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研究
2017-11-10刘亮
刘亮
摘要:新课改的稳步推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教学要求,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这便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严峻挑战。本文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中《太平天国起义》一课为例,提出教学设计具体方法,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太平天国;研究
高中各门学科因其不同的特性需要做出不同的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尤以事件性、思想性、连贯性等特点令许多学生感到困惑。据此,在教学设计中也要根据这些特点加以突出编排。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进行如下分析。
一、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设计
(一)事件的内容、环境、范围、意义、价值和影响
课堂教学首先表现在“教”的方面,老师写好的备案中要将时间的前因后果、内外局势、规模影响力都要分析到位,例如“太平天国”的起义原因,由内有包括起义地点广西桂平金田村在内的广东、广西两省爆发的灾荒提供的导火索,外因有基督教传播并与清朝政府排斥洋教的矛盾和满人入关建立政权后与汉族政权的矛盾不可调和,这些内容作为教学的基础应该得到侧重安排。
在历史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在考卷中的问题就是如何评价此事件的影响,产生了什么意义,体现什么道理等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也要重点说明,分析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首先要对事件进行拆解,冲突的两方主体的地位、颁布成果或者反面教训等等,此次起义中冲突的一方是农民一方是清朝政府还有外国势力的介入,因此性质是一场反封建翻侵略的农民起义运动,在此过程中建立了以“太平天国”为名的政权,颁布重要的《天朝田亩制度》,其内容有着积极作用,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内容,对于长久存在的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度有着极大的冲击力。此外还有洪仁玕《资政新篇》,也可同理分解,在此就不再赘述其内容。其次,“太平天国”组织的“太平军”作为农民武装同外国侵略军队和清朝政府军交战对于中外的反动势力也起到了顽强打击的作用,也提前让清王朝走上了土崩瓦解的不归路。
(二)差异化比较
通过将不同事件差异相比较,往往能令学生产生更强的联想和增强记忆的能力,例如同为起义事件,“太平天国起义”与“辛亥革命”是异同点有哪些呢?通过对主体、原因、后果、产物、影响等方面的比较来使得学生们对于这两件起义事件完全掌握。
二、检测环节设计
(一)采取问答教学方式
学生们在课堂上究竟学会了多少知识单单靠估摸,那始终都是未知之数,在完成“教”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要对学生进行检测,除去做练习题的方式还有一个效率较高的方法便是提问。老师就难点问题提问,例如:随着“太平天国”的势力壮大,其军队发展行军的路线走向是如何的?“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说土地问题在建立政权时都是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如何体现的?《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得不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放在不同的环境下,这次起义能不能获得成功。设计提问时要注意尽量保持多元化的答案,大家众口一词的回答有时反而失去了讨论的乐趣,也没有互助学习的效果,要从交流中根据不同的意见和声音来产生思辨的效果,从而获得认识的提升。
(二)以新故事、思维方向作为拓展
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还要注意对新的故事内容和新的思维方向的挖掘,在以往的教学中更多的是事件主要人物的粗略介绍,让学生觉得翻来覆去都是老几样,完全提不起求知的兴趣,在新的教学设计中要添加更多的新鲜事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或者阐述一个不同的观点让学生给予解答。例如:“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从哪些方面与清政府做出严格区分,政策、政权等都有哪些不同之处?同学们可以从方方面面回答都可以。再如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对于后来的推翻封建王朝的一系列农民起义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让学生们不再局限于课本中,而是对于反封建起义有了清晰的认识,深度挖掘课本的多重价值还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想法。
(三)学生总结归纳并对“太平天国”运动做出评价
历史学习本身需要有很强的归纳性,纵使考试的题目千变万化,但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寻求到对的道路,便可以做到按照这种思路“以不变应万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行总结归纳的方式来收尾,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加深印象还锻炼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认真参与其中,参加对问题的探讨让学生保持了精神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更容易让学生在多次的总结归纳经验中分析出正确思路,学生经过自己思索的过程所获得的结论会增强学生的掌握程度。
三、结束语
“太平天国起义”作为事件在历史长河中有其独特的位置,通过对这它的研究分析得出关于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们也要通过不断的探索改进,设计出更多、更新的方式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达到让学生进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尾龙.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J].科技信息,2010,31:673-674.
[2]姜耀祥.試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4,26:136.
[3]赵阳.对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思考[J].学周刊,2013,32:145.
[4]郭晓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96.