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甄别和运用
2022-11-20安徽省繁昌第一中学桂仁舞
●安徽省繁昌第一中学 桂仁舞
高中历史属于文字叙述较多的学科,这与理科教学重视思维训练不同,即使已经对历史事件有所了解,历史学习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的背诵,从而不断巩固记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史料辅助教学,使用清晰的时间线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本文将基于历史教学中史料的甄别以及运用进行探讨。
在史料的选择上,教师要注意甄别,以免对学生产生误导,导致产生错误的历史观念。在不同的理念之下,也要选择更为合适的史料才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
一、选择多样史料,丰富佐证内容
人类社会是一个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也是一个多种文明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多样性社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可供我们选择的史料非常丰富。在史料的选择上,我们尽量选择多样的史料,即使在佐证同一个事实的时候,也不必选择同一类型史料。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根据已经学到的内容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以太平天国的几次防御战作为人民反抗的一种标志,以及太平天国起义与其他农民起义的不同为学生进行讲解,用更加多样的史料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太平天国运动距今并不久远,有很多史料可供查询,可以为学生打造更加真实的历史课堂。
二、选择真实史料,提高教学实效
在进行史料选择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经过证实的史料。经过反复考证、推敲的史料,正确性与真实性会更高。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选择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课堂需要的史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
例如,在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有关儒家学说的《百家讲坛》视频,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也可以在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也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有效过程。
三、融入适量史料,避免学生疲惫
虽说在历史教学中加入史料可以为学生打造更加生动的课堂,让原本的文字内容变得鲜活起来,但是史料的融入与选择也应该是适量的。对于学生来说,引入史料会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如果引入的史料过多会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史料的选择及搜集的时候,应当首先考虑史料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难度是否适合学生。教师选择的史料不管是数量太多还是内容过长,都会让学生在长时间的史料学习中感觉到疲惫。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史观。只有建立了正确的历史观念,学生才能对历史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教师也可以选择史料为学生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习惯,尊重史料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思考,进而进行历史知识的积累。
在历史课堂上,史料是一项十分特别也十分重要的内容。史料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史料的选择时,应该选择真实性更高,并且更加适中的史料,为学生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观察学生对于不同史料的反应。当然,教师也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