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信息。该部分以音译加释义为例说明。

例:They report on opioids ,amphetamines and other pharmaceuticals found in treated drinking water...

译文:科学家们在经过处理的饮用水中发现了阿片类(一种止痛药)药物、安非他命以及其他药物……

日常生活中,许多西药的名称都是直接从外语音译过来的,如“阿莫西林”“阿司匹林”等,人们对这些常见药品的名称和功效也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对opioids这类普通读者不常见、不熟悉的药品名称,可以将其进行音译,并注释其主要用途。基于交际翻译理论,这样翻译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传递原文所包含的信息,使译文读者易于理解,从而产生与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反应,实现翻译目的,又能对不熟悉该类药的人起到科普作用。

在实际语言应用中,词汇的含义因语境的不同而不同。同形的词汇在专业语境下的意义可能不同于其非专业语境下的意义,翻译的困难有时并不是专业术语导致的,症结可能出在对普通词汇的理解不当上;某些术语还会因专业语境、涉及原理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译名[7]。此时可以利用语义线索、语法线索等来确定词义。

1.语义线索

词义是在具体的上下文中体现出来的,构成同一语义场的同类词语会印证其中的个体词语的含义。

例:The recent rapid increase in antibiotic use in humans and on livestock has reduced these drugs'ef-fectiveness as bacteria evolve to tolerate frequently used antibiotics,a problem that can be compounded by their presence in the environment.

译文:近期人和牲畜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导致了抗生素的效果越来越差,因为细菌也逐渐进化得以耐受被频繁使用的抗生素,而排放到环境中的抗生素同样也会助长这种问题。

此句中tolerate普通词义为“允许”“忍受”“包容”,但此句中tolerate的宾语是frequently used antibiotics,若译为“包容频繁使用的抗生素”,不符合汉语的表达规范,可读性差。结合前面的 reduced these drugs'effectiveness与 bacteria evolve可知:药品效果随着细菌进化而变差,即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了,因此tolerate在本句语境下应译为对药品的“耐受”。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在目的语中寻找相恰当的词义,使译文通顺可读,便于读者接受和理解。

2.语法线索

语法是语言材料在应用中的组织方式,人们按照这些方式进行表达,同时也按照这些方式进行理解,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翻译。

例:Many of those discards and much of that effluent also ends up in water—either as runoff from landfill or discharge from factories.

译文:而不管是药品填埋过程中的产生的径流还是直接从工厂排放的废水,这些废弃物最终大多数都会进入水体中。

原文中的discharge一般做动词,表示“释放”“排出”“解雇”等。从语法上分析,discharge from factories与runoff from landfill为并列结构,因此discharge的词性应与runoff一致,用作名词。discharge的名词含义为“排出(物)”,此处可结合具体语境将其译为工厂排放的“废水”,摆脱原文形式的束缚,实现交际翻译目的,既有效地传递了原文信息,又使译文通顺、流畅。

五、结语

环境英语翻译要求译者不仅应具备较高的双语素养、掌握翻译理论与技巧,还要对该类文本的特点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文章基于交际翻译理论,以“What to Do About the Antidepressants,Antibiotics and Other Drugs in Our Water”为例,从词汇层面分析总结,探讨了环境英语翻译的角度及运用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既能实现传达信息的目的,又通顺自然,借此促进对环保问题及环境英语翻译策略的研究。

猜你喜欢

音译英语翻译译文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数字化时代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新形势下再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概述
弟子规
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弟子规
弟子规
论外汉音译的意义关联
音译规范的韵律学视角探究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